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讹传讹的“地球磁场逆转”
法国科学家布容于1906年在法国司马夫中央山脉地区对那里的火山岩进行考察时,意外地发现那里的岩石具有与地磁场方向相反的磁性,后来此类发现不断增加。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终于确信,地磁场方向并非一直不变。近年来,许多地质学家一致认为在过去的7600万年中地磁至少反转过171次。因为许多国家已经从地质勘测中查到了地磁反转的证据。更有甚者,地球的主要地磁场从1830年首次测量至今,已经减弱了近10%。这比在失去能量来源的情况下磁场自然消退的速度大约快20倍!下一次地磁反转即将来临吗?地磁场反转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于是所谓的“地球磁场逆转”在世界范围内的谣言四起,鱼目混珠,越传越广。
以现象代替本质,古皆有之,地心说就是一例。人们以感观认为宇宙天体都在围绕地球旋转。哥白尼道破天机。经四百多年的努力,布鲁诺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日心说”代替“地心说”。然而科技发展的今天所谓的“地球磁场逆转”又步“地心说”后尘招摇过市。当代地磁研究专家学者一方面强调地球磁场的重要性,可另一方面又说地球磁场先消失,后逆转,不能自圆其说,自相矛盾。
现代科学发现地球是层圈结构,既由地壳、地幔、液体外核、固体内核等组成。专家认为,地球磁场来自地球深处的地心部分。固体的地心四周是处在熔解状的铁和镍液体。我们都知道地球内部是高温、高压环境。我们现在用的“电焊”其原理就是铁在高温下电离。可以想象地球内部的高温其物质也是以离子状态存在。地球自转必然带动离子旋转,在太空旋转的离子必然使地球形成一个庞大的磁场。而该磁场屏蔽了宇宙射线、高能粒子,主要是太阳风暴对地球的袭击,保护了地球所有生命的延续。可见地球磁场对地球上所有生命的重要性。
科学家发现,火山岩浆凝固和沉积岩沉积时,其中的铁总是按磁场方向排列。专家把这一现象称为地磁学。法国科学家布容于1906年在法国司马夫中央山脉地区对这里的火山岩进行考察时,却意外地发现那里的岩石具有与地磁场方向相反的磁性。那么岩石具有与地磁场方向相反的磁性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要从地球的层圈构造说起。“地球内核发现于1936年,在地球内核发现60年之后的199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宋晓东博士和Paul Richards又发现了内核差速旋转的惊人的地震学证据。
内核差速旋转,给我们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差速旋转究其原因就是天体引力的作用。大家知道牛顿万有力公式是;任何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力,这个力的大小与各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地球直径是;12765千米,在12765千米分成四个层圈,每层圈的距离平方值相差悬殊,其引力值必然相差悬殊,那么产生层圈差速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大家知道月亮的公转轨道并不与地球赤道平行,它趋向于黄道。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它的引力与太阳一起归纳为一个方向的力。地球的倾斜自转使这个引力倾斜,必然使层圈差速倾斜。液体外核以上部分地壳和地幔的倾斜差速,直接导致它们在内核上南北换位。地壳和地幔与地核的换位,使火山爆发和沉积岩感应磁场来回反向。
我们把倾斜的层圈差速命名为“地幔弦动”。
结论:因天体引力的存在,液体外核的倾斜潮汐作用,地壳和地幔在有磁场的地核上作倾斜的差速运动,导致地壳和地幔南北方向换位,沉积岩和火成岩的磁场反向记录了“地幔弦动”的整个运动过程。根本就不是什么所谓的地球磁场逆转。
用过指南针的人知道,地球就象一个大磁铁,磁北极在加拿大,磁南极在南极洲。指南针是一个小永磁体,小永磁体的南极指向地球的北极,小永磁体的北极指向地球的南极。这是它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是:。指南针的方向并不是从来都指向南方的。
进入20世纪很久之后科学界才弄清楚,地球为什么会有磁场。物理学家很久以前就知道在导体中通过电流会制造出磁场--这就是发电机与电动机二者的基本运作原理。目前一般可接受的关于地球磁场的理论,涉及到地球液态核心的行为。在我们脚下大约两千英里处,温度接近6000度(大约相当于太阳表面的温度),压力大约是大气压的一百万倍。在这种条件下核心里的镍和铁是液态的。再往深处。在更大的压力下,原子被挤压再一起,不能流动遂成为一种固体。也就是说地核是由两部分组成,即:上地核(液态)、地核(固态)。根据地震波测定,地球内部大约有1500英里的厚度是液态的。
象这样的液态金属在旋转中产生磁场,磁场又再产生较强的电流,如此反复形成强大的地球磁场。科学家都相信地球和太阳的强磁场都是这样建立起来的。没有液态核心的天体(如月亮和火星)不会有(事实上也没有)这样强大的磁场。
但有一件令人惊讶的事实:地球的磁场并不是永远指向同一个方向。每隔一段时间,它似乎就反向一次。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磁北极是在南极洲,而磁南极最后的一次反向大约发生在场5万年前,地点是在格陵兰的附近。国外科技界把这种现象叫“地球磁场逆转”。
那么“地球磁场逆转”是如何被发现的呢?原来火山爆发时我们可以看见熔融的岩浆溢流,这在地球历史是很常见的。岩浆常常含有细小的铁矿颗粒,每一个颗粒在地心深处磁场的感应下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小指南针。在液态状况下这些颗粒将自身定向为与地心磁场方向相同。冷却后这些颗粒的指向就永远被锁定在结晶的结构里。无论地壳板块移动到那里这些颗粒的指向不变。换句话说岩石“记忆”了它在形成时与地心磁场的相对位置。关于这些记忆的研究是地质学的一大领域,称作古地磁学(paleomagnetism)。现在观测时的剩余磁性的观测研究,主要表明这些古岩石的剩余磁性的方向,即形成岩石时受到地球磁场磁化时的地球磁场方向,有的同现在的地球磁场方向相同(称为正向),有的同现在的地球磁场方向相反(称为反向)。
大家知道是地球磁场屏蔽了宇宙射线尤其是太阳风的袭击,保护了地球所有生命的延续和进化。如果地球磁场一旦在逆转的过程种,必然先消失,那么地球上的生命必然遭到灭顶之灾。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我们知道生物进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高等生命是需要数亿年时间的进化。这样看来说“地球磁场逆转”与生物学相互矛盾。
“地壳弦动”(大陆漂移)不但解决了“地球磁场逆转”的疑难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南极有煤、非洲大陆有冰川遗迹、大洋脊磁场异常、我国南方有冰臼等许多自然之谜。“地壳弦动”是地球存在的第三种基本运动。用语言文字很难表达清楚。我们利用下面的实验装置就能很好的理解“地壳弦动”的原理了。
“地壳弦动”实验装置:找一个《铁壳“地球仪”》(代表地壳)把轴去掉。用两个磁铁吸在“地球仪”的南、北极上。再把磁铁用万能胶粘在支架上(代替地核)。“地球仪”的南、北极与地面成23.5度,我们把地球比做太阳,所以必须是23.5度。利用水的浮力克服地球引力,地球仪的重量等于水的浮力(在这里利用地球的引力代替太阳的引力)。这样就等于“地球仪”的上下方向,由地球的引力和水的浮力固定了。左右方向由磁铁固定。再找一个圆柱型磁铁-减速器-微型电动机。磁铁粘在减速器的输出轴上,电动机通过减速器使磁铁缓慢旋转。把旋转的磁铁靠在“地球仪”前面的赤道位置,这样前后的方向也固定了等于漂浮在太空。通电后,“地球仪”与支架产生差速运动,旋转若干圈后“地球仪”的南北极点与支架发生了180度的变化。支架的南北极没动,可“地球仪”的南北极却旋转了180度。重复上面的步骤。也就是地壳磁场来回逆转。
把支架的南北极水平放置:通电旋转,无论多长时间,“地壳”与地核的相对位置不变。
把支架的南北极与地面成45度角放置:通电旋转,在很短的时间内,“地壳”与地核的相对位置频繁的交换方向。这说明“地壳磁场逆转”(注意不是地球磁场逆转)的时间长短,与地球自转轴在太空的倾斜度有直接的关系。倾斜45度最快。否则就慢。
通过上面实验装置的观察,我们不难看出,“地壳弦动”必须具备以下3个条件:
1、地球必需是象生鸡蛋一样,这样在自转时里外的旋转惯量必然不同,导致内外差速。如果地球是凝固体那么内外就不存在差速问题。
2、地球自转必须是倾斜的,使内外差速存在角度。地球如果是垂直日月引潮力自转那么只有内外差速,不存在“地壳弦动”现象。地球自转的倾斜角度决定地壳南北与地核南北换相的时间长短。地球自转轴倾斜45度时地壳与有磁场的地核相对位置弦动最快。
3、发生“地壳弦动”,地壳与地幔下必须有液体岩浆。这样一来海水与岩浆的潮汐能量共同作用于地壳与地幔,产生固体潮。
地球的内外差速问题已得到国内外科技界的证实。地壳板块在有磁场的地核上弦动,火成岩和沉积岩的感应剩磁场才会有了来回反向的现象,这种反向现象是记录了地壳与有磁场的地核相对位置弦动,而不是国外科技界所结论的所谓“地球磁场逆转”。结论“地球磁场逆转”。问题是国外科技界以现象代替本质的错误结论,与盲人摸象没有任何区别。地球磁场是保护地球所有生命延续的屏障,它即不会逆转也不会消失,所以我们不必杞人忧天.
“地壳弦动”不但是大陆漂移的动力,而且也是地震频繁发生的主要机制。,“地壳弦动”理论的提出对天文、地理、地质、生物、地震预报等的研究工作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