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有唐太宗吃蝗虫这一件事吗
答案:5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9 11:04
- 提问者网友:锁深秋
- 2021-11-18 15:05
历史上真有唐太宗吃蝗虫这一件事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千夜
- 2021-11-18 15:56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duō)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成灾。
这段话出自贞观纪要,应该是确有其事,当然具体细节上可能会有夸张,毕竟写的是帝王,网友的下列观点还是有道理的
李世民祝祷而吞食蝗虫,可能是实有其事。但作秀意识过于强烈,于是史臣顺应其意,书之于史,但写成“是岁蝗不为灾”的话这戏就过了,纯属虚构。史臣会不会于此寓有反讽的意味呢?我想是没有的,他们是本着歌颂的心情,带着拥戴本朝大皇帝的诚心,书写下这让人无法忍受的做作一段。这种习惯论调,司马光早就适应了,久居芝兰之室或鲍鱼之肆都一样,对某些极其浓烈的味道也会越来越不敏感因为习惯了,被视为信史的《资治通鉴》也上一当。“蝗不为灾”与一连串作秀的书写合成一篇谎言,可能是善意的谎言,但也只不过是一篇谎言。
现在流行说“忽悠”,读历史,不要被历史忽悠哈。
这段话出自贞观纪要,应该是确有其事,当然具体细节上可能会有夸张,毕竟写的是帝王,网友的下列观点还是有道理的
李世民祝祷而吞食蝗虫,可能是实有其事。但作秀意识过于强烈,于是史臣顺应其意,书之于史,但写成“是岁蝗不为灾”的话这戏就过了,纯属虚构。史臣会不会于此寓有反讽的意味呢?我想是没有的,他们是本着歌颂的心情,带着拥戴本朝大皇帝的诚心,书写下这让人无法忍受的做作一段。这种习惯论调,司马光早就适应了,久居芝兰之室或鲍鱼之肆都一样,对某些极其浓烈的味道也会越来越不敏感因为习惯了,被视为信史的《资治通鉴》也上一当。“蝗不为灾”与一连串作秀的书写合成一篇谎言,可能是善意的谎言,但也只不过是一篇谎言。
现在流行说“忽悠”,读历史,不要被历史忽悠哈。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空山清雨
- 2021-11-18 17:55
“唐太宗吃蝗虫的故事”,这件事在《资政通鉴 唐纪》有非常详细的记载:
贞观二年,畿内有蝗。辛卯,上入苑中,见蝗,掇数枚,祝之曰:“民以谷为命,而汝食之,宁食吾之肺肠。”举手欲吞之,左右谏曰:“恶物或成疾。”上曰:“朕为民受灾,何疾之避!”遂吞之。是岁,蝗不为灾。
翻译过来是讲628年,京师地区闹蝗灾,六月间,唐太宗在皇家园林游玩时看到很多蝗虫,他顺手抓了几只,咒骂道:“老百姓靠庄稼活命,却让你们这些害虫给吃了!我宁愿你们吃我的五腑六脏,也不要你们吃老百姓的粮食!举起手把要把蝗虫吞下去,左右侍从连忙劝阻:“皇上,万万使不得,这东西不干净,吃了会得病的,龙体安康要紧。”唐太宗说:“我要为老百姓受灾,哪里还怕生什么病。”于是把蝗虫塞进嘴里吃了下去。那一年,蝗虫没有造成灾害。
在古代农业社会,发生蝗灾是非常严重的事,意味着天下老百姓没有饭吃,流离失所,变成流民,甚至起来造反。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对蝗灾基本上没有什么好解决的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灾难降临。
而这种天灾,依据“天人感应”的理论,认为是国君的统治不仁不义,故而上天放出灾难来进行惩罚,这叫做“天谴”。受到“天谴”,皇帝应该下罪己诏,思过罪己,自责“不敏不明”,“无德”,祈求上天的原谅。既然皇家园林里蝗虫多得随便都能抓上好几只,说明蝗灾已相当严重,唐太宗相当着急,才会有这番惊人之举。
不过,唐太宗实在是做过了,让整个过程充满了表演色彩。即便发生蝗灾,堂堂皇帝也没有必要着急到生吃蝗虫的地步,而是赶紧部署扫蝗的工作。好吧,就算想吃蝗虫,吃也就吃了,还要停顿来下给左右侍从劝阻的机会,然后再发表一番高论,最后不顾龙体安危,吞食数只。这事传出去让老百姓听到,哪有不感动得流泪满面的?收获明君的美名亦是理所当然。至于“是岁,蝗不为灾”,肯定不是因为唐太宗吃蝗虫的原因,但功劳肯定归于他影帝唐太宗了。
贞观二年,畿内有蝗。辛卯,上入苑中,见蝗,掇数枚,祝之曰:“民以谷为命,而汝食之,宁食吾之肺肠。”举手欲吞之,左右谏曰:“恶物或成疾。”上曰:“朕为民受灾,何疾之避!”遂吞之。是岁,蝗不为灾。
翻译过来是讲628年,京师地区闹蝗灾,六月间,唐太宗在皇家园林游玩时看到很多蝗虫,他顺手抓了几只,咒骂道:“老百姓靠庄稼活命,却让你们这些害虫给吃了!我宁愿你们吃我的五腑六脏,也不要你们吃老百姓的粮食!举起手把要把蝗虫吞下去,左右侍从连忙劝阻:“皇上,万万使不得,这东西不干净,吃了会得病的,龙体安康要紧。”唐太宗说:“我要为老百姓受灾,哪里还怕生什么病。”于是把蝗虫塞进嘴里吃了下去。那一年,蝗虫没有造成灾害。
在古代农业社会,发生蝗灾是非常严重的事,意味着天下老百姓没有饭吃,流离失所,变成流民,甚至起来造反。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对蝗灾基本上没有什么好解决的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灾难降临。
而这种天灾,依据“天人感应”的理论,认为是国君的统治不仁不义,故而上天放出灾难来进行惩罚,这叫做“天谴”。受到“天谴”,皇帝应该下罪己诏,思过罪己,自责“不敏不明”,“无德”,祈求上天的原谅。既然皇家园林里蝗虫多得随便都能抓上好几只,说明蝗灾已相当严重,唐太宗相当着急,才会有这番惊人之举。
不过,唐太宗实在是做过了,让整个过程充满了表演色彩。即便发生蝗灾,堂堂皇帝也没有必要着急到生吃蝗虫的地步,而是赶紧部署扫蝗的工作。好吧,就算想吃蝗虫,吃也就吃了,还要停顿来下给左右侍从劝阻的机会,然后再发表一番高论,最后不顾龙体安危,吞食数只。这事传出去让老百姓听到,哪有不感动得流泪满面的?收获明君的美名亦是理所当然。至于“是岁,蝗不为灾”,肯定不是因为唐太宗吃蝗虫的原因,但功劳肯定归于他影帝唐太宗了。
- 2楼网友:一袍清酒付
- 2021-11-18 16:28
我暂时保留我的看法!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