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提供有关愁或离人的诗篇~
答案:5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7 12:59
- 提问者网友:蓝莓格格巫
- 2021-04-06 12:10
谁能提供有关愁或离人的诗篇~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末日狂欢
- 2021-04-06 13:07
诗词愁语话秋月
不知是文人都多愁善感,还是人常在多愁善感时为文,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很少见到欢愉喜善的作品,即使有也不是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那些使人深受感染的作品往往都是愁思穷苦之词。中国古代诗人也好将“愁”字入诗,在中国古诗词中含有“愁”字的诗词不胜枚举,如“愁如塞月恨边云”,“百年愁里过”,“吴山点点愁”“无愁不到心”,“新月与烟愁”,“明日黄花蝶也愁”,几乎无处不可用“愁”。
文人可能是多愁的,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具有愁思,也善以愁入诗,李白的作品中将“愁”字入的诗就有一百多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望海令人愁”,“坐愁红颜老”,杜甫、白居易的诗中的“愁”字就数量上更有甚于李白,豁达的苏轼的诗词中也不乏“愁“字,其它的诗人也不胜枚举。
古代诗人将愁思寄予最多的是秋与月,这已形成了一个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与“中秋节”就是赏月的节日,也是华夏儿女团聚的节日、乡思的节日,是诗的节日。中国人将秋和月与愁思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氛围,伤秋、怀月都是愁的引申含义,中国人将秋与月赋予了更多的愁思,使人们在思乡、怀人时都习惯望月倾吐,出现了很多的望月思乡、怀人的优秀作品,像《静夜思》就是李白对月思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怀人之作,这些作品都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千百年来形成的这个文化,使中国人对秋与月有着特殊的情感和审美意趣。
秋的萧瑟凄凉的审美特征很容易与人的愁苦之思产生共鸣,秋风惨淡、秋雨凄凉这些秋的特征不就人愁思时的心情写照吗?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问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人,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秋是容易引起人神思的季节,秋除了具有萧瑟凄凉的特征外还具有明朗高清的内涵,身处豪华落尽,真淳毕现的秋日,也不乏诗人的豪放: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的萧瑟、清朗的特征使中国历史上产生许多感秋伤秋的诗,这些诗即伤感又大气,像豪放词风的先驱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羌管悠悠霜满地”表现了秋的凄凉惨淡,“将军白发征夫泪”表现了人的愁思悲苦,但这些在“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大的环境下又显得气魄阔大雄浑,边塞之风浓厚,即使伤感也是壮士的伤感、男子汉的伤感,是直面困难的旅思愁怀。
秋即萧瑟凄凉又明朗高清,是望月赏月的季节,所以秋与月是常常联系在一起的。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秋高气爽、夜静风清,一个人寂寞地躺在床上,一阵秋风吹来,吹起了罗帐,也吹起了思绪,诗人仰头看到一轮明月,想起了思念的人,他此时也在看着明月想着我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遥怨夜,竟夕起相思。”
月圆月缺的那轮明月寄托了人多少离愁与相思,中国人对月有着特殊情怀,对月也赋予更多的情思,优秀的咏月诗歌数不胜数,一首《春江花月夜》迷倒了多少文人,又有多少人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神思、明达。“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的李后主缓缓登上西楼,见到的只是一弯残月,那是怎样的孤独与离愁,引起了诗人多少遐想、多少回忆?是否想起了他那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无限江山?“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那月又寄托了多少离人乡思与相思!“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那月寄托了人们多少梦想与期待!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皎皎空中的那轮孤月她具有的是怎样的气质啊!孤独、寂寞、明静、旷达,像宁静的淑女,又像淡泊的君子,千百年来静静地看着人世间的变化、悲欢离合。
不知是文人都多愁善感,还是人常在多愁善感时为文,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很少见到欢愉喜善的作品,即使有也不是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那些使人深受感染的作品往往都是愁思穷苦之词。中国古代诗人也好将“愁”字入诗,在中国古诗词中含有“愁”字的诗词不胜枚举,如“愁如塞月恨边云”,“百年愁里过”,“吴山点点愁”“无愁不到心”,“新月与烟愁”,“明日黄花蝶也愁”,几乎无处不可用“愁”。
文人可能是多愁的,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具有愁思,也善以愁入诗,李白的作品中将“愁”字入的诗就有一百多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望海令人愁”,“坐愁红颜老”,杜甫、白居易的诗中的“愁”字就数量上更有甚于李白,豁达的苏轼的诗词中也不乏“愁“字,其它的诗人也不胜枚举。
古代诗人将愁思寄予最多的是秋与月,这已形成了一个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与“中秋节”就是赏月的节日,也是华夏儿女团聚的节日、乡思的节日,是诗的节日。中国人将秋和月与愁思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氛围,伤秋、怀月都是愁的引申含义,中国人将秋与月赋予了更多的愁思,使人们在思乡、怀人时都习惯望月倾吐,出现了很多的望月思乡、怀人的优秀作品,像《静夜思》就是李白对月思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怀人之作,这些作品都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千百年来形成的这个文化,使中国人对秋与月有着特殊的情感和审美意趣。
秋的萧瑟凄凉的审美特征很容易与人的愁苦之思产生共鸣,秋风惨淡、秋雨凄凉这些秋的特征不就人愁思时的心情写照吗?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问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人,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秋是容易引起人神思的季节,秋除了具有萧瑟凄凉的特征外还具有明朗高清的内涵,身处豪华落尽,真淳毕现的秋日,也不乏诗人的豪放: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的萧瑟、清朗的特征使中国历史上产生许多感秋伤秋的诗,这些诗即伤感又大气,像豪放词风的先驱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羌管悠悠霜满地”表现了秋的凄凉惨淡,“将军白发征夫泪”表现了人的愁思悲苦,但这些在“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大的环境下又显得气魄阔大雄浑,边塞之风浓厚,即使伤感也是壮士的伤感、男子汉的伤感,是直面困难的旅思愁怀。
秋即萧瑟凄凉又明朗高清,是望月赏月的季节,所以秋与月是常常联系在一起的。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秋高气爽、夜静风清,一个人寂寞地躺在床上,一阵秋风吹来,吹起了罗帐,也吹起了思绪,诗人仰头看到一轮明月,想起了思念的人,他此时也在看着明月想着我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遥怨夜,竟夕起相思。”
月圆月缺的那轮明月寄托了人多少离愁与相思,中国人对月有着特殊情怀,对月也赋予更多的情思,优秀的咏月诗歌数不胜数,一首《春江花月夜》迷倒了多少文人,又有多少人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神思、明达。“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的李后主缓缓登上西楼,见到的只是一弯残月,那是怎样的孤独与离愁,引起了诗人多少遐想、多少回忆?是否想起了他那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无限江山?“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那月又寄托了多少离人乡思与相思!“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那月寄托了人们多少梦想与期待!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皎皎空中的那轮孤月她具有的是怎样的气质啊!孤独、寂寞、明静、旷达,像宁静的淑女,又像淡泊的君子,千百年来静静地看着人世间的变化、悲欢离合。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酒醒三更
- 2021-04-06 15:51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2楼网友:七十二街
- 2021-04-06 15:16
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3楼网友:笑迎怀羞
- 2021-04-06 14:17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4楼网友:低音帝王
- 2021-04-06 13:33
你好!
凄风阴霾寒冬至,离情忧添雪上霜。不思量,却思量,多情总被薄情伤,寐也泪成行,心已亡。
情冢生独藤,绕凄凉!
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