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是谁的封地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8 08:38
- 提问者网友:富士山上尢
- 2021-01-27 11:46
楚是谁的封地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末日狂欢
- 2021-01-27 12:51
问题一:分封制中楚是谁的封地? 楚国,又称作荆、荆楚,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楚国祖先族姓芈,熊氏。最早兴起于古丹淅之地(今河南省淅川县东南部,淅川丹江口水库现存大量楚贵族墓)的楚部落,灭于秦国。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全部、湖南、重庆、广东、安徽、江苏、河南、江西部分地方。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氏。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颛顼帝后第五代吴回,是帝高辛氏的火正(火官),主管天火与地火,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祝,大也;融,明也)。其部落分布在商都朝歌的南方(今河南新郑一带)。吴回之子陆终,生有六子,幼子曰季连,芈姓,是楚之先祖。季连之后曰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师,其曾孙熊绎,当成王时,封为楚子(意为楚地的子爵)。据《世本》、《古今姓氏书辩证》及《元和姓纂》等所载,黄帝的子孙在商末有个叫鬻熊的,很有学问,做过周文王的老师。其子事文王,早以卒。曾孙熊绎以王父字为氏,成熊姓。周成王分封先王功臣时,封熊绎于丹淅之地,建都于丹阳(今河南省淅川县),建立了楚国。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一度强大起来,一路南征,灭掉了随国(今湖北随州),迫使随侯投降。熊通因此在前704年自称为王(后諡武)。被楚国消灭的小国还有古麋国(湖北郧阳、房州一带)、卢国、罗国(湖北襄樊、荆门一带),一路向南征伐百苗等大小诸侯国,成为华南的霸主。公元前223年,楚灭于秦。楚君的后人多以熊为姓,称为熊氏,史称熊氏正宗,即江西熊氏。 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的大熊湾(无杂姓)和小熊湾(有杂姓)的熊氏为南北迁移时由江西迁至于此地。
西汉史家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记载西周初期楚人领袖熊绎:“当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此一论述认为商末周初,楚先人祝融的后裔从北方迁徙至“丹阳”。这是楚人首次自中原进入湖北省内,也是楚国首次得到周王室的正式承认。问题二:楚国封地 第一位王是谁 楚武王 熊通(?--公元前690年),??姓,熊氏,名通。蚡冒之弟。熊仪之孙(熊仪,号若敖,西周末楚国国君,公元前790至前764年在位,楚都位于丹阳),熊坎次子(熊坎,号霄敖,春秋初楚国国君,公元前763年至前758年在位,都于丹阳),熊旬之弟(熊旬,号??冒,熊坎长子,公元前757年至前741年在位,都于丹阳)。
《世本·居篇》云:“楚国惯例,继任国君“必伯实立”或“必长实立”。然熊通杀其兄熊旬之子自立为楚国国君(在楚国约八百年的历史上,幼弟杀其兄而自立的有三例,即熊旬杀仲雪,成王杀庄敖,平王逼杀灵王和公子比,公子干;小叔杀其侄而自立的也有三例,即熊延杀熊挚红,熊通杀熊旬子,灵王杀郏敖)。
熊通在当时的楚国诸公子中是一位铁腕人物,做出事来往往惊蛮夷而动华夏。他杀其侄自立为楚君后,与邓国相亲(邓国帮址在今湖北襄樊市),娶其公族女子为夫人,史称“邓曼”。即位不足三年就挥师渡汉,远征南阳盆地,部击周朝设在汉北的重镇,但没有得手。于是,他专力于底定江汉平原的西部,灭掉了权国。权国(故址今湖北当阳县东南)国土不广,但国力却不弱。楚国从熊渠(西周时楚君)至熊坎(春秋早期楚君)都未能把它灭掉,熊通实现了先君凤愿。
熊通灭权后,以权国故地设权县,命斗缗(权国国君)为权尹。 熊通灭权,值得后人注重的,不是伐权的用兵方略,而是灭权后的设治决策。中原的县虽在西周就有了,但县在西周还只是泛指郊外的锭地区,不能构成一级行政区域。以县为一级地方行政区域,即自熊通灭权国而置权县始。直到当代,县仍是中国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域。不久,斗缗反叛。
熊通作出果断决策,发兵平板,包围了权县,捕杀了斗缗,然后将权县迁到那处(那处故址在今湖北荆门市)。此后,楚每灭一国,便把该国的公族迁到楚国的后方,严加监管,对该国的故地则通常设县,因俗以治之。《左传·桓公二年》记:“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楚也”。事在公元前710年,熊通三十一年。蔡国离楚国较远,郑国离楚国更远,它们都在中原,但也怕楚国了。
公元前706年,熊通张其三军渡汉伐随。这在若敖、吩冒时都不敢有这样的奢望。熊通伐随,是在充分准备这后开始的。伐随前,他组建了一支能在随枣走廊驰骋的车兵,以及为兵车平整道路、架设桥梁的工兵。伐随的时间,选在随国农业歉收、随入缺衣少食之年。熊通伐随的目的,不是要摧毁随国,而是要使随国做楚国的附庸。
因而,熊通率三军行近随都时,他采取“伐谋”代“伐兵”。命其侄儿熊章入随都见随侯,迫随侯求和。随侯无奈,命少师随熊章到楚师驻地和谈。和谈中,熊通强求随国替楚国去要挟周天子,熊通说:“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观中国之政”即介入中原的政局。随侯慑于楚国的兵威,照办不误,派侯使者向周天子进言。公元前704年(熊通伐随后的第二年)随侯通报楚国,说周天子拒绝提高楚君的名号。熊通闻讯大怒:“王不加我,我自尊耳!”于是,当即自立为“楚武王”。熊通称王,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周天子、诸夏和群蛮都莫之何。
此后,熊通又邀请若干诸侯到沈鹿(湖北钟祥县东)会盟,黄、随两国的国君缺席。黄国离沈鹿较远,有情可原。随国离沈鹿五光十色这而缺席,熊通视随侯拒不到会分明是藐视自己。 沈鹿会盟后,武王一面派熊章去责备黄君,一面兴师伐随。随师大败,随侯落荒而逃,他的戊车和右少师一起被楚师俘获。武王接受大夫斗伯比的意见,不灭掉随国,而让随侯在表示愿意侮改之后与武王结盟。从此,随国再不敢开罪于楚国了。公元前701年,楚国在汉东的霸主地位。
次年,武王伐绞,问绞侯与郧合谋袭......余下全文>>问题三:楚国春申君的封地在哪? 春申工 (?~前238)中国战国四公子之一,战国楚相,即黄歇。黄歇游学博闻,善辩。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问题四:春秋战国时穰侯是谁?封地在现在哪个省? 本名魏冉,亦作魏厓,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之舅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大弟弟。魏冉凭着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后来四次担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邓州市),号曰穰侯,后来又加上陶邑(山东定陶)问题五:徐州汉代中山王是谁?封地在哪 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中山王的封地就应当在中山国(河北定州附近)。徐州属楚王封地。两汉政府共四次封中山王,封地都和徐州无关。
一,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刘启的封庶子刘胜为中山王,中山国传六世:靖王刘胜-哀王刘昌-康王刘昆侈-顷王刘辅-宪王刘福-怀王刘修,五凤四年(前54年)刘修死,无子中山国除。中山国国都卢奴(在今河北定州市区)。
二,初元二年(前47)宣帝刘询子刘竟被立为清河王。三年(前46),徙封中山王,建昭四年(前35),薨,无后中山国废除。中山国国都卢奴(在今河北定州市区)。
三,建昭二年(前37年)六月,汉元帝立子刘兴为信都王。阳朔二年(前23年),改封信都王刘兴为中山王。绥和元年(前8年)八月初九,中山王刘兴去世,子刘箕子嗣位。七年,汉哀帝刘欣死后无子,王莽拥立刘箕子即位,是为汉平帝。太皇太后王政君立东平思王孙、桃乡顷侯子刘成都为中山王。新朝建立(,王莽废除中山王国。中山国国都卢奴(在今河北定州市区)。
四,刘秀子刘焉,建武十五年(39)封左冯翊公,十七年进爵为王。三十年(54)徙封中山王。中山国建都卢奴(在今河北定州市区)。永元二年(90)薨,子夷王刘宪继位,刘宪立二十二年去世,他的儿子孝王刘弘继位。刘弘立二十八年去世,他的儿子穆王刘畅继位。刘畅立三十四年去世,他的儿子节王刘稚继位,刘稚没有儿子,中山国除。问题六:吴国是谁的封地 在西周 据史书记载周太王生有三子,长子太伯(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1] 季历的儿子姬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姬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借为父采药的机会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定居于梅里(今江苏无锡的梅村),自创基业,建立了句吴古国。[2]
太伯死,无子,其弟仲雍继位;就是吴仲雍。仲雍死,其子季简继位。季简死,其子
周太王长子泰伯庙叔达继位。叔达死,其子周章继位。那时正值武王战胜殷纣,寻找太伯、仲雍的后代,找到了周章。周章已经是吴君,就此仍封于吴。又把周章之弟虞仲封在周北边的夏都故址,就是虞仲,位列诸侯问题七:周朝为何楚国封地大 周朝时楚国的封地并不大,是因为后来不断地征伐兼并才逐渐变大。商朝末年,楚人首领鬻熊协助周文王姬昌起兵灭商,并成为周文王的老师。西周初年,周成王感念鬻熊的功劳便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为子爵,楚始建国。刚建立的楚国是个很小的国家,仅二十多平方公里。
楚熊渠时期,楚国西征庸国,东攻扬越。春秋前期,楚大举进攻蛮人,史称楚武王“大启群蛮”。楚文王时期,楚国相继灭掉邓国、绞国、权国、罗国、申国等诸侯国。在迫使随国臣服以后,又灭掉了息国。并挥师北上,攻打了蔡国和郑国。之后占领了从川东、湖北、河南南部到安徽的千里沃土。楚成王时借周惠王之命,镇压夷越,大力开拓江南。前655年以来,先后灭贰国、谷国、绞国、弦国、黄国、英国、蒋国、道国、柏国、房国、轸国、夔国等诸侯国。楚庄王时期灭庸国,讨伐“陆浑之戎”。公元前306年,楚灭越国。问题八:古楚国分封地为荆山,为何没有介绍, 一、楚国所处的地方被称为蛮荒地域,被当时此地人被称为夷越蛮族,楚国历来不受中原各国的重视,直到春秋初年。所以之前各国历史涉及楚国的记载比较少。
二、西周时期,历史记载掌握在西周设置的专门史官手上,他们主要记载当时政治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原地区,边远地区很少涉及,这是由于当时的交通与人力所限制,也有史官受到当时观念的影响。
三、是楚国自身不注重历史的记载,一是受到西周的等级分明的分封制不许诸侯设置史官的影响(后来情况改变了);二是文化上受到中原文化影响较小问题九:春秋时期晋,吴是谁的封地 春秋时期主要诸侯国有晋、秦、齐、宋、卫、楚、郑、鲁。这个时间段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法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晋国出自周成王弟唐叔虞。东周初期,晋献公先后消灭霍、耿、魏、虞、虢等一些北方小诸侯国,统一了汾河流域,开启了霸业。到了春秋后期,晋国的统治出现危机,并最终分裂成韩、赵、魏等几个独立的诸侯国家,史称“三家分晋”。
吴国,也叫勾吴、工吴或攻吾。周朝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姬姓,其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
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遂改国号为吴。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不顾国家连年征战空虚,与齐国和晋国争霸成功后,但却忽视了边界上的越国,并令伍子胥自杀,被越王勾践趁虚而入。前473年,夫差兵败而逃,被围困在今天苏州南阳山,夫差向勾践求和,勾践不准,夫差自杀,吴国灭亡,吴地尽属越国。
西汉史家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记载西周初期楚人领袖熊绎:“当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此一论述认为商末周初,楚先人祝融的后裔从北方迁徙至“丹阳”。这是楚人首次自中原进入湖北省内,也是楚国首次得到周王室的正式承认。问题二:楚国封地 第一位王是谁 楚武王 熊通(?--公元前690年),??姓,熊氏,名通。蚡冒之弟。熊仪之孙(熊仪,号若敖,西周末楚国国君,公元前790至前764年在位,楚都位于丹阳),熊坎次子(熊坎,号霄敖,春秋初楚国国君,公元前763年至前758年在位,都于丹阳),熊旬之弟(熊旬,号??冒,熊坎长子,公元前757年至前741年在位,都于丹阳)。
《世本·居篇》云:“楚国惯例,继任国君“必伯实立”或“必长实立”。然熊通杀其兄熊旬之子自立为楚国国君(在楚国约八百年的历史上,幼弟杀其兄而自立的有三例,即熊旬杀仲雪,成王杀庄敖,平王逼杀灵王和公子比,公子干;小叔杀其侄而自立的也有三例,即熊延杀熊挚红,熊通杀熊旬子,灵王杀郏敖)。
熊通在当时的楚国诸公子中是一位铁腕人物,做出事来往往惊蛮夷而动华夏。他杀其侄自立为楚君后,与邓国相亲(邓国帮址在今湖北襄樊市),娶其公族女子为夫人,史称“邓曼”。即位不足三年就挥师渡汉,远征南阳盆地,部击周朝设在汉北的重镇,但没有得手。于是,他专力于底定江汉平原的西部,灭掉了权国。权国(故址今湖北当阳县东南)国土不广,但国力却不弱。楚国从熊渠(西周时楚君)至熊坎(春秋早期楚君)都未能把它灭掉,熊通实现了先君凤愿。
熊通灭权后,以权国故地设权县,命斗缗(权国国君)为权尹。 熊通灭权,值得后人注重的,不是伐权的用兵方略,而是灭权后的设治决策。中原的县虽在西周就有了,但县在西周还只是泛指郊外的锭地区,不能构成一级行政区域。以县为一级地方行政区域,即自熊通灭权国而置权县始。直到当代,县仍是中国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域。不久,斗缗反叛。
熊通作出果断决策,发兵平板,包围了权县,捕杀了斗缗,然后将权县迁到那处(那处故址在今湖北荆门市)。此后,楚每灭一国,便把该国的公族迁到楚国的后方,严加监管,对该国的故地则通常设县,因俗以治之。《左传·桓公二年》记:“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楚也”。事在公元前710年,熊通三十一年。蔡国离楚国较远,郑国离楚国更远,它们都在中原,但也怕楚国了。
公元前706年,熊通张其三军渡汉伐随。这在若敖、吩冒时都不敢有这样的奢望。熊通伐随,是在充分准备这后开始的。伐随前,他组建了一支能在随枣走廊驰骋的车兵,以及为兵车平整道路、架设桥梁的工兵。伐随的时间,选在随国农业歉收、随入缺衣少食之年。熊通伐随的目的,不是要摧毁随国,而是要使随国做楚国的附庸。
因而,熊通率三军行近随都时,他采取“伐谋”代“伐兵”。命其侄儿熊章入随都见随侯,迫随侯求和。随侯无奈,命少师随熊章到楚师驻地和谈。和谈中,熊通强求随国替楚国去要挟周天子,熊通说:“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观中国之政”即介入中原的政局。随侯慑于楚国的兵威,照办不误,派侯使者向周天子进言。公元前704年(熊通伐随后的第二年)随侯通报楚国,说周天子拒绝提高楚君的名号。熊通闻讯大怒:“王不加我,我自尊耳!”于是,当即自立为“楚武王”。熊通称王,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周天子、诸夏和群蛮都莫之何。
此后,熊通又邀请若干诸侯到沈鹿(湖北钟祥县东)会盟,黄、随两国的国君缺席。黄国离沈鹿较远,有情可原。随国离沈鹿五光十色这而缺席,熊通视随侯拒不到会分明是藐视自己。 沈鹿会盟后,武王一面派熊章去责备黄君,一面兴师伐随。随师大败,随侯落荒而逃,他的戊车和右少师一起被楚师俘获。武王接受大夫斗伯比的意见,不灭掉随国,而让随侯在表示愿意侮改之后与武王结盟。从此,随国再不敢开罪于楚国了。公元前701年,楚国在汉东的霸主地位。
次年,武王伐绞,问绞侯与郧合谋袭......余下全文>>问题三:楚国春申君的封地在哪? 春申工 (?~前238)中国战国四公子之一,战国楚相,即黄歇。黄歇游学博闻,善辩。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问题四:春秋战国时穰侯是谁?封地在现在哪个省? 本名魏冉,亦作魏厓,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之舅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大弟弟。魏冉凭着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后来四次担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邓州市),号曰穰侯,后来又加上陶邑(山东定陶)问题五:徐州汉代中山王是谁?封地在哪 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中山王的封地就应当在中山国(河北定州附近)。徐州属楚王封地。两汉政府共四次封中山王,封地都和徐州无关。
一,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刘启的封庶子刘胜为中山王,中山国传六世:靖王刘胜-哀王刘昌-康王刘昆侈-顷王刘辅-宪王刘福-怀王刘修,五凤四年(前54年)刘修死,无子中山国除。中山国国都卢奴(在今河北定州市区)。
二,初元二年(前47)宣帝刘询子刘竟被立为清河王。三年(前46),徙封中山王,建昭四年(前35),薨,无后中山国废除。中山国国都卢奴(在今河北定州市区)。
三,建昭二年(前37年)六月,汉元帝立子刘兴为信都王。阳朔二年(前23年),改封信都王刘兴为中山王。绥和元年(前8年)八月初九,中山王刘兴去世,子刘箕子嗣位。七年,汉哀帝刘欣死后无子,王莽拥立刘箕子即位,是为汉平帝。太皇太后王政君立东平思王孙、桃乡顷侯子刘成都为中山王。新朝建立(,王莽废除中山王国。中山国国都卢奴(在今河北定州市区)。
四,刘秀子刘焉,建武十五年(39)封左冯翊公,十七年进爵为王。三十年(54)徙封中山王。中山国建都卢奴(在今河北定州市区)。永元二年(90)薨,子夷王刘宪继位,刘宪立二十二年去世,他的儿子孝王刘弘继位。刘弘立二十八年去世,他的儿子穆王刘畅继位。刘畅立三十四年去世,他的儿子节王刘稚继位,刘稚没有儿子,中山国除。问题六:吴国是谁的封地 在西周 据史书记载周太王生有三子,长子太伯(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1] 季历的儿子姬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姬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借为父采药的机会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定居于梅里(今江苏无锡的梅村),自创基业,建立了句吴古国。[2]
太伯死,无子,其弟仲雍继位;就是吴仲雍。仲雍死,其子季简继位。季简死,其子
周太王长子泰伯庙叔达继位。叔达死,其子周章继位。那时正值武王战胜殷纣,寻找太伯、仲雍的后代,找到了周章。周章已经是吴君,就此仍封于吴。又把周章之弟虞仲封在周北边的夏都故址,就是虞仲,位列诸侯问题七:周朝为何楚国封地大 周朝时楚国的封地并不大,是因为后来不断地征伐兼并才逐渐变大。商朝末年,楚人首领鬻熊协助周文王姬昌起兵灭商,并成为周文王的老师。西周初年,周成王感念鬻熊的功劳便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为子爵,楚始建国。刚建立的楚国是个很小的国家,仅二十多平方公里。
楚熊渠时期,楚国西征庸国,东攻扬越。春秋前期,楚大举进攻蛮人,史称楚武王“大启群蛮”。楚文王时期,楚国相继灭掉邓国、绞国、权国、罗国、申国等诸侯国。在迫使随国臣服以后,又灭掉了息国。并挥师北上,攻打了蔡国和郑国。之后占领了从川东、湖北、河南南部到安徽的千里沃土。楚成王时借周惠王之命,镇压夷越,大力开拓江南。前655年以来,先后灭贰国、谷国、绞国、弦国、黄国、英国、蒋国、道国、柏国、房国、轸国、夔国等诸侯国。楚庄王时期灭庸国,讨伐“陆浑之戎”。公元前306年,楚灭越国。问题八:古楚国分封地为荆山,为何没有介绍, 一、楚国所处的地方被称为蛮荒地域,被当时此地人被称为夷越蛮族,楚国历来不受中原各国的重视,直到春秋初年。所以之前各国历史涉及楚国的记载比较少。
二、西周时期,历史记载掌握在西周设置的专门史官手上,他们主要记载当时政治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原地区,边远地区很少涉及,这是由于当时的交通与人力所限制,也有史官受到当时观念的影响。
三、是楚国自身不注重历史的记载,一是受到西周的等级分明的分封制不许诸侯设置史官的影响(后来情况改变了);二是文化上受到中原文化影响较小问题九:春秋时期晋,吴是谁的封地 春秋时期主要诸侯国有晋、秦、齐、宋、卫、楚、郑、鲁。这个时间段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法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晋国出自周成王弟唐叔虞。东周初期,晋献公先后消灭霍、耿、魏、虞、虢等一些北方小诸侯国,统一了汾河流域,开启了霸业。到了春秋后期,晋国的统治出现危机,并最终分裂成韩、赵、魏等几个独立的诸侯国家,史称“三家分晋”。
吴国,也叫勾吴、工吴或攻吾。周朝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姬姓,其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
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遂改国号为吴。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不顾国家连年征战空虚,与齐国和晋国争霸成功后,但却忽视了边界上的越国,并令伍子胥自杀,被越王勾践趁虚而入。前473年,夫差兵败而逃,被围困在今天苏州南阳山,夫差向勾践求和,勾践不准,夫差自杀,吴国灭亡,吴地尽属越国。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