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是什么意思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7 16:34
- 提问者网友:感性作祟
- 2021-03-16 19:54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酒醒三更
- 2021-03-16 20:27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出自唐代卢仝的《有所思》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
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
心断绝,几千里?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
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
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赏析:
《有所思》本是汉乐府古题,后世用此题的拟作很多,大多表现男女间的愁思。卢仝的这首诗拟写古题,诗意也与众人的拟作相同。但它的艺术成就,却是所有似作中最杰出的一篇。
诗落笔扣题,抓住“思”字赋写,开篇二字即进入深长的回忆之中。“当时”,乃以前与女子欢聚的日子。那时,美人韶颜丽姿,犹如盛开的鲜花一般,我为之倾慕,竟然酩酊大醉在她的家里。可见,当初两人是多么情意缠绵!而今天重游旧地,美人早已离去,无法再见面,只有过去的珠箔帷幕依然如故,一派惹人悲伤愁怨的凄凉景色。接着,由“天涯”二字拓开视野。在高远的天空中,悬着一轮皎洁秀丽的明月,它不断地运行,圆了又缺,缺了又圆。三五,指十五日,月亮最圆的一天。二八,指十六日,月亮由圆开始变缺。姮娥,即嫦娥。相传嫦娥因偷吃仙药飞上月宫而成仙,故诗中称明月为“姮娥月”。明月的形象本来就很美丽,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所构成的意象使明月更加美丽。这两句写明月,实隐喻美人,而明月的圆缺,又暗寓人的离别相聚。“翠眉蝉鬓生别离”
一句,紧承上两句,并包括了上述的两个意思。黛青的眉毛,蝉鬓的发式,都是女子漂亮的打扮,此即代指美女。与美人无端离别,远比明月的圆缺还要使人哀伤。月儿虽有圆缺之分,但终究可以看到,而与美人的暌隔,却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的,这真令人肝肠断绝,难以为怀。
从“心断绝,几千里”,诗意进一步深入,因相思而梦。美人在数千里之外的天涯海角,不得相见,只有托之于梦幻境界。巫山云,化用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在巫山梦遇朝云暮雨的神女的故事,意谓在梦中见到了美人,再次享受到醉卧美人家的温馨生活。
然而,这毕竟是虚幻的梦境。梦中“一晌贪欢”,惊醒以后,觉得更加悲切,因而泪水盈眶。“泪滴湘江水”,暗用舜出巡死于苍梧山,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而恸哭,泪洒翠竹而成洞庭斑竹的故事。
诗截取“泪”字,另成新意,意谓伤心而落下的泪水汇成滔滔的湘江水,可见悲伤是多么深厚!接着的两句,又换一个角度来写,以乐景写哀情。湘江两岸,树木葱茏,花枝鲜艳,呈现出一派诱人的美丽景象。
但是,见不到美人,这些花木不仅不能使人心情畅快,反而更加伤心不已。愁怨深沉,只好借弹琴(绿绮:司马相如琴名,此泛指琴。)来发泄情感。尽管曲调高妙,因为美人远去,没有知音欣赏,所以,断绝琴弦,不再弹奏。以上八句,从梦中写到梦后,反复抒发无法再见到美人的悲伤哀怨的情感。
最后四句,写不能见到美人后的痴想。前二句用骚体,并以相同字、词的重复出现,构成复沓句式,反复咏叹,表现了无限深沉的感叹。其中“暮雨”、“朝云”,还是用《高唐赋》的字面,借以表达美人远在天涯,到处漂泊的意思。诗意表面上是通过想象,慨伤美人不知究竟在何方?其实仍然渴望她能回到旧日楼头,与“我”重新聚会。末两句可能受王维《杂诗》(其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末”的启发,经过点化而来。它采用比兴象征的手法,忽发怪想:经过一夜的苦苦相思,到窗前一看,那绽开蓓蕾的梅花,疏影横斜,暗香满袖,“ 我”简直以为她就是美人,从天涯回来与“我”相会,使我心中产生了霎间的惊喜。这里,运用疑幻为真,表达深切的相思之情。而幻觉一旦消失,回到真实中来以后,就会更加伤心。
因此,这四句在深一层的意脉上,表现的是希望与美人重逢,但又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刻骨铭心的情思。
属于“韩门诗派”的卢仝,诗歌以险怪见称。但这首《有所思》则通俗明晰,清丽可喜。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艺术效果,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遣词造语清新明快,色泽的涂抹也浅淡清秀,不事雕饰,不追求华丽的藻饰。二是诗中虽然屡次用典,但都好象信手拈来,融化无迹,达到了以意取事,一片神行的境地,既丰富了诗的涵意,也具有通俗明快的特色。三是运用了多种民歌艺术手法,如“三三七”句式,某些字、词的反复出现,许多句与句之间采用蝉联的结体方式等。这些手法,具有极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感,造成了回环往复的特色,使诗富有浓郁的民歌风味,既深情绵邈,又通俗明白,大大增强了诗的抒情性。
出自唐代卢仝的《有所思》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
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
心断绝,几千里?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
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
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赏析:
《有所思》本是汉乐府古题,后世用此题的拟作很多,大多表现男女间的愁思。卢仝的这首诗拟写古题,诗意也与众人的拟作相同。但它的艺术成就,却是所有似作中最杰出的一篇。
诗落笔扣题,抓住“思”字赋写,开篇二字即进入深长的回忆之中。“当时”,乃以前与女子欢聚的日子。那时,美人韶颜丽姿,犹如盛开的鲜花一般,我为之倾慕,竟然酩酊大醉在她的家里。可见,当初两人是多么情意缠绵!而今天重游旧地,美人早已离去,无法再见面,只有过去的珠箔帷幕依然如故,一派惹人悲伤愁怨的凄凉景色。接着,由“天涯”二字拓开视野。在高远的天空中,悬着一轮皎洁秀丽的明月,它不断地运行,圆了又缺,缺了又圆。三五,指十五日,月亮最圆的一天。二八,指十六日,月亮由圆开始变缺。姮娥,即嫦娥。相传嫦娥因偷吃仙药飞上月宫而成仙,故诗中称明月为“姮娥月”。明月的形象本来就很美丽,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所构成的意象使明月更加美丽。这两句写明月,实隐喻美人,而明月的圆缺,又暗寓人的离别相聚。“翠眉蝉鬓生别离”
一句,紧承上两句,并包括了上述的两个意思。黛青的眉毛,蝉鬓的发式,都是女子漂亮的打扮,此即代指美女。与美人无端离别,远比明月的圆缺还要使人哀伤。月儿虽有圆缺之分,但终究可以看到,而与美人的暌隔,却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的,这真令人肝肠断绝,难以为怀。
从“心断绝,几千里”,诗意进一步深入,因相思而梦。美人在数千里之外的天涯海角,不得相见,只有托之于梦幻境界。巫山云,化用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在巫山梦遇朝云暮雨的神女的故事,意谓在梦中见到了美人,再次享受到醉卧美人家的温馨生活。
然而,这毕竟是虚幻的梦境。梦中“一晌贪欢”,惊醒以后,觉得更加悲切,因而泪水盈眶。“泪滴湘江水”,暗用舜出巡死于苍梧山,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而恸哭,泪洒翠竹而成洞庭斑竹的故事。
诗截取“泪”字,另成新意,意谓伤心而落下的泪水汇成滔滔的湘江水,可见悲伤是多么深厚!接着的两句,又换一个角度来写,以乐景写哀情。湘江两岸,树木葱茏,花枝鲜艳,呈现出一派诱人的美丽景象。
但是,见不到美人,这些花木不仅不能使人心情畅快,反而更加伤心不已。愁怨深沉,只好借弹琴(绿绮:司马相如琴名,此泛指琴。)来发泄情感。尽管曲调高妙,因为美人远去,没有知音欣赏,所以,断绝琴弦,不再弹奏。以上八句,从梦中写到梦后,反复抒发无法再见到美人的悲伤哀怨的情感。
最后四句,写不能见到美人后的痴想。前二句用骚体,并以相同字、词的重复出现,构成复沓句式,反复咏叹,表现了无限深沉的感叹。其中“暮雨”、“朝云”,还是用《高唐赋》的字面,借以表达美人远在天涯,到处漂泊的意思。诗意表面上是通过想象,慨伤美人不知究竟在何方?其实仍然渴望她能回到旧日楼头,与“我”重新聚会。末两句可能受王维《杂诗》(其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末”的启发,经过点化而来。它采用比兴象征的手法,忽发怪想:经过一夜的苦苦相思,到窗前一看,那绽开蓓蕾的梅花,疏影横斜,暗香满袖,“ 我”简直以为她就是美人,从天涯回来与“我”相会,使我心中产生了霎间的惊喜。这里,运用疑幻为真,表达深切的相思之情。而幻觉一旦消失,回到真实中来以后,就会更加伤心。
因此,这四句在深一层的意脉上,表现的是希望与美人重逢,但又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刻骨铭心的情思。
属于“韩门诗派”的卢仝,诗歌以险怪见称。但这首《有所思》则通俗明晰,清丽可喜。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艺术效果,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遣词造语清新明快,色泽的涂抹也浅淡清秀,不事雕饰,不追求华丽的藻饰。二是诗中虽然屡次用典,但都好象信手拈来,融化无迹,达到了以意取事,一片神行的境地,既丰富了诗的涵意,也具有通俗明快的特色。三是运用了多种民歌艺术手法,如“三三七”句式,某些字、词的反复出现,许多句与句之间采用蝉联的结体方式等。这些手法,具有极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感,造成了回环往复的特色,使诗富有浓郁的民歌风味,既深情绵邈,又通俗明白,大大增强了诗的抒情性。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