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卞之琳《古镇的梦》原诗,不需要赏析。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9 18:42
- 提问者网友:回忆在搜索
- 2021-03-19 09:41
求卞之琳《古镇的梦》原诗,不需要赏析。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从此江山别
- 2021-03-19 10:00
《古镇的梦》
卞之琳
小镇上有两种声音
一样的寂寥:
白天是算命锣,
夜里是梆子。
敲不破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瞎子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
敲沉了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更夫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
“三更了,你听哪,
毛儿的爸爸,
这小子吵得人睡不成觉,
老在梦里哭,
明天替他算算命吧?”
是深夜,
又是清冷的下午:
敲梆的过桥,
敲锣的又过桥,
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
卞之琳
小镇上有两种声音
一样的寂寥:
白天是算命锣,
夜里是梆子。
敲不破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瞎子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
敲沉了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更夫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
“三更了,你听哪,
毛儿的爸爸,
这小子吵得人睡不成觉,
老在梦里哭,
明天替他算算命吧?”
是深夜,
又是清冷的下午:
敲梆的过桥,
敲锣的又过桥,
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猎心人
- 2021-03-19 11:33
这是一个现代人对于自身所隶属的古中国的感怀——也或许,他只是做了一个梦。193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从古老向现代过渡的时期,新兴文明正不断出现,古旧事物正加速衰败,这一此消彼长的过程无疑会形成某种落差,加大某些现代诗人的主观感受——在时代变迁途中,有些人沉湎于过去而诋毁文明,有些则因向往文明而夸大了旧有事物的衰败力度与进程。诗人属于后者,古中国被具化为一个寂寥的古镇即充分体现了诗人视角的主观性与夸饰性,体现了诗人对于古中国的根本态度。这一拟化未必是最为确切的,但无疑切中了古中国的某一命脉(事实上,诋毁文明者也完全可以找到所谓文明的命脉)。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