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世界观
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否认矛盾
辩证法:联系,运动,全面,承认矛盾
详细说是:形而上学是用一种孤立,静止,片面,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的世界观去看问题。反之就是辩证法的世界观了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和直观性,在反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反对宗教神学,坚持无神论,反对朴素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发展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斗争中起过积极和进步的作用,但受当时历史条件(如不可能乘坐宇宙飞船去观察宇宙)、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它有很大的缺陷,一是机械性,二是形而上学性(否认事物的联系与发展,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三是不彻底性。
把“形式”看的比“实质”重,“形式”在上,就是“形而上”的哲学。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形而上学是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
形而上学,是针对唯物辨证而言的,前者是错误的哲学方法----孤立、僵化、静止的看问题的方法;后者在马的学说里是正确的方法-----联系的、灵活的、发展的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尼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主要是针对着形而上学的“二重化”世界观及其最高价值设定来进行的:他揭示了传统哲学世界观和价值论的虚无主义性质,并由此而表明了形而上学必然终结的历史命运;他从认识论根源和心理根源两方面展开考察,阐明了形而上学所谓的“真正世界”、超感性世界的理性虚构性质;他将“强力意志”确立为世界的本质和价值基点,据此就形成了他的反形而上学的哲学世界观和价值论。
尼采认为形而上学是一种虚无主义,虚无主义是尼采对形而上学的一个特定的指称。
首先,虚无主义表示着形而上学的一种本质特征。这个本质特征就是:“把整个生成世界判为幻觉,发明一个在其彼岸的世界充当真正的世界,”②或者是说:“把虚无构造为上帝、为真理,反正是构造为审判此岸的存在的法官和裁判”③,又或者是说:“把实在设立为欲望或激情的反面”④,等等。总起来说就是,对现实世界加以否定和虚无化,同时又对虚构的世界加以肯定和实在化,这就是形而上学的本质特征,也是“虚无主义”一语最基本的涵义。在这里,形而上学的肯定与否定,是兼具有存在论和价值论的双重意义的。一方面,形而上学否定感性世界的实在性,同时也就是否定它的价值,即它将实在虚无化的同时,也将实在的价值虚无化了。另一方面,它肯定某种超感性事物的存在,同时也就将这种超感性事物设立为最高的价值,就是说,被形而上学所确定的终极实在,实质上又是最高价值的载体,是“自在地有价值的”世界的别名。对于形而上学的这个植根于其本性中的虚无主义特征,尼采显然是持一种批判的态度的,因此他又称之为消极的、不自觉的虚无主义。
其次,“虚无主义”表示的也是形而上学的一种结果状态。这种结果状态被尼采表述为这样一句话:“什么是虚无主义?就是最高价值的自行贬值。没有目的,没有对于目的的回答。”⑤这就是说,“虚无主义”所指的也是这样一种情形:形而上学设立的最高价值自行贬值、自我废除了。进而言之,在尼采看来,形而上学出于其否定现实和肯定虚幻的虚无主义本性,必然得到的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虚无主义结果。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感性现实世界是不会因为我们对之加以否定它就不存在、不发挥作用了,对现实的否定只会导致反过来被现实所否定;虚构的世界也不会因为我们相信它就不再是虚构的了,对虚幻世界的信仰最终也就只能归于虚幻。因此,形而上学虚无主义本性展开的必然结局就是,它所设立的最高价值(“终极实在”)自行贬值、自我废除了,这就是作为一种结果状态的虚无主义。随着这一虚无主义的到来,形而上学自身终结的时刻就到来了。
可见,当尼采用“虚无主义”来称呼形而上学时,他实际上是有两层意思所指:首先,形而上学否定现实世界而肯定虚构的世界,这是一种根植于其本性中的虚无主义,也就是作为原因的虚无主义;其次,形而上学由于其本性上的虚无主义必然导致自身的贬值和终结,这种自行贬值和终结也表现为一种虚无主义,它就是作为结果的虚无主义。前一种虚无主义和后一种虚无主义之间又是必然联系着的:在形而上学对虚构世界的肯定和对现实世界的否定中,已经包含了导致其虚构世界终将自行贬值的必然逻辑。因此,尼采这样写道:“虚无主义的到来从现在起究竟为何是必然的?因为我们迄今为止的价值本身就是虚无主义,它们在其中得出了自己的最后结果;虚无主义是我们的重大价值和理想自身贯彻到底的逻辑。”⑥
尼采通过“虚无主义”这个概念,就揭示了形而上学内在发展的一种逻辑必然性。为了更充分地表明这个逻辑必然性是怎样展开并推进的,尼采又特别地对历史上一些重要的形而上学家进行了考察,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和基督教哲学家,以及康德、黑格尔和叔本华等。上述这些哲学家都对推动形而上学的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但也正是他们不断地加深加重着形而上学的虚无主义特征。可以这样说,形而上学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的理论推进,都是最高价值的又一次跌落,也是形而上学自身可能性的又一次损耗。在这种不断的跌落与损耗中,最高价值最后就将贬值到极点而归于彻底的崩溃与废除,形而上学也将耗尽其所有的可能性而归于它的衰败与终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