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8 14:50
- 提问者网友:夢醒日落
- 2021-02-18 06:48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雾月
- 2021-02-18 06:55
师旷论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词语]1、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2、师旷: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3、炳烛:把蜡烛点燃.4、盲臣:瞎眼的我.臣:臣子对君主的自称.5、阳:这里指阳光.6、孰与:相当于“比……怎么样”.7、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译文]
晋平公对师旷问道:“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燃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来戏弄君主的呢?”
师旷说:“瞎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曾经听说:少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中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象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把蜡烛点燃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阅读提示]
文中的晋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学习,恐怕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道理]
活到老,学到老.告诫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词语]1、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2、师旷: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3、炳烛:把蜡烛点燃.4、盲臣:瞎眼的我.臣:臣子对君主的自称.5、阳:这里指阳光.6、孰与:相当于“比……怎么样”.7、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译文]
晋平公对师旷问道:“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燃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来戏弄君主的呢?”
师旷说:“瞎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曾经听说:少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中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象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把蜡烛点燃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阅读提示]
文中的晋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学习,恐怕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道理]
活到老,学到老.告诫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猎心人
- 2021-02-18 08:07
《说苑》中“师旷论学”的故事里,七十高龄的晋平公还想学习,以提高个人素质,提升执政能力,但他又担心岁数太大,为时已晚,便向著名乐师师旷请教,师旷劝国君炳烛而学,并形象地将人生的三个阶段即少年、壮年、老年的学习分别喻为旭日东升、烈日当空和蜡烛之光。
这三个比喻里就蕴含着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在内,尤其是烛光精神对人们的启迪更大。可见终身学习的理念古已有之,并非今人独创,学习是贯穿一个人一生的活动,是积极消费人生的一种表现形式,“少壮”要努力,“老大”不伤悲,活到老学到老。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新知识新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谁不学习谁就会跟不上时代步伐,成为落伍者,终被社会所淘汰。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