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保险费应该如何做帐?
答案:5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3 02:17
- 提问者网友:皆是孤独
- 2021-03-22 20:44
车辆保险费应该如何做帐?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由着我着迷
- 2021-03-22 21:06
公司购入车辆的车险、年检费用、上牌费用的会计分录:
如果是管理部门的车辆
借:管理费用--车辆保险费、年检费用、上牌费用 8501
贷:银行存款等 8501
如果是销售部门的车辆
借:营业费用(或销售费用)--车辆保险费、年检费用、上牌费用 8501
贷:银行存款等 8501
拓展资料:
当年车辆保险费与前一年挂钩
当年的车辆保险费如何计算?这和按照去年的车辆保险费有关,不同的车型保险公司也会给予不同的计算。进行车辆保险费计算时,新车购置的价格要包含在购置税在内的,车主可自行选择足额或不足额投保,得出的车辆保险计算结果也大不相同。
不同的投保方式会有不同的车险保险费计算方式。
按照新车购置价投保也就是常说的足额投保,这样在发生事故时,车主能获得足额赔偿。如果选择后两种投保方式,则发生事故后,保险公司将按比例赔偿。
如果客户选择在新车购置价内与保险人协商的方式投保机动车损失险,将来有关车辆损失的理赔基本是按照比例来进行理赔的。
参考资料:
车辆保险费_百度百科
如果是管理部门的车辆
借:管理费用--车辆保险费、年检费用、上牌费用 8501
贷:银行存款等 8501
如果是销售部门的车辆
借:营业费用(或销售费用)--车辆保险费、年检费用、上牌费用 8501
贷:银行存款等 8501
拓展资料:
当年车辆保险费与前一年挂钩
当年的车辆保险费如何计算?这和按照去年的车辆保险费有关,不同的车型保险公司也会给予不同的计算。进行车辆保险费计算时,新车购置的价格要包含在购置税在内的,车主可自行选择足额或不足额投保,得出的车辆保险计算结果也大不相同。
不同的投保方式会有不同的车险保险费计算方式。
按照新车购置价投保也就是常说的足额投保,这样在发生事故时,车主能获得足额赔偿。如果选择后两种投保方式,则发生事故后,保险公司将按比例赔偿。
如果客户选择在新车购置价内与保险人协商的方式投保机动车损失险,将来有关车辆损失的理赔基本是按照比例来进行理赔的。
参考资料:
车辆保险费_百度百科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纵马山川剑自提
- 2021-03-23 00:50
不用,可以一次性计入“管理费用-保险费”就可以。
希望能帮助到你!
希望能帮助到你!
- 2楼网友:傲气稳了全场
- 2021-03-23 00:24
汽车的保险费8501元是直接一次性入费用。公司购入车辆的车险应计入;管理费用—保险费。
可以一次行直接计入费用,也可以计入车辆的购置(固定资产总额当中)。
1,公司购入车辆的车险、年检费用、上牌费用的会计分录:
如果是管理部门的车辆
借:管理费用--车辆保险费、年检费用、上牌费用 8501
贷:银行存款等 8501
如果是销售部门的车辆
借:营业费用(或销售费用)--车辆保险费、年检费用、上牌费用 8501
贷:银行存款等 8501
2,车辆及电脑设备等的固定资产折旧按5%计提:
据税法和新会计准则,对于固定资产只要购买了,即使没有使用也是要提取折旧的:
借;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直到企业产生收入时,在当月就做以下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 8501
贷:固定资产 8501
折旧率为每月百分之五,年限五年。折旧计入管理费用。
如果你已经计入固定资产了,就应该转计入待摊费用,因为车辆保险保的是全年的险。
计入待摊的分录;借:待摊费用—车辆保险费8501元,贷:银行存款—8501元。
每月摊销计入费用;借:管理费用—保险费708.42元,贷:待摊费用—车辆保险费708.42元。
(12个月的摊销差额,加在最后一个月里摊平。)
可以一次行直接计入费用,也可以计入车辆的购置(固定资产总额当中)。
1,公司购入车辆的车险、年检费用、上牌费用的会计分录:
如果是管理部门的车辆
借:管理费用--车辆保险费、年检费用、上牌费用 8501
贷:银行存款等 8501
如果是销售部门的车辆
借:营业费用(或销售费用)--车辆保险费、年检费用、上牌费用 8501
贷:银行存款等 8501
2,车辆及电脑设备等的固定资产折旧按5%计提:
据税法和新会计准则,对于固定资产只要购买了,即使没有使用也是要提取折旧的:
借;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直到企业产生收入时,在当月就做以下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 8501
贷:固定资产 8501
折旧率为每月百分之五,年限五年。折旧计入管理费用。
如果你已经计入固定资产了,就应该转计入待摊费用,因为车辆保险保的是全年的险。
计入待摊的分录;借:待摊费用—车辆保险费8501元,贷:银行存款—8501元。
每月摊销计入费用;借:管理费用—保险费708.42元,贷:待摊费用—车辆保险费708.42元。
(12个月的摊销差额,加在最后一个月里摊平。)
- 3楼网友:轻熟杀无赦
- 2021-03-22 22:56
汽车的保险费8501元是直接一次性入费用。公司购入车辆的车险应计入;管理费用—保险费。可以一次行直接计入费用,也可以计入车辆的购置(固定资产总额当中)。
1,公司购入车辆的车险、年检费用、上牌费用的会计分录: 如果是管理部门的车辆
借:管理费用--车辆保险费、年检费用、上牌费用 8501
贷:银行存款等 8501
如果是销售部门的车辆
借:营业费用(或销售费用)--车辆保险费、年检费用、上牌费用 8501
贷:银行存款等 8501 2,车辆及电脑设备等的固定资产折旧按5%计提:据税法和新会计准则,对于固定资产只要购买了,即使没有使用也是要提取折旧的:借;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直到企业产生收入时,在当月就做以下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 8501贷:固定资产 8501折旧率为每月百分之五,年限五年。折旧计入管理费用。
如果你已经计入固定资产了,就应该转计入待摊费用,因为车辆保险保的是全年的险。计入待摊的分录;借:待摊费用—车辆保险费8501元,贷:银行存款—8501元。每月摊销计入费用;借:管理费用—保险费708.42元,贷:待摊费用—车辆保险费708.42元。(12个月的摊销差额,加在最后一个月里摊平。)
1,公司购入车辆的车险、年检费用、上牌费用的会计分录: 如果是管理部门的车辆
借:管理费用--车辆保险费、年检费用、上牌费用 8501
贷:银行存款等 8501
如果是销售部门的车辆
借:营业费用(或销售费用)--车辆保险费、年检费用、上牌费用 8501
贷:银行存款等 8501 2,车辆及电脑设备等的固定资产折旧按5%计提:据税法和新会计准则,对于固定资产只要购买了,即使没有使用也是要提取折旧的:借;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直到企业产生收入时,在当月就做以下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 8501贷:固定资产 8501折旧率为每月百分之五,年限五年。折旧计入管理费用。
如果你已经计入固定资产了,就应该转计入待摊费用,因为车辆保险保的是全年的险。计入待摊的分录;借:待摊费用—车辆保险费8501元,贷:银行存款—8501元。每月摊销计入费用;借:管理费用—保险费708.42元,贷:待摊费用—车辆保险费708.42元。(12个月的摊销差额,加在最后一个月里摊平。)
- 4楼网友:逃夭
- 2021-03-22 22:17
汽车的保险费8501元是直接一次性入费用。公司购入车辆的车险应计入;管理费用—保险费。可以一次行直接计入费用,也可以计入车辆的购置(固定资产总额当中)。
1,公司购入车辆的车险、年检费用、上牌费用的会计分录: 如果是管理部门的车辆
借:管理费用--车辆保险费、年检费用、上牌费用 8501
贷:银行存款等 8501
如果是销售部门的车辆
借:营业费用(或销售费用)--车辆保险费、年检费用、上牌费用 8501
贷:银行存款等 8501 2,车辆及电脑设备等的固定资产折旧按5%计提:据税法和新会计准则,对于固定资产只要购买了,即使没有使用也是要提取折旧的:借;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直到企业产生收入时,在当月就做以下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 8501贷:固定资产 8501折旧率为每月百分之五,年限五年。折旧计入管理费用。
如果你已经计入固定资产了,就应该转计入待摊费用,因为车辆保险保的是全年的险。计入待摊的分录;借:待摊费用—车辆保险费8501元,贷:银行存款—8501元。每月摊销计入费用;借:管理费用—保险费708.42元,贷:待摊费用—车辆保险费708.42元。(12个月的摊销差额,加在最后一个月里摊平。)
1,公司购入车辆的车险、年检费用、上牌费用的会计分录: 如果是管理部门的车辆
借:管理费用--车辆保险费、年检费用、上牌费用 8501
贷:银行存款等 8501
如果是销售部门的车辆
借:营业费用(或销售费用)--车辆保险费、年检费用、上牌费用 8501
贷:银行存款等 8501 2,车辆及电脑设备等的固定资产折旧按5%计提:据税法和新会计准则,对于固定资产只要购买了,即使没有使用也是要提取折旧的:借;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直到企业产生收入时,在当月就做以下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 8501贷:固定资产 8501折旧率为每月百分之五,年限五年。折旧计入管理费用。
如果你已经计入固定资产了,就应该转计入待摊费用,因为车辆保险保的是全年的险。计入待摊的分录;借:待摊费用—车辆保险费8501元,贷:银行存款—8501元。每月摊销计入费用;借:管理费用—保险费708.42元,贷:待摊费用—车辆保险费708.42元。(12个月的摊销差额,加在最后一个月里摊平。)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