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花圈或挽联?
答案:4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6-04 22:26
- 提问者网友:酱爆肉
- 2021-06-04 08:22
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花圈或挽联?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思契十里
- 2021-06-04 08:34
人去世的情况下。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逃夭
- 2021-06-04 10:28
吊唁祭拜者礼俗 |
http://www.zhidaor.com 发布时间:2007-2-12 阅读:3098次 【收藏此页】 【大 中 小】 |
吊丧应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际应酬。因为人人都知道,“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珍贵。所以,亲友中有丧事的,我们都应该主动关心。我国的古礼,对丧事比喜事还要郑重、因此,关心亲友间的丧事,这是很重的一份人情,也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活动。 1.吊丧的礼仪 人生中最难受的事情莫过于生离死别。生离虽难,但总还有他日重聚之望,而一旦死别则成永诀。特别旧社会所谓的人生三大不幸:幼年丧父(或母)、中年丧妻(或夫)、老年丧子(或女、或婿),更加让当事者痛断肝肠。因而,对死者家属的慰问是十分必要的。安慰死者家属不仅仅是表示同情,或者相伴流泪。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了解死者亲属健康状况 因为过度的悲伤和因对死者临终前连日侍俸的劳累(特别是久病不愈),会使死者亲属的体力下降,甚至因哀伤过度而致病。如本来就患有慢性重症的,则更应劝其节哀止悲。此外,可找几个平日知心的朋友一起相劝,尽量转移话题,分散其注意力。对于特别会引起亲人悲伤的送葬或火化场面,如死者亲属身体多病或年迈,则应劝其不要去现场。以免因悲恸过分而发生意外。 ※了解其亲属的思想顾虑 了解死者亲属在死者去世后的主要思想顾虑,或是家庭困难,或是子女教育,或者有未竟之遗业。对此,要有的放矢地做好劝慰。如需通过组织、亲友、师长或子弟解决的,则应积极协助解决。以使亲属打消顾虑,减轻忧虑和悲痛。 ※展望未来,多讲高兴事 针对亲属的喜好,拣他(或她)高兴的事多讲,例如亲人虽已亡故,但子女们已经成才,且学有长进,工作有成绩的,则应多多提及子女情况,使家属看到希望。如果能让子女同时进行劝慰,效果当然更好。 ※充分理解招待中的疏漏 如死者亲属由于悲痛而对丧事的料理或招待工作有所疏忽或不周之处,都应予以谅解,不仅如此,还要积极配合家属处理好各项事务,决不要因事而心存芥蒂,以致使死者家属更加伤心和悲痛。 2.吊唁的方式 唁,意为慰问遭丧的人。当得知到亲友的死讯时,当然要考虑自己是否参加死者的丧葬礼以作吊唁。吊唁的方式大概包括这样几种:一是立即前往吊唁死者,并安慰死者的亲属。这叫“吊丧”;二是不仅如此,还要参加以后的追悼活动;三是不仅参加追悼活动,而且参加丧葬事务,为家属分忧分劳;四是由于具体困难,不能亲自前往,则发出吊唁函电。个人究竟采用何种形式是根据自己与死者多年的关系及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吊丧的最好、最简单的方式是参加死者的追悼会。参加追悼会,一般送个花圈表示我们的悲悼之情。可以单独送,也可以几个合送,还可以以一家人的名义或单位的名义送。追悼会是庄严肃穆的场合,参加者应怀着沉痛的心情,带着严肃的表情,认真履行追悼会的每一项仪式。与场合气氛相适应,参加追悼会的人服装打扮以清淡、素雅为宜,言谈举止以端庄沉静为宜。有些人参加追悼会时三五成群、谈笑风生,也有些人在举行告别仪式时漫不经心,或中途退场;还有些浓妆艳抹,披红戴绿。凡此种种,都是对死者极不尊重、对家属极不礼貌的行为,是参加追悼会的大忌。吊丧通常在开追悼会前进行,地点一般在追悼会仪场或丧堂。具体内容是“悼死慰生”。民间历来有很多优良传统,吊丧时讲究言辞、举止的庄重,要劝慰死者家属节哀,并尽可能帮助丧户解决眼下存在的困难。丧葬即使简办,总得花些钱。逝者如果久病后谢世,医疗、护理等费用必定花去不少。有些家庭甚至为治病倾其全部资财且债台高筑。因此,亲朋好友为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吊丧时赠送现金从经济上帮助丧家,供死者家属办丧事之用,就成为比较流行的一种做法。赠送礼金时,一般将现金用白色或素色纸封套包好,往往在封包皮上写上“奠仪”、“帛金”之类的黑字并署名。花篮、花圈、挽联、挽幛等也是这时送至吊唁场所或告知治丧组织代办为置办。参加者衣着打扮应该朴素淡雅,表情应该庄严肃穆。如果错过了吊丧、发吊唁函电、参加追悼会或告别仪式的机会,最后一种补偿方式是到死者家中慰抚死者家属,方式是:首先,慰抚亲属,说明没有参加追悼会的原因和歉意,表示对死者的哀悼之情,劝慰亲属节哀,而后,可在死者遗像前肃立默哀1~2分钟即可,其具体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发唁电唁函 唁电是发给死者家属哀悼死者、安慰生者的电报。发唁电主要是因不能亲往吊唁,但又为了尽快地表示对死者的哀悼,所以采用发电报的形式。有两种类型:一是领导机关、群众团体向丧家发的唁电;二是个人向丧家发的唁电。唁电的内容首先是以沉痛的心情悼念死者;其次简要地对死者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这一内容有时可省略);最后,对死者家属表示慰问,希望节哀。草拟唁电,感情要真挚,以悲痛之情贯穿全文,对死者的评价,要突出本质方面,实事求是,文字简短精炼。如果以个人名义发的唁电,对收电人的称谓以及他们与死者之间应用什么称谓要认真分辨,切忌用错。例如,鲁迅先生逝世,许寿裳致许广平夫人的唁电:“许广平夫人鉴:豫才兄逝世,青年失其导师,民族丧其斗士,万分悲痛,岂仅为私,尚望善视遗孤,勉从先志。” 一些与死者生前关系很深的亲友,在尽快地打了电话、发了唁电之后,又写上一封较长的书信,这就叫做唁函。当代唁函的格式分为:开头、正文、结尾和署名四个部分。(1)开头收信函者的单位或死者家属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称呼后加冒号。如系死者家属,应在其姓名并在其后加上“同志”、“先生”、“夫人”等适当的称呼。(2)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起,可适当分段,也可以不分段,其内容如下: ① 惊悉噩耗后无限悲伤的感情。 ② 略述感触到死者生前的美德、情操和业绩。 ③ 表达致哀者化悲痛为力量的决心。 ④ 结尾。向丧者家属表示关切的问候。(3)署名另起一行,在右下方写发唁函者的姓名(或机关单位名称),署名下一行写发函的年、月、日。写唁函首先要注意:悲痛悼念的感情应浸透字里行间,要写得深沉、质朴、自然,不可油腔滑调,滥用修饰词语。其次,叙述死者生前的品德、情操和功绩时,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要突出本质方面,不可本末倒置或——赘述。而且,语言要精炼、概括、朴实、安详。虽然唁函篇幅可比唁电多,但仍然不宜过长。 ※赠钱、物 吊丧一般送花圈或鲜花就行了,不必赠送钱物。但有些和死者或丧家关系比较密切的,或有亲戚关系的,或者是丧家生活比较困难的,也可适当赠送钱、物。送钱的一般用白纸信封装,外面写“奠仪”俗称“白封包”。多少视情况而定。送物者一般是送布料,以色彩素雅沉着的为佳。还有一种是送整幅布制作的挽联,挽联词用纸写好再用别针别在布上就成了挽联。办完丧事后布仍是一块好布料。 ※帮助料理 帮助死者家属是表达你对死者死者的敬意、对生者的关心一种最实在、最受欢迎的方式。一是帮助丧家办丧事。家里死了人,亲属往往悲痛欲绝,乱了方寸,这时很需要有人出面操办丧事。你如果跟丧家关系密切而又抽得出时间的话,最好前去帮忙,里外奔忙,事无巨细,都是必要的。另外,丧事办完后,也不能“办完事,茶就凉”,应继续关心死者家属的生活情绪,安慰他们好好工作、生活,逢年过节常去探望,如其有生活困难的话,还应尽量给予资助。千金难买人情,对生者的关心,也是对死者的悼念。 ※送花圈 当代追悼会或遗体告别仪式上,送花圈是生者悼念死者,寄托生者哀思的最普遍而又较简易的礼仪。丧葬礼送花圈可能是近代中国从西方引进的礼俗。西方人死了,习惯在死者家门口悬挂花圈表示哀悼,或将花圈放置墓前,用花圈的环形象征生命的继续。到了近现代,中国人也开始了赠献丧礼花圈,以向死者哀悼风俗。现在从礼仪商店可选购不同的花圈。常见的花圈从型号上分有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等几种。从制作质料上分有鲜花型、松柏枝型、纸花型等几种。送花圈的大小规格,送何种质料的花圈,得视丧事规格,逝者情况及本人同逝者生前亲近成度,以及其他送礼人的丧事礼品状况而定。丧事规格高,一般用鲜花花圈。在普通的丧事中,如逝者是年轻人,尤其是被意外事故、病魔夺去生命的妙龄少女,一般也送鲜花扎成的花圈。选择的鲜花可采用逝者生前喜欢的种类。当然,鲜花花圈价格比纸花圈贵得多,通常的丧事大都采用纸花花圈。选择好花圈后,送者要在花圈的两边各系一张同样高的纸条。右边(指面对花圈方向)的挽条上写被哀挽者的名字和哀挽词句,左边的挽条写哀者的名字或单位名称及送花圈的年月日。写哀挽词句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视被悼者本身的社会地位和贡献,例如不是所有的被悼者都可以用“××同志永垂不朽”、“××同志千古”的。如果是一般同志或是由单位出面送的花圈,直接写上“沉痛悼念××同志”就行了;二是要视悼念者与被悼念者的关系,如果是自己的长辈,用“安息”则显得尊敬;如果是自己的亲人,用“灵右”(即我一直在你的灵旁陪伴着你的意思)则显得亲切;三是表达出真情实感,具有个性化,如“好爸爸,安息吧!你太累了!你的女儿××”“妈妈走好!你的心仍然和我们在一起!永远望着您的儿子××”“××,您放心地去吧!妻××率子、女、媳、婿及孙辈哀挽”。如果是晚辈,可以写这样的词句:“××教老师(或师傅),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或“我们永远想念您!”至于左边的挽条,在自己的名字之后写上“哀挽”、“敬挽”、“泣挽”之类则可以了。还须注意的是挽联的书写不用标点符号。 当追悼会或遗体告别仪式上,也有的送鲜花做成的花篮。纸花花圈占地面积在、运输不便,为节省丧事费用,减少运送麻烦与环境污染,人们也采取在追悼会仪场或就近租借花圈的方法。租用花圈参加追悼会,作为丧事礼品,习俗上是允许的,逝者家属也是能接受的。从不浪费资源考虑,各市殡仪馆、火葬场要做好各种丧葬用品的供应服务工作,特别要搞好各种花圈的租赁工作,收费要公平合理。有些送葬的亲戚为了争出风头,用人民币直接在花圈上粘成“奠”字,这种做法是极不应该的。 ※送挽联 挽,古作 , 之义为助丧葬引丧车,故挽字从车旁。所谓引丧车,即送葬者执丧车两旁之绋以挽车前行,故名作挽。相传最早的一幅挽联乃至苏轼所作。苏轼有两丫鬟,一名朝云,一云暮雨。一次,苏轼扪着肚子问道:“这是什么东西?”大家都说是一肚子文学才华。只有朝云说:“我看是一肚子不合时宜的牢骚。”朝云不久病故,苏轼用一联挽她:“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便思卿。”吕本中的《紫薇诗话》记有李麈祭苏轼文中的两句话:“皇天后土,实表平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复收自古英灵之气”,被人写作对联,悬挂于丧堂之两旁,这是古籍所载最早的挽联。可见,挽联起始即是哀悼亡人的对联。清代以来,挽联非常流行。卢希裴《六家联语合钞》序说:“中流社会,遇有哀吊事项发生,联语动以百计;交游稍广,甚以千计。”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在各种吊唁品中,挽联都是视为最有意义而很受重视的。这是因为:首先,挽联对死人的哀悼,也即对活人的慰勉。它是一种很文明的哀悼形式。其次,挽联是悼念者本身文化层次的表现。可以用言简意赅的文字充分表达吊挽者的感情和思想。还可以就死者的去世表达自己对有关问题的看法,这就比浅层的哀悼要深刻得多。有的一幅只有十几个字的好挽联,可以胜过一篇几千字的文章。再者。送挽联的方式多样。可以单独书写,可以写在花圈的挽联条上,可以写在祭幛的挽条上,还可以在一幅祭幛上专门书写(有的人把这种形式叫做挽幛)。而且,除了来宾送挽联,死者家属也可以撰写表达哀思的挽联。例如在死者的吊唁仪式场中,在死者遗像的两侧,一般都必须有一幅挽联,那就应当由家属撰写,或是请社会撰写对联的人以家属的名义撰写。最后,当丧葬仪式结束之后,将所有挽联编辑起来,又是一册传之于子孙的极好的纪念品。挽联撰写的基本技巧与其他的对联是一致的,不同处有二:一是更要贯注深切的情感;二是因其不用张贴在大门两边,故一般都不要撰写横幅。挽联对书法是讲究的。它要求书写的形式有助于内容的表达,能使人产生美感,能对人产生吸引力。 ※送挽幛 挽幛也称祭幛、礼幛,是在衣料或床单上写上悼念性的词句,用来悼念逝者,表达哀思的。由于当代生活日趋实用性,死者家属不便安排送来的祭幛,送祭幛的已越来越少了。幛语一般为四个字,也有一个字的,如“奠”。挽幛多为竖写,也有横写的,横写挽幛也叫挽额。书写格式是竖写从右向左,横写则从上到下,均安排三部分:第一部分,面向幛子右手边(或顶边),顶头主要写死者姓名加颂词称呼。第二部分,正中间写祭幛语,字距要一致。如写联语,则两边对称。第三部分,面向幛子左手边(或底边)顶尾写送祭幛人姓名加身份称呼和悼词。挽幛中间部分即幛语部分也可省去而直接写哀挽人姓名身份。 ※写悼念诗词 历代文人擅长以诗词表达自己对死者的哀悼。悼念诗词流传到现代,已成为一种很文雅的吊唁礼俗。要特别指出的是,古代自从潘岳的悼亡诗悼念妻子以后,“悼亡”就特指悼念妻子了,现今则不限于此义。 |
- 2楼网友:詩光轨車
- 2021-06-04 10:01
开追悼会时用
- 3楼网友:逐風
- 2021-06-04 09:17
人去世用啊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