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的历史贡献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31 12:19
- 提问者网友:几叶到寒
- 2021-03-31 07:21
中国佛教史的历史贡献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掌灯师
- 2021-03-31 07:33
回首过去,历史上佛教曾对中国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对哲学思想、教化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哲学思想方面来说,佛教思想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伦理道德的规范,对心理活动的分析,形成了深刻独到的见解和完整严密的体系。
佛教思想的核心是缘起,它否认有至高无上的神,认为事物永远处于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因果中。同时强调个人解脱和普度众生。
魏晋时期,佛教的哲学思想与道教合流,丰富了后期玄学的内容。隋唐时期佛教形成八宗,各宗对佛典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独有的理论体系。
宋明时期,儒家似乎反对佛教,实际上却又从思想上汲取佛教的精髓,形成了新儒---理学,朱熹的“一旦豁然贯通”就是脱胎于禅宗顿悟之说。
近代的改良派也从佛教汲取养料批判理学,如谭嗣同所建立的“仁学”体系,思想渊源之一其实就是禅宗。 在教化社会方面,佛教传入中国,潜移默化地融入日常生活,并改善着社会的风俗习惯,首先表现在对人生观的改善,和对孝道的扩展上。
1. 人生观的改善
人都会思考自己“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的问题,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人死如灯灭”的思想。但得益于佛教的传入,中国人才明白了“三世因果轮回”的人生真相。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的一切行为、语言及意念,均可形成未来果报之业力,而人生其实就被这些业力所主宰。业力有善恶,故果报亦有苦乐。
由于佛教的“三世因果轮回”说,中国民众自古以来就相信:既不必为环境之困苦而悲哀,也不必因机遇之美好而自傲。只有把握现在,改正以前的错误,播善种,才能脱离困境,获得幸福,并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且,如果认真修行,还可能免堕三恶趣,脱离生死,证入涅盘。
所以,佛教缘起因果说为中国人所熟知,不仅改善了人生观,还极大地提升了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水平,对减少社会矛盾产生了作用。
2. 对孝道的扩展
在中国,儒教和道教早已深入人心,尤其是依靠儒教的孝,立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佛教的孝道与儒教有根本的不同。为追求真理、悟道而舍家离亲的佛教的孝道,在儒教看来是大不孝,佛教却认为这才是真孝,是拯救亲人的大孝。所以,佛教的孝主要强调精神的永久的孝。
剃发并非不孝,是暂时的表面上的不孝,但却是究竟意义上的大孝。出家是为了救父母,救曾经做过自己父母的所有众生。
另一方面,在家的佛教徒并不否定儒教的礼,他可以一边礼拜阿弥陀佛,一边尽儒之孝道,这种现世的孝同样是佛教所提倡的。
但即使在家之孝,其根本差别在于佛教不像儒教,不属于隶属关系,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所以它是自由平等的孝,并非义务,而是报答父母的感激之情的自然行为。 佛教传入中国,经长期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孕育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文艺家、教育家、旅行家等,如被鲁迅先生称为“民族脊梁”的西行取经的玄奘、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的鉴真等名人,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从文学方面来说,佛典的翻译,实为开中国翻译史之先河,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典雅瑰丽的文学作品。《法华经》、《维摩诘经》、《百喻经》等佛教经典对晋唐小说的创作,起了促进作用。般若学说和禅宗思想使陶渊明、王维、白居易、苏轼等文豪的诗歌创作受到很大启发。
从艺术方面来说,现存佛教寺塔有许多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一些宏伟的佛教建筑已成为各地风景轮廓的标志。敦煌,龙门、云冈、大足等地的石刻成为人类艺术宝藏的一部分。佛教音乐具有“远、虚、淡、静”四个特点,达到了很高的意境。
另外,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语汇:“宗教”、“世界”、“实际”、“平等”、“不可思议”等其实都来自佛教。如果抛开佛教文化,恐怕今天我们连中国话也说不全了。
佛教思想的核心是缘起,它否认有至高无上的神,认为事物永远处于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因果中。同时强调个人解脱和普度众生。
魏晋时期,佛教的哲学思想与道教合流,丰富了后期玄学的内容。隋唐时期佛教形成八宗,各宗对佛典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独有的理论体系。
宋明时期,儒家似乎反对佛教,实际上却又从思想上汲取佛教的精髓,形成了新儒---理学,朱熹的“一旦豁然贯通”就是脱胎于禅宗顿悟之说。
近代的改良派也从佛教汲取养料批判理学,如谭嗣同所建立的“仁学”体系,思想渊源之一其实就是禅宗。 在教化社会方面,佛教传入中国,潜移默化地融入日常生活,并改善着社会的风俗习惯,首先表现在对人生观的改善,和对孝道的扩展上。
1. 人生观的改善
人都会思考自己“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的问题,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人死如灯灭”的思想。但得益于佛教的传入,中国人才明白了“三世因果轮回”的人生真相。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的一切行为、语言及意念,均可形成未来果报之业力,而人生其实就被这些业力所主宰。业力有善恶,故果报亦有苦乐。
由于佛教的“三世因果轮回”说,中国民众自古以来就相信:既不必为环境之困苦而悲哀,也不必因机遇之美好而自傲。只有把握现在,改正以前的错误,播善种,才能脱离困境,获得幸福,并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且,如果认真修行,还可能免堕三恶趣,脱离生死,证入涅盘。
所以,佛教缘起因果说为中国人所熟知,不仅改善了人生观,还极大地提升了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水平,对减少社会矛盾产生了作用。
2. 对孝道的扩展
在中国,儒教和道教早已深入人心,尤其是依靠儒教的孝,立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佛教的孝道与儒教有根本的不同。为追求真理、悟道而舍家离亲的佛教的孝道,在儒教看来是大不孝,佛教却认为这才是真孝,是拯救亲人的大孝。所以,佛教的孝主要强调精神的永久的孝。
剃发并非不孝,是暂时的表面上的不孝,但却是究竟意义上的大孝。出家是为了救父母,救曾经做过自己父母的所有众生。
另一方面,在家的佛教徒并不否定儒教的礼,他可以一边礼拜阿弥陀佛,一边尽儒之孝道,这种现世的孝同样是佛教所提倡的。
但即使在家之孝,其根本差别在于佛教不像儒教,不属于隶属关系,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所以它是自由平等的孝,并非义务,而是报答父母的感激之情的自然行为。 佛教传入中国,经长期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孕育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文艺家、教育家、旅行家等,如被鲁迅先生称为“民族脊梁”的西行取经的玄奘、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的鉴真等名人,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从文学方面来说,佛典的翻译,实为开中国翻译史之先河,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典雅瑰丽的文学作品。《法华经》、《维摩诘经》、《百喻经》等佛教经典对晋唐小说的创作,起了促进作用。般若学说和禅宗思想使陶渊明、王维、白居易、苏轼等文豪的诗歌创作受到很大启发。
从艺术方面来说,现存佛教寺塔有许多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一些宏伟的佛教建筑已成为各地风景轮廓的标志。敦煌,龙门、云冈、大足等地的石刻成为人类艺术宝藏的一部分。佛教音乐具有“远、虚、淡、静”四个特点,达到了很高的意境。
另外,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语汇:“宗教”、“世界”、“实际”、“平等”、“不可思议”等其实都来自佛教。如果抛开佛教文化,恐怕今天我们连中国话也说不全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我住北渡口
- 2021-03-31 08:26
历史上佛教的表现,是黑暗,贪婪,血腥!坦白说,要没有三武一宗灭佛的话,没准中国就成了政教合一的国家了。
当时佛教力量的强大,可见一斑。土地兼并,养僧兵,免费的义工,信徒的捐赠,还不用缴税。天下财物,佛有七八,这不是空话。佛教认为人生八苦,人身就是臭皮囊,所有的一切,都是浮云,他们向往死后的世界,这是一种鬼巫文化,一种消极向下的人生观世界观。行走世间,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罢了!这对科学的抑制是显而易见的,是一种不利于科学的教派。
当时佛教力量的强大,可见一斑。土地兼并,养僧兵,免费的义工,信徒的捐赠,还不用缴税。天下财物,佛有七八,这不是空话。佛教认为人生八苦,人身就是臭皮囊,所有的一切,都是浮云,他们向往死后的世界,这是一种鬼巫文化,一种消极向下的人生观世界观。行走世间,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罢了!这对科学的抑制是显而易见的,是一种不利于科学的教派。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