邓翠英. 白方礼 刘乾坤 孙慧熙 吴科学 张鹏 盆丽华
韩淑芳
知道的说下~~~~~~!!!!!!!!!!!!!
《新华社每日电讯》9月29日报道,天津一位名叫白芳礼的老人74岁以后的十几年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了35万元人民币,他把这些钱全部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而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惊异地发现,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一个近乎神话的故事就是这样在我们身边发生了。
中国教育经费的窘况让我们的古稀老人寝食难安,就连外国人也为我们担忧。联合国调查员托马赛夫斯基女士严厉批评中国的教育状况说,中国的教育开支之少是排在全世界倒数几位,连穷国乌干达都不如。话虽说得有点难听,可她说的中国政府公共预算只占教育总经费的53%,剩下的47%要靠家长或其他来源去填补的情况,我们从日常生活中还是能体会到一斑的,白芳礼老人的捐资可能就属于“其他来源”的一种吧。
白芳礼的壮举不可谓不有利于社会,不利于人民,但是感动之后更多的是让人心酸。我们不禁要质问,靠白芳礼式的英雄行径能解中国教育之忧吗?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3》的报告,从1999到2001年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2.9%,同期的印度和伊朗达到了4.1%和5.0%。中国教育的种种怪现状说到底不就是一个钱字。不能说我们国家没钱,关键是我们把钱花到哪了。与可怜的教育经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78~2003年,我国GDP增长了31倍,而同期的行政管理经费增长了87倍;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4.7%增加到14.8%。
今天的人们越来越看重起点的平等,也逐渐认同了由于发展潜力的不同而造成的机会拥有方面的某些合理的“不平等”,期望社会在生存与发展方面能够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起点。白芳礼吃的千重苦无非就是为了让更多的贫寒子弟走到这样一个的平等的起点。往者不可咎,来者犹可追。如果我们再也不想仍然让很多人因贫因教育高收费而上不起学,不原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古稀老人因为实在看不下去而不得不做新世纪的“武训”,是该在国家的教育预算上动点功夫了。来年政府再编制财政支出计划时是不是也能听证一下?这样我们才能不愧对九泉之下的白芳礼老人。
侯选人姓名:邓翠英
性别:女
感人事迹:6岁父亲患肝癌去世,8岁时母亲带着弟弟和卖猪的钱离家出走,从此剩下了小女孩和和70多岁患病的奶奶相依为命,阳朔县中南村委古定桥村13岁的邓翠英靠捡枇杷叶维持两人生活。小翠英包揽了全部家务,收割的季节去拾稻谷,放学之余到处去捡枇杷叶,上山挖车前草,卖钱贴补家用。她说:“生活中再困难的事情也要学会自己做,不然长大后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
在小翠英家的墙上贴满了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奖状,“五好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她一直担任班上一个互帮互助小组的组长,帮助后进的同学。一个月下来捡枇杷叶挖车前草也只能赚得20多元钱,除去给奶奶看病,所剩无几。但一次学校倡议为得了恶性肿瘤一个学生捐手术费,小翠英毅然捐献了25元钱,在全校近200名学生当中捐得最多,这个举动令在场的很多师生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推荐理由:13岁的小女孩邓翠英,
命运坎坷,用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
生活困窘,用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撑;
尤其不易的是是,她有一颗关爱他人,体悯社会的情怀。
为她而感动,不仅仅是出于她是个捡枇杷叶的可怜孝女,而是因为她坚强美好的品格足以成为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