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最美古诗词,我的读书札记读书卡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31 10:56
最美古诗词,我的读书札记读书卡
最佳答案
王安石诗札记
千行诗文话沧桑
当我们谈及王安石的身份、在历史上的地位时,先于诗人想到的一定是政治家。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写道,他在政治上的新措施引起许多人的敌视,但是这些人不得不承认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尤其是诗学。而那无论是“王安石变法”发起者,还是“王荆文公诗”的作者,他都是王安石,两者唇齿相依方为王安石。
在我心目中,王安石就是那时光的黑夜中历时的长河边静静卧着的一方温润浑白的巨石。他仰头望月感慨着“明月何时照我还”,双手交叉抵着下颌低声念道“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看着那湍急的河水不由又叹道“汝生不及贞观中”,随后他撑起双臂站立起脱口而出“一来裹青衫,独事自悔尤。”起初,我心中的王安石便是那石头一般的灰色,灰色的人生,灰色的情绪,灰色的执念。然而随着我对王安石了解的不断深入,我渐渐看到“明月何时照我还”前尚有“春风又绿江南岸”,他也会神游“武陵源”忍不住要“桃源行”,也会“长扫屋檐、亲手栽种花木”,他多篇《即事》中的人间仙境为那方灰石铺就了一篇嫩绿可爱的草地。就这样在月光的勾勒下这位伟大的诗人形象在心中愈发鲜明了,我心中对他的敬仰之情也愈发深入。读钱钟书先生选注的《宋诗选注》所选王安石诗篇简要写下了以下的感受。
《河北民》
河北民,生进二边长苦辛。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依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天地白日昏,路旁过者无颜色。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黄河以北的人民百姓生活在边境之地,生活辛苦艰难。家家养了子女学习耕织养家,
最后却给了官家送去异国他乡。今年天下大旱土地贫赤,州县官人却仍然催着要交赋税。于是就有许多人家一家老小相互依存着往南边迁去,南方人在丰收的年头里自己也没有粮食可吃。这样的悲哀愁怨之情充满天地,晴天白日却是天色昏暗,路边的行人脸上都没什么气色。作者不由感叹你可悲没有赶上生在贞观年代,粮食价钱便宜而且没有兵戎征战这些劳民伤财之事。
这是一首政治诗,王安石先于一位诗人是一位政治家,所以他的诗中最有成就,最能体现他的精神的便是政治诗了。诗中描写了黄河以北的人民百姓的生活疾苦,突出了国家的积贫积弱,揭示了当时宋向辽进贡的事实,体现了弱小的宋对辽、西夏的委曲求全。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地位政治现状的不满,颇有恨铁不成钢的辛酸之感。表达了一位政治家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悲伤。
诗人在诗中直接描写了河北人民生活的各种真实状态,可谓民不聊生。直白陈述式的笔触更能刺痛心灵,最后的无奈叹息对比起来更显伤感。又通过河北人民迁居黄河以南来全面地对比着展现民众在丰年亏年同样悲惨的生存状态。“白日昏”的夸张渲染出了一种昏黄慌乱、迷茫痛苦难以寻到出路的氛围,强调了民众痛苦的心灵世界。“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一句中作者将现在与唐朝贞观年间的社会状况对比来看,作者感慨道生不逢时,既是人民百姓生不逢时,偏活在了这不平的时代,国家贫弱生存条件不足,也是在感慨
自己生不逢时,身为一个政治家,不能为民众谋福利,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能将自己的国家带领向强盛的时代。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一书中的此诗备注中强调,王安石对贞观盛世情有独钟,我认为每一个政治家心中都会有一个贞观之治这样的政治向往,这是他们的理想,是他们给自己、给国家定下的一个美好蓝图,而当这一愿望难以实现时,无奈悲伤之情就不言而喻了。
《葛溪驿》
缺月黄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残缺的月亮暗淡昏黄的挂在天际,时间尚早漫漫黑夜还有很久才会走完,一盏小灯明明灭灭地照着秋风中冰冷的床。带病的身子最是敏感,明显地察觉到了风露起得早了许多,梦中归乡,不知道那千山万水路程的漫长。坐着时突然感到年前歌唱的慷慨豁然之情,起身后却看尽天地间凄凉无奈之景。鸣叫聒噪的蝉声更加扰乱在外远行之人的耳朵和心情,此时正抱着那叶子稀疏半黄的梧桐树。
这是一首羁旅诗。诗人独自一人漂泊在外,驿站之中,孤枕难眠,病身劳苦,秋夜凄凉,思乡不及,这般种种是如此难以忍受的悲伤凄凉。昏黄的月光直将哀伤怅惘一点点冰冰凉凉地深入骨髓之中,梦中的归程更是虚实相生,虚虚实实,亦真亦幻,将故里的遥不可及更加突显了出来。起坐间两相对比慷慨释然之情更将此时的凄凉推向了极致。秋蝉的嘈杂乱鸣更加渲染了这恶劣的氛围,心中凄凉之至无奈之感油然而生。
《宋诗选注》王安石简介中曾写到他“博闻”“博极群书”,擅长“化用旧意象”达到新效果,起初尚没有什么独特的感受,但看了《王荆文公诗笺注》关于《葛溪驿》的注解后颇为感慨。“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注:刘
禹锡诗:“摇落从来长年感,惨舒偏是病身知。”太白诗:“日落知天昏,梦长觉道远。”意不同而具妙。曾参诗:“枕上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顿觉王安石此句融大家
之精华,并且加诸自己的理解感受,写来更加直接易懂,且虽是旧意象却有诗人自己独特的印记。“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注:杜诗:“抱叶寒蝉静”更见王安石借古借旧不仅仅是化繁为简,更有充实借鉴之处,此处将杜诗中的一个小面详细铺展开来,将寒蝉抱着疏桐的景象立体化现实化,展现了夜幕下寒蝉不停叫唤着梧桐在秋风中瑟缩半黄的状态,造就了一个经典的景象。
《示长安君》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少年时代即使是离别情意也不会变轻,老了之后即使是相逢也会心生悲怆之情。简单草草准备的杯盘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欢声笑语,昏黄无力的灯光下我们可以畅说平生万事。自我悲怜曾经天涯海角分别三年,如今却又踏上黄沙漫盖的万里之路。想要问一问以后何时何日才能再相聚,我会给你写信通过鱼雁相传。
这是留给自己大妹妹的一首诗,或者可以说是一封临别寄语。诗人在诗中表达浓浓的不舍之情,更有人生无奈之感。
全部回答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千古传诵的佳句,让我第一次认识《诗经》.阅读之后,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谐、神秘的气质所吸引,爱不释手.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恋爱中人的典型心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一位厌战思妻士兵的内心独白.“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是征人对父母深深的思念;“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是身在卫国的宋国人的思乡之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某种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的追求. “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生动地展示了一名坚贞不屈的女子誓死捍卫自己爱情的决心;“虽速我狱,亦不女从.”是一位女性对逼他从婚的贵人的斩钉截铁的答复. “勿剪勿拜,召伯所说.”是人民爱屋及乌,对有德政的召伯的遗迹的珍重;“民之罔极,职凉善背.”是诗人对昏庸腐败的统治的博大、崇高、深沉的忧患.“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是人民不堪剥削压榨,忍无可忍,幻想投奔“乐土”的诗. 睿智、沉静,是诗人的性格,含蓄,朴素而又精致,是诗的语言,诗人用诗的形式,抒写的却是他们并不平静的心灵.对爱的自主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崇奉……每一种感情都是如此的强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颗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诚. 阅读《诗经》,我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的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昔日雄霸天下的帝国已化为云烟;当年国色天香的罗裙已散入黄土……今天,真正触动我的情感与灵魂的不是几件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那些经久不灭的人的故事.一首首清新而高雅的诗,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仿佛被带到了遥远的国度,历史又重新展现在我的眼前:恍恍惚惚,若隐若现,神秘而悠远……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声音,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仿佛要告诉我什么……也许是历史,也许是故事,也许是未来,也许是别的什么.爱,自由,正义,是《诗经》永恒的主题,这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题.闭上眼睛,用心静静地聆听,你可以听得孩供粉佳莠簧疯伪弗镰到--那来自远古的心灵的呼唤.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合水中山青联希望小学地址在哪,我要去那里办
公白中心小学怎么去啊,我要去那办事
田周希望小学地址好找么,我有些事要过去
pro5 可以刷安卓原生系统吗
谁有这张电脑壁纸的高清版本啊,有的大神麻
不同颜色LED点亮
水背小学地址在哪,我要去那里办事
礼士镇中心小学地址在什么地方,我要处理点事
小张是一个白化病人,可是他的双亲皮肤都正常
歌里有这句i run to you的英文歌
珊坪小学地址在哪,我要去那里办事
古寨镇水西小学地址在什么地方,想过去办事
长塘镇鹅塘希望小学怎么去啊,我要去那办事
【世界大桥排名】世界上前三大的跨海大桥是哪
QQ开小恶魔和大恶魔和恶魔组合 各能得到什么
推荐资讯
电务段招待所(锦州黑山县)地址在哪,我要去那
城市的法律含义,是指直辖市、建制市、建制镇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
星河少儿舞蹈学校地址有知道的么?有点事想过
双子叶花艺地址在什么地方,我要处理点事
今早收到一只蓝色小龙虾,请问哪里可以卖?
兴业银行24小时自助银行(奥林支行)地址在什么
在线中文翻译成韩语,求大家帮忙翻译下这段话
【below的反义词】below的反义词是什么
世界第二个拥有黑卡的
求助,求BJH孔径分布公式
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