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开展主题式绘画得到什么发展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02 11:40
- 提问者网友:富士山上尢
- 2021-12-01 18:19
幼儿开展主题式绘画得到什么发展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持酒劝斜阳
- 2021-12-01 19:54
幼儿园美术教学方法点滴谈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幼儿把自己关注的热点、感兴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画在纸上变为现实。因此,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美术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启发幼儿自愿接受学习
首先,要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活他们的创作欲望,让他们内心产生创作的冲动。其次,配合教学要有丰富多彩的认知活动。如春天来了,让幼儿观察迎春花、桃花是怎样由含苞到开放的,花丛中的蝴蝶长着几只翅膀,翅膀上有什么样的花纹等。另外,还要配合教学开展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增长知识。如把所画的人物、动物都做成活动教具,让孩子可以通过玩活动教具掌握其结构,自由变化出各种动态,增加对所画内容的体验。
二、鼓励幼儿自我发现、自我创造
利用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给所画物体注入生命、感情,用拟人化、主观情趣化的手法去画一些人物、动物,使幼儿感觉就像在画自己。在作画过程中,要为他们画出的新颖有趣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加油,为他们感想、求异的精神鼓掌。
三、教学内容、方法要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幼儿园阶段,美术教学内容要特别强调绘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创造意识的启迪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从绘画造型能力来说,主要掌握线、形、色和简单的绘画工具、材料以及简单的组织画面的能力。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难易顺序来说,线由涂鸦期的乱丝线、圆弧线、曲线到垂直线、水平线、斜线;形由圆形、方形、三角形到组合形;色由三原色(红、黄、蓝)到三间色(橙、紫、绿);人物画由涂鸦期的蝌蚪人、火柴人到双勾人;要让幼儿逐步了解人物、动物的主要结构、简单动态,在画面中有主次、大小的进行构图。
绘画是一种智力活动,是一个完整的创造过程,既有思维,又有表达。强调先教幼儿会想再会画,是因为思维在先,表达在后,“意在笔先”,两者不能偏废。
四、客观、公平、合理评价幼儿作品
评价幼儿的作品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集思广益的过程,要让幼儿人与,积极发表意见、看法。通过品评、交流,幼儿的自信心逐步增长,他们的创造性会更强,画画更有动力。
论文提要:
绘画活动是幼儿的游戏,他们画画首先是宣泄自己的情感体验。每一幅作品里都有他们要表达的含义,也是个性化的活动,不带任何的功利目的。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表现出其个性心理综合能力水平的发展,教师根据其发展线索,在幼儿绘画活动的过程中适机、适时地做好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可使幼儿的兴趣、能力获得发展,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观察幼儿在绘画游戏中的行为表现,根据其发展线索,总结出“全程游戏教学法”、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教学游戏的8个环节、不同发展时期的指导、因人施教的指导等五个方面的应对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九五”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课题研究,突破了“示范——模仿”呆板的美术教法,研究了如何选材、教与学的方法之后,我们继续探究在幼儿的绘画活动中如何落实《纲要》“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的精神,经过深入的对幼儿在美工区自发的绘画活动和教师组织的绘画活动中的观察,发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生活环境、个性品质及知觉能力和思维水平的个体幼儿,有大胆的个性张扬,也有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种种发展需要和发展中的困难,特别是因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或因羞怯、胆小等原因不能把信息清晰的传达给老师或家长,而他们的表情、动作或其它外在的行为表现以及绘画作品里,表明他们需要教师的关注和一些具体帮助与引导。
二、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用于整个研究过程,包括对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各种表情、言语、行为的观察,和对施教者教育行为的观察。经验总结法:将教师已有的优秀经验总结上来,并进行概括、归类,并要在研究的过程中继续发现、收集有关经验,形成教育策略。还采用了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法。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们认为幼儿从事绘画活动,是在表达自己看到的、知道的和想到的事情,孩子有创造符号的能力,有表现表达的愿望,而没有任何功利目的。通过绘画活动是培养幼儿的有益兴趣,丰富的幼儿情感、观察与认知的能力、对外界事物的敏觉性、表现表达的能力、想象与创造的能力、个性与习惯的养成的有效途径;幼儿通过绘画把他们对事物的观察、体验、认知、想象,用自己创造的符号进行表现与表达,其能力是与其心智能力同步发展起来的并不断建构性的发展过程。本课题就此进行了有关的研究。
(一) 对幼儿的研究
1、 对幼儿绘画行为的观察
幼儿在做各种事情时,由于其兴趣、知觉能力、个性特点等原因,在活动中会有各种行为表现。本研究从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观察其行为表现,为教师形成有效的教育策略提供依据。在对幼儿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收集了“孩子为什么乱涂乱画?”“画四条腿的公鸡是怎么回事?”“孩子总是画的很小怎么办?”“孩子的画面很凌乱怎么办?”“为什么有的孩子用色很单调?”“一涂色就破坏画面怎么办?”“爱磨蹭是因为性子慢吗?”等百余个问题。
2、 儿童绘画心理对我们的启示
幼儿进行绘画活动的心理因素包括智力与认知特征、情绪和情感的易激活性、兴趣、表达欲与创作欲、性格等心理活动因子,而影响幼儿绘画活动的观察感知、形象加工以及兴趣、经验…无不与这些心理因子的活动有关。通过绘画活动幼儿可以比较轻松的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获得愉悦的心情。所以我们在重视给幼儿提供材料、提供支持、以游戏化的形式鼓励幼儿大胆创造表现,充分享受绘画活动带来的情感满足与精神愉快等心理上的满足。
(二)对教师教育策略的研究
策略一:创建“全程游戏教学法”
根据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表现出的种
种行为表现,在顺应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探寻出一条幼儿喜爱的教与学的共同体,
创建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全程游戏教学
法”,形成的有效策略之一,这种方法将:
绘画材料玩具化——尽可能多的为幼儿提供多种美术材料,如各种质地、大小、形状、颜色的画纸,颜料、画笔,(有些工具可以是自制的,还可以让孩子在地上、可擦的墙壁上作画)有的孩子正是在尝试新材料的同时,产生新感受的创作。
绘画题材儿童化——像“快乐的自主餐”“时装模特表演”“种子宝宝长大了”、“我是鱼王”、“太阳十兄弟”等孩子们生活中有意义、有情节的事情,我们都支持、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
绘画活动的导引情景化——用情景引导幼儿把自己经历过的、想象的各种奇妙的事情表现出来。如“外星人的故事”、“大鸟带我去旅行”、“快乐游乐场”。
绘画过程游戏化——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把自己想象成力大无比的蚂蚁、载着孩子的猫妈妈、乘着树叶去旅行的天使,画画是可以不断构建、发展情节的游戏活动。
绘画评价故事化——鼓励或帮助幼儿将作品编出有趣的故事,向同伴、老师、家长进行介绍。并在评价 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每一位小朋友作品中好的表现方法,学着接纳和欣赏同伴。
“全程游戏教学法”,突出游戏性和幼儿的体性,我们将这一策略贯穿于课题的始终。
策略二:美工区的材料投放
“全程游戏教学法”,体现教师的教法,更重视体现幼儿的学法,除了在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外,活动区是另一个途径。在此,我们强如教师在美工区为幼儿提供欣赏的图片丰富的游戏材料,并提倡一些如“油水分离”、“碘酒喷画棉签淀粉”、“泥刻版画”等多种易于幼儿发挥想象和创造的绘画材料,通过幼儿自选材料、自由表达、自由张贴,和向全班幼儿讲述自己想法的时空,使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悟、想象和情感的宣泄,张扬自己的个性。
策略三:对教学环节的研究
幼儿绘画活动的全过程都强调以游戏引发孩子的兴趣和表达表现的欲望。以《大家来跳舞》为例,分析教师在组织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8个环节:
1、准备——包括经验和物质材料的准备。特别是幼儿的前期经验,如同教师的备课同样重要,不能教师个人准备是充分的,而幼儿毫无思想准备。因此选择与主题活动相关的教学内容比较好。如《大家来跳舞》就是在班级开展“我们爱运动”的主题活动中的一次绘画活动。
2、导入——要导入活动要生动、简明,起到引发幼儿的兴趣,明确活动的目的。可通过看图片、观察实物、讲故事、玩游戏、猜谜语等活动形式。
3、观察认知——通过观察、回忆、想象要表达的事物,在幼儿的脑海里创建物象。如在《大家来跳舞》的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模仿来分析各种舞蹈的动作、服装、表情的特点。
4、幼儿的想法——在观察认知之后,引发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在《大家来跳舞》的活动中,幼儿根据以前的和新获得的经验,想出要表现“千手观音、孔雀舞、王子和公主跳的双人舞、街舞”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5、表现表达的方法——探讨怎样把自己一系列想法中的重点内容表现在画面上,包括如何构思、构图、造型等。
6、重点指导——教师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结合幼儿的具体需要,有重点的进行指导。克服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不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无所适从的现象。如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根据目标,支持、帮助幼儿“想的出来并要画的出来”如小朋友在画“千手观音”时,画不出来手了,老师通过引导她观察、模仿这个舞蹈中手的动作,细致体会手的物象造型特点,幼儿画出了第一只手,之后,教师及时的鼓励,幼儿画出一只又一只的手。还有一名幼儿想表现街舞旋转的样子,教师引导他在亲自旋转的过程中体会旋转的动态 ,幼儿在产生体验之后,表现出跳街舞的动态效果。
7、经验分享——每次活动孩子们都会获得不同的经验,可通过采访、讲述、记录、张贴等多种方式分享幼儿的有益经验。本次活动教师通过在活动后张贴、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介绍和发表自己见解的过程等,分享大家的经验。
8、延伸活动——幼儿通过新经验的启发或一些想法,不能在一次活动中全部实现,可通过其它途径如活动区或其它活动继续完成。比如在《大家来跳舞》的活动中,就引发了幼儿在表演区和美工区的一些活动。
策略四: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行为进行指导
1、兴趣——入门的第一把钥匙
绘画是幼儿的游戏,但也有的孩子对画画没有兴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材料是否吸引幼儿、选材合不合适?是否是幼儿能够独立操作的?那怕是同伴一句不经意的评价也会影响幼儿的绘画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考虑选材是否合适。同样是画小鱼,小班就可以粘贴小鱼添画泡泡;中班可以画我是鱼王,大班则可以表达奇妙的海底世界……如果背离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的幼儿会因为画不出来而失去兴趣;中班、大班幼儿则会因为画着没趣而失去兴趣。
2、观察与认知——步入智慧之门
脱离“示范—模仿”的传统绘画教学方式,要求幼儿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脑子想、用手画来完成创作。但也有的孩子画不出形来,这往往是因为他没有很好的观察事物。如,幼儿画树时常常把树干画成一个长方形,老师可以带幼儿观察一颗真的大树,摸一摸树干、看一看树枝的样子。有时幼儿会把树根部画的很窄,可以和幼儿玩一个游戏,让他们学一学两脚并得很紧的大树干被“大风吹一吹”、被“小朋友摇一摇”,让小朋友体会一下“下窄上宽”的大树干站得稳吗?引导幼儿观察,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孩子。对观察能力较弱的幼儿引导语要游戏化、贴近幼儿生活,便于幼儿理解;对于观察力较强的幼儿要提出更具体更详细的观察要求。
3、表现与表达——童心童趣的流“路”
这是教师根据幼儿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绘画能力发展的线索和绘画活动中展现出的常见问题,总结出来多种有效的教育经验、教学方案和指导策略。
(1)涂鸦期:尊重并引导幼儿从乱涂乱画到不乱涂乱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他们正确握笔,锻炼小肌肉动作灵活性,并注意培养他们的习惯。
(2)象征期:“一形多义”是这一时期的幼儿绘画的主要特点,这时,成人在注意倾听幼儿的想法的同时,可引导并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并可安排一些可填画的题材。
(3)形象期是本策略重点突破的内容,揭示了
形象期幼儿学习美术的特点,重点研究的内容有:
A造型——教师首先要主动理解、接纳幼儿夸张
的造型表达的手法,并向家长其他幼儿做介绍。
并引导幼儿通过造型符号表达自己心中的“故事”,还可以通过手工活动、填画、写生等方法帮助造型困难的孩子,学会用造型符号进行表达。
B设色——幼儿运用色彩的表现是很有个性的,在玩色、认色的基础上,应鼓励和引导幼儿用色彩表达和渲染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为幼儿提供多种美术颜料,他们有时会用对比强烈的色彩、或黑与白的色彩反差、或用强烈的色彩、跳跃的色彩、夸张的色彩大胆而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认知和心情。
C构思——通过观察、谈话等活动,鼓励幼儿从先画后想,到先想后画来学习构思,使绘画活动不仅是幼儿动手操作的活动,更是动脑思考的活动。通过老师的引导,幼儿学会了在生活中学习构思,如:过新年、自助餐;在游戏中学习构思,如:游乐场、我爱游泳;在想象中学习构思,如:瓦罐火车、蚂蚁的王国;在故事中学构思,如:美人鱼、小老鼠;在观察中学构思,如:我和动物是朋友、大树模特等。
D构图——让幼儿感受并运用多种构图的方法,使画面更加的生动、有趣。如:突出主题式的构图“淘气的小猫”;满天星式的构图“丰盛的晚餐”;遮挡式的构图“太阳十兄弟”;并列式构图“手拉手”;突出造型的构图“原始人的脸”;大小对比的构图“八条腿的章鱼”、夸张式的构图“闪亮的星
星”;均衡式的构图“七色花”;线路式的构图
“十字路口”等多种构图方法,教师可根据幼
儿的表达需要,引导他们选择或创造新的构图
方法。
(4)想象与创造——神奇的天使
绘画活动是释放和开发儿童创造性最有
效途径之一。教师创设有关的环境、设计有关的题材、运用有效的引导方法,放飞幼儿想象和创造的翅膀。实践对幼儿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创造人格的培养过程。
策略五:体现因人施教的指导过程
在绘画活动中孩子们的性格和能力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幼儿画起画来夸张大胆;有的却畏手畏尾;有的幼儿画起画来兴致勃勃,画面越添越丰富,有的则草草几笔了事;还有的幼儿用色鲜艳大胆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觉,有的却偏偏喜欢使用黑色和棕色……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种种表现,都与幼儿自身的性格、认知水平、情感变化、兴趣需要等心理因素密不可分。
例如,情感是极其丰富与敏感的幼儿,为什么却画不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呢?因为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比我们成人要短暂的多。当时发生的事如果不及时表达,他就会记不起来了。比如,上个星期吃的自助餐,这个星期孩子无论如何也画不出当时满嘴嚼着大虾的开心和满足。如果第二天就画效果会好许多,但仍需要老师激发幼儿回忆当时的情景,放一放当时的录像,给吃得最香的孩子几个放大的特写……只有引发幼儿回忆起当时的场面,调动起幼儿激动的情绪,才能令幼儿在画面中表现出生动而夸张的情趣。
对个性太强的幼儿怎么指导?我们看到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有的孩子胆小不敢动笔;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强,画画总用手捂着;还有的孩子总想在别人的画上画几笔…不管孩子的性格如何,他们和我们成人一样都希望能把事情做好。教师要正确理解幼儿这些表现,并有针对的进行指导,找到具体施教的方法策略。
个案一:大班的李晨曦每次画画,他每画一笔就拉着老师的手说:“老师我不会。”老师让他先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开始的,告诉他怎么开始画,甚至帮他点一个点、画一个圆、划一条直线……渐渐的李晨曦越来越少说“我不会”这样的话,画面上却出现了不少点、线、面的奇特组合。在画“我爱我家” 的主题意愿画时他的画了一个线条简单的桌子,桌子正中把他最爱吃的年糕画成了一个的大绿点,依稀是一块粘着绿果脯的大年糕。这种简练概括的表现手法得到了老师的表扬:“真想吃一口,能把咱俩吃年糕的样子画下来吗?”每次他的画老师总能找出有趣的地方并不断鼓励他。现在他依然来拉老师的手,说的却是:“老师看看我的画。”对这样的孩子耐心和鼓励是很有效的策略。
个案二:客人老师来了,小朋友们都很高兴。拿起画笔快速的画了起来。张墨蝶却怎么也不肯动笔。是她不会画吗?不,平时她画的小兔子、小精灵可有趣了。可任凭老师怎么鼓励她也不肯动笔。客人老师要走了张墨蝶却拿起了画笔认真的画了起来……这种孩子自尊心很强见到生人总担心自己画不好,于是不肯动笔。我们应该把这种情况区别于其他不会画的幼儿。不要唠唠叨叨的催促,而是尽量的给她以宽松的环境、自我的空间。面对自尊心强怕画不好的幼儿要从尊重其自尊心入手,让她画自己平时最擅长画的或最喜欢画的内容,还可以在旁边和别的老师不经意的谈论她的平时种种优点,鼓励她树立起自信心。
个案三:中班的牛牛、王子豪思维活跃。每个话题都能激起他俩争先恐后的回答。什么草地上的蚂蚁王国、宇宙中的流星陨石、强大威猛的机器怪兽……他们简直无所不知。开始作画了,小朋友们都安静的画自己刚才想好的内容。活跃的牛牛、王子豪却在座位上大喊:“老师怎么画呀?我不会。”刚才说的那么热闹,这会怎么会不会画呢?原来这些幼儿对情节感兴趣而并没有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当问到蚂蚁有几条腿?身体分几节?眼睛长在哪?一问三不知。头脑里没有蚂蚁具体的形象。这就需要老师在活动中多帮助幼儿进行物象分析并教会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如画“淘气的小猫”时,要引导幼儿分析:猫的身体有哪几部分?都是什么样的?当幼儿观察到小猫的尾巴长长的,再进一步提问他:猫尾巴像什么呢?只有一步一步把幼儿头脑中的形象、语言调动出来使之转化为具体的物象再回到大脑中才能使幼儿逐步做到说的出来画的出来。
通过“全程游戏教学法”的绘画活动,幼儿在绘画活动过程中有效的师幼互动,我们看到孩子放飞自己想象和创造的翅膀,大胆的把各种奇思妙想落在了纸上。孩子们的行为也发生了凸现的变化:如有的孩子从老师不示范自己就不敢画到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画世界;有的孩子从坚持画不了一会儿,到着迷的一次次向老师要纸画第二张、第三张;有的孩子从开始不敢画、画的很小到能够放开笔大胆作画;有的孩子从画乱线来代表自己的想象,到“自己想的出来就画的出来”。 画纸记录下他们童心流露出的善良和美丽------孩子们从画出“眼中的世界”到画出“心中的世界”。使每个孩子从敢画、爱画,到初步的会用画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心声,并使其审美与创造的能力得到了发展。我们并将对幼儿进一步认识的观念和其中的经验扩展到幼儿园的课程之中,影响教师的教育行为有所变化。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幼儿把自己关注的热点、感兴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画在纸上变为现实。因此,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美术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启发幼儿自愿接受学习
首先,要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活他们的创作欲望,让他们内心产生创作的冲动。其次,配合教学要有丰富多彩的认知活动。如春天来了,让幼儿观察迎春花、桃花是怎样由含苞到开放的,花丛中的蝴蝶长着几只翅膀,翅膀上有什么样的花纹等。另外,还要配合教学开展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增长知识。如把所画的人物、动物都做成活动教具,让孩子可以通过玩活动教具掌握其结构,自由变化出各种动态,增加对所画内容的体验。
二、鼓励幼儿自我发现、自我创造
利用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给所画物体注入生命、感情,用拟人化、主观情趣化的手法去画一些人物、动物,使幼儿感觉就像在画自己。在作画过程中,要为他们画出的新颖有趣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加油,为他们感想、求异的精神鼓掌。
三、教学内容、方法要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幼儿园阶段,美术教学内容要特别强调绘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创造意识的启迪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从绘画造型能力来说,主要掌握线、形、色和简单的绘画工具、材料以及简单的组织画面的能力。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难易顺序来说,线由涂鸦期的乱丝线、圆弧线、曲线到垂直线、水平线、斜线;形由圆形、方形、三角形到组合形;色由三原色(红、黄、蓝)到三间色(橙、紫、绿);人物画由涂鸦期的蝌蚪人、火柴人到双勾人;要让幼儿逐步了解人物、动物的主要结构、简单动态,在画面中有主次、大小的进行构图。
绘画是一种智力活动,是一个完整的创造过程,既有思维,又有表达。强调先教幼儿会想再会画,是因为思维在先,表达在后,“意在笔先”,两者不能偏废。
四、客观、公平、合理评价幼儿作品
评价幼儿的作品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集思广益的过程,要让幼儿人与,积极发表意见、看法。通过品评、交流,幼儿的自信心逐步增长,他们的创造性会更强,画画更有动力。
论文提要:
绘画活动是幼儿的游戏,他们画画首先是宣泄自己的情感体验。每一幅作品里都有他们要表达的含义,也是个性化的活动,不带任何的功利目的。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表现出其个性心理综合能力水平的发展,教师根据其发展线索,在幼儿绘画活动的过程中适机、适时地做好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可使幼儿的兴趣、能力获得发展,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观察幼儿在绘画游戏中的行为表现,根据其发展线索,总结出“全程游戏教学法”、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教学游戏的8个环节、不同发展时期的指导、因人施教的指导等五个方面的应对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九五”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课题研究,突破了“示范——模仿”呆板的美术教法,研究了如何选材、教与学的方法之后,我们继续探究在幼儿的绘画活动中如何落实《纲要》“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的精神,经过深入的对幼儿在美工区自发的绘画活动和教师组织的绘画活动中的观察,发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生活环境、个性品质及知觉能力和思维水平的个体幼儿,有大胆的个性张扬,也有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种种发展需要和发展中的困难,特别是因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或因羞怯、胆小等原因不能把信息清晰的传达给老师或家长,而他们的表情、动作或其它外在的行为表现以及绘画作品里,表明他们需要教师的关注和一些具体帮助与引导。
二、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用于整个研究过程,包括对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各种表情、言语、行为的观察,和对施教者教育行为的观察。经验总结法:将教师已有的优秀经验总结上来,并进行概括、归类,并要在研究的过程中继续发现、收集有关经验,形成教育策略。还采用了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法。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们认为幼儿从事绘画活动,是在表达自己看到的、知道的和想到的事情,孩子有创造符号的能力,有表现表达的愿望,而没有任何功利目的。通过绘画活动是培养幼儿的有益兴趣,丰富的幼儿情感、观察与认知的能力、对外界事物的敏觉性、表现表达的能力、想象与创造的能力、个性与习惯的养成的有效途径;幼儿通过绘画把他们对事物的观察、体验、认知、想象,用自己创造的符号进行表现与表达,其能力是与其心智能力同步发展起来的并不断建构性的发展过程。本课题就此进行了有关的研究。
(一) 对幼儿的研究
1、 对幼儿绘画行为的观察
幼儿在做各种事情时,由于其兴趣、知觉能力、个性特点等原因,在活动中会有各种行为表现。本研究从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观察其行为表现,为教师形成有效的教育策略提供依据。在对幼儿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收集了“孩子为什么乱涂乱画?”“画四条腿的公鸡是怎么回事?”“孩子总是画的很小怎么办?”“孩子的画面很凌乱怎么办?”“为什么有的孩子用色很单调?”“一涂色就破坏画面怎么办?”“爱磨蹭是因为性子慢吗?”等百余个问题。
2、 儿童绘画心理对我们的启示
幼儿进行绘画活动的心理因素包括智力与认知特征、情绪和情感的易激活性、兴趣、表达欲与创作欲、性格等心理活动因子,而影响幼儿绘画活动的观察感知、形象加工以及兴趣、经验…无不与这些心理因子的活动有关。通过绘画活动幼儿可以比较轻松的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获得愉悦的心情。所以我们在重视给幼儿提供材料、提供支持、以游戏化的形式鼓励幼儿大胆创造表现,充分享受绘画活动带来的情感满足与精神愉快等心理上的满足。
(二)对教师教育策略的研究
策略一:创建“全程游戏教学法”
根据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表现出的种
种行为表现,在顺应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探寻出一条幼儿喜爱的教与学的共同体,
创建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全程游戏教学
法”,形成的有效策略之一,这种方法将:
绘画材料玩具化——尽可能多的为幼儿提供多种美术材料,如各种质地、大小、形状、颜色的画纸,颜料、画笔,(有些工具可以是自制的,还可以让孩子在地上、可擦的墙壁上作画)有的孩子正是在尝试新材料的同时,产生新感受的创作。
绘画题材儿童化——像“快乐的自主餐”“时装模特表演”“种子宝宝长大了”、“我是鱼王”、“太阳十兄弟”等孩子们生活中有意义、有情节的事情,我们都支持、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
绘画活动的导引情景化——用情景引导幼儿把自己经历过的、想象的各种奇妙的事情表现出来。如“外星人的故事”、“大鸟带我去旅行”、“快乐游乐场”。
绘画过程游戏化——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把自己想象成力大无比的蚂蚁、载着孩子的猫妈妈、乘着树叶去旅行的天使,画画是可以不断构建、发展情节的游戏活动。
绘画评价故事化——鼓励或帮助幼儿将作品编出有趣的故事,向同伴、老师、家长进行介绍。并在评价 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每一位小朋友作品中好的表现方法,学着接纳和欣赏同伴。
“全程游戏教学法”,突出游戏性和幼儿的体性,我们将这一策略贯穿于课题的始终。
策略二:美工区的材料投放
“全程游戏教学法”,体现教师的教法,更重视体现幼儿的学法,除了在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外,活动区是另一个途径。在此,我们强如教师在美工区为幼儿提供欣赏的图片丰富的游戏材料,并提倡一些如“油水分离”、“碘酒喷画棉签淀粉”、“泥刻版画”等多种易于幼儿发挥想象和创造的绘画材料,通过幼儿自选材料、自由表达、自由张贴,和向全班幼儿讲述自己想法的时空,使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悟、想象和情感的宣泄,张扬自己的个性。
策略三:对教学环节的研究
幼儿绘画活动的全过程都强调以游戏引发孩子的兴趣和表达表现的欲望。以《大家来跳舞》为例,分析教师在组织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8个环节:
1、准备——包括经验和物质材料的准备。特别是幼儿的前期经验,如同教师的备课同样重要,不能教师个人准备是充分的,而幼儿毫无思想准备。因此选择与主题活动相关的教学内容比较好。如《大家来跳舞》就是在班级开展“我们爱运动”的主题活动中的一次绘画活动。
2、导入——要导入活动要生动、简明,起到引发幼儿的兴趣,明确活动的目的。可通过看图片、观察实物、讲故事、玩游戏、猜谜语等活动形式。
3、观察认知——通过观察、回忆、想象要表达的事物,在幼儿的脑海里创建物象。如在《大家来跳舞》的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模仿来分析各种舞蹈的动作、服装、表情的特点。
4、幼儿的想法——在观察认知之后,引发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在《大家来跳舞》的活动中,幼儿根据以前的和新获得的经验,想出要表现“千手观音、孔雀舞、王子和公主跳的双人舞、街舞”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5、表现表达的方法——探讨怎样把自己一系列想法中的重点内容表现在画面上,包括如何构思、构图、造型等。
6、重点指导——教师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结合幼儿的具体需要,有重点的进行指导。克服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不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无所适从的现象。如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根据目标,支持、帮助幼儿“想的出来并要画的出来”如小朋友在画“千手观音”时,画不出来手了,老师通过引导她观察、模仿这个舞蹈中手的动作,细致体会手的物象造型特点,幼儿画出了第一只手,之后,教师及时的鼓励,幼儿画出一只又一只的手。还有一名幼儿想表现街舞旋转的样子,教师引导他在亲自旋转的过程中体会旋转的动态 ,幼儿在产生体验之后,表现出跳街舞的动态效果。
7、经验分享——每次活动孩子们都会获得不同的经验,可通过采访、讲述、记录、张贴等多种方式分享幼儿的有益经验。本次活动教师通过在活动后张贴、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介绍和发表自己见解的过程等,分享大家的经验。
8、延伸活动——幼儿通过新经验的启发或一些想法,不能在一次活动中全部实现,可通过其它途径如活动区或其它活动继续完成。比如在《大家来跳舞》的活动中,就引发了幼儿在表演区和美工区的一些活动。
策略四: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行为进行指导
1、兴趣——入门的第一把钥匙
绘画是幼儿的游戏,但也有的孩子对画画没有兴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材料是否吸引幼儿、选材合不合适?是否是幼儿能够独立操作的?那怕是同伴一句不经意的评价也会影响幼儿的绘画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考虑选材是否合适。同样是画小鱼,小班就可以粘贴小鱼添画泡泡;中班可以画我是鱼王,大班则可以表达奇妙的海底世界……如果背离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的幼儿会因为画不出来而失去兴趣;中班、大班幼儿则会因为画着没趣而失去兴趣。
2、观察与认知——步入智慧之门
脱离“示范—模仿”的传统绘画教学方式,要求幼儿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脑子想、用手画来完成创作。但也有的孩子画不出形来,这往往是因为他没有很好的观察事物。如,幼儿画树时常常把树干画成一个长方形,老师可以带幼儿观察一颗真的大树,摸一摸树干、看一看树枝的样子。有时幼儿会把树根部画的很窄,可以和幼儿玩一个游戏,让他们学一学两脚并得很紧的大树干被“大风吹一吹”、被“小朋友摇一摇”,让小朋友体会一下“下窄上宽”的大树干站得稳吗?引导幼儿观察,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孩子。对观察能力较弱的幼儿引导语要游戏化、贴近幼儿生活,便于幼儿理解;对于观察力较强的幼儿要提出更具体更详细的观察要求。
3、表现与表达——童心童趣的流“路”
这是教师根据幼儿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绘画能力发展的线索和绘画活动中展现出的常见问题,总结出来多种有效的教育经验、教学方案和指导策略。
(1)涂鸦期:尊重并引导幼儿从乱涂乱画到不乱涂乱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他们正确握笔,锻炼小肌肉动作灵活性,并注意培养他们的习惯。
(2)象征期:“一形多义”是这一时期的幼儿绘画的主要特点,这时,成人在注意倾听幼儿的想法的同时,可引导并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并可安排一些可填画的题材。
(3)形象期是本策略重点突破的内容,揭示了
形象期幼儿学习美术的特点,重点研究的内容有:
A造型——教师首先要主动理解、接纳幼儿夸张
的造型表达的手法,并向家长其他幼儿做介绍。
并引导幼儿通过造型符号表达自己心中的“故事”,还可以通过手工活动、填画、写生等方法帮助造型困难的孩子,学会用造型符号进行表达。
B设色——幼儿运用色彩的表现是很有个性的,在玩色、认色的基础上,应鼓励和引导幼儿用色彩表达和渲染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为幼儿提供多种美术颜料,他们有时会用对比强烈的色彩、或黑与白的色彩反差、或用强烈的色彩、跳跃的色彩、夸张的色彩大胆而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认知和心情。
C构思——通过观察、谈话等活动,鼓励幼儿从先画后想,到先想后画来学习构思,使绘画活动不仅是幼儿动手操作的活动,更是动脑思考的活动。通过老师的引导,幼儿学会了在生活中学习构思,如:过新年、自助餐;在游戏中学习构思,如:游乐场、我爱游泳;在想象中学习构思,如:瓦罐火车、蚂蚁的王国;在故事中学构思,如:美人鱼、小老鼠;在观察中学构思,如:我和动物是朋友、大树模特等。
D构图——让幼儿感受并运用多种构图的方法,使画面更加的生动、有趣。如:突出主题式的构图“淘气的小猫”;满天星式的构图“丰盛的晚餐”;遮挡式的构图“太阳十兄弟”;并列式构图“手拉手”;突出造型的构图“原始人的脸”;大小对比的构图“八条腿的章鱼”、夸张式的构图“闪亮的星
星”;均衡式的构图“七色花”;线路式的构图
“十字路口”等多种构图方法,教师可根据幼
儿的表达需要,引导他们选择或创造新的构图
方法。
(4)想象与创造——神奇的天使
绘画活动是释放和开发儿童创造性最有
效途径之一。教师创设有关的环境、设计有关的题材、运用有效的引导方法,放飞幼儿想象和创造的翅膀。实践对幼儿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创造人格的培养过程。
策略五:体现因人施教的指导过程
在绘画活动中孩子们的性格和能力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幼儿画起画来夸张大胆;有的却畏手畏尾;有的幼儿画起画来兴致勃勃,画面越添越丰富,有的则草草几笔了事;还有的幼儿用色鲜艳大胆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觉,有的却偏偏喜欢使用黑色和棕色……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种种表现,都与幼儿自身的性格、认知水平、情感变化、兴趣需要等心理因素密不可分。
例如,情感是极其丰富与敏感的幼儿,为什么却画不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呢?因为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比我们成人要短暂的多。当时发生的事如果不及时表达,他就会记不起来了。比如,上个星期吃的自助餐,这个星期孩子无论如何也画不出当时满嘴嚼着大虾的开心和满足。如果第二天就画效果会好许多,但仍需要老师激发幼儿回忆当时的情景,放一放当时的录像,给吃得最香的孩子几个放大的特写……只有引发幼儿回忆起当时的场面,调动起幼儿激动的情绪,才能令幼儿在画面中表现出生动而夸张的情趣。
对个性太强的幼儿怎么指导?我们看到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有的孩子胆小不敢动笔;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强,画画总用手捂着;还有的孩子总想在别人的画上画几笔…不管孩子的性格如何,他们和我们成人一样都希望能把事情做好。教师要正确理解幼儿这些表现,并有针对的进行指导,找到具体施教的方法策略。
个案一:大班的李晨曦每次画画,他每画一笔就拉着老师的手说:“老师我不会。”老师让他先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开始的,告诉他怎么开始画,甚至帮他点一个点、画一个圆、划一条直线……渐渐的李晨曦越来越少说“我不会”这样的话,画面上却出现了不少点、线、面的奇特组合。在画“我爱我家” 的主题意愿画时他的画了一个线条简单的桌子,桌子正中把他最爱吃的年糕画成了一个的大绿点,依稀是一块粘着绿果脯的大年糕。这种简练概括的表现手法得到了老师的表扬:“真想吃一口,能把咱俩吃年糕的样子画下来吗?”每次他的画老师总能找出有趣的地方并不断鼓励他。现在他依然来拉老师的手,说的却是:“老师看看我的画。”对这样的孩子耐心和鼓励是很有效的策略。
个案二:客人老师来了,小朋友们都很高兴。拿起画笔快速的画了起来。张墨蝶却怎么也不肯动笔。是她不会画吗?不,平时她画的小兔子、小精灵可有趣了。可任凭老师怎么鼓励她也不肯动笔。客人老师要走了张墨蝶却拿起了画笔认真的画了起来……这种孩子自尊心很强见到生人总担心自己画不好,于是不肯动笔。我们应该把这种情况区别于其他不会画的幼儿。不要唠唠叨叨的催促,而是尽量的给她以宽松的环境、自我的空间。面对自尊心强怕画不好的幼儿要从尊重其自尊心入手,让她画自己平时最擅长画的或最喜欢画的内容,还可以在旁边和别的老师不经意的谈论她的平时种种优点,鼓励她树立起自信心。
个案三:中班的牛牛、王子豪思维活跃。每个话题都能激起他俩争先恐后的回答。什么草地上的蚂蚁王国、宇宙中的流星陨石、强大威猛的机器怪兽……他们简直无所不知。开始作画了,小朋友们都安静的画自己刚才想好的内容。活跃的牛牛、王子豪却在座位上大喊:“老师怎么画呀?我不会。”刚才说的那么热闹,这会怎么会不会画呢?原来这些幼儿对情节感兴趣而并没有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当问到蚂蚁有几条腿?身体分几节?眼睛长在哪?一问三不知。头脑里没有蚂蚁具体的形象。这就需要老师在活动中多帮助幼儿进行物象分析并教会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如画“淘气的小猫”时,要引导幼儿分析:猫的身体有哪几部分?都是什么样的?当幼儿观察到小猫的尾巴长长的,再进一步提问他:猫尾巴像什么呢?只有一步一步把幼儿头脑中的形象、语言调动出来使之转化为具体的物象再回到大脑中才能使幼儿逐步做到说的出来画的出来。
通过“全程游戏教学法”的绘画活动,幼儿在绘画活动过程中有效的师幼互动,我们看到孩子放飞自己想象和创造的翅膀,大胆的把各种奇思妙想落在了纸上。孩子们的行为也发生了凸现的变化:如有的孩子从老师不示范自己就不敢画到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画世界;有的孩子从坚持画不了一会儿,到着迷的一次次向老师要纸画第二张、第三张;有的孩子从开始不敢画、画的很小到能够放开笔大胆作画;有的孩子从画乱线来代表自己的想象,到“自己想的出来就画的出来”。 画纸记录下他们童心流露出的善良和美丽------孩子们从画出“眼中的世界”到画出“心中的世界”。使每个孩子从敢画、爱画,到初步的会用画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心声,并使其审美与创造的能力得到了发展。我们并将对幼儿进一步认识的观念和其中的经验扩展到幼儿园的课程之中,影响教师的教育行为有所变化。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