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 雾 雨 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云 雾 不能着碰?
云 雾 雨 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云 雾 不能着碰?
雨的形成原因是空气对流。近地面气温高,高空气温低,近地面形成热低压,气流上升,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度,最终成云致雨。当然在此过程中还具备以下几个环节:空气过饱和,要有凝结核,云滴变雨滴,克服阻力与顶托。
而雾、霜的形成原因是逆温。近地面气温相对较低,空气不需要上升,在低温中就达到过饱和,温度高于零度,形成雾;温度低于零度,形成霜。从季节看,冬半年近地面更易出现低温,所以雾、霜主要出现于冬半年;从昼夜看,日出前后气温最低,所以雾、霜主要出现于日出前后;从天气看,雾、霜主要出现于晴朗的夜晚,因为大气逆辐射弱,热量散失多;从地形看,雾、霜主要出现于盆地,因为盆地在夜晚更易接纳从四周冷却下沉的冷空气,而且不易排出。
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01~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这些小水滴要变成雨滴降到地面,它的体积大约要增大100多万倍。这些小水滴是怎样使自己的体积增长到100多万倍的呢?它主要依靠两个手段,其一是凝结和凝华增大。其二是依靠云滴的碰并增大。在雨滴形成的初期,云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气来使自己凝结和凝华。如果云体内的水气能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使云滴表面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那么,这种凝结过程将会继续下去,使云滴不断增大,成为雨滴。但有时云内的水气含量有限,在同一块云里,水气往往供不应求,这样就不可能使每个云滴都增大为较大的雨滴,有些较小的云滴只好归并到较大的云滴中去。如果云内出现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况,那么,这种凝结和凝华增大过程将大大加快。当云中的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大云滴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它们在下降过程中不仅能赶上那些速度较慢的小云滴,而且还会“吞并”更多的小云滴而使自己壮大起来。当大云滴越长越大,最后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它时,便从云中直落到地面,成为我们常见的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