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么去克服方言音
- 提问者网友:呐年旧曙光
- 2021-04-12 21:37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鸽屿
- 2021-04-12 21:44
自己要经常提醒自己,敢说,敢于纠正,多练习,勤于总结!换个环境吧,到外省去,有可能的话到北方去生活几年!!
- 1楼网友:一叶十三刺
- 2021-04-12 21:55
尊敬的这位问问朋友:
摘要: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要想说好普通话,必须从普通话的语言知识学习起,尤其是语音知识中的难点,还要学习普通话运用方面的知识,在实际使用中,克服方言音,在书面语言的学习中规范自己的语言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涵养。 关键词:掌握难点 规范语言 克服方言 提高文化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交往的日益频繁 ,普通话作为汉民族共同语逐渐受到人们重视。由于普通话表达能力被视为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学生的内在素质的体现,在贵州省的中等职业学校中,现在大多数学校都专门开设了普通话课,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在探索普通话教学的相关问题,总的说来,有以下几点粗浅体会。 一、以语音为重点、语音教学贯穿始终 语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大要素。而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装载语言内容的声音,有的语言可以没有文字,但没有哪种语言没有语音。语言之间的差异首先表现在语音的差异上面,我们接触和理解另一种语言,也只有从语音入手,从装载语言内容的物质外壳入手,才能进而领会谈话的内容。 我的普通话教学安排,是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的。第一阶段为语音阶段,以普通话的发音、正音教学为主,教授和练习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变调、重音、语调等,要求学生掌握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了解普通话的音变规律,发音时声韵调调型正确,调值概念清楚,发现错误能自觉改正。同时进行一些简短的会话练习,使音素教学和语流教学相结合。第二阶段为综合训练阶段,以普通话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教学为主,以话题为语言技能训练的基本单位,进行语音、词汇、语法、普通话成段表达的综合训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的音变规律,发音时不但调型正确,而且调值基本符合标准,能够流利地用普通话进行交际。 二、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相结合、以技能训练为中心 普通话教学是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以语言技能训练为核心的语言教学。这一性质决定了课堂教学的重点不在于详尽的知识讲授,而在于语言技能训练。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也就是在语言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大量的、有效的语言技能训练。这一原则称之为“精讲多练”。所谓“精讲”,就是要精确地选择讲授内容、讲授范围和讲授方法,精心设计解决问题的程序,要用最少的话把有关语言知识讲清楚,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练习。所谓“多练”,就是课堂上 70 %以上的时间要用来进行大量的、多种形式的语言技能训练,包括由“知”到“能”的训练,由“能”到“熟”、“巧”的训练。教师在学生的操练过程中随时纠正学生在发音、用词及语法方面的错误。“精讲多练”体现在语音教学中,是把语音知识通过口型、手势、图表、教具等,变成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觉模仿、自觉纠正错误。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方法。有观察法、带音法、手势法、听辨法、比较法、夸张法等等,都是十分有效的“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 三、养成普通话的语言思维习惯,规范用语,努力克服方言音 方言对学习普通话的干扰和渗透,是普通话教学中令人头痛的事,方言区人学习普通话不像学习外语那样,可以完全脱离方言母语的干扰,一字一句另起炉灶地学,而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比照着自己的方言母语类推地学,这就势必受到幼时所学方言母语的干扰,逐渐形成一种带有明显方言特征的本地普通话。因而有必要重新审视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问题。方言和普通话并存于同一语言系统,它们的关系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普通话教学的重点是剔除“地方普通话”中的方言成分,使之规范、标准。贵州地区人说的普通话,往往保留原有的用语习惯,再把这些词语直接“翻译”成普通话。如果不按普通话的语言习惯说话,说出来的就是“地方普通话”。 四、教学中加强育人,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提高文化水平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水平每况愈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入校的学生文化分是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而现在已没有了文化分数的限制,不少学生连初一的文化水平都达不到,他们的语音面貌并不差,但他们认识的字却非常有限,却遵循“有音读音,无音读侧”的原则,很少去查词典,有很多学生在普通话测试中把“涮(shuàn)”读成“shuā ”,“穹(qióng)”读成“gōng”,究其原因,就是惰性强。针对中职学生这种情况,我在教学前对学生提出几点要求,要求学生配合。通过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让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普通话学习的好坏,与语文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教学中,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让学生养成利用工具(字典、手机)勤查字典的好习惯。每逢遇到不认识的字、读音拿不准的字,都要求学生立即解决并作记录。有时候,专门设计几组读音经常弄错的字词,让学生在课堂上以比赛的方式查阅,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也加强了对字词的记忆。(二)下决心苦练基本功。在学习本门课程前提醒学生,想学好本门课,要有吃苦的准备。要求学生做到“耳勤”、“嘴勤”。上课注意听老师的发音,课后张嘴勤练,练到嘴皮发痛,才能达到教学效果。(三)由能开口说话过渡到自由交谈。我发现学生不是不会说,而是不敢说。只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效果一般都较好。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了一条新路子。一般在学习新课程的开始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新鲜感,抓住这个契机,在学生中开展“自我展示”环节,即每堂课开始的前五分钟,要求一名学生上台来进行语言表演,刚开始可以做自我介绍,大家互相熟悉之后,可以讲小故事,小笑话,或者介绍科技知识等形式开展无命题说话训练。刚开始时,哪怕学生说“贵州普通话”,都要给予肯定,给他们以学习的信心。我经常以自己一个土生土长的贵州人,到现在能说流利的普通话的例子,给同学以鼓励、以希望。还把著名的李阳“疯狂英语”学习法,推广到普通话学习中。也就是先练胆量,养成学生口头表达的勇气,然后才培养主动表达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只要肯动脑筋,多花心思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和学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推广普通话肩负着推广民族共同语的重任,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有文化、富有民族情感的中国人,让他们掌握好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育、普通话教育对一个人提高情操、修养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每个人终身教育所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