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学问是和谁学的
答案:4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3 09:03
- 提问者网友:疯孩纸
- 2021-05-02 11:01
孔子的学问是和谁学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逃夭
- 2021-05-02 12:03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源自<师说>
师襄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古琴家,在卫国做乐官。其实,让他更加出名的还是孔子,因为他是孔子的老师。
大约在公元前496年时,孔子离开鲁国到了卫国,听说师襄是一位音乐家,便拜其为师,学习琴曲《文王操》。过了一段时间后,师襄听了孔子的演奏说:你可以再学别的曲子了。可孔子仍然要继续练习这首,又过了一些时候,孔子再弹给老师听,师襄又说,你可以再学别的曲子了。可孔子仍然还要继续练习这首曲子,这样反复了数次。孔子认为只是弹出乐曲还远远不够,还要掌握它的内部逻辑,还要深刻理解曲意达乐曲的意境。师襄正是利用学生的学而不厌的精神,让其发挥主动。
苌弘,字叔(约公元前575-492年),周敬王大臣刘文公属下大夫。在晋国的“六卿之乱”中,因帮助范氏和中行氏,赵简子派晋大夫叔向对周王施以反间计而被杀害。据《庄子.外物篇》记载:苌弘是蜀人,他被杀之后,血流不止,蜀人藏其血,三年之后而血化为碧。成语“碧血化珠”、“碧血丹心”即由此而来。另据《图经》记载:“苌弘,资中人,有寺在青泥坊,数里之内,土色尚青。”青泥坊在资中发轮镇,镇边龙水桥有一天然石洞,古称苌弘洞,是苌弘早年夜观天象、昼习韶乐之所。另一处苌弘遗迹在资中城西甘露镇龙洞河,是苌弘的养晦之处,明代道教宗师张三丰在这里镌刻着一首六言诗:“无价明珠一颗,光吞法界尘沙。圣凡人物天地,流通点滴何差。”再次印证了苌弘确系资中人氏。资中人为了缅怀这位杰出的历史人物,早在明代成化年间就在东门正东街为他建了座乡贤庙,又在北门外建了座“苌弘故里”的石牌坊,褒扬忠烈。
苌弘博学多才,知天文、识气象、精音律、通历法,常与周景王应对星象吉凶征兆。孔子久仰其才,于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前往周国,专门造访苌弘,对韶乐与武乐之异同和不解之处而虚心求教。
孔子的老师,传说是老子。当然儒家弟子都不愿意承认,竟然拜道家的为老师未免太没有面子。
不过呢,其实当时根本就没有道家这个说法。老子的本职是国家图书馆的管理员――史官。史官不是单纯的保管书籍,他们还负责对现实进行预见(卜筮的权力本来史官专有的)。因为图书馆里面记录了历代的成败得失,所以老子先生巨有智慧。不仅易经来自史官、诗经和尚书都是国家图书馆的重要文献集成。即便是孔子没有拜见过老子,他也是经常从史官那里学到很多东西。
郯子(生卒年月不详),已姓,子爵,春秋时期郯国国君,少昊氏后裔。
郯子治郯讲道德、施仁义,百姓心悦诚服,使郯地文化发达,民风淳厚,一些典章制度都继续保质下来,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郯子知识渊博,对少昊文化十分通晓。公元前525年郯子朝鲁时,鲁大夫昭子问及少昊氏以鸟名官之故,郯子回答甚为详尽。这件事载入史册,流誉后世,留下了关于古代官制形成和远古民族演变的重要资料。当时孔子年仅二十七岁,听到此事后,立即“见于郯子而学之”。韩愈在《师说》中“孔子师郯子”之句即出于此。
源自<师说>
师襄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古琴家,在卫国做乐官。其实,让他更加出名的还是孔子,因为他是孔子的老师。
大约在公元前496年时,孔子离开鲁国到了卫国,听说师襄是一位音乐家,便拜其为师,学习琴曲《文王操》。过了一段时间后,师襄听了孔子的演奏说:你可以再学别的曲子了。可孔子仍然要继续练习这首,又过了一些时候,孔子再弹给老师听,师襄又说,你可以再学别的曲子了。可孔子仍然还要继续练习这首曲子,这样反复了数次。孔子认为只是弹出乐曲还远远不够,还要掌握它的内部逻辑,还要深刻理解曲意达乐曲的意境。师襄正是利用学生的学而不厌的精神,让其发挥主动。
苌弘,字叔(约公元前575-492年),周敬王大臣刘文公属下大夫。在晋国的“六卿之乱”中,因帮助范氏和中行氏,赵简子派晋大夫叔向对周王施以反间计而被杀害。据《庄子.外物篇》记载:苌弘是蜀人,他被杀之后,血流不止,蜀人藏其血,三年之后而血化为碧。成语“碧血化珠”、“碧血丹心”即由此而来。另据《图经》记载:“苌弘,资中人,有寺在青泥坊,数里之内,土色尚青。”青泥坊在资中发轮镇,镇边龙水桥有一天然石洞,古称苌弘洞,是苌弘早年夜观天象、昼习韶乐之所。另一处苌弘遗迹在资中城西甘露镇龙洞河,是苌弘的养晦之处,明代道教宗师张三丰在这里镌刻着一首六言诗:“无价明珠一颗,光吞法界尘沙。圣凡人物天地,流通点滴何差。”再次印证了苌弘确系资中人氏。资中人为了缅怀这位杰出的历史人物,早在明代成化年间就在东门正东街为他建了座乡贤庙,又在北门外建了座“苌弘故里”的石牌坊,褒扬忠烈。
苌弘博学多才,知天文、识气象、精音律、通历法,常与周景王应对星象吉凶征兆。孔子久仰其才,于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前往周国,专门造访苌弘,对韶乐与武乐之异同和不解之处而虚心求教。
孔子的老师,传说是老子。当然儒家弟子都不愿意承认,竟然拜道家的为老师未免太没有面子。
不过呢,其实当时根本就没有道家这个说法。老子的本职是国家图书馆的管理员――史官。史官不是单纯的保管书籍,他们还负责对现实进行预见(卜筮的权力本来史官专有的)。因为图书馆里面记录了历代的成败得失,所以老子先生巨有智慧。不仅易经来自史官、诗经和尚书都是国家图书馆的重要文献集成。即便是孔子没有拜见过老子,他也是经常从史官那里学到很多东西。
郯子(生卒年月不详),已姓,子爵,春秋时期郯国国君,少昊氏后裔。
郯子治郯讲道德、施仁义,百姓心悦诚服,使郯地文化发达,民风淳厚,一些典章制度都继续保质下来,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郯子知识渊博,对少昊文化十分通晓。公元前525年郯子朝鲁时,鲁大夫昭子问及少昊氏以鸟名官之故,郯子回答甚为详尽。这件事载入史册,流誉后世,留下了关于古代官制形成和远古民族演变的重要资料。当时孔子年仅二十七岁,听到此事后,立即“见于郯子而学之”。韩愈在《师说》中“孔子师郯子”之句即出于此。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夜余生
- 2021-05-02 14:51
跟钻子学的,没有钻子那来的孔子。
- 2楼网友:罪歌
- 2021-05-02 13:42
从生活中总结的
- 3楼网友:野味小生
- 2021-05-02 13:22
我看是神教给他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