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有哪些习俗(除了泼春水)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7 00:35
- 提问者网友:星軌
- 2021-01-26 03:04
越快越好 ``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不想翻身的咸鱼
- 2021-01-26 04:07
春天的习俗除了泼春水外,还有以下的一些习俗。
1,踏春习俗
清明节可算是春天最大的一个节日了。在清明节期间,有寒食习俗,有郊游踏青,有祭扫陵墓,有放风筝等一系列活动。清明节,最早来源于汉族的寒食节,而寒食节起源于古代人们的禁火寒食习俗。此习俗最早产生于周朝,因三月份正是草木复苏,气候干燥,多雷鸣闪电之时,容易发生森林火灾,为维护生态平衡,当时便产生了禁火寒食的习俗。之后,慢慢演化为寒食节,以后寒食节与介之推的传说相附会,又与郊游扫墓结合,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清明节,而其中寒食禁火的习俗已经不存在了。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也叫寻春、探春。清明节正是春回大地,四处生机勃勃的时候。很早以前,我国民间就有清明踏青这一活动了。宋代诗人昊惟信在《苏堤清明即是》中说“梨化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对当时人们清明踏青的盛况作了生动的描绘。在古城泉州,踏青也叫“踏草青”。据说在从前,泉州深居简出的妇女,偏偏在这天,倒很自由,都可以到山上去踏青;而在这一天,孩童们也唱念着踏青的歌谣,以应佳节:“踏草青,踏草青好呢呢!年年像草青。”
2,放风筝习俗
放风筝更是春天里的一桩大乐事。大家都知道,风筝因形如鹞鸢,又叫“鹞子”。据史载,始于春秋战国,能匠鲁班首创“木鸢”,“乘风而飞”,这是我国最早的风筝。后来用纸代木,称为“纸鸢”,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上竹梢,风入竹梢,声如筝鸣,才开始叫“风筝”。明清时,民间十分盛行。而且在古代,人们放风筝,还包括着一项古老的习俗———“放晦气”。人们往往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上天去,又故意剪断牵线,让风筝飞去,认为这样就可放走“晦气”。在《红楼梦》第七十回中,就有一段关于林黛玉等人放风筝不仅仅是娱乐,也还保留了“放晦气”这一古老习俗。
无独有偶,“放晦气”的风俗,不仅我国有,国外也有。例如我国的近邻朝鲜,在每年的风筝节上,人们都把自己的苦恼一一写在纸做的飘带上,然后缚在风筝上。当风筝飞上天空后,他们就把放风筝的绳子割断,风筝随风飞走了,这样,人们认为自己的苦恼也随之消散了。
1,踏春习俗
清明节可算是春天最大的一个节日了。在清明节期间,有寒食习俗,有郊游踏青,有祭扫陵墓,有放风筝等一系列活动。清明节,最早来源于汉族的寒食节,而寒食节起源于古代人们的禁火寒食习俗。此习俗最早产生于周朝,因三月份正是草木复苏,气候干燥,多雷鸣闪电之时,容易发生森林火灾,为维护生态平衡,当时便产生了禁火寒食的习俗。之后,慢慢演化为寒食节,以后寒食节与介之推的传说相附会,又与郊游扫墓结合,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清明节,而其中寒食禁火的习俗已经不存在了。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也叫寻春、探春。清明节正是春回大地,四处生机勃勃的时候。很早以前,我国民间就有清明踏青这一活动了。宋代诗人昊惟信在《苏堤清明即是》中说“梨化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对当时人们清明踏青的盛况作了生动的描绘。在古城泉州,踏青也叫“踏草青”。据说在从前,泉州深居简出的妇女,偏偏在这天,倒很自由,都可以到山上去踏青;而在这一天,孩童们也唱念着踏青的歌谣,以应佳节:“踏草青,踏草青好呢呢!年年像草青。”
2,放风筝习俗
放风筝更是春天里的一桩大乐事。大家都知道,风筝因形如鹞鸢,又叫“鹞子”。据史载,始于春秋战国,能匠鲁班首创“木鸢”,“乘风而飞”,这是我国最早的风筝。后来用纸代木,称为“纸鸢”,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上竹梢,风入竹梢,声如筝鸣,才开始叫“风筝”。明清时,民间十分盛行。而且在古代,人们放风筝,还包括着一项古老的习俗———“放晦气”。人们往往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上天去,又故意剪断牵线,让风筝飞去,认为这样就可放走“晦气”。在《红楼梦》第七十回中,就有一段关于林黛玉等人放风筝不仅仅是娱乐,也还保留了“放晦气”这一古老习俗。
无独有偶,“放晦气”的风俗,不仅我国有,国外也有。例如我国的近邻朝鲜,在每年的风筝节上,人们都把自己的苦恼一一写在纸做的飘带上,然后缚在风筝上。当风筝飞上天空后,他们就把放风筝的绳子割断,风筝随风飞走了,这样,人们认为自己的苦恼也随之消散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白昼之月
- 2021-01-26 05:35
我暂时保留我的看法!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