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侯,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清朝,为什麽男子,要剃去前半额的头发。
答案:6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7 22:37
- 提问者网友:贪了杯
- 2021-04-27 09:33
古时侯,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清朝,为什麽男子,要剃去前半额的头发。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摆渡翁
- 2021-04-27 09:52
满族人的发式继承了金代女真人之习俗,男子发式是半剃半留,即前剃后留,留下的头发编成发辫垂于脑后。辫子上可结有各种各样的装饰物,从装饰物上就可以基本判定其地位的高低和身份的尊卑。传说这种发式与女真族骑射的生产方式有关,主要是为避免前面的头发遮挡视线,影响猎射野物。六、七十年代,汉族农村的小男孩,为了好养活,仍有脑后留小辫的习俗,这不能不说是受满族风俗的影响。
满清(前期、中期)男人标准的辫子式样,原来是如同老鼠尾巴一样细细的!绝不像近几年以来电视剧辫子戏里面那样粗大;辫子根部也只有铜钱那么一小撮,根本谈不上茂密;头顶周围大部分头发全都要剃光了。
顺治四年(1647年),满清新政权在广州颁行的易服剃发令中说:
“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强调:“金钱鼠尾”是满清“雅政”也是汉人当了亡国奴的标志,而依旧“峨冠博带”则是明朝人士(遗民)不屈服的标志。
皇太极宣称:“所获汉人,俱令剃发”。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话散在刀尖上
- 2021-04-27 13:04
满族人的发式继承了金代女真人之习俗,因此清朝的人在入关后规定必须剃发。
- 2楼网友:末日狂欢
- 2021-04-27 12:27
民俗
- 3楼网友:行雁书
- 2021-04-27 12:11
剃发易服是指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侵略中原后强迫汉族人民改变发饰和装束的政策,特指清朝初年的“剃发令”。历史上五胡乱华(即十六国时期)、辽国、西夏、金国、元朝和清朝统治者都曾下过“剃发易服”的命令,尤以满清初年的“剃发易服”运动范围最广、持续最久、影响最大、冲突最多。清军入关后,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洲贵族为巩固满洲人对中国的统治、强压汉族的民族反抗意识和民族自尊,在顺治二年(1645年)颁布“剃发令”,称“自今布告之后,京师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尽行剃发。若规避惜发,巧辞予辩,严惩不贷。”满洲贵族狂嚣:“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北方汉族人民被迫屈从。之后满人以武力迫使南方汉人也剃发,上千万人因为拒绝剃发而被满清政府残杀。尽管满人对反抗汉人进行疯狂镇压和残忍屠杀,然而汉族人民还是进行了英勇的抵抗,比如嘉定、江阴一带百姓就因反抗剃发易服而从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到八月连续反抗清兵,最终造成了“嘉定三屠”的惨剧。满清政权还严厉禁止私藏明朝衣冠,不少人因为私藏“方巾”等明代服饰而被满清政府扣上大逆罪名而遇害。满清大力推行满洲服饰,逼迫汉人穿马褂、长衫,戴瓜皮帽和类似于毡帽一类的帽子。而官场上则继承了明代的补服,朝服也行上衣下裳之制度。满清历代皇帝都不遗余力的保护满洲服饰,说什么“满洲先民之遗风,自当永远遵守”、“一代冠服自有一代之制”、“衣冠不可轻易”。就这样,“剃发易服”政策的执行与清王朝相始相终,一直延续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为止。
尽管“剃发易服”政策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它的恶劣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满洲服饰早已“风靡”中国,旗袍等甚至“走向世界”,被普遍认为是中国传统服饰的象征。剃发易服加重了清朝的民族矛盾,压制了汉族先进文化和思想,也是清政府实行民族压迫的铁证。它与文字狱、屠城、圈地、投充、逃人、禁关等并称“清朝六大弊政”。但是它也促进了满族和汉族的民族融合,加进满汉之间文化交流(比如服装的纹饰等),加速了满人的同化。当然,这是多尔衮等一心维护满洲旧俗的满洲贵族始料未及的。
- 4楼网友:忘川信使
- 2021-04-27 11:43
满人就剪发 ,这个看民族习俗。(少数民族和汉字所受的教育不同,只能说他们是慢慢受汉文化影响,而不是彻底改变)
- 5楼网友:风格不统一
- 2021-04-27 11:06
汉人不情愿剃,清兵入关的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汉人没办法只有剃!!!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