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唐观年间什么事件
答案:4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9 03:23
- 提问者网友:别再叽里呱啦
- 2021-02-08 18:02
西游记唐观年间什么事件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青尢
- 2021-02-08 18:57
贞观元年正月初一,改元贞观。
贞观元年正月,唐太宗下制,令今后中书省、门下省以及三品以上官入阁商议国家大事,都要有谏官跟随,遇有不当之处,谏官立刻进谏。
贞观元年正月,唐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与学士、法官等人重新议定律令。
贞观元年唐天节将军、燕郡王李艺据泾州反。
贞观元年二月,并省全国的州县,将全国分为十道,即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废郡为州,故每道各辖若干州。
贞观元年十月岭南酋长冯盎遣子入朝
贞观元年末,吏部侍郎刘林甫奏请以后四时听选,随阙注拟,人以为便。太宗诏命一部分人到洛州参选。
贞观二年,诏各地置义仓。薛延陀首领夷男受唐封为可汗,建汗庭于漠北。
贞观二年三月,大理少卿胡演向太宗上报每月囚徒的账目。太宗命令后大辟罪由中书、门下省四品以上官和尚书省议定,以免冤滥。接着又逐个带进囚徒,轮到岐州刺史郑善果时,太宗认为善果虽有罪,官品不低,不应与于囚徒之列。于是,又命以后三品以上官犯罪,不用带进,可在太极宫承天门左右朝堂听判决。
贞观二年,关内发生旱灾,四月,太宗诏出。又因去年久雨,今年又遭受旱灾、蝗灾,大赦天下。
贞观二年四月,突利派使来唐请求援助。太宗召集大臣讨论,兵部尚书杜如晦请出兵攻突厥。
贞观三年十二月,突利可汗入朝,太宗任命他为右卫大将军,赐爵北平郡王。
贞观二年九月,中书舍人李百药请再出宫人。唐太宗命尚书左丞戴胄和给事中杜正伦在掖庭西门简选宫人,前后放出宫女又达三千余人。
贞观二年,派遣游击将军乔师望从小路带着册书拜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赐给他鼓纛。夷男派使入贡。
贞观三年三月,太宗以房玄龄为左仆射,杜如晦为右仆射,以尚书右丞魏征守秘书监,均参与朝政。房玄龄善谋略,杜如晦善决断,为唐朝名相,并称“房杜”。
贞观三年四月,唐太宗重新申明旧的制度,于是很少发生错事。
贞观三年大旱,太宗诏求直言,马周代常何向太宗提了二十多条意见。太宗大喜,招马周入见,令他宿直门下省,不久以马周为监察御史,终至拜相。
贞观三年八月,命兵部尚书李靖为行军总管、张公谨为副总管,前去征讨突厥。突厥俟斤九人带领三千骑兵降唐,拔野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0363738古、仆骨、奚等酋长也帅部众降唐。
贞观三年,东谢酋长谢元深、南谢酋长谢强朝唐。
贞观四年正月,李绩在白道败突厥,李靖在阴山大败颉利可汗。
贞观四年正月,李靖率三千骑自马邑进驻恶阳岭,夜袭定襄,大败突厥。颉利可汗大惊,迁牙帐于碛口。颉利的亲信康苏密以隋炀帝后萧氏及其孙杨政道降唐。
贞观四年三月,各族君长都到长安请唐太宗称天可汗,唐太宗笑道:“我为大唐天子,难道又为可汗之事吗?”但此后唐太宗赐给西北各族君长的玺书都用“天可汗”的称号。
贞观四年三月,唐行军副总管张宝相突至苏尼失兵营,俘颉利,送往长安。
贞观四年九月,伊吾城主到长安朝唐。先是伊吾内属,隋于其地设置伊吾郡;隋末,城主向突厥称臣。颉利被唐攻灭后,伊吾城主率他所属的七城降唐,唐朝在伊吾设置西伊州(今新疆哈密)。
贞观四年十一月下令,此后审讯犯人,不得鞭击背部。
贞观四年,全国丰收,流散到各地的百姓回归故里,米每斗不超过三、四钱,一年仅判处了二十九人死刑。
贞观四年八月,日本遣使犬上三田耜(亦作御田锹)、药师惠日等来唐,是为日本第一次遣唐使。
贞观五年,开党项之地为十六州。日本第一次遣唐使犬上御田锹等至唐(奉使在上年)。林邑、新罗都遣使到唐。
贞观五年十二月初二日,唐太宗制:“判决死罪,要在两天内五次申奏,下各州的要三次申奏;行刑当天,尚食局不得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寺不得奏乐。门下省还要再检查,有依法应当死而处境堪怜者,另外写状上奏。”五次申奏是指行刑前两天到行刑之日共上奏五次,人命关天,以示慎重。只有犯恶逆罪(的人只奏一次。
贞观六年,太宗乃止。增置三师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宗与侍臣论安危之本。长孙后贺太宗喜得谏臣,焉耆王遣使入贡,唐太宗派鸿胪少卿刘善因前去册立泥孰为奚利邲咄陆可汗。
贞观六年十一月,契苾(铁勒十五部之一)部落酋长契苾何力率所部六千余家到沙州(今甘肃敦煌西)向唐政府归降。
贞观七年,太宗赦死囚,李淳风造浑天黄道仪。
贞观八年,李靖等赴诸道察情。
贞观九年,唐高祖李渊驾崩,享年70岁,唐平吐谷浑。
贞观十年,唐建南北衙。
贞观十年六月二十一日,太宗皇后长孙氏卒,享年三十七岁。
贞观十一年八月,侍御史马周上疏朝廷,建议政府应重视州县地方官吏的选任。太宗闻奏,深以为是,决定以后刺史由他亲选,县令则由京官五品以上各举一人。
贞观十二年立薛延陀小可汗,太宗建百骑。补充回答: 贞观十三年太宗停世袭刺史。
贞观十四年流鬼国遣使入贡, 侯君集灭高昌,唐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礼官改礼制,唐文成公主入藏。
贞观十五年唐蕃和亲,席君买平吐谷浑之乱,册封百济王,李世绩败薛延陀。
贞观十六年魏王泰上《括地志》,太宗徙死罪者实西州,禁自伤肢体,郭孝恪败西突厥咄陆可汗。
贞观十七年魏征卒,享年64岁。征高句丽,李世民命画功臣像于凌烟阁,太子李承乾造反,被废,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
贞观十八年太宗亲征高句丽。
贞观十九年铁勒九姓大首领率众降唐。 玄奘取经回国,张亮、程名振拔高丽卑沙城,李世绩攻高丽辽东城,契苾何力等勇击高丽,高丽白岩城降,太宗破高丽安市救兵,太宗下诏从高丽班师。
贞观二十年薛廷陀咄摩支降唐,敕勒诸部朝唐。
贞观二十一年唐发兵攻龟兹,太宗哭高士廉,骨利干入贡,王波利造船攻高丽,突厥车鼻可汗向唐朝入贡,西赵酋长赵磨内附。
贞观二十二年薛万彻等率军击高丽,李百药卒,结骨入朝,松外蛮附唐,契丹首领曲据内附,阿史那贺鲁降唐,王玄策破中天竺,房玄龄病逝,享年70岁。
贞观二十三年徒莫祗等蛮内附。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唐太宗病危。临终前,他召见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让他们辅佐太子治听政
贞观元年正月,唐太宗下制,令今后中书省、门下省以及三品以上官入阁商议国家大事,都要有谏官跟随,遇有不当之处,谏官立刻进谏。
贞观元年正月,唐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与学士、法官等人重新议定律令。
贞观元年唐天节将军、燕郡王李艺据泾州反。
贞观元年二月,并省全国的州县,将全国分为十道,即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废郡为州,故每道各辖若干州。
贞观元年十月岭南酋长冯盎遣子入朝
贞观元年末,吏部侍郎刘林甫奏请以后四时听选,随阙注拟,人以为便。太宗诏命一部分人到洛州参选。
贞观二年,诏各地置义仓。薛延陀首领夷男受唐封为可汗,建汗庭于漠北。
贞观二年三月,大理少卿胡演向太宗上报每月囚徒的账目。太宗命令后大辟罪由中书、门下省四品以上官和尚书省议定,以免冤滥。接着又逐个带进囚徒,轮到岐州刺史郑善果时,太宗认为善果虽有罪,官品不低,不应与于囚徒之列。于是,又命以后三品以上官犯罪,不用带进,可在太极宫承天门左右朝堂听判决。
贞观二年,关内发生旱灾,四月,太宗诏出。又因去年久雨,今年又遭受旱灾、蝗灾,大赦天下。
贞观二年四月,突利派使来唐请求援助。太宗召集大臣讨论,兵部尚书杜如晦请出兵攻突厥。
贞观三年十二月,突利可汗入朝,太宗任命他为右卫大将军,赐爵北平郡王。
贞观二年九月,中书舍人李百药请再出宫人。唐太宗命尚书左丞戴胄和给事中杜正伦在掖庭西门简选宫人,前后放出宫女又达三千余人。
贞观二年,派遣游击将军乔师望从小路带着册书拜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赐给他鼓纛。夷男派使入贡。
贞观三年三月,太宗以房玄龄为左仆射,杜如晦为右仆射,以尚书右丞魏征守秘书监,均参与朝政。房玄龄善谋略,杜如晦善决断,为唐朝名相,并称“房杜”。
贞观三年四月,唐太宗重新申明旧的制度,于是很少发生错事。
贞观三年大旱,太宗诏求直言,马周代常何向太宗提了二十多条意见。太宗大喜,招马周入见,令他宿直门下省,不久以马周为监察御史,终至拜相。
贞观三年八月,命兵部尚书李靖为行军总管、张公谨为副总管,前去征讨突厥。突厥俟斤九人带领三千骑兵降唐,拔野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0363738古、仆骨、奚等酋长也帅部众降唐。
贞观三年,东谢酋长谢元深、南谢酋长谢强朝唐。
贞观四年正月,李绩在白道败突厥,李靖在阴山大败颉利可汗。
贞观四年正月,李靖率三千骑自马邑进驻恶阳岭,夜袭定襄,大败突厥。颉利可汗大惊,迁牙帐于碛口。颉利的亲信康苏密以隋炀帝后萧氏及其孙杨政道降唐。
贞观四年三月,各族君长都到长安请唐太宗称天可汗,唐太宗笑道:“我为大唐天子,难道又为可汗之事吗?”但此后唐太宗赐给西北各族君长的玺书都用“天可汗”的称号。
贞观四年三月,唐行军副总管张宝相突至苏尼失兵营,俘颉利,送往长安。
贞观四年九月,伊吾城主到长安朝唐。先是伊吾内属,隋于其地设置伊吾郡;隋末,城主向突厥称臣。颉利被唐攻灭后,伊吾城主率他所属的七城降唐,唐朝在伊吾设置西伊州(今新疆哈密)。
贞观四年十一月下令,此后审讯犯人,不得鞭击背部。
贞观四年,全国丰收,流散到各地的百姓回归故里,米每斗不超过三、四钱,一年仅判处了二十九人死刑。
贞观四年八月,日本遣使犬上三田耜(亦作御田锹)、药师惠日等来唐,是为日本第一次遣唐使。
贞观五年,开党项之地为十六州。日本第一次遣唐使犬上御田锹等至唐(奉使在上年)。林邑、新罗都遣使到唐。
贞观五年十二月初二日,唐太宗制:“判决死罪,要在两天内五次申奏,下各州的要三次申奏;行刑当天,尚食局不得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寺不得奏乐。门下省还要再检查,有依法应当死而处境堪怜者,另外写状上奏。”五次申奏是指行刑前两天到行刑之日共上奏五次,人命关天,以示慎重。只有犯恶逆罪(的人只奏一次。
贞观六年,太宗乃止。增置三师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宗与侍臣论安危之本。长孙后贺太宗喜得谏臣,焉耆王遣使入贡,唐太宗派鸿胪少卿刘善因前去册立泥孰为奚利邲咄陆可汗。
贞观六年十一月,契苾(铁勒十五部之一)部落酋长契苾何力率所部六千余家到沙州(今甘肃敦煌西)向唐政府归降。
贞观七年,太宗赦死囚,李淳风造浑天黄道仪。
贞观八年,李靖等赴诸道察情。
贞观九年,唐高祖李渊驾崩,享年70岁,唐平吐谷浑。
贞观十年,唐建南北衙。
贞观十年六月二十一日,太宗皇后长孙氏卒,享年三十七岁。
贞观十一年八月,侍御史马周上疏朝廷,建议政府应重视州县地方官吏的选任。太宗闻奏,深以为是,决定以后刺史由他亲选,县令则由京官五品以上各举一人。
贞观十二年立薛延陀小可汗,太宗建百骑。补充回答: 贞观十三年太宗停世袭刺史。
贞观十四年流鬼国遣使入贡, 侯君集灭高昌,唐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礼官改礼制,唐文成公主入藏。
贞观十五年唐蕃和亲,席君买平吐谷浑之乱,册封百济王,李世绩败薛延陀。
贞观十六年魏王泰上《括地志》,太宗徙死罪者实西州,禁自伤肢体,郭孝恪败西突厥咄陆可汗。
贞观十七年魏征卒,享年64岁。征高句丽,李世民命画功臣像于凌烟阁,太子李承乾造反,被废,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
贞观十八年太宗亲征高句丽。
贞观十九年铁勒九姓大首领率众降唐。 玄奘取经回国,张亮、程名振拔高丽卑沙城,李世绩攻高丽辽东城,契苾何力等勇击高丽,高丽白岩城降,太宗破高丽安市救兵,太宗下诏从高丽班师。
贞观二十年薛廷陀咄摩支降唐,敕勒诸部朝唐。
贞观二十一年唐发兵攻龟兹,太宗哭高士廉,骨利干入贡,王波利造船攻高丽,突厥车鼻可汗向唐朝入贡,西赵酋长赵磨内附。
贞观二十二年薛万彻等率军击高丽,李百药卒,结骨入朝,松外蛮附唐,契丹首领曲据内附,阿史那贺鲁降唐,王玄策破中天竺,房玄龄病逝,享年70岁。
贞观二十三年徒莫祗等蛮内附。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唐太宗病危。临终前,他召见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让他们辅佐太子治听政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掌灯师
- 2021-02-08 21:59
观音来到东土唐,来陈光蕊状元及第,陈光蕊赴任遇害,唐僧出生,唐僧复仇,唐僧出家自,唐僧西天取经出发bai,唐僧受第一难,唐僧收孙悟空。老龙王犯天条du被斩,唐王地狱一日游,唐王开水陆大会……都发zhi生在唐贞观年间,好象有很多奇怪的事情就发生dao在这一年。
- 2楼网友:上分大魔王
- 2021-02-08 21:05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过高昌国时,那里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国王见他们是从大唐来的和尚,非常高兴,愿封他们为护国法师,加上黄金百两、骏马千匹。弟子动摇了,最后留在了高昌国,而玄奘偷偷溜了出来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国士兵截住。没想到他们是前来护送玄奘西去取经的。士兵送给玄奘一匹白马和一些文书,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宫方向拜了几拜,就骑马西去了。玄奘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直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文学巨著。
- 3楼网友:逃夭
- 2021-02-08 19:36
唐贞观年间,佛教传播中国,玄奘西行日记,改编事件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