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楚辞?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0-17 18:59
- 提问者网友:遮云壑
- 2021-10-16 21:00
什么是楚辞?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十年萤火照君眠
- 2021-10-16 22:37
“楚辞”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一种诗歌体裁,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
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后来许 多人模仿它作诗,所有这类诗被统称为“楚辞”。
二是指《楚辞》这本书,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总集,原来收入了楚国人屈原、宋玉以及汉
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辞赋共16篇,后来王逸又增加了自己的《九思》,达到17 篇。以屈原的作品为主,其中《离骚》、《九歌》、《天问》等篇保存了较多的历史资料和神话传说, 学术参考价值很高。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楚辞
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在屈原的影响 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者,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
及宋玉的作品,唐勒和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传下来。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楚 辞的特征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除此之外,
《楚辞》中屈原、宋玉作品中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惯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 郁的抒情风格,都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曾任楚怀王左
徒,他对内主张举贤任能,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一度深得楚怀王的信任。上官大夫靳尚出于妒 忌,趁屈原为楚怀王拟订宪令之时,在怀王面前诬陷他,怀王于是“怒而疏屈平”。此后,楚国一
再见欺于秦,屈原曾谏楚怀王杀秦使张仪,又劝谏怀王不要往秦国和秦王相会,都没有被采纳。 楚怀王死于秦后,顷襄王即位,屈原再次受到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靳尚的谗害,被顷襄王放逐。
屈原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的主张是符合中原传统文化精神的,因此,屈原对自己的理想和行为充满了信心和希
望,而对自己遭到的不公正待遇充满了哀怨、愤激之情,不得已借诗歌宣泄出来。屈原的一生是 坚贞不屈的、悲剧性的一生,他的《九歌》、《离骚》、《天问》、《招魂》、《九章》等,都铭刻着他一生
的心迹。
“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这时“楚辞”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六经”并列。
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 的区别。进一步说,楚辞的直接渊源应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九歌》原为祭祀时所
唱之巫歌,后经屈原加工而保留下来,而《离骚》等其他作品则是在这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 此,南方祭歌那神奇迷离的浪漫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甚至决定了楚辞的表现方法及风格特征。
由于楚辞和汉代赋作之间的渊源关系,所以屈原作品又有“屈赋”之称Q
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汉书•艺文志》记载屈原
赋25篇,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认为屈原所作有《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 篇)《远游》、《卜居》等共24篇。至于《渔父》、《大招》,王逸“疑不能明”,持两可的态度。还有
《招魂》一篇,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明确说为屈原所作,却被王逸归在宋玉名下。在楚辞的研 究史上,除了《离骚》、《天问》、《九章》的部分篇章之外,其他篇的作者问题都引起过争论。现在
看来,《大招》是对《招魂》的模拟;《远游》中有浓重的求仙色彩,甚至采用了后世之典故,显然出 自汉人之手;《卜居》、《渔父》是后人为追述屈原事迹而作。基本可以肯定这些都不是屈原的作 品。此外,《九章》中的部分诗篇,如《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等,在证据不是十分充足的情况下,还是肯定《九章》皆为屈原所作更为适宜。我们基本可以认定,王逸《楚辞章
句》的目录中,除去《远游》、《卜居》、《渔父》、《大招》,屈原的作品共计23篇。正是这23篇奠 定了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与《诗经》并称,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
尤其是屈原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浓郁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瑰丽的文辞,体现了内容与形式 的完美统一。它的比兴寄托手法,不仅运用在遣词造句上,且能开拓到篇章构思方面,为后人提
供了创作的揩模。楚辞对其后的赋体、骈文、五七言诗的形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