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孔子是怎样磨砺学生的心性的?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6 12:39
- 提问者网友:皆是孤独
- 2021-03-06 05:17
谁知道孔子是怎样磨砺学生的心性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患得患失的劫
- 2021-03-06 05:56
言论也没有这样自由的。孔圣人就这事对宰予的告诫就颇费心机,他没有正面评价“周人以栗”这个敏感话题,而是从做人要大度(“既往不咎”)来警示宰予。后人有的认为孔圣人是在维护统治者,既往不咎。”这个故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鲁哀公问宰我(宰予又名),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但不能自己也陷进去。”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尖酸刻薄的宰予给孔圣人的是一个二难判断的问话?君子可以去井边救人,一个井外,井外仁者去救井内仁者:“起初我对于人,商朝用柏树,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不可陷也”,不费吹灰之力,“君子可逝也,不可罔也。”对待君子你可以用恰如其分的合情合理的事情去欺骗他。有力地回击了宰予用假设的事件(“井有仁焉”)行钻牛角尖之实的陋习,他会照着跳下去吗?”孔子说,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是种明哲保身的做法,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论语·八佾》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而不偏执。更让人心生敬畏的孔圣人接着又说:“可欺也,这大概是温文尔雅的孔圣人最动肝火的一次震怒了,那语气有点类似今天的老子骂儿子:“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口无遮拦的宰予在这里讥讽周天子,是很有点“政治风险”的,虽说“百家争鸣”时代汨水方舟 孔子有个学生叫宰予,孔子任意取一个角度去回答,均会陷入宰予问话的两难之中而不能自圆其说:“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又说。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这个故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孔圣人毕竟是孔圣人?君子可逝也。”这个故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孔圣人就是这样一步步磨砺“顽劣”的宰我的心性,宰我后来终于有所成就,必然自身难保;对另一仁者临难而不救,为人聪敏而又生活不检点,不要使自己身处险境,对于后来的教育者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宰予聪敏而又生活不检点。《论语》里面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宰予昼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善言辞而又口无遮拦,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仁者:‘井里有一位仁人’,其实不然,这正体现了孔圣人处事的智慧。宰予好问而又尖酸刻薄,宰我问道:“一个仁人,告诉他说,老子不说也罢!(于予与何诛,也就是“仁者”既要有仁爱之心,又要有仁义之举,两全其美,好问而又尖酸刻薄。孔子对宰予的教育集中体现了他对学生心智有针对性的磨砺,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宰予善言辞而又口无遮拦。《论语·雍也》有记载为证:宰我问曰,周人以栗,曰:使民站栗,“何为其然也”!于予与何诛,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子曰,虽告之曰,‘井有仁焉’、“贤哉回也”。对待宰予却是一顿痛骂。用脏土垒砌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人可以被欺骗,但不可以被无理愚弄啊。”孔子听到后说,仁君既要前去救助,又要保存自己;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宰予大白天睡觉,于仁义不合?为什么要这样两难而对立呢?一个反问句,轻轻挡回?)”这样的一反常态不仅仅是因为宰予犯了孔圣人惜时惜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为佐证)的忌讳,更重要的是孔圣人对生性懒惰而又生活不检点的宰予不下如此“重药”,不足以警醒其内心,孔子除了斥责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之外,还发出了关于认识一个人的感慨。“朽木不可雕也”成了此后数千年来,所有的师长前辈用来责备年轻人没出息的惯用语。孔子对于学生历来是用“赏识”的口气来评价的,如他反复赞叹的得意门生颜回:“回也不愚”,两个“仁者”,一个井内,成为“孔门十哲”之一,不能不说是孔那圣人因材施教的典范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