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毛笔行书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1 20:30
- 提问者网友:我是女神我骄傲
- 2021-12-20 20:25
怎样写好毛笔行书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夜余生
- 2021-12-20 21:41
问题一:怎样练好行书(毛笔字) 【怎样练好行书】
练习行书首先要练好楷体字,楷体字小有所成之后才能开始行书的学习。
行书掌握的基本技巧:字要型散而神不散,运笔快慢适当,虚实得体。
【怎样练好书法】
1、临摹结合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的方法,不但初学书法要临摹,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还需要临摹。学楷书需要临摹,学篆、隶、行、草各体书仍需要临摹。书法家的一生都是在临摹中渡过的,在临摹中学习,在临摹中思考,在临摹中创造。
摹帖,就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的字迹写,又叫“仿影”或拓写。摹还有一种方法叫“描红”,即在印有双钩红线的字上去填写。
摹帖的方法:第一步先描红。即从一本帖中选出清楚、完整的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纸,如打字纸、有光纸、描图纸等蒙在帖上,依着字的轮廓,用极细的线条钩成空心字,这叫“双钩”。然后把钩好的字作为描红本,用红墨水填写,再用蓝墨水填写,最后用墨汁填写,这样写不但能加深记忆,而且节约纸张。
摹帖应注意笔随帖走,切勿失形,要看准笔画的来龙去脉,揣摩它的笔法和结构形态。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一笔写成,饱满而精到,切勿依葫芦画瓢地填描涂抹。
临帖,即在摹帖的基础上,对帖字的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临帖有对临、格临和背临三种方法。
对临,即把字帖放在对面的帖架上照着写,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临帖方法。
格临,即用透明纸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等)照式临写。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结构部位。
背临,即把帖收起,凭记忆默写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临之后可以集字为联或集字成篇,然后进入创作阶段。
摹帖笔随影走,古人怎样写,我们就怎样写,大小、长短、宽窄、粗细、方圆、斜正等都必须按帖字的要求去写,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摹帖的特点在于易学到古人的结构位置,但由于规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的笔意,用笔死板而不灵活,让人感到放不开,受不了;临帖或对临,或背临,或意临,加入许多书者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易得古人的笔意,而易失古人的结构位置。写来自由随意,追求个性,却得之甚少。
所以在临摹中必须临摹结合,先摹后临,既得古人的用笔方法,又得古人的结构规律。练习时可以采用先摹后临,再反过来摹,摹完再临。或者采用“双钩”的方法来研习结构规律。摹临穿插,取长补短,效果极好。临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后下笔。下笔要准,先形似,后神似,以求形神兼备。临摹后要反复对照检查,总结经验教训,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训中成熟。
2、先入后出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临摹就是继承,就是向古人学习,学习前人优秀碑帖中的美的用笔、美的结字、美的章法、美的韵味和气势等。但临摹还有一个入帖与出帖的关键问题。不入帖,写不进去,或写出来不象,是无法与古人对话,无法学到古人书法妙处的。但不出帖,即进去又出不来,太象古人,简直成了古人的书奴,一点自己的个性都没有,这样写,最终也形不成自己的书风特点。
关于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说得好:入帖时“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时“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不可有我在”说的是要专心一意地临习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笔须从古帖中来”,不入帖便无本;“不可无我”说的是要在临像的基础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长处,融会贯通,结合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造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有个性,有创造,并逐步走向自由创作的新境界。
3、读帖善悟
帖不仅要临,重要的还在读,学书善悟,即从读帖中领悟,有些古人优秀的法帖,不一定去临,只要认真阅读,反复体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韵味,便会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书......余下全文>>问题二:怎样写好毛笔书法 怎样写好毛笔书法
一、书写姿势很重要
初学书法,必须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它一仅直接关系着字的好坏,对不在长身体的青少年来说,若养成了不良姿势的坏习惯,还会影响身体正常发育,开始学写毛笔字时,应该坐着写,而且全身各部位都要自然、轻松。因此,应该记住八个字:“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坐书桌椅的高矮要合适,椅子要坐稳,头可稍向前倾,但不能左右歪斜。胸要挺起,右肩自然下垂,腰脊要直,前胸一可靠住桌边。两臂展开,右手按在桌上,但不可承受身体的重量;两腿自然分开,脚要放平。正确的书写姿势,不是短期能掌握的,必须随时注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已经形成的不正确姿势,按照正确的要求下功夫纠正。
二、正确的执笔方法
要学写毛笔字,还必须要有正确的执笔姿势,前人流传下来的执笔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大多数人主张采用的五指执笔法。“拇指食指捏住笔,中指内钩四指顶;五指托助帮四指,动作协调来动笔”。这顺口溜说的就是“五指执笔法”。五指执笔法顾名是五个手指都要发挥作用的方法。五个手指的作用可用(掖)、押、钩、格、抵五个字来说明,掖:讲大拇指的作用,拇指前端要稍斜而仰,紧贴笔的内侧,作用的方向是由内向外;押:讲食指的作用,用食指第一节指弯处从外向内和大指相对提住笔管,作用方向是由外向内;钩:讲中指的作用。中指第一关节弯曲如钩,钩在笔管的外侧,加强食指的力量。作用方向由外向内;格:讲无名指的作用。无名指背,用内格连处顶住笔管,作用方向主要是由右向左外;抵:讲小指的作用。即托在无名指的下面,起辅助作用。小指不要挨着笔管。用这种方法执笔书写,每个手指各有其位,各尽其能,即有配合,又有轻、重、主、次的分工,挥笔自如,然而,同样是五字执笔法,由于手指弯曲的角度以及执笔的深浅与松紧程度不同而各呈其势。只要在书写时手指,手腕能灵活方便,符合手的生理结构,要求,所执之笔能基本垂直于纸面,便是正确的执笔方法。
掌握正确的执笔之后,还必须掌握要领即指实、掌虚、掌竖、腕平,悬腕法,从而确保执笔的灵便。
除上述外,执笔还有松紧,高低问题。执笔的松紧及用力与否,对于初学者,只须了解写大字执笔要松些,放得开;写小字要稍紧,落笔比较准确,若均走极端,必然导致失误。应该时紧时松,似紧似松,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最终达到“手随意行,笔与手会”,心手两意,翰逸神正的境界。另外,执笔的高低一般是根据书写字的大小而决定,写小楷字执笔要低,高、中、大楷字则执笔高一些。一般执笔离笔头的根部约二寸左右为好。
三、用笔法
毛笔的运用,简称“用笔法”。用笔法是写字点画用笔的一般原则。用笔,广义的是指使用毛笔的方法。狭义的是指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用好毛笔的重要目的首先在于写好基本笔画,而要写好基本笔画又必须用好毛笔。让以用笔的广义所指和狭义所指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对它们的理解完全可以统一起来。
要学好书法,用笔是关键。一般说来,笔锋着纸后,准备动笔之时为起笔,笔锋着纸后在纸上行走叫行笔;笔锋在笔画中运行到未端取回锋作收是收笔。笔法有方笔,圆笔两种,也可方、圆兼用。书写起来一般运用藏锋、露锋、逆锋、中锋、转锋、回锋、提、按、顿、驻、挫、转等不同的处理技巧,方可写出不同形态的笔画,只有掌握了笔法才能随心所欲进行书写,在进行书写时还应牢牢掌握中锋用笔的原则,极力追求笔书的效果。在熟练地掌握了中锋行笔以后。才可以练习和运用侧锋行笔。书写时还要努力避免病笔。
“永”字八法。自古以来,初学写字的人如何用笔往往以“永”字八法学起。什么是“永”字八法呢?就是“永”字中的八笔。分别代表八种笔法。(即:侧......余下全文>>问题三:怎样才能写好行书? 行书技法 :
行书兼具楷书、草书的特点,但又绝非写好楷书便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的行书字来,行书作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其发展过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点。
要学好行书,还要经过一段专门的临摹训练,以掌握它的笔法和结字的规律。 我们分两个方面介绍行书的技法特点:
笔法方面:
顺势入笔:行书笔法中不再如楷书那样,要求逆入回出,藏头护尾。而是落笔便顺锋而入,行笔中锋行走,收笔多是顺势带出,或牵连下笔,或钩挑出锋。不再回锋作顿。这样很多笔画发生了变异。如下页。这样笔画多为露锋。笔势明显地流畅起来。也使行书中更多地形成了曲笔,笔画不可过于平直,增加了点画的动感,使之不至僵滞。笔法上的这些变化,就自然使书写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点画呼应:由于行书收笔不再回锋作顿,而多是将笔锋提出,所以形成了点画的附钩和挑趯,即上笔终了时顺势带下,而下笔自然承上,使点画之间虽断似连,笔断意连,产生了明显的顾盼呼应关系。显然这些顾盼揖让和呼应使字型增加了生动活泼的意趣。
牵丝引带:点画间的勾挑使之顾盼呼应,有时将这种呼应通过笔锋提写出游丝,连接起来形成两笔或几笔,连续写出,一气呵成,使字显得连贯、潇洒。如:
一般情况是凡字的固有笔画则重些,而两画之间的连接相应轻些,但不可截然跳动,否则呆板无神。牵丝形成连的效果是行书的主要特征之一,但却要运用得当。一味的牵连缠绕,当断不断,反而弄巧成拙,形成浮滑薄弱之病,是行书书写中的大忌。一位书法家讲过“连与断效果不同,连易断难,故当知断”。因此将牵丝引带与点画呼应分开来讲以区别它们的不同功用,这是行书的又一重要特征。
简括省略:前面谈到连能把两笔或几笔连成一笔写下来,这其实已起到了简化的作用,加快了书写的速度,但其原有笔画并未减少,只是笔画之间有牵丝相连,不单独存在而已。在行书中还有更省简的情况,那就是索性合并了原来的点画,形成行书中独有的写法。如
其中“无”字中间四竖和下边四点被一组相连的竖撇横代替了,既保持了原字的面貌又起到了简化作用。其余各字也是用这种方式形成了现在的写法。有时为了行笔的便利,行书字书写时,甚至可以改变原来的笔画顺序,如:
收放变化:比较楷、隶、篆等规整严谨的字体,行书有一个与草书共同的特点。即它可根据章法的需要和某字的特征,随时调整它的字形和笔画形态。例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之字,如:
既可收敛些又可放纵些,可以任意屈伸、收放,即可使之长,如亦可使之方如: 扁如: 这就是行书可收可放的特性。
离方遁圆:楷书方多圆少,折笔处多为方,即如赵孟頫的圆转为主的书写也时露方意,这无疑是需要也使字增加了一定的力度。而行书则随笔顺势转折,变化无穷,方圆兼用,灵活生动。如:
因此注意到方圆的变化,使之自然融汇,使书写的效果既有方笔的雄劲力度,又富圆笔的通畅灵动。若一味方折,则显板滞、生硬,纯用圆转则又俗滑、疲软。总之临习中要多观察,创作中要多思索。
重按轻提:楷书中的一些笔法,如顿笔回锋挫逆等,在行书的运笔中已经不再应用或很少应用了,更多运用的是顺势提、按的运用。凡轻细之处需收笔轻提起,速度稍快。而粗重处则需将笔重按下,速度稍缓,当然,笔画轻重粗细的交替要有合理的起浮过程,不可大起大落,忽轻骤重,应使其自然。提按处在行书中几乎随处可见,一字之内的提按变化如《集字圣教序》中的:一画之内也当有轻重之别,如:
至于一篇之内的根据章法的需要而出现的轻重布局,也是行书作品中屡见不鲜的。历代书家对此各有体会,我们仔细品味后面作品即可领会提按在行书书写中的妙用。
运腕得宜:“书法之妙,全在......余下全文>>问题四:怎样才能写好毛笔字 这里所说的“毛笔字”,是指按传统法度书写的毛笔字,而不是用毛笔随意写出的字。它是学习书法的第一阶段。怎样写好毛笔字,是一个很复杂、很具体的大问题,不是一篇千字文所能讲透彻的,本文只是概念性地提示一些写好毛笔字的基本要领。
要想写好毛笔字必须掌握好笔法和字法。
首先是执笔。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这里介绍一般所用的“五指执笔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笔杆(适当高度),保证笔杆不脱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笔的外侧,既加强食指捏笔的力量,又发挥把笔往里钩的作用;无名指的甲肉之际抵在笔杆内侧,起着把笔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无名指的指肚下部,辅助无名指把笔往外推。握笔时要如古人所说:“令掌虚如握卵”,这样便于运笔。学书要经常练习握笔、钩回、推出和旋转笔杆(加上腕的作用)练习画直线和弧线。执笔的高低和是否悬腕、悬肘,由所书字的大小来决定,小字低执,枕腕;大字高执,悬腕;再大则需悬肘。
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所谓笔法主要的就是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
提按。笔按下去写,笔划就粗,提起来就细。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一只落下,一只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样,笔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
每写一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入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点划中间运行。为使笔画有力度,还要学会涩势用笔,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
结字又叫结体或间架结构。启功先生曾指出,写毛笔字一要把握间架结构,二要练好笔画特点。间架结构比点画特点重要。间架好的字,笔画特点不突出,也还顺眼;反过来就不行了。因此,认真研究并把握好字的结体规律十分重要。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学写字应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临帖是练好字的必需手段。不临帖,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按学习规律坚持临池不辍,必然学有所成。问题五:写毛笔行书用什么样的毛笔比较好呢`? 先用羊毫
久了些再用狼毫 ~~
毛笔依毛质的刚柔,大致可分刚毫,柔毫,兼毫笔三类.刚毫笔笔性较刚健,写出来的字比较劲挺,如狼毫笔;柔毫笔笔性较柔软,写出来的字比较浑厚,如羊毫笔;而兼毫笔则是杂用刚性毛和柔性毛所制的笔,如七紫三羊,笔性刚柔相济.选笔则要注意「尖,齐,圆,健」四个要点∶笔锋要「尖」;按开时要「齐」;笔肚要饱满而「圆」;笔毛挺「健」而具有弹性.发笔时要用冷水,全部发开;用完后洗笔.问题六:怎么写好行书? 写行书前先要写好楷书,因为不管写什么字体,都离不开汉字最基本的笔画和好的字架。心平气静也是写好字的关键,可是很多人很难做到,因为写字是一两天练不好的,很多人作其他事的耐心可能会有十几天的时间,可是练字的时候耐心会消耗到一两天,很快就会放弃,所以练字前要有持久战的决心。问题七:念字用毛笔字行书怎么写好 念问题八:什么毛笔最好写行书 狼毫或者也有人用羊毫长锋问题九:怎么写好行书? 行书技法
行书兼具楷书、草书的特点,但又绝非写好楷书便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
的行书字来,行书作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其发展过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点。
要学好行书,还要经过一段专门的临摹训练,以掌握它的笔法和结字的规律。
我们分两个方面介绍行书的技法特点:
笔法方面:
顺势入笔:行书笔法中不再如楷书那样,要求逆入回出,藏头护尾。而
是落笔便顺锋而入,行笔中锋行走,收笔多是顺势带出,或牵连下笔,或钩
挑出锋。不再回锋作顿。这样很多笔画发生了变异。如下页。
这样笔画多为露锋。笔势明显地流畅起来。也使行书中更多地形成了曲
笔,笔画不可过于平直,增加了点画的动感,使之不至僵滞。笔法上的这些
变化,就自然使书写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点画呼应:由于行书收笔不再回锋作顿,而多是将笔锋提出,所以形成
了点画的附钩和挑趯,即上笔终了时顺势带下,而下笔自然承上,使点画之
间虽断似连,笔断意连,产生了明显的顾盼呼应关系。
显然这些顾盼揖让和呼应使字型增加了生动活泼的意趣。
牵丝引带:点画间的勾挑使之顾盼呼应,有时将这种呼应通过笔锋提写
出游丝,连接起来形成两笔或几笔,连续写出,一气呵成,使字显得连贯、
潇洒。如:
一般情况是凡字的固有笔画则重些,而两画之间的连接相应轻些,但不
可截然跳动,否则呆板无神。牵丝形成连的效果是行书的主要特征之一,但
却要运用得当。一味的牵连缠绕,当断不断,反而弄巧成拙,形成浮滑薄弱
之病,是行书书写中的大忌。一位书法家讲过“连与断效果不同,连易断难,
故当知断”。因此将牵丝引带与点画呼应分开来讲以区别它们的不同功用,
这是行书的又一重要特征。
简括省略:前面谈到连能把两笔或几笔连成一笔写下来,这其实已起到
了简化的作用,加快了书写的速度,但其原有笔画并未减少,只是笔画之间
有牵丝相连,不单独存在而已。在行书中还有更省简的情况,那就是索性合
并了原来的点画,形成行书中独有的写法。如
其中“无”字中间四竖和下边四点被一组相连的竖撇横代替了,既保持
了原字的面貌又起到了简化作用。其余各字也是用这种方式形成了现在的写
法。有时为了行笔的便利,行书字书写时,甚至可以改变原来的笔画顺序,
如:
收放变化:比较楷、隶、篆等规整严谨的字体,行书有一个与草书共同
的特点。即它可根据章法的需要和某字的特征,随时调整它的字形和笔画形
态。例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之字,如:
既可收敛些又可放纵些,可以任意屈伸、收放,即可使之长,如亦可
使之方如: 扁如: 这就是行书可收可放的特性。
离方遁圆:楷书方多圆少,折笔处多为方,即如赵孟頫的圆转为主的书
写也时露方意,这无疑是需要也使字增加了一定的力度。而行书则随笔顺势
转折,变化无穷,方圆兼用,灵活生动。如:
因此注意到方圆的变化,使之自然融汇,使书写的效果既有方笔的雄劲
力度,又富圆笔的通畅灵动。若一味方折,则显板滞、生硬,纯用圆转则又
俗滑、疲软。总之临习中要多观察,创作中要多思索。
重按轻提:楷书中的一些笔法,如顿笔回锋挫逆等,在行书的运笔中已
经不再应用或很少应用了,更多运用的是顺势提、按的运用。凡轻细之处需
收笔轻提起,速度稍快。而粗重处则需将笔重按下,速度稍缓,当然,笔画
轻重粗细的交替要有合理的起浮过程,不可大起大落,忽轻骤重,应使其自
然。提按处在行书中几乎随处可见,一字之内的提按变化如《集字圣教序》
中的:一画之内也当有轻重之别,如:
至于一篇之内的根据章法的需要而出现的轻重布局,也是行书作品中屡
见不鲜的。历代书家对此各有体会,我们仔细品味后面作品即可领会提按在
行书书写中的妙用。
运腕得......余下全文>>
练习行书首先要练好楷体字,楷体字小有所成之后才能开始行书的学习。
行书掌握的基本技巧:字要型散而神不散,运笔快慢适当,虚实得体。
【怎样练好书法】
1、临摹结合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的方法,不但初学书法要临摹,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还需要临摹。学楷书需要临摹,学篆、隶、行、草各体书仍需要临摹。书法家的一生都是在临摹中渡过的,在临摹中学习,在临摹中思考,在临摹中创造。
摹帖,就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的字迹写,又叫“仿影”或拓写。摹还有一种方法叫“描红”,即在印有双钩红线的字上去填写。
摹帖的方法:第一步先描红。即从一本帖中选出清楚、完整的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纸,如打字纸、有光纸、描图纸等蒙在帖上,依着字的轮廓,用极细的线条钩成空心字,这叫“双钩”。然后把钩好的字作为描红本,用红墨水填写,再用蓝墨水填写,最后用墨汁填写,这样写不但能加深记忆,而且节约纸张。
摹帖应注意笔随帖走,切勿失形,要看准笔画的来龙去脉,揣摩它的笔法和结构形态。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一笔写成,饱满而精到,切勿依葫芦画瓢地填描涂抹。
临帖,即在摹帖的基础上,对帖字的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临帖有对临、格临和背临三种方法。
对临,即把字帖放在对面的帖架上照着写,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临帖方法。
格临,即用透明纸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等)照式临写。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结构部位。
背临,即把帖收起,凭记忆默写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临之后可以集字为联或集字成篇,然后进入创作阶段。
摹帖笔随影走,古人怎样写,我们就怎样写,大小、长短、宽窄、粗细、方圆、斜正等都必须按帖字的要求去写,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摹帖的特点在于易学到古人的结构位置,但由于规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的笔意,用笔死板而不灵活,让人感到放不开,受不了;临帖或对临,或背临,或意临,加入许多书者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易得古人的笔意,而易失古人的结构位置。写来自由随意,追求个性,却得之甚少。
所以在临摹中必须临摹结合,先摹后临,既得古人的用笔方法,又得古人的结构规律。练习时可以采用先摹后临,再反过来摹,摹完再临。或者采用“双钩”的方法来研习结构规律。摹临穿插,取长补短,效果极好。临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后下笔。下笔要准,先形似,后神似,以求形神兼备。临摹后要反复对照检查,总结经验教训,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训中成熟。
2、先入后出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临摹就是继承,就是向古人学习,学习前人优秀碑帖中的美的用笔、美的结字、美的章法、美的韵味和气势等。但临摹还有一个入帖与出帖的关键问题。不入帖,写不进去,或写出来不象,是无法与古人对话,无法学到古人书法妙处的。但不出帖,即进去又出不来,太象古人,简直成了古人的书奴,一点自己的个性都没有,这样写,最终也形不成自己的书风特点。
关于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说得好:入帖时“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时“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不可有我在”说的是要专心一意地临习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笔须从古帖中来”,不入帖便无本;“不可无我”说的是要在临像的基础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长处,融会贯通,结合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造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有个性,有创造,并逐步走向自由创作的新境界。
3、读帖善悟
帖不仅要临,重要的还在读,学书善悟,即从读帖中领悟,有些古人优秀的法帖,不一定去临,只要认真阅读,反复体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韵味,便会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书......余下全文>>问题二:怎样写好毛笔书法 怎样写好毛笔书法
一、书写姿势很重要
初学书法,必须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它一仅直接关系着字的好坏,对不在长身体的青少年来说,若养成了不良姿势的坏习惯,还会影响身体正常发育,开始学写毛笔字时,应该坐着写,而且全身各部位都要自然、轻松。因此,应该记住八个字:“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坐书桌椅的高矮要合适,椅子要坐稳,头可稍向前倾,但不能左右歪斜。胸要挺起,右肩自然下垂,腰脊要直,前胸一可靠住桌边。两臂展开,右手按在桌上,但不可承受身体的重量;两腿自然分开,脚要放平。正确的书写姿势,不是短期能掌握的,必须随时注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已经形成的不正确姿势,按照正确的要求下功夫纠正。
二、正确的执笔方法
要学写毛笔字,还必须要有正确的执笔姿势,前人流传下来的执笔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大多数人主张采用的五指执笔法。“拇指食指捏住笔,中指内钩四指顶;五指托助帮四指,动作协调来动笔”。这顺口溜说的就是“五指执笔法”。五指执笔法顾名是五个手指都要发挥作用的方法。五个手指的作用可用(掖)、押、钩、格、抵五个字来说明,掖:讲大拇指的作用,拇指前端要稍斜而仰,紧贴笔的内侧,作用的方向是由内向外;押:讲食指的作用,用食指第一节指弯处从外向内和大指相对提住笔管,作用方向是由外向内;钩:讲中指的作用。中指第一关节弯曲如钩,钩在笔管的外侧,加强食指的力量。作用方向由外向内;格:讲无名指的作用。无名指背,用内格连处顶住笔管,作用方向主要是由右向左外;抵:讲小指的作用。即托在无名指的下面,起辅助作用。小指不要挨着笔管。用这种方法执笔书写,每个手指各有其位,各尽其能,即有配合,又有轻、重、主、次的分工,挥笔自如,然而,同样是五字执笔法,由于手指弯曲的角度以及执笔的深浅与松紧程度不同而各呈其势。只要在书写时手指,手腕能灵活方便,符合手的生理结构,要求,所执之笔能基本垂直于纸面,便是正确的执笔方法。
掌握正确的执笔之后,还必须掌握要领即指实、掌虚、掌竖、腕平,悬腕法,从而确保执笔的灵便。
除上述外,执笔还有松紧,高低问题。执笔的松紧及用力与否,对于初学者,只须了解写大字执笔要松些,放得开;写小字要稍紧,落笔比较准确,若均走极端,必然导致失误。应该时紧时松,似紧似松,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最终达到“手随意行,笔与手会”,心手两意,翰逸神正的境界。另外,执笔的高低一般是根据书写字的大小而决定,写小楷字执笔要低,高、中、大楷字则执笔高一些。一般执笔离笔头的根部约二寸左右为好。
三、用笔法
毛笔的运用,简称“用笔法”。用笔法是写字点画用笔的一般原则。用笔,广义的是指使用毛笔的方法。狭义的是指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用好毛笔的重要目的首先在于写好基本笔画,而要写好基本笔画又必须用好毛笔。让以用笔的广义所指和狭义所指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对它们的理解完全可以统一起来。
要学好书法,用笔是关键。一般说来,笔锋着纸后,准备动笔之时为起笔,笔锋着纸后在纸上行走叫行笔;笔锋在笔画中运行到未端取回锋作收是收笔。笔法有方笔,圆笔两种,也可方、圆兼用。书写起来一般运用藏锋、露锋、逆锋、中锋、转锋、回锋、提、按、顿、驻、挫、转等不同的处理技巧,方可写出不同形态的笔画,只有掌握了笔法才能随心所欲进行书写,在进行书写时还应牢牢掌握中锋用笔的原则,极力追求笔书的效果。在熟练地掌握了中锋行笔以后。才可以练习和运用侧锋行笔。书写时还要努力避免病笔。
“永”字八法。自古以来,初学写字的人如何用笔往往以“永”字八法学起。什么是“永”字八法呢?就是“永”字中的八笔。分别代表八种笔法。(即:侧......余下全文>>问题三:怎样才能写好行书? 行书技法 :
行书兼具楷书、草书的特点,但又绝非写好楷书便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的行书字来,行书作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其发展过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点。
要学好行书,还要经过一段专门的临摹训练,以掌握它的笔法和结字的规律。 我们分两个方面介绍行书的技法特点:
笔法方面:
顺势入笔:行书笔法中不再如楷书那样,要求逆入回出,藏头护尾。而是落笔便顺锋而入,行笔中锋行走,收笔多是顺势带出,或牵连下笔,或钩挑出锋。不再回锋作顿。这样很多笔画发生了变异。如下页。这样笔画多为露锋。笔势明显地流畅起来。也使行书中更多地形成了曲笔,笔画不可过于平直,增加了点画的动感,使之不至僵滞。笔法上的这些变化,就自然使书写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点画呼应:由于行书收笔不再回锋作顿,而多是将笔锋提出,所以形成了点画的附钩和挑趯,即上笔终了时顺势带下,而下笔自然承上,使点画之间虽断似连,笔断意连,产生了明显的顾盼呼应关系。显然这些顾盼揖让和呼应使字型增加了生动活泼的意趣。
牵丝引带:点画间的勾挑使之顾盼呼应,有时将这种呼应通过笔锋提写出游丝,连接起来形成两笔或几笔,连续写出,一气呵成,使字显得连贯、潇洒。如:
一般情况是凡字的固有笔画则重些,而两画之间的连接相应轻些,但不可截然跳动,否则呆板无神。牵丝形成连的效果是行书的主要特征之一,但却要运用得当。一味的牵连缠绕,当断不断,反而弄巧成拙,形成浮滑薄弱之病,是行书书写中的大忌。一位书法家讲过“连与断效果不同,连易断难,故当知断”。因此将牵丝引带与点画呼应分开来讲以区别它们的不同功用,这是行书的又一重要特征。
简括省略:前面谈到连能把两笔或几笔连成一笔写下来,这其实已起到了简化的作用,加快了书写的速度,但其原有笔画并未减少,只是笔画之间有牵丝相连,不单独存在而已。在行书中还有更省简的情况,那就是索性合并了原来的点画,形成行书中独有的写法。如
其中“无”字中间四竖和下边四点被一组相连的竖撇横代替了,既保持了原字的面貌又起到了简化作用。其余各字也是用这种方式形成了现在的写法。有时为了行笔的便利,行书字书写时,甚至可以改变原来的笔画顺序,如:
收放变化:比较楷、隶、篆等规整严谨的字体,行书有一个与草书共同的特点。即它可根据章法的需要和某字的特征,随时调整它的字形和笔画形态。例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之字,如:
既可收敛些又可放纵些,可以任意屈伸、收放,即可使之长,如亦可使之方如: 扁如: 这就是行书可收可放的特性。
离方遁圆:楷书方多圆少,折笔处多为方,即如赵孟頫的圆转为主的书写也时露方意,这无疑是需要也使字增加了一定的力度。而行书则随笔顺势转折,变化无穷,方圆兼用,灵活生动。如:
因此注意到方圆的变化,使之自然融汇,使书写的效果既有方笔的雄劲力度,又富圆笔的通畅灵动。若一味方折,则显板滞、生硬,纯用圆转则又俗滑、疲软。总之临习中要多观察,创作中要多思索。
重按轻提:楷书中的一些笔法,如顿笔回锋挫逆等,在行书的运笔中已经不再应用或很少应用了,更多运用的是顺势提、按的运用。凡轻细之处需收笔轻提起,速度稍快。而粗重处则需将笔重按下,速度稍缓,当然,笔画轻重粗细的交替要有合理的起浮过程,不可大起大落,忽轻骤重,应使其自然。提按处在行书中几乎随处可见,一字之内的提按变化如《集字圣教序》中的:一画之内也当有轻重之别,如:
至于一篇之内的根据章法的需要而出现的轻重布局,也是行书作品中屡见不鲜的。历代书家对此各有体会,我们仔细品味后面作品即可领会提按在行书书写中的妙用。
运腕得宜:“书法之妙,全在......余下全文>>问题四:怎样才能写好毛笔字 这里所说的“毛笔字”,是指按传统法度书写的毛笔字,而不是用毛笔随意写出的字。它是学习书法的第一阶段。怎样写好毛笔字,是一个很复杂、很具体的大问题,不是一篇千字文所能讲透彻的,本文只是概念性地提示一些写好毛笔字的基本要领。
要想写好毛笔字必须掌握好笔法和字法。
首先是执笔。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这里介绍一般所用的“五指执笔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笔杆(适当高度),保证笔杆不脱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笔的外侧,既加强食指捏笔的力量,又发挥把笔往里钩的作用;无名指的甲肉之际抵在笔杆内侧,起着把笔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无名指的指肚下部,辅助无名指把笔往外推。握笔时要如古人所说:“令掌虚如握卵”,这样便于运笔。学书要经常练习握笔、钩回、推出和旋转笔杆(加上腕的作用)练习画直线和弧线。执笔的高低和是否悬腕、悬肘,由所书字的大小来决定,小字低执,枕腕;大字高执,悬腕;再大则需悬肘。
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所谓笔法主要的就是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
提按。笔按下去写,笔划就粗,提起来就细。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一只落下,一只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样,笔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
每写一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入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点划中间运行。为使笔画有力度,还要学会涩势用笔,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
结字又叫结体或间架结构。启功先生曾指出,写毛笔字一要把握间架结构,二要练好笔画特点。间架结构比点画特点重要。间架好的字,笔画特点不突出,也还顺眼;反过来就不行了。因此,认真研究并把握好字的结体规律十分重要。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学写字应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临帖是练好字的必需手段。不临帖,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按学习规律坚持临池不辍,必然学有所成。问题五:写毛笔行书用什么样的毛笔比较好呢`? 先用羊毫
久了些再用狼毫 ~~
毛笔依毛质的刚柔,大致可分刚毫,柔毫,兼毫笔三类.刚毫笔笔性较刚健,写出来的字比较劲挺,如狼毫笔;柔毫笔笔性较柔软,写出来的字比较浑厚,如羊毫笔;而兼毫笔则是杂用刚性毛和柔性毛所制的笔,如七紫三羊,笔性刚柔相济.选笔则要注意「尖,齐,圆,健」四个要点∶笔锋要「尖」;按开时要「齐」;笔肚要饱满而「圆」;笔毛挺「健」而具有弹性.发笔时要用冷水,全部发开;用完后洗笔.问题六:怎么写好行书? 写行书前先要写好楷书,因为不管写什么字体,都离不开汉字最基本的笔画和好的字架。心平气静也是写好字的关键,可是很多人很难做到,因为写字是一两天练不好的,很多人作其他事的耐心可能会有十几天的时间,可是练字的时候耐心会消耗到一两天,很快就会放弃,所以练字前要有持久战的决心。问题七:念字用毛笔字行书怎么写好 念问题八:什么毛笔最好写行书 狼毫或者也有人用羊毫长锋问题九:怎么写好行书? 行书技法
行书兼具楷书、草书的特点,但又绝非写好楷书便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
的行书字来,行书作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其发展过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点。
要学好行书,还要经过一段专门的临摹训练,以掌握它的笔法和结字的规律。
我们分两个方面介绍行书的技法特点:
笔法方面:
顺势入笔:行书笔法中不再如楷书那样,要求逆入回出,藏头护尾。而
是落笔便顺锋而入,行笔中锋行走,收笔多是顺势带出,或牵连下笔,或钩
挑出锋。不再回锋作顿。这样很多笔画发生了变异。如下页。
这样笔画多为露锋。笔势明显地流畅起来。也使行书中更多地形成了曲
笔,笔画不可过于平直,增加了点画的动感,使之不至僵滞。笔法上的这些
变化,就自然使书写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点画呼应:由于行书收笔不再回锋作顿,而多是将笔锋提出,所以形成
了点画的附钩和挑趯,即上笔终了时顺势带下,而下笔自然承上,使点画之
间虽断似连,笔断意连,产生了明显的顾盼呼应关系。
显然这些顾盼揖让和呼应使字型增加了生动活泼的意趣。
牵丝引带:点画间的勾挑使之顾盼呼应,有时将这种呼应通过笔锋提写
出游丝,连接起来形成两笔或几笔,连续写出,一气呵成,使字显得连贯、
潇洒。如:
一般情况是凡字的固有笔画则重些,而两画之间的连接相应轻些,但不
可截然跳动,否则呆板无神。牵丝形成连的效果是行书的主要特征之一,但
却要运用得当。一味的牵连缠绕,当断不断,反而弄巧成拙,形成浮滑薄弱
之病,是行书书写中的大忌。一位书法家讲过“连与断效果不同,连易断难,
故当知断”。因此将牵丝引带与点画呼应分开来讲以区别它们的不同功用,
这是行书的又一重要特征。
简括省略:前面谈到连能把两笔或几笔连成一笔写下来,这其实已起到
了简化的作用,加快了书写的速度,但其原有笔画并未减少,只是笔画之间
有牵丝相连,不单独存在而已。在行书中还有更省简的情况,那就是索性合
并了原来的点画,形成行书中独有的写法。如
其中“无”字中间四竖和下边四点被一组相连的竖撇横代替了,既保持
了原字的面貌又起到了简化作用。其余各字也是用这种方式形成了现在的写
法。有时为了行笔的便利,行书字书写时,甚至可以改变原来的笔画顺序,
如:
收放变化:比较楷、隶、篆等规整严谨的字体,行书有一个与草书共同
的特点。即它可根据章法的需要和某字的特征,随时调整它的字形和笔画形
态。例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之字,如:
既可收敛些又可放纵些,可以任意屈伸、收放,即可使之长,如亦可
使之方如: 扁如: 这就是行书可收可放的特性。
离方遁圆:楷书方多圆少,折笔处多为方,即如赵孟頫的圆转为主的书
写也时露方意,这无疑是需要也使字增加了一定的力度。而行书则随笔顺势
转折,变化无穷,方圆兼用,灵活生动。如:
因此注意到方圆的变化,使之自然融汇,使书写的效果既有方笔的雄劲
力度,又富圆笔的通畅灵动。若一味方折,则显板滞、生硬,纯用圆转则又
俗滑、疲软。总之临习中要多观察,创作中要多思索。
重按轻提:楷书中的一些笔法,如顿笔回锋挫逆等,在行书的运笔中已
经不再应用或很少应用了,更多运用的是顺势提、按的运用。凡轻细之处需
收笔轻提起,速度稍快。而粗重处则需将笔重按下,速度稍缓,当然,笔画
轻重粗细的交替要有合理的起浮过程,不可大起大落,忽轻骤重,应使其自
然。提按处在行书中几乎随处可见,一字之内的提按变化如《集字圣教序》
中的:一画之内也当有轻重之别,如:
至于一篇之内的根据章法的需要而出现的轻重布局,也是行书作品中屡
见不鲜的。历代书家对此各有体会,我们仔细品味后面作品即可领会提按在
行书书写中的妙用。
运腕得......余下全文>>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思契十里
- 2021-12-20 22:12
感谢回答,我学习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