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结果显示:在离心的上清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偏低。
(1)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 。
(2)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请你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a. 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 _ ,其原因是 。
b. 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是误差的来源呢?请简述理由: 。
(3)请设计一个方法,来大量制备用32P标记的噬菌体,简述过程 (1)被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在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噬菌体理论上应将全部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离心后沉淀。
(2)a. 升高 部分大肠杆菌裂解,其中含32P标记的噬菌体释放出来,离心后留在上清液中会使上清液具有一定的放射性。
b. 是 被32P标记的噬菌体若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离心后留在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具有一定的放射性。
(3)用含32P标记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来制备用32P标记的噬菌体。
(7分)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结果显示:在离心的上清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0 11:09
- 提问者网友:ミ烙印ゝ
- 2021-02-19 19:43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拜訪者
- 2021-02-19 20:17
(答案→)(1)被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在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噬菌体理论上应将全部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离心后沉淀。 (2)a. 升高 部分大肠杆菌裂解,其中含32P标记的噬菌体释放出来,离心后留在上清液中会使上清液具有一定的放射性。 b. 是 被32P标记的噬菌体若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离心后留在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具有一定的放射性。 (3)用含32P标记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来制备用32P标记的噬菌体。 解析:试题分析:(1)由于亲代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而35S的蛋白质外壳在外面,所以下层沉淀和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应该为零。(2)若搅拌不充分,没有将吸附在大肠杆菌外的35S标记的噬菌体外壳与其完全分离,所以在A组实验的沉淀中检测到放射性。若培养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则上清液中放射性含量升高。由于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了放射性,所以上清液放射性程度会升高。(3)病毒是一种专性寄生的生物。考点:本题考查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底特律间谍
- 2021-02-19 20:30
谢谢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