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论??
答案:6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3 01:49
- 提问者网友:椧運幽默
- 2021-05-02 13:03
中医的基础知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袍清酒付
- 2021-05-02 13:47
阴阳是依据天体中的日月。阳光照在地球上,光线及的地方为阳,被遮挡的黑暗部分是阴。太阳落下时,天地进入黑暗,就是阴了。月球升起时,大地的水份被其引力所吸起,天气产生阴湿的变化。由于各种星体对地球的影响,综合起来就是阴和阳。五行则是四季中气候变化的特征,春天时万物复苏发芽,阳气初生,是木行,夏天气候炎热,是火行。长夏季节果实成熟,江南梅雨季节,是土行。秋天时枝叶发黄掉落是金行的收敛,到了冬天冰天雪地,万物敛藏,是为水行。同时,五大行星的排布对地球气候也是有影响,这其中又有五颗行星的一些因素。答案补充 中医讲究气化作用。气化就是天体引力对地球物质的影响。而研究其影响的大小,从其相(表相)和位上去分析,这是依据天文学而来的,属于垂直面的分析。而在地球这个平面上,八方的气又会相互流布,这是水平面上的分析。水平面与垂直面的空间气场流布综合就是螺旋运动,也就是太极图中间的S线。中医的理论是以这些气场变化 为依据的,依其现象归为五行,用阴阳二种能量场解释其变化的原理答案补充 中医的经络是一个综合系统,包含了西医的神经组织,血管以及周围的结缔组织。主要是以其功能性来化分的。经络是脏腑里的精元能量被气化后输布的线路。打个比方,天体的能量场线就是经络,这个能量场中的精微物质是气,气在这个能量场的作用下产生运动,包括血管里的血液和神经里传导的电位,都在这个能量场的影响下分布于全身。能量场是无法通过解剖看到的,但可以通过人的感觉去发现。古时的医生通过尝试各种草药和金石,在自己的身体上感受药物的作用。记录成书籍。以及通过练习呼吸导引,感受能量在体内流动的线路。在一些气血集中的部位定出了穴位,可用于调节整个能量道路的通畅,就像十字路口处的交警。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一把行者刀
- 2021-05-02 20:19
基础理论有内经,伤寒论,诊法,方剂,药物。
- 2楼网友:撞了怀
- 2021-05-02 19:19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人们通过对矛盾现象的观察,逐步把矛盾概念上升为阴阳范畴,并用阴阳二气的消长来解释事物的运动变化。中医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来阐述人体上下、内外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体生命同自然、社会这些外界环节之间的复杂联系。阴阳对立统一的相对平衡,是维持和保证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阴阳对立统一关系的失调和破坏,则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影响生命的正常活动。
五行学说,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范畴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属性,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中医主要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说。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的季候循环。六气则是一年四季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运气学说是根据天文历法参数推算年度气候变化和疾病发生规律。
脏象学说,主要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经络学说与脏象学说密切相关。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有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经络系统功能发生变化,会呈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这些表现,可以诊断体内脏腑疾病。
中医四大基础 视频教学(RM格式)
中医基础理论
由辽宁中医学院李德新教授主讲。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为教材。本课程分为导论、中医学与古代哲学、脏象、气血精津液、经络、体质、病因、病机、养生与防治等九部分;除导论概要地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的关系、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医学的医学模式、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外,各章均以讲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主线。
中医诊断学
由湖南中医学院朱文锋教授主讲。本课程详细讲解了中医学中的望诊、舌诊、闻诊、问诊、脉诊、按诊等常用疾病诊断方法,并突出了中医学中所特有的八纳辨证、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及其它辨证方法、疾病诊断诊法与辨证运用等内容,最后介绍了中医病案的书写方法。
中药学
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廷模教授主讲,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药学》为教材。本课程分为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总论介绍了重要的基本知识,在各论中重点讲解了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行气药、消食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药、止咳平喘药、安神药、息风止痉药、开窍药、补虚药、收涩药、涌吐药和供毒杀虫药等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
- 3楼网友:愁杀梦里人
- 2021-05-02 17:51
中医基本理论有阴阳五行学说,臓象学说,经络学说等
中医辩证有六经辩证,八纲辨证,卫气营血三焦辩证等
治疗方法有八法:汗吐下泻温清消补
治疗手段有汤药,丸药,食疗,药酒,膏剂,散剂,针灸,推拿等
- 4楼网友:山河有幸埋战骨
- 2021-05-02 16:31
如果只是想学一些简单的中医知识,那就看四小经典:李时珍编写的《濒湖脉学》,本书共一卷,以歌诀形式详细论述了27种脉象,易学易用。后人托名李杲编写的《雷公药性赋》,共三卷,以赋的形式介绍了药的寒热温平四性、百余种常用药的主治功效。清朝汪昂编写的《汤头歌诀》,全书以歌诀的形式共收常用方剂三百余首,切合临床实用。清陈念祖编《医学三字经》,全书共4卷,第一节为医学源流,第二至第二十一节内科杂病的症治;第二十二节论伤寒瘟疫;末有两节论妇、儿科,全书内容丰富,简明通俗,其见解亦时有精当独到之处。除此之外,尚有清林之翰编的《四诊抉微》、汪宏编辑的《望诊尊经》、周学霆《三指禅》、刘恒瑞《察舍辩证新法》,近人曹炳章《辨舌指南》,这些书都是关于中医诊断的,或望闻问切四法皆论,或单述一种,但都颇切实用。
- 5楼网友:轻雾山林
- 2021-05-02 14:54
中医基础理论旨在研究阐发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它在整个中医学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学各分支学科的理论基础。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