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阅读教学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1 21:06
- 提问者网友:蔚蓝的太阳
- 2021-11-10 23:21
如何评价阅读教学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旧脸谱
- 2021-11-10 23:4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 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 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 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 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要评 价学生阅读素养,须对这一复杂的活动有理性认识。建构主义学习理 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在头脑中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过 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交互 作用的过程。因此,评价学生的阅读素养要从他们掌握阅读策略的程 度评价,不太能采用客观量化评价,而应为定性评价。 朗读这种有声语言艺术是阅读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实践中 能起到增加学生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的作用。如何对学 生在朗读中的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基本朗读技巧上进行评价指 导,显得极为重要。德、法、英、美、**、中六国都比较注意在阅读 教学中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技巧,朗读和默读就是其中一 项。 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主要有专家评价、教师评 价和学生互评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在鼓足勇气、尽心尽力地 读过之后,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评价,他人评价应针对朗读的具体情 形、朗读者素质的优劣,告诉学生他们的朗读优势在哪里,该如何进 一步发挥;缺点在哪里,该如何弥补;使学生明白应该怎样读才能读 好。这样既能满足读者和听着的心理需求,又能给学生指明努力方向, 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用“点睛”之语,就能“指点迷津”。但笔者 认为自我评价也不容忽视,朗读的心理过程包括感知、理解、想象、 欣赏、表达几个阶段。具体说,借助书面语言,运用形象思维,唤起 自己的内心视觉形象,把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 闻到、尝试、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在想象中产生情感体验, 从而达到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实现读者对作者的情感发展,然后 再通过口语把自己形成的情感体验鲜明地表达出来。这样复杂的朗读 心理过程,只有读者自己在活动,其他人无法参与.无法体会,无法 评述。因此,教学中应尽可能让读者评价自己的读,在他欲评无言或 评而不准时,再采用他人评价,这样他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 提高自己。 将直接评价和启发评价相结合。不少教师喜欢对学生朗读情况随 堂直接进行评价,这样评价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得失,便于改进和提高, 但教学中有时也需要运用启发评价。文章表达的情感十分复杂,教学 中,应根据不同的朗读要求,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要求学生“读通” 课文的,可以采用直接评价;要求学生“读懂”课文的,应该采用启 发评价,即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读者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感 悟,自己体验,自己表达。这样既引导了读者,又启迪了听者;既评 价了朗读,又指导了朗读;既训练了读法,又训练了思维。 至于默读速度可用一定时限为单位,被测学生同时开始,同时结 束,然后计算不同学生的不同速度;也可以用一段文字为单位,分别 计算不同学生读完的时间,从而确定各学生每分钟的读速。默读理解 测试则在单位时间根据阅读目的和材料采取抓内容要点、抓关键字、 词、句、段的读法测验学生默读效果,看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大意, 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茨威格 《伟大的悲剧》选文,这篇课文长达十页,我让学生捕捉典型人物和 典型环境为阅读目的,限时十五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整体把握 文章内容的预习作业来测试学生默读速度和理解效果。 如何进行写话与习作教学评价 袁贵峰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 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小学生作文难,已成广大教师、学生、家长面临的语文教育中的头等 大事,以至于不少报刊都展开了这项讨论,可以说,这个问题已成为 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大家形象地把小学“作文难”现象成为“巧妇难 为无米之炊”。连我们许多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师都为小学生感叹: 小学生阅历太少,写作文所用的素材也很少,要他们写作,尤其是让 他们写出有意义的事、甚至要他们写出有教育意义的事,实在是难为 这些少不更事、天真无邪的娃娃们了。但我们做语文教师的在习作教 学中所持的评价观对学生的习作水平产生了哪些影响,是否有利于小 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分析。 一、评价的标准尺度对小学生习作水平的影响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常常在不经意间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一不小 心学生上了三年级要求写作文了,突然发现绝大部分小学生不会写 作,于是如临大敌,赶紧想办法,课堂强调、课下找家长谈话,请家 长配合指导。家长看老师着急的样子,也恐惧起来,最普遍的做法是 赶紧上作文补习班,于是,作文补习班市场也红红火火起来了。由于 教师对学生习作水平的评价标准尺度运用不当是产生这种现象的重 要原因。 1、教师人为设置坡度,导致学生作文水平“卡壳”。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1—6 年级各阶段的习作水平分别作了 不同的要求:1—2 年级把习作叫作写话,3—6 年级叫习作。以1—2 年级的写话为例,课标提出的要求是: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 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相反的情况是小学1—2 年级的写话并没有引起老师们的重视, 充其量只是在讲课为了让学生理解生词,而让学生遣词造句;为了应 付考试而训练学生看图写话而已。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和尺度障碍了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至于写作兴趣及自信心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这种教学模式伴随着学生进入三年级,导致学生不会作文现象的 发生是必然的,因为教师所持的评价观在此时陡然升高,让学生难于 接受,无形中为学生的写作水平的发展设置了一个巨大的障碍,学生 自然会怕作文,觉得作文难了。 怎么办呢?给学生一个可以接受的坡度,让他努力一下,就能触 摸到自己想要的高度。如有的低年级语文老师设计了与学生学习生活 相关的“坡度练笔”、“写话”练习等,引导刚刚入学的孩子写自己 的新学校、新朋友、新老师、新课本、新书包、新学科、新的学习方 法等等,引导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 想。引导二年级学生观察、认识写作大自然的现象,写自己开心的事、 烦恼的事、助人为乐的事、哭鼻子、掉眼泪的事,自己会做的事,招 待客人的事、写家乡襄樊大桥、自己的卧室等等。有了这样扎扎实实 的写话能力的训练,到三年级真正写作时,就不会出现像前面所说的 那种陡然“卡壳”的状态了。 2、降低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小学生的作文内容上,由于教师的评价观太高,以及应试的指 挥棒苦苦地要求我们的小学生写“有意义的事”,甚至要求他们写“有 教育意义的事”,迫使小学生找范文,因而普遍出现小学生作文“说 空话、说套话的现象,随之就自然出现了小学生作文没有个性特点的 问题,小学生作文也就失掉了童趣和天真。如写做好事必写老三样: 搀盲人过马路、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做值日忘了关窗,回家后冒 雨回到教室把门窗关好。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好事不该做,而是这种 好人好事都写了几十年,听腻了,老师也改腻了! 当代著名教育家张田若先生认为: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目标,就是 练习,是一种训练,是一种学生作业。小学生作文不是创作,不能苛 求小学生作文的社会功能。有个别小学生写出了供人欣赏的文艺作 品,当然是好,要爱护培养。但这不是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目标。广大 的小学生是不会写出文学作品的,对他们也不能这样要求。正如梁启 超所说:“文章做得好不好,属于巧拙问题,巧拙关乎天才,是不可 以教可以学的。”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地练习写作,学会写 各种文体的一般写法,即所谓的规矩。这种练习也是通常强调的语言 运用方面的基本功。我以为,教师在每一阶段教会学生一定的写作基 本功,只要学生掌握了,就可以给学生一个满分,大可不必从开头到 结尾,从遣词造句到思想观点到文采等方面求全责备。要求太高,学 生畏难了,也不肯、不爱写作了。假如评价的标准低一档,学生既掌 握了写作的方法,又有了信心,写作的兴趣更浓了,孰优孰劣,不言 而明。(注:难的是我们的教师放不下高高举起的评价标准!) 二、忽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导致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 不会详写作文 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或在作文时三言两语,草草完事,让我们 广大语文教师十分头疼,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感。课标要求不同学段学 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教师的评价观要重视学生写 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 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 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 料。针对小学生作文素材“无米下锅”的问题,广大语文教师也作了 积极的探索和开发,有的老师甚至帮助学生“找米下锅”。如时下流 行的搞一个活动,让学生写一篇作文的做法。细思量,这实在是一种 无奈之举啊!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还说:“生活 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的流 个不歇。”孩子自有孩子的生活,有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他们的喜怒 哀乐,有些事情看起来作文不是道,但那也是生活啊!孩子们们的“源 泉”是丰富的,可“溪水”为什么会“枯竭”呢? 据调查,学生最感兴趣或最拿手的作文是童话、科幻、梦境等内 容的习作,很多学生都不爱“写人记事”类型的,理由是记不清细节。 而“科幻童话”类则不同,它可以怎么想就怎么写,好写!于是,搞 完活动马上写的作文形式就应运而生了! 可是,时间长了,活动的次数多了,也就是说老师帮学生“找了” 很多“米”。老师们也发现:不少同学“烧”出了“香喷喷”的“米 饭”,但“烧夹生饭”的还是不少。虽然同学们对写人记事类型的作 文感兴趣,但写得比较精彩的还是那些平常作文基础好的,观察及写 作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其他很多同学只是把活动的过程记录下下,像 “流水帐”似的,干巴无味。再后来,大家只是对活动本身感兴趣, 对作文又开始厌倦了。这是怎么回事?事实证明这种帮学生“找米” 的做法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上是一种浅尝 辄止的行为。怎么办呢?有些激烈的体育比赛项目,裁判是无法用肉 眼来判断的,只好借助电子影象设备,使用最普遍的要数“慢镜头” 回放了,只有重放“慢镜头”,才能看清运动员的动作、身体所处位 置的微小差距。吃蛋糕也是一样,一大块蛋糕摆在你的面前,怎么吃? 很简单,切开来吃!生活中还有这样类似的许许多多的例子。再来看 看我们引导学生开展的活动:活动过程是要放慢镜头的,平时只让学 生整体去观察,那只能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不切开看还是写不出 好作文的,也就是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和技巧。在活动中提醒学生观察 活动中人物的衣着外貌、表情、动作,告诉学生注意记住自己的想法, 事后再进行及时采访,活动时心中的想法、感受,猜猜其他人心里会 想些什么�6�7�6�7老师的提醒、提问,是帮助学生回忆,帮助学生观察, 从而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 经过这样较长时间的训练,相信学生不仅写师生游戏活动得心应 手,写其他类型的写人记事作文也能得心应手,也就是说他们掌握了 “找米”的技巧和能力后,自己才能“找米下锅”。 回头再来看看叶老的话:“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 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的流个不歇。”这话自然是正确的, 不过还可以加上一句:要想让“溪水活泼泼的流个不歇”,还需要我 们当老师的做好“渠道”的疏浚工作啊! 三、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1、修改的意义。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王安石字斟句酌,成就了“春风又绿江南岸” 这样的名句,贾岛再三“推敲”,留下了遣词用语的千古佳话。叶圣 陶、吕淑湘、张志公、朱德熙等语文教育老前辈则非常重视学生作文 的批改,仅从开明出版社出版的《叶圣陶中小学生作文评改举例》一 书就可见一斑。书中有一篇中学生的习作,题目叫《一张画像》,叶 老从题目改起,将“张”改为“幅”,认为这样庄重些;文中的一些 地方经叶老修改,用词准确了,句子干净规范了,读起来也顺畅了; 他还在作文后面加了简短的鼓励性评语。一个普通中学生的作文居然 得到一位大作家的指点和鼓励,使小作者从此树起了写作的信心,后 来成了著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肖复兴。这是小学课文《那片绿绿的 爬山虎》中讲的一个例子。由此看来,善于修改,对自己来说是一种 能力,一种良好的习惯,在别人看来,则是一种了不起的美德,一种 非凡的人格魅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 我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2、小学作文修改的现状。 我们的语文老师在修改作文方面做得怎样呢?仅仅是写几句高 高在上式的评语,由老师圈出几个在浏览学生作文时发现的错别字而 已,至于修改病句、字斟句酌地推敲则属于罕见行为了。对于新课标 提倡的“要引导通过学生自己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合 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一要求,则仅仅是停留在偶尔为之的层面 上,并未真正大面积推广、研究和使用。 3、对小学作文批改方式的探索。 需要说明的是,“批改”是指修改文章、作业等并加上批语。通 俗地说,“批改”=“批+改”。在作文教学中,批改者较多的是指教 师,对小学生来说,主要的还是自主性的修改。怎样改才最有效呢? 我们看看下面的这种方法: “互改法”简介 有人说,大作文、小作文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两座大山。愚公 移山,感动了上帝,派神仙搬走了两座山。我们的上帝就是学生!能 不能让学生也参与批改作文呢?答案是肯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 也有“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和“修改自己的习作,并 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6�7�6�7”这样的目标要 求。著名的语文教育改革家、特级教师魏书生曾倡导的作文互改法也 很值得我们借鉴,现结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作简要介绍。 (1)修改项目划定。 小学生自主修改侧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分项计分。 ①格式是否正确。 ②卷面是否整洁。 ③错别字有几个。 ④有几处病句。 ⑤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用错。 至于作文结构安排得如何,内容是否具体,感情是否真实,主要 由教师批改。 (2)操作方法例析。 有些项目修改可采用流水作业的方法,如改错别字一项,可让甲、 乙、丙三个轮流修改同一篇作文,甲发现6 个错别字,乙如果认为是 7 个,甲就要写出为什么漏改1 个的原因,如果丙改出是8 个,那么, 甲、乙都要写出漏改的原因。 (3)互改法的可行性。 ①学生有这样的心理:愿意看别人的作文,更愿意给人家挑毛病。 ②每次修改,一个一篇,负担不重,对于修改的人来说,每次改 的对象不同,改起来有新鲜感;对于被改的人来说,自己的作文每次 都换人修改,可以看到不同的同学对自己作文的修改,也有新鲜感。 (4)互批的好处。 ①因为自己的作文要给其他同学改,写作时就会格外认真,以尽 量避免“出丑”。 ②多次修改的实践,能牢记住作文的几项常规要求,修改别人的 作文,既提高了发现错误的能力,也培养了自觉修改的习惯。 ③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可以发现、学习虽人的 长处,对缺点,也能引以为戒。 以上三点归根到底,都有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④教师只看一部分学生的批改情况,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用于研 究教材教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当然,互改作文的方法并不适合于每个年级,不适合于每个班级, 每次作文。即使是搞这项专题实验的班级,也还有一个从扶到放的过 程。在开始阶段,可选一两篇具有代表性的习作写在黑板上,或用毛 笔抄写,或用投影出示,在教师指导下,全班集体评改,让学生发现 问题,修改遗漏;其余学生的作文可进行略改,加些批注,发给各人, 令其自改,在此基础上,再发动大家互改;对部分作文基础差的学生, 常用的还应该是教师既改又批,多些面批;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则 可以少改多批,适当面批,启发自改。 作文批改的方式很多,无论怎样改,都要兼顾全体学生,使全班 学生都受益。教师精改的要让学生通晓这样改的道理;略改的要因文 而异,因人而异;互改自改的,教师则要注意信息的反馈和结果的分 析。 以上侧重于谈“改”,至于怎么下批语,在内容上,要说明修改 理由,点拨自悟思路,指点自改方法;在措词上,要注意口气委婉恳 切,多作表扬鼓励。 我们不能期望用一种改法,改一次作文就能彻底解决作文中的种 种问题,但只要我们语文老师能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头脑中时时绷紧 “批改”这根弦,灵活机动地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成效就会越来越 显著。 如何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口语交际教学与训练,让学生具有日 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际,发展合作精神。”这是课 程标准对口语交际课的要求,而在口语交际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让学生乐于说话,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呢?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 点,也是难点。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三点: 一、情境创设——营造口语交际的具体语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 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李吉林老师也曾说:“言语的发言地是具体的 情境,在一定得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言语的材料,从而促进 言语的发展”。具体的情境,能给予学生更直观更真实的情感体验,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 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因此,教师应善于挖掘日常生活话题,在教 学中多方面利用资源,创设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情趣的语境,让学生在 多姿多彩的广阔空间观察表达。因此,在一节课中,呈现一个学生熟 悉的谈话情境,是激发学生说话欲望的基础。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 介绍校园,而校园中的一切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很快就唤醒了学生 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介绍校园的哪些地方?”的 谈话中,调动了学生说话的兴趣。 二、角色定位是重点 学生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时,实际上是以双重身份参与的,一是 他的社会角色,即学生;二是他的交际角色,即特定交际情境中扮演 的那个角色。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进入相应情 境,确认自己的不同角色。在这节课的“怎么介绍校园的这些地方 呢?”这一环节中,学生学会了介绍的方法,并且不断地练习,提高 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介绍时态度应该怎么样呢?”,让学生明白 了文明礼貌。在下一个环节“带客人逛校园”中,学生的角色发生了 转变,成了小主人兼导游。在向客人介绍校园这一环节中,潜移默化 地将课堂上的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转化成新的技能。这样,随着人物身 份、地点情境的变化,言语情境也随之变化,角色感也越发鲜明。 三、“来而有往”——互动性 “互动论”原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将社会学的“互动”范 畴引入口语交际教学领域,有助于分析师生、生生之间的交际关系。 口语交际强调的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师生互动是一种教师和学 生之间运用口语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信息传递的互动方式,是 教师有效地教和学生有效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生生互动则是学生与 学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换、交流沟通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中的倾听、 表达与应对,都应该通过双方的互动来实现。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 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起学 生与教师及学生与学生的交际热情,才能真正实现口语交际课程的目 的。如在《介绍校园》一课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介绍一个地方” 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介绍一个地方的三个活动中,生生、师生 的互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一次次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大大增强 了生生、师生相互交流的机会,使口语交际的互动性得到有效落实。 由此,我们也可以想象得到在这种热烈轻松的氛围中,口语交际的训 练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蕴藏春秋
- 2021-11-11 00:31
【如何评价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 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 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 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 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要评 价学生阅读素养,须对这一复杂的活动有理性认识。建构主义学习理 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在头脑中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过 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交互 作用的过程。因此,评价学生的阅读素养要从他们掌握阅读策略的程 度评价,不太能采用客观量化评价,而应为定性评价。 朗读这种有声语言艺术是阅读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实践中 能起到增加学生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的作用。如何对学 生在朗读中的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基本朗读技巧上进行评价指 导,显得极为重要。德、法、英、美、**、中六国都比较注意在阅读 教学中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技巧,朗读和默读就是其中一 项。 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主要有专家评价、教师评 价和学生互评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在鼓足勇气、尽心尽力地 读过之后,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评价,他人评价应针对朗读的具体情 形、朗读者素质的优劣,告诉学生他们的朗读优势在哪里,该如何进 一步发挥;缺点在哪里,该如何弥补;使学生明白应该怎样读才能读 好。这样既能满足读者和听着的心理需求,又能给学生指明努力方向, 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用“点睛”之语,就能“指点迷津”。但笔者 认为自我评价也不容忽视,朗读的心理过程包括感知、理解、想象、 欣赏、表达几个阶段。具体说,借助书面语言,运用形象思维,唤起 自己的内心视觉形象,把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 闻到、尝试、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在想象中产生情感体验, 从而达到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实现读者对作者的情感发展,然后 再通过口语把自己形成的情感体验鲜明地表达出来。这样复杂的朗读 心理过程,只有读者自己在活动,其他人无法参与.无法体会,无法 评述。因此,教学中应尽可能让读者评价自己的读,在他欲评无言或 评而不准时,再采用他人评价,这样他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 提高自己。 将直接评价和启发评价相结合。不少教师喜欢对学生朗读情况随 堂直接进行评价,这样评价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得失,便于改进和提高, 但教学中有时也需要运用启发评价。文章表达的情感十分复杂,教学 中,应根据不同的朗读要求,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要求学生“读通” 课文的,可以采用直接评价;要求学生“读懂”课文的,应该采用启 发评价,即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读者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感 悟,自己体验,自己表达。这样既引导了读者,又启迪了听者;既评 价了朗读,又指导了朗读;既训练了读法,又训练了思维。 至于默读速度可用一定时限为单位,被测学生同时开始,同时结 束,然后计算不同学生的不同速度;也可以用一段文字为单位,分别 计算不同学生读完的时间,从而确定各学生每分钟的读速。默读理解 测试则在单位时间根据阅读目的和材料采取抓内容要点、抓关键字、 词、句、段的读法测验学生默读效果,看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大意, 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茨威格 《伟大的悲剧》选文,这篇课文长达十页,我让学生捕捉典型人物和 典型环境为阅读目的,限时十五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整体把握 文章内容的预习作业来测试学生默读速度和理解效果。 如何进行写话与习作教学评价 袁贵峰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 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小学生作文难,已成广大教师、学生、家长面临的语文教育中的头等 大事,以至于不少报刊都展开了这项讨论,可以说,这个问题已成为 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大家形象地把小学“作文难”现象成为“巧妇难 为无米之炊”。连我们许多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师都为小学生感叹: 小学生阅历太少,写作文所用的素材也很少,要他们写作,尤其是让 他们写出有意义的事、甚至要他们写出有教育意义的事,实在是难为 这些少不更事、天真无邪的娃娃们了。但我们做语文教师的在习作教 学中所持的评价观对学生的习作水平产生了哪些影响,是否有利于小 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分析。 一、评价的标准尺度对小学生习作水平的影响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常常在不经意间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一不小 心学生上了三年级要求写作文了,突然发现绝大部分小学生不会写 作,于是如临大敌,赶紧想办法,课堂强调、课下找家长谈话,请家 长配合指导。家长看老师着急的样子,也恐惧起来,最普遍的做法是 赶紧上作文补习班,于是,作文补习班市场也红红火火起来了。由于 教师对学生习作水平的评价标准尺度运用不当是产生这种现象的重 要原因。 1、教师人为设置坡度,导致学生作文水平“卡壳”。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1—6 年级各阶段的习作水平分别作了 不同的要求:1—2 年级把习作叫作写话,3—6 年级叫习作。以1—2 年级的写话为例,课标提出的要求是: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 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相反的情况是小学1—2 年级的写话并没有引起老师们的重视, 充其量只是在讲课为了让学生理解生词,而让学生遣词造句;为了应 付考试而训练学生看图写话而已。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和尺度障碍了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至于写作兴趣及自信心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这种教学模式伴随着学生进入三年级,导致学生不会作文现象的 发生是必然的,因为教师所持的评价观在此时陡然升高,让学生难于 接受,无形中为学生的写作水平的发展设置了一个巨大的障碍,学生 自然会怕作文,觉得作文难了。 怎么办呢?给学生一个可以接受的坡度,让他努力一下,就能触 摸到自己想要的高度。如有的低年级语文老师设计了与学生学习生活 相关的“坡度练笔”、“写话”练习等,引导刚刚入学的孩子写自己 的新学校、新朋友、新老师、新课本、新书包、新学科、新的学习方 法等等,引导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 想。引导二年级学生观察、认识写作大自然的现象,写自己开心的事、 烦恼的事、助人为乐的事、哭鼻子、掉眼泪的事,自己会做的事,招 待客人的事、写家乡襄樊大桥、自己的卧室等等。有了这样扎扎实实 的写话能力的训练,到三年级真正写作时,就不会出现像前面所说的 那种陡然“卡壳”的状态了。 2、降低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小学生的作文内容上,由于教师的评价观太高,以及应试的指 挥棒苦苦地要求我们的小学生写“有意义的事”,甚至要求他们写“有 教育意义的事”,迫使小学生找范文,因而普遍出现小学生作文“说 空话、说套话的现象,随之就自然出现了小学生作文没有个性特点的 问题,小学生作文也就失掉了童趣和天真。如写做好事必写老三样: 搀盲人过马路、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做值日忘了关窗,回家后冒 雨回到教室把门窗关好。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好事不该做,而是这种 好人好事都写了几十年,听腻了,老师也改腻了! 当代著名教育家张田若先生认为: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目标,就是 练习,是一种训练,是一种学生作业。小学生作文不是创作,不能苛 求小学生作文的社会功能。有个别小学生写出了供人欣赏的文艺作 品,当然是好,要爱护培养。但这不是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目标。广大 的小学生是不会写出文学作品的,对他们也不能这样要求。正如梁启 超所说:“文章做得好不好,属于巧拙问题,巧拙关乎天才,是不可 以教可以学的。”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地练习写作,学会写 各种文体的一般写法,即所谓的规矩。这种练习也是通常强调的语言 运用方面的基本功。我以为,教师在每一阶段教会学生一定的写作基 本功,只要学生掌握了,就可以给学生一个满分,大可不必从开头到 结尾,从遣词造句到思想观点到文采等方面求全责备。要求太高,学 生畏难了,也不肯、不爱写作了。假如评价的标准低一档,学生既掌 握了写作的方法,又有了信心,写作的兴趣更浓了,孰优孰劣,不言 而明。(注:难的是我们的教师放不下高高举起的评价标准!) 二、忽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导致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 不会详写作文 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或在作文时三言两语,草草完事,让我们 广大语文教师十分头疼,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感。课标要求不同学段学 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教师的评价观要重视学生写 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 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 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 料。针对小学生作文素材“无米下锅”的问题,广大语文教师也作了 积极的探索和开发,有的老师甚至帮助学生“找米下锅”。如时下流 行的搞一个活动,让学生写一篇作文的做法。细思量,这实在是一种 无奈之举啊!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还说:“生活 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的流 个不歇。”孩子自有孩子的生活,有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他们的喜怒 哀乐,有些事情看起来作文不是道,但那也是生活啊!孩子们们的“源 泉”是丰富的,可“溪水”为什么会“枯竭”呢? 据调查,学生最感兴趣或最拿手的作文是童话、科幻、梦境等内 容的习作,很多学生都不爱“写人记事”类型的,理由是记不清细节。 而“科幻童话”类则不同,它可以怎么想就怎么写,好写!于是,搞 完活动马上写的作文形式就应运而生了! 可是,时间长了,活动的次数多了,也就是说老师帮学生“找了” 很多“米”。老师们也发现:不少同学“烧”出了“香喷喷”的“米 饭”,但“烧夹生饭”的还是不少。虽然同学们对写人记事类型的作 文感兴趣,但写得比较精彩的还是那些平常作文基础好的,观察及写 作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其他很多同学只是把活动的过程记录下下,像 “流水帐”似的,干巴无味。再后来,大家只是对活动本身感兴趣, 对作文又开始厌倦了。这是怎么回事?事实证明这种帮学生“找米” 的做法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上是一种浅尝 辄止的行为。怎么办呢?有些激烈的体育比赛项目,裁判是无法用肉 眼来判断的,只好借助电子影象设备,使用最普遍的要数“慢镜头” 回放了,只有重放“慢镜头”,才能看清运动员的动作、身体所处位 置的微小差距。吃蛋糕也是一样,一大块蛋糕摆在你的面前,怎么吃? 很简单,切开来吃!生活中还有这样类似的许许多多的例子。再来看 看我们引导学生开展的活动:活动过程是要放慢镜头的,平时只让学 生整体去观察,那只能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不切开看还是写不出 好作文的,也就是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和技巧。在活动中提醒学生观察 活动中人物的衣着外貌、表情、动作,告诉学生注意记住自己的想法, 事后再进行及时采访,活动时心中的想法、感受,猜猜其他人心里会 想些什么老师的提醒、提问,是帮助学生回忆,帮助学生观察, 从而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 经过这样较长时间的训练,相信学生不仅写师生游戏活动得心应 手,写其他类型的写人记事作文也能得心应手,也就是说他们掌握了 “找米”的技巧和能力后,自己才能“找米下锅”。 回头再来看看叶老的话:“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 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的流个不歇。”这话自然是正确的, 不过还可以加上一句:要想让“溪水活泼泼的流个不歇”,还需要我 们当老师的做好“渠道”的疏浚工作啊! 三、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1、修改的意义。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王安石字斟句酌,成就了“春风又绿江南岸” 这样的名句,贾岛再三“推敲”,留下了遣词用语的千古佳话。叶圣 陶、吕淑湘、张志公、朱德熙等语文教育老前辈则非常重视学生作文 的批改,仅从开明出版社出版的《叶圣陶中小学生作文评改举例》一 书就可见一斑。书中有一篇中学生的习作,题目叫《一张画像》,叶 老从题目改起,将“张”改为“幅”,认为这样庄重些;文中的一些 地方经叶老修改,用词准确了,句子干净规范了,读起来也顺畅了; 他还在作文后面加了简短的鼓励性评语。一个普通中学生的作文居然 得到一位大作家的指点和鼓励,使小作者从此树起了写作的信心,后 来成了著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肖复兴。这是小学课文《那片绿绿的 爬山虎》中讲的一个例子。由此看来,善于修改,对自己来说是一种 能力,一种良好的习惯,在别人看来,则是一种了不起的美德,一种 非凡的人格魅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 我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2、小学作文修改的现状。 我们的语文老师在修改作文方面做得怎样呢?仅仅是写几句高 高在上式的评语,由老师圈出几个在浏览学生作文时发现的错别字而 已,至于修改病句、字斟句酌地推敲则属于罕见行为了。对于新课标 提倡的“要引导通过学生自己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合 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一要求,则仅仅是停留在偶尔为之的层面 上,并未真正大面积推广、研究和使用。 3、对小学作文批改方式的探索。 需要说明的是,“批改”是指修改文章、作业等并加上批语。通 俗地说,“批改”=“批+改”。在作文教学中,批改者较多的是指教 师,对小学生来说,主要的还是自主性的修改。怎样改才最有效呢? 我们看看下面的这种方法: “互改法”简介 有人说,大作文、小作文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两座大山。愚公 移山,感动了上帝,派神仙搬走了两座山。我们的上帝就是学生!能 不能让学生也参与批改作文呢?答案是肯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 也有“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和“修改自己的习作,并 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这样的目标要 求。著名的语文教育改革家、特级教师魏书生曾倡导的作文互改法也 很值得我们借鉴,现结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作简要介绍。 (1)修改项目划定。 小学生自主修改侧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分项计分。 ①格式是否正确。 ②卷面是否整洁。 ③错别字有几个。 ④有几处病句。 ⑤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用错。 至于作文结构安排得如何,内容是否具体,感情是否真实,主要 由教师批改。 (2)操作方法例析。 有些项目修改可采用流水作业的方法,如改错别字一项,可让甲、 乙、丙三个轮流修改同一篇作文,甲发现6 个错别字,乙如果认为是 7 个,甲就要写出为什么漏改1 个的原因,如果丙改出是8 个,那么, 甲、乙都要写出漏改的原因。 (3)互改法的可行性。 ①学生有这样的心理:愿意看别人的作文,更愿意给人家挑毛病。 ②每次修改,一个一篇,负担不重,对于修改的人来说,每次改 的对象不同,改起来有新鲜感;对于被改的人来说,自己的作文每次 都换人修改,可以看到不同的同学对自己作文的修改,也有新鲜感。 (4)互批的好处。 ①因为自己的作文要给其他同学改,写作时就会格外认真,以尽 量避免“出丑”。 ②多次修改的实践,能牢记住作文的几项常规要求,修改别人的 作文,既提高了发现错误的能力,也培养了自觉修改的习惯。 ③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可以发现、学习虽人的 长处,对缺点,也能引以为戒。 以上三点归根到底,都有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④教师只看一部分学生的批改情况,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用于研 究教材教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当然,互改作文的方法并不适合于每个年级,不适合于每个班级, 每次作文。即使是搞这项专题实验的班级,也还有一个从扶到放的过 程。在开始阶段,可选一两篇具有代表性的习作写在黑板上,或用毛 笔抄写,或用投影出示,在教师指导下,全班集体评改,让学生发现 问题,修改遗漏;其余学生的作文可进行略改,加些批注,发给各人, 令其自改,在此基础上,再发动大家互改;对部分作文基础差的学生, 常用的还应该是教师既改又批,多些面批;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则 可以少改多批,适当面批,启发自改。 作文批改的方式很多,无论怎样改,都要兼顾全体学生,使全班 学生都受益。教师精改的要让学生通晓这样改的道理;略改的要因文 而异,因人而异;互改自改的,教师则要注意信息的反馈和结果的分 析。 以上侧重于谈“改”,至于怎么下批语,在内容上,要说明修改 理由,点拨自悟思路,指点自改方法;在措词上,要注意口气委婉恳 切,多作表扬鼓励。 我们不能期望用一种改法,改一次作文就能彻底解决作文中的种 种问题,但只要我们语文老师能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头脑中时时绷紧 “批改”这根弦,灵活机动地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成效就会越来越 显著。 如何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口语交际教学与训练,让学生具有日 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际,发展合作精神。”这是课 程标准对口语交际课的要求,而在口语交际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让学生乐于说话,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呢?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 点,也是难点。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三点: 一、情境创设——营造口语交际的具体语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 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李吉林老师也曾说:“言语的发言地是具体的 情境,在一定得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言语的材料,从而促进 言语的发展”。具体的情境,能给予学生更直观更真实的情感体验,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 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因此,教师应善于挖掘日常生活话题,在教 学中多方面利用资源,创设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情趣的语境,让学生在 多姿多彩的广阔空间观察表达。因此,在一节课中,呈现一个学生熟 悉的谈话情境,是激发学生说话欲望的基础。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 介绍校园,而校园中的一切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很快就唤醒了学生 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介绍校园的哪些地方?”的 谈话中,调动了学生说话的兴趣。 二、角色定位是重点 学生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时,实际上是以双重身份参与的,一是 他的社会角色,即学生;二是他的交际角色,即特定交际情境中扮演 的那个角色。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进入相应情 境,确认自己的不同角色。在这节课的“怎么介绍校园的这些地方 呢?”这一环节中,学生学会了介绍的方法,并且不断地练习,提高 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介绍时态度应该怎么样呢?”,让学生明白 了文明礼貌。在下一个环节“带客人逛校园”中,学生的角色发生了 转变,成了小主人兼导游。在向客人介绍校园这一环节中,潜移默化 地将课堂上的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转化成新的技能。这样,随着人物身 份、地点情境的变化,言语情境也随之变化,角色感也越发鲜明。 三、“来而有往”——互动性 “互动论”原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将社会学的“互动”范 畴引入口语交际教学领域,有助于分析师生、生生之间的交际关系。 口语交际强调的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师生互动是一种教师和学 生之间运用口语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信息传递的互动方式,是 教师有效地教和学生有效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生生互动则是学生与 学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换、交流沟通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中的倾听、 表达与应对,都应该通过双方的互动来实现。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 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起学 生与教师及学生与学生的交际热情,才能真正实现口语交际课程的目 的。如在《介绍校园》一课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介绍一个地方” 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介绍一个地方的三个活动中,生生、师生 的互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一次次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大大增强 了生生、师生相互交流的机会,使口语交际的互动性得到有效落实。 由此,我们也可以想象得到在这种热烈轻松的氛围中,口语交际的训 练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 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 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 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 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要评 价学生阅读素养,须对这一复杂的活动有理性认识。建构主义学习理 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在头脑中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过 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交互 作用的过程。因此,评价学生的阅读素养要从他们掌握阅读策略的程 度评价,不太能采用客观量化评价,而应为定性评价。 朗读这种有声语言艺术是阅读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实践中 能起到增加学生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的作用。如何对学 生在朗读中的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基本朗读技巧上进行评价指 导,显得极为重要。德、法、英、美、**、中六国都比较注意在阅读 教学中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技巧,朗读和默读就是其中一 项。 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主要有专家评价、教师评 价和学生互评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在鼓足勇气、尽心尽力地 读过之后,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评价,他人评价应针对朗读的具体情 形、朗读者素质的优劣,告诉学生他们的朗读优势在哪里,该如何进 一步发挥;缺点在哪里,该如何弥补;使学生明白应该怎样读才能读 好。这样既能满足读者和听着的心理需求,又能给学生指明努力方向, 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用“点睛”之语,就能“指点迷津”。但笔者 认为自我评价也不容忽视,朗读的心理过程包括感知、理解、想象、 欣赏、表达几个阶段。具体说,借助书面语言,运用形象思维,唤起 自己的内心视觉形象,把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 闻到、尝试、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在想象中产生情感体验, 从而达到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实现读者对作者的情感发展,然后 再通过口语把自己形成的情感体验鲜明地表达出来。这样复杂的朗读 心理过程,只有读者自己在活动,其他人无法参与.无法体会,无法 评述。因此,教学中应尽可能让读者评价自己的读,在他欲评无言或 评而不准时,再采用他人评价,这样他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 提高自己。 将直接评价和启发评价相结合。不少教师喜欢对学生朗读情况随 堂直接进行评价,这样评价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得失,便于改进和提高, 但教学中有时也需要运用启发评价。文章表达的情感十分复杂,教学 中,应根据不同的朗读要求,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要求学生“读通” 课文的,可以采用直接评价;要求学生“读懂”课文的,应该采用启 发评价,即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读者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感 悟,自己体验,自己表达。这样既引导了读者,又启迪了听者;既评 价了朗读,又指导了朗读;既训练了读法,又训练了思维。 至于默读速度可用一定时限为单位,被测学生同时开始,同时结 束,然后计算不同学生的不同速度;也可以用一段文字为单位,分别 计算不同学生读完的时间,从而确定各学生每分钟的读速。默读理解 测试则在单位时间根据阅读目的和材料采取抓内容要点、抓关键字、 词、句、段的读法测验学生默读效果,看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大意, 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茨威格 《伟大的悲剧》选文,这篇课文长达十页,我让学生捕捉典型人物和 典型环境为阅读目的,限时十五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整体把握 文章内容的预习作业来测试学生默读速度和理解效果。 如何进行写话与习作教学评价 袁贵峰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 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小学生作文难,已成广大教师、学生、家长面临的语文教育中的头等 大事,以至于不少报刊都展开了这项讨论,可以说,这个问题已成为 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大家形象地把小学“作文难”现象成为“巧妇难 为无米之炊”。连我们许多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师都为小学生感叹: 小学生阅历太少,写作文所用的素材也很少,要他们写作,尤其是让 他们写出有意义的事、甚至要他们写出有教育意义的事,实在是难为 这些少不更事、天真无邪的娃娃们了。但我们做语文教师的在习作教 学中所持的评价观对学生的习作水平产生了哪些影响,是否有利于小 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分析。 一、评价的标准尺度对小学生习作水平的影响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常常在不经意间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一不小 心学生上了三年级要求写作文了,突然发现绝大部分小学生不会写 作,于是如临大敌,赶紧想办法,课堂强调、课下找家长谈话,请家 长配合指导。家长看老师着急的样子,也恐惧起来,最普遍的做法是 赶紧上作文补习班,于是,作文补习班市场也红红火火起来了。由于 教师对学生习作水平的评价标准尺度运用不当是产生这种现象的重 要原因。 1、教师人为设置坡度,导致学生作文水平“卡壳”。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1—6 年级各阶段的习作水平分别作了 不同的要求:1—2 年级把习作叫作写话,3—6 年级叫习作。以1—2 年级的写话为例,课标提出的要求是: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 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相反的情况是小学1—2 年级的写话并没有引起老师们的重视, 充其量只是在讲课为了让学生理解生词,而让学生遣词造句;为了应 付考试而训练学生看图写话而已。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和尺度障碍了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至于写作兴趣及自信心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这种教学模式伴随着学生进入三年级,导致学生不会作文现象的 发生是必然的,因为教师所持的评价观在此时陡然升高,让学生难于 接受,无形中为学生的写作水平的发展设置了一个巨大的障碍,学生 自然会怕作文,觉得作文难了。 怎么办呢?给学生一个可以接受的坡度,让他努力一下,就能触 摸到自己想要的高度。如有的低年级语文老师设计了与学生学习生活 相关的“坡度练笔”、“写话”练习等,引导刚刚入学的孩子写自己 的新学校、新朋友、新老师、新课本、新书包、新学科、新的学习方 法等等,引导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 想。引导二年级学生观察、认识写作大自然的现象,写自己开心的事、 烦恼的事、助人为乐的事、哭鼻子、掉眼泪的事,自己会做的事,招 待客人的事、写家乡襄樊大桥、自己的卧室等等。有了这样扎扎实实 的写话能力的训练,到三年级真正写作时,就不会出现像前面所说的 那种陡然“卡壳”的状态了。 2、降低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小学生的作文内容上,由于教师的评价观太高,以及应试的指 挥棒苦苦地要求我们的小学生写“有意义的事”,甚至要求他们写“有 教育意义的事”,迫使小学生找范文,因而普遍出现小学生作文“说 空话、说套话的现象,随之就自然出现了小学生作文没有个性特点的 问题,小学生作文也就失掉了童趣和天真。如写做好事必写老三样: 搀盲人过马路、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做值日忘了关窗,回家后冒 雨回到教室把门窗关好。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好事不该做,而是这种 好人好事都写了几十年,听腻了,老师也改腻了! 当代著名教育家张田若先生认为: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目标,就是 练习,是一种训练,是一种学生作业。小学生作文不是创作,不能苛 求小学生作文的社会功能。有个别小学生写出了供人欣赏的文艺作 品,当然是好,要爱护培养。但这不是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目标。广大 的小学生是不会写出文学作品的,对他们也不能这样要求。正如梁启 超所说:“文章做得好不好,属于巧拙问题,巧拙关乎天才,是不可 以教可以学的。”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地练习写作,学会写 各种文体的一般写法,即所谓的规矩。这种练习也是通常强调的语言 运用方面的基本功。我以为,教师在每一阶段教会学生一定的写作基 本功,只要学生掌握了,就可以给学生一个满分,大可不必从开头到 结尾,从遣词造句到思想观点到文采等方面求全责备。要求太高,学 生畏难了,也不肯、不爱写作了。假如评价的标准低一档,学生既掌 握了写作的方法,又有了信心,写作的兴趣更浓了,孰优孰劣,不言 而明。(注:难的是我们的教师放不下高高举起的评价标准!) 二、忽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导致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 不会详写作文 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或在作文时三言两语,草草完事,让我们 广大语文教师十分头疼,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感。课标要求不同学段学 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教师的评价观要重视学生写 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 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 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 料。针对小学生作文素材“无米下锅”的问题,广大语文教师也作了 积极的探索和开发,有的老师甚至帮助学生“找米下锅”。如时下流 行的搞一个活动,让学生写一篇作文的做法。细思量,这实在是一种 无奈之举啊!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还说:“生活 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的流 个不歇。”孩子自有孩子的生活,有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他们的喜怒 哀乐,有些事情看起来作文不是道,但那也是生活啊!孩子们们的“源 泉”是丰富的,可“溪水”为什么会“枯竭”呢? 据调查,学生最感兴趣或最拿手的作文是童话、科幻、梦境等内 容的习作,很多学生都不爱“写人记事”类型的,理由是记不清细节。 而“科幻童话”类则不同,它可以怎么想就怎么写,好写!于是,搞 完活动马上写的作文形式就应运而生了! 可是,时间长了,活动的次数多了,也就是说老师帮学生“找了” 很多“米”。老师们也发现:不少同学“烧”出了“香喷喷”的“米 饭”,但“烧夹生饭”的还是不少。虽然同学们对写人记事类型的作 文感兴趣,但写得比较精彩的还是那些平常作文基础好的,观察及写 作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其他很多同学只是把活动的过程记录下下,像 “流水帐”似的,干巴无味。再后来,大家只是对活动本身感兴趣, 对作文又开始厌倦了。这是怎么回事?事实证明这种帮学生“找米” 的做法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上是一种浅尝 辄止的行为。怎么办呢?有些激烈的体育比赛项目,裁判是无法用肉 眼来判断的,只好借助电子影象设备,使用最普遍的要数“慢镜头” 回放了,只有重放“慢镜头”,才能看清运动员的动作、身体所处位 置的微小差距。吃蛋糕也是一样,一大块蛋糕摆在你的面前,怎么吃? 很简单,切开来吃!生活中还有这样类似的许许多多的例子。再来看 看我们引导学生开展的活动:活动过程是要放慢镜头的,平时只让学 生整体去观察,那只能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不切开看还是写不出 好作文的,也就是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和技巧。在活动中提醒学生观察 活动中人物的衣着外貌、表情、动作,告诉学生注意记住自己的想法, 事后再进行及时采访,活动时心中的想法、感受,猜猜其他人心里会 想些什么老师的提醒、提问,是帮助学生回忆,帮助学生观察, 从而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 经过这样较长时间的训练,相信学生不仅写师生游戏活动得心应 手,写其他类型的写人记事作文也能得心应手,也就是说他们掌握了 “找米”的技巧和能力后,自己才能“找米下锅”。 回头再来看看叶老的话:“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 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的流个不歇。”这话自然是正确的, 不过还可以加上一句:要想让“溪水活泼泼的流个不歇”,还需要我 们当老师的做好“渠道”的疏浚工作啊! 三、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1、修改的意义。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王安石字斟句酌,成就了“春风又绿江南岸” 这样的名句,贾岛再三“推敲”,留下了遣词用语的千古佳话。叶圣 陶、吕淑湘、张志公、朱德熙等语文教育老前辈则非常重视学生作文 的批改,仅从开明出版社出版的《叶圣陶中小学生作文评改举例》一 书就可见一斑。书中有一篇中学生的习作,题目叫《一张画像》,叶 老从题目改起,将“张”改为“幅”,认为这样庄重些;文中的一些 地方经叶老修改,用词准确了,句子干净规范了,读起来也顺畅了; 他还在作文后面加了简短的鼓励性评语。一个普通中学生的作文居然 得到一位大作家的指点和鼓励,使小作者从此树起了写作的信心,后 来成了著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肖复兴。这是小学课文《那片绿绿的 爬山虎》中讲的一个例子。由此看来,善于修改,对自己来说是一种 能力,一种良好的习惯,在别人看来,则是一种了不起的美德,一种 非凡的人格魅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 我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2、小学作文修改的现状。 我们的语文老师在修改作文方面做得怎样呢?仅仅是写几句高 高在上式的评语,由老师圈出几个在浏览学生作文时发现的错别字而 已,至于修改病句、字斟句酌地推敲则属于罕见行为了。对于新课标 提倡的“要引导通过学生自己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合 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一要求,则仅仅是停留在偶尔为之的层面 上,并未真正大面积推广、研究和使用。 3、对小学作文批改方式的探索。 需要说明的是,“批改”是指修改文章、作业等并加上批语。通 俗地说,“批改”=“批+改”。在作文教学中,批改者较多的是指教 师,对小学生来说,主要的还是自主性的修改。怎样改才最有效呢? 我们看看下面的这种方法: “互改法”简介 有人说,大作文、小作文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两座大山。愚公 移山,感动了上帝,派神仙搬走了两座山。我们的上帝就是学生!能 不能让学生也参与批改作文呢?答案是肯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 也有“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和“修改自己的习作,并 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这样的目标要 求。著名的语文教育改革家、特级教师魏书生曾倡导的作文互改法也 很值得我们借鉴,现结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作简要介绍。 (1)修改项目划定。 小学生自主修改侧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分项计分。 ①格式是否正确。 ②卷面是否整洁。 ③错别字有几个。 ④有几处病句。 ⑤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用错。 至于作文结构安排得如何,内容是否具体,感情是否真实,主要 由教师批改。 (2)操作方法例析。 有些项目修改可采用流水作业的方法,如改错别字一项,可让甲、 乙、丙三个轮流修改同一篇作文,甲发现6 个错别字,乙如果认为是 7 个,甲就要写出为什么漏改1 个的原因,如果丙改出是8 个,那么, 甲、乙都要写出漏改的原因。 (3)互改法的可行性。 ①学生有这样的心理:愿意看别人的作文,更愿意给人家挑毛病。 ②每次修改,一个一篇,负担不重,对于修改的人来说,每次改 的对象不同,改起来有新鲜感;对于被改的人来说,自己的作文每次 都换人修改,可以看到不同的同学对自己作文的修改,也有新鲜感。 (4)互批的好处。 ①因为自己的作文要给其他同学改,写作时就会格外认真,以尽 量避免“出丑”。 ②多次修改的实践,能牢记住作文的几项常规要求,修改别人的 作文,既提高了发现错误的能力,也培养了自觉修改的习惯。 ③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可以发现、学习虽人的 长处,对缺点,也能引以为戒。 以上三点归根到底,都有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④教师只看一部分学生的批改情况,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用于研 究教材教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当然,互改作文的方法并不适合于每个年级,不适合于每个班级, 每次作文。即使是搞这项专题实验的班级,也还有一个从扶到放的过 程。在开始阶段,可选一两篇具有代表性的习作写在黑板上,或用毛 笔抄写,或用投影出示,在教师指导下,全班集体评改,让学生发现 问题,修改遗漏;其余学生的作文可进行略改,加些批注,发给各人, 令其自改,在此基础上,再发动大家互改;对部分作文基础差的学生, 常用的还应该是教师既改又批,多些面批;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则 可以少改多批,适当面批,启发自改。 作文批改的方式很多,无论怎样改,都要兼顾全体学生,使全班 学生都受益。教师精改的要让学生通晓这样改的道理;略改的要因文 而异,因人而异;互改自改的,教师则要注意信息的反馈和结果的分 析。 以上侧重于谈“改”,至于怎么下批语,在内容上,要说明修改 理由,点拨自悟思路,指点自改方法;在措词上,要注意口气委婉恳 切,多作表扬鼓励。 我们不能期望用一种改法,改一次作文就能彻底解决作文中的种 种问题,但只要我们语文老师能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头脑中时时绷紧 “批改”这根弦,灵活机动地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成效就会越来越 显著。 如何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口语交际教学与训练,让学生具有日 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际,发展合作精神。”这是课 程标准对口语交际课的要求,而在口语交际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让学生乐于说话,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呢?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 点,也是难点。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三点: 一、情境创设——营造口语交际的具体语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 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李吉林老师也曾说:“言语的发言地是具体的 情境,在一定得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言语的材料,从而促进 言语的发展”。具体的情境,能给予学生更直观更真实的情感体验,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 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因此,教师应善于挖掘日常生活话题,在教 学中多方面利用资源,创设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情趣的语境,让学生在 多姿多彩的广阔空间观察表达。因此,在一节课中,呈现一个学生熟 悉的谈话情境,是激发学生说话欲望的基础。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 介绍校园,而校园中的一切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很快就唤醒了学生 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介绍校园的哪些地方?”的 谈话中,调动了学生说话的兴趣。 二、角色定位是重点 学生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时,实际上是以双重身份参与的,一是 他的社会角色,即学生;二是他的交际角色,即特定交际情境中扮演 的那个角色。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进入相应情 境,确认自己的不同角色。在这节课的“怎么介绍校园的这些地方 呢?”这一环节中,学生学会了介绍的方法,并且不断地练习,提高 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介绍时态度应该怎么样呢?”,让学生明白 了文明礼貌。在下一个环节“带客人逛校园”中,学生的角色发生了 转变,成了小主人兼导游。在向客人介绍校园这一环节中,潜移默化 地将课堂上的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转化成新的技能。这样,随着人物身 份、地点情境的变化,言语情境也随之变化,角色感也越发鲜明。 三、“来而有往”——互动性 “互动论”原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将社会学的“互动”范 畴引入口语交际教学领域,有助于分析师生、生生之间的交际关系。 口语交际强调的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师生互动是一种教师和学 生之间运用口语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信息传递的互动方式,是 教师有效地教和学生有效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生生互动则是学生与 学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换、交流沟通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中的倾听、 表达与应对,都应该通过双方的互动来实现。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 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起学 生与教师及学生与学生的交际热情,才能真正实现口语交际课程的目 的。如在《介绍校园》一课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介绍一个地方” 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介绍一个地方的三个活动中,生生、师生 的互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一次次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大大增强 了生生、师生相互交流的机会,使口语交际的互动性得到有效落实。 由此,我们也可以想象得到在这种热烈轻松的氛围中,口语交际的训 练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