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释义:
选择:
1.挑选;选取。
2.指拣选吉利日子。
权衡:
1.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权,称锤;衡,称杆
2.喻指权力
3.法度;标准
4.生态学词汇,指生物在资源(物质和能量)在繁殖、生长、维持等三方面进行分配。生物可利用的资源是
有限的,投入到某一功能或性状上的量多,必然会减少投入到另一项上的量。
中国的现实与超越 1、国际接轨——“相关性”还是“可靠性”。财务会计报告的革命,首先应明确其目标。评价这一目标,也就是明确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这里有两种不尽相同的观点,即用户需求观与投资者保护观。用户需求观强调会计信息对使用者的有用性,这里的使用者范围较广。投资者保护观认为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向投资者进行了充分而公允的披露,强调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用户需求观关注的焦点是价值的相关性问题,本文提出的财务会计报告革命也正是从这个角度展开的。然而从我国新兴资本市场的现实看,在股市10多年从无到有的快速扩容过程中,市场违规事件层出不穷。按照用户需求观,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会计准则必须给予企业相当大的可选择空间,但这势必给企业的盈余管理提供合法的操作空间。投资者保护观更注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注重对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的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它要求会计准则尽可能缩小企业会计政策、会计判断选择的空间。在很多情况下,相关性与可靠性是正相关的关系,遗憾的是在某些情况下,相关性强的信息可靠性却较差,可靠性强的信息相关性却较差。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在财务会计报告的改进中也面临“相关性”还是“可靠性”的两难选择。美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在处理资产负债表外活动、无形资产估值、员工股票期权、收入辨别、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领域,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含糊不清的缺陷,安然事件发生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及其所制定的会计准则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指责。安然、世界通信、施乐公司会计造假行为,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的“诚信”危机,更加深了人们对会计报告可靠性的期盼。 针对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局面,我国当前在制定会计准则时,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应考虑可靠性优先的原则。如原债务重组与非货币性交易两项具体会计准则,由于强调国际接轨未充分考虑中国市场发育不完善的实际情况,较多地采用了“公允价值”,在实施两年后不得不重新修订,改按“账面价值”入账。这正是基于可靠性优先的考虑,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也是准则制定者和准则实施者博弈的必然结果。然而,从长远看,随着市场的充分发育和法治的逐步到位,用户需求观将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变革具有长期的导向作用。 2、充分揭示不符合传统货币计量属性的重要表外项目。正如葛家澍所言:“定性信息的相关性未必比定量性信息逊色,非货币信息未必不比货币信息重要,能用货币计量的信息,其可靠性并不是绝对的。”首要的问题是,应把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能力采用多种方式充分予以揭示。如人力资源价值的恰当报告,将主要采取表外非货币计量的揭示形式。对于有关社会责任的会计报告,在不能采取货币化定量报告的情况下,也应采用非货币化定性揭示的形式。关键是,要把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性成功因素”突出予以报告。 3、报告主体硬件配置水平的提升。中国的会计报告主体规模从小到大、硬件配置极不均衡,有些大型企业完全实现了电算化会计核算,有些企业虽有计算机进行核算尚未实现“甩账”,还有大量的中小型企业至今仍停留在手工簿记阶段。我国加入WTO后,面对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迫使我国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发生革命性变革。这场变革,从形式上看将实现报告硬件的全面国际接轨,从内容上看将满足从中小民营企业到现代化跨国大企业相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实现从工业化时代到信息化时代的跨越。企业ERP系统的建立、完善及其与Internet的成功与合理的对接,是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财务会计报告革命的关键。 4、报告主体范围的拓展。会计主体的确立是传统财务会计体系建立的一个基本前提,但随着信息化的加速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组织结构正悄然发生网络化的改变,虚拟主体的出现使得会计主体假设开始失去其原有的合理性。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主体的内涵与外延亟需拓展,主体资源需要重新计量与评价。另外,我国政府及非营利组织同样存在受托责任及其解除的问题,这些组织同样存在财务会计报告的问题。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如何对这些组织进行合理的财务报告,目前不仅是我们研究工作的一个盲点,也是我们实际工作的一个盲区。“可以这么说,我国各级政府至今还没有编制过一份全面、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 5、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超越工业化时代的报告方式,实现网络信息化的财务会计报告革命,关键在人才。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学校教育与后续教育两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