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0 15:09
- 提问者网友:辞取
- 2021-12-20 09:56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蓝房子
- 2021-12-20 11:07
问题一: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测量误差有三个主要来源:1,测量仪器:一方面是由于每种仪器只具有一定限度的准确度;二是仪器本身的误差);2,观测者:由于观测者感觉器官的鉴别能力有限,所以在仪器的安置、照准、读数等方面都会产生误差。同时,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态度,也是对观测数据质量有直接影响的重要因素;3,外界条件:观测时所处的外界条件,如温度、湿度、风力、大气折光等因素和变锭都会对观测数据直接产生影响。
欢迎采纳,记得评价哦!问题二: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1)样品制备过程中欲测组分的损失,如:样品溶解时欲测组分溶解不完全;在浓缩和预分离过程中欲测组分的挥发以及欲测组分的萃取或沉淀不完全等,都会造成欲测组分的损失,造成定量结果的偏低而产生负误差。
(2)由于色谱仪的进样分流比,衰减比不正确或线性响应范围过窄而引起的误差。进样分流比,衰减比不正确,使得真正进入色谱柱的样品量与标称进样量有差别,必然会引入误差。线性响应范围过窄,容易引起由于进样量不当,使其响应值已超出响应的线性范围,而计算方法仍按线性响应关系计算,也必然会引入误差。
(3)由于采用了不正确的标准校正曲线或不正确的校正因子而产生的误差。不正确的标准校正曲线或不正确的校正因子可能是由于在测定它们时使用的标准样品由于玷污或挥发而使其标称值与真值有差异,结果造成标准校正曲线或校正因子的不正确。
(4)由于测量者的不良习惯与偏向,在读取容量器皿(移液管,容量瓶等)和注射进样器刻度或测量峰面积、峰高时的偏高或偏低而引入的误差。这些可以通过纠正测量者的不良习惯与偏向或采用自动进样,自动测量等方法加以校正。问题三:实验误差有哪些因素造成 测量时,由于各种因素会造成少许的误差,这些因素必须去了解,并有效的解决,方可使整个测量过程中误差减至最少.测量时,造成误差的主要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而系统误差有下列情况:误读、误算、视差、刻度误差、磨耗误差、接触力误差、挠曲误差、余弦误差、阿贝 (Abbe) 误差、热变形误差等.系统误差的大小在测量过程中是不变的,可以用计算或实验方法求得,即是可以预测,并且可以修正或调整使其减少.这些因素归纳成五大类,详细内容叙述如下:
1.人为因素
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误读、误算和视差等.而误读常发生在游标尺、分厘卡等量具.游标尺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最小读数,如在10.00 mm处常误读成10.02 mm或9.98 mm.分厘卡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螺距的大小,如在10.20 mm常误读成10.70 mm或9.70 mm.误算常在计算错误或输入错误数据时所发生.视差常在读取测量值的方向不同或刻度面不在同一平面时所发生,两刻度面相差约在0.0.4 mm之间,若读取尺寸在非垂直于刻度面时,即会产生 的误差量.为了消除此误差,制造量具的厂商将游尺的刻划设计成与本尺的刻划等高或接近等高,(游尺刻划有圆弧形形成与本尺刻划几近等高,游尺为凹V形且本尺为凸V形,因此形成两刻划等高.
2.量具因素
由于量具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刻度误差、磨耗误差及使用前未经校正等因素.刻度分划是否准确,必须经由较精密的仪器来校正与追溯.量具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相当程度磨耗,因此必须经校正或送修方能再使用.
3.力量因素
由于测量时所使用接触力或接触所造成挠曲的误差.依据虎克定律,测量尺寸时,如果以一定测量力使测轴与机件接触,则测轴与机件皆会局部或全面产生弹性变形,为防止此种弹性变形,测轴与机件应采相同材料制成.其次,依据赫兹 (Hertz) 定律,若测轴与机件均采用钢时,其弹性变形所引起的误差量
应用量表测量工件时,量表固定于支持上,支架因被测量力会造成弹性变形,如图2-4-3所示,在长度 的断面二次矩为 ,长 的支柱为 ,纵弹性系数分别为 、 ,因此测量力为P时,挠曲量 为 .为了防止此种误差,可将支柱增大并尽量缩短测量轴线伸出的长度.除此之外,较大型量具如分厘卡、游标尺、直规和长量块等,因本身重量与负载所造成的弯曲.通常,端点标准器在两端面与垂直线平行的支点位置为0.577全长时,其两端面可保持平行,此支点称之为爱里点 (Airey Points) .线刻度标准器支点在其全长之0.5594位置,其全长弯曲误差量为最小,此处称之为贝塞尔点 (Bessel Points)
4.测量因素
测量时,因仪器设计或摆置不良等所造成的误差,包括余弦误差、阿贝误差等.余弦误差是发生在测量轴与待测表面成一定倾斜角度 ,如图2-4-5所示其误差量为 ,为实际测量长度.通常,余弦误差会发生在两个测量方向,必须特别小心.例如测量内孔时,径向测量尺寸需取最大尺寸,轴向测量需取最小尺寸.同理,测量外侧时,也需注意取其正确位置.测砧与待测工件表面必须小心选用,如待测工件表面为平面时需选用球状之测砧、工件为圆柱或圆球形时应选平面之测砧.阿贝原理 (Abbe’ Law) 为测量仪器的轴线与待测工件之轴线需在一直在线.否则即产生误差,此误差称为阿贝误差.通常,假如测量仪器之轴线与待测工件之轴线无法在一起时,则需尽量缩短其距离,以减少其误差值.若以游标尺测量工件为例,如图2-4-6所示,其误差为 ,因此欲减少游标尺测量误差,需将本尺与游尺之间隙所造成之 角减小及测量时应尽量靠近刻......余下全文>>问题四:测量误差的分类极其产生原因是什么 定义:
在测量时,测量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值叫误差。
基本分类
在物理实验中,对于待测物理量的测量分为两类: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直接测量可以用测量仪器和待测量进行比较,直接得到结果。例如用刻度尺、游标卡尺、停表、天平、直流电流表等进行的测量就是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则是不能直接用测量仪器把待测量的大小测出来,而要依据待测量与某几个直接测量量的函数关系求出待测量。例如重力加速度,可通过测量单摆的摆长和周期,再由单摆周期公式算出,这种类型的测量就是间接测量。
系统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n次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一般具有累积性。
系统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仪器设备制造不完善。例如,用一把名义长度为50m的钢尺去量距,经检定钢尺的实际长度为50.005 m,则每量尺,就带有+0.005 m的误差(“+”表示在所量距离值中应加上),丈量的尺段越多,所产生的误差越大。所以这种误差与所丈量的距离成正比。
再如,在水准测量时,当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而产生夹角时,对水准尺的读数所产生的误差为l*i″/ρ″(ρ″=206265″,是一弧度对应的秒值),它与水准仪至水准尺之间的距离l成正比,所以这种误差按某种规律变化。 系统误差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累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很大。但是由于系统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可以采取措施加以消除或减少其影响。
偶然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n次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均不一定,则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又称为随机误差。例如,用经纬仪测角时的照准误差,钢尺量距时的读数误差等,都属于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就其个别值而言,在观测前我们确实不能预知其出现的大小和符号。但若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多次观测,误差列却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称为统计规律。而且,随着观测次数的增加,偶然误差的规律性表现得更加明显。
偶然误差具有如下四个特征:
① 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本例为1.6″);
② 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多(或概率大);
③ 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
④ 在相同条件下,同一量的等精度观测,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大而趋于零。问题五:测量误差按其产生原因不同分为那三中误差 产生测量误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因素:
1、仪器精度误差。仪器精度的有限性,测量中使用的仪器和工具不可能十分完善,致使测量结果产生误差。例如:用普通水准尺进行水准测量时,最小分划为5,就难以保证毫米数的完全正确性。经纬仪、水准仪检校不完善产生的残余误差影响,例如:水准仪视准轴部平行于水准管轴,水准尺的分划误差等。这些都会使观测结果含有误差。
2、主观误差。观测者感觉器官鉴别能力的局限性;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对中误差、观测者估读小数误差、瞄准目标误差等。
3、环境误差。观测过程中,外界条件的不定性,如温度、阳光、风等时刻都在变化,必将对观测结果产生影响,例如:温度变化使钢尺产生伸缩,阳光照射会使仪器发生微小变化,较阴的天气会使目标不清楚等。
欢迎采纳,记得评价哦!问题二: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1)样品制备过程中欲测组分的损失,如:样品溶解时欲测组分溶解不完全;在浓缩和预分离过程中欲测组分的挥发以及欲测组分的萃取或沉淀不完全等,都会造成欲测组分的损失,造成定量结果的偏低而产生负误差。
(2)由于色谱仪的进样分流比,衰减比不正确或线性响应范围过窄而引起的误差。进样分流比,衰减比不正确,使得真正进入色谱柱的样品量与标称进样量有差别,必然会引入误差。线性响应范围过窄,容易引起由于进样量不当,使其响应值已超出响应的线性范围,而计算方法仍按线性响应关系计算,也必然会引入误差。
(3)由于采用了不正确的标准校正曲线或不正确的校正因子而产生的误差。不正确的标准校正曲线或不正确的校正因子可能是由于在测定它们时使用的标准样品由于玷污或挥发而使其标称值与真值有差异,结果造成标准校正曲线或校正因子的不正确。
(4)由于测量者的不良习惯与偏向,在读取容量器皿(移液管,容量瓶等)和注射进样器刻度或测量峰面积、峰高时的偏高或偏低而引入的误差。这些可以通过纠正测量者的不良习惯与偏向或采用自动进样,自动测量等方法加以校正。问题三:实验误差有哪些因素造成 测量时,由于各种因素会造成少许的误差,这些因素必须去了解,并有效的解决,方可使整个测量过程中误差减至最少.测量时,造成误差的主要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而系统误差有下列情况:误读、误算、视差、刻度误差、磨耗误差、接触力误差、挠曲误差、余弦误差、阿贝 (Abbe) 误差、热变形误差等.系统误差的大小在测量过程中是不变的,可以用计算或实验方法求得,即是可以预测,并且可以修正或调整使其减少.这些因素归纳成五大类,详细内容叙述如下:
1.人为因素
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误读、误算和视差等.而误读常发生在游标尺、分厘卡等量具.游标尺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最小读数,如在10.00 mm处常误读成10.02 mm或9.98 mm.分厘卡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螺距的大小,如在10.20 mm常误读成10.70 mm或9.70 mm.误算常在计算错误或输入错误数据时所发生.视差常在读取测量值的方向不同或刻度面不在同一平面时所发生,两刻度面相差约在0.0.4 mm之间,若读取尺寸在非垂直于刻度面时,即会产生 的误差量.为了消除此误差,制造量具的厂商将游尺的刻划设计成与本尺的刻划等高或接近等高,(游尺刻划有圆弧形形成与本尺刻划几近等高,游尺为凹V形且本尺为凸V形,因此形成两刻划等高.
2.量具因素
由于量具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刻度误差、磨耗误差及使用前未经校正等因素.刻度分划是否准确,必须经由较精密的仪器来校正与追溯.量具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相当程度磨耗,因此必须经校正或送修方能再使用.
3.力量因素
由于测量时所使用接触力或接触所造成挠曲的误差.依据虎克定律,测量尺寸时,如果以一定测量力使测轴与机件接触,则测轴与机件皆会局部或全面产生弹性变形,为防止此种弹性变形,测轴与机件应采相同材料制成.其次,依据赫兹 (Hertz) 定律,若测轴与机件均采用钢时,其弹性变形所引起的误差量
应用量表测量工件时,量表固定于支持上,支架因被测量力会造成弹性变形,如图2-4-3所示,在长度 的断面二次矩为 ,长 的支柱为 ,纵弹性系数分别为 、 ,因此测量力为P时,挠曲量 为 .为了防止此种误差,可将支柱增大并尽量缩短测量轴线伸出的长度.除此之外,较大型量具如分厘卡、游标尺、直规和长量块等,因本身重量与负载所造成的弯曲.通常,端点标准器在两端面与垂直线平行的支点位置为0.577全长时,其两端面可保持平行,此支点称之为爱里点 (Airey Points) .线刻度标准器支点在其全长之0.5594位置,其全长弯曲误差量为最小,此处称之为贝塞尔点 (Bessel Points)
4.测量因素
测量时,因仪器设计或摆置不良等所造成的误差,包括余弦误差、阿贝误差等.余弦误差是发生在测量轴与待测表面成一定倾斜角度 ,如图2-4-5所示其误差量为 ,为实际测量长度.通常,余弦误差会发生在两个测量方向,必须特别小心.例如测量内孔时,径向测量尺寸需取最大尺寸,轴向测量需取最小尺寸.同理,测量外侧时,也需注意取其正确位置.测砧与待测工件表面必须小心选用,如待测工件表面为平面时需选用球状之测砧、工件为圆柱或圆球形时应选平面之测砧.阿贝原理 (Abbe’ Law) 为测量仪器的轴线与待测工件之轴线需在一直在线.否则即产生误差,此误差称为阿贝误差.通常,假如测量仪器之轴线与待测工件之轴线无法在一起时,则需尽量缩短其距离,以减少其误差值.若以游标尺测量工件为例,如图2-4-6所示,其误差为 ,因此欲减少游标尺测量误差,需将本尺与游尺之间隙所造成之 角减小及测量时应尽量靠近刻......余下全文>>问题四:测量误差的分类极其产生原因是什么 定义:
在测量时,测量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值叫误差。
基本分类
在物理实验中,对于待测物理量的测量分为两类: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直接测量可以用测量仪器和待测量进行比较,直接得到结果。例如用刻度尺、游标卡尺、停表、天平、直流电流表等进行的测量就是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则是不能直接用测量仪器把待测量的大小测出来,而要依据待测量与某几个直接测量量的函数关系求出待测量。例如重力加速度,可通过测量单摆的摆长和周期,再由单摆周期公式算出,这种类型的测量就是间接测量。
系统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n次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一般具有累积性。
系统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仪器设备制造不完善。例如,用一把名义长度为50m的钢尺去量距,经检定钢尺的实际长度为50.005 m,则每量尺,就带有+0.005 m的误差(“+”表示在所量距离值中应加上),丈量的尺段越多,所产生的误差越大。所以这种误差与所丈量的距离成正比。
再如,在水准测量时,当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而产生夹角时,对水准尺的读数所产生的误差为l*i″/ρ″(ρ″=206265″,是一弧度对应的秒值),它与水准仪至水准尺之间的距离l成正比,所以这种误差按某种规律变化。 系统误差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累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很大。但是由于系统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可以采取措施加以消除或减少其影响。
偶然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n次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均不一定,则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又称为随机误差。例如,用经纬仪测角时的照准误差,钢尺量距时的读数误差等,都属于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就其个别值而言,在观测前我们确实不能预知其出现的大小和符号。但若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多次观测,误差列却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称为统计规律。而且,随着观测次数的增加,偶然误差的规律性表现得更加明显。
偶然误差具有如下四个特征:
① 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本例为1.6″);
② 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多(或概率大);
③ 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
④ 在相同条件下,同一量的等精度观测,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大而趋于零。问题五:测量误差按其产生原因不同分为那三中误差 产生测量误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因素:
1、仪器精度误差。仪器精度的有限性,测量中使用的仪器和工具不可能十分完善,致使测量结果产生误差。例如:用普通水准尺进行水准测量时,最小分划为5,就难以保证毫米数的完全正确性。经纬仪、水准仪检校不完善产生的残余误差影响,例如:水准仪视准轴部平行于水准管轴,水准尺的分划误差等。这些都会使观测结果含有误差。
2、主观误差。观测者感觉器官鉴别能力的局限性;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对中误差、观测者估读小数误差、瞄准目标误差等。
3、环境误差。观测过程中,外界条件的不定性,如温度、阳光、风等时刻都在变化,必将对观测结果产生影响,例如:温度变化使钢尺产生伸缩,阳光照射会使仪器发生微小变化,较阴的天气会使目标不清楚等。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摆渡翁
- 2021-12-20 11:18
回答的不错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