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则未了的意思,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20 02:47
- 提问者网友:兔牙战士
- 2021-05-19 02:35
了则未了的意思,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詩光轨車
- 2021-05-19 02:52
内容提要:本文结合前人对《论语·述而》中“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章的研究,通过《论语》文本考证和周秦汉其他典籍的使用实例勾沉,着重讨论了其中“莫”字的语法功能,认为前人于此句之解释均有未安,本章之“莫”本无实际词汇意义,只是一个虚词,其作用是在“文”一字不成词的语境中,缀在实词后面,起着舒缓语气的作用。整句意思是“书本上的学问么,我同别人差不多。在生活实践中做一个君子,那我还没有成功。”
论文接着讨论了《庄子》等书中的“广莫”和《孟子》中的“子莫”,认为这里的“莫”字皆不必如前人曲为之解,若看作虚词,其文理就能豁然贯通。其中的“子”即孔子。
关键词:文莫 广莫 子莫
一、文莫
关于《论语·述而》“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章,历来解释颇多歧见,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文莫”尤其是“莫”字的理解,本文拟在综合前贤注解的基础上,从文字训诂和篇章义理两方面进行考察。
关于“莫”字的训释,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释为否定副词,相当于“无”、“不”。何晏(?--249 )《论语集解》:“莫,无也。文无者,犹俗言文不也。文不吾犹人者,言凡文皆不胜于人也。”皇侃(488--545)《论语义疏》进而解释道:“孔子谦也。孔子言我之文章不胜于人,故曰‘吾犹人也’。”而于“莫”字则未予置词。
“莫”作为否定副词,作“无”、“不”等义解,确实是其中一大义项,可谓有足够的旁证。为精审计,兹先将《论语》一书中有关“莫”的其它句例俱摘录于下:
①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
②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同上)
③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雍也》)
④(曾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先进》)
⑤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子路》)
⑥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同上)
⑦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同上)
⑧(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鄙哉!硜硜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同上)
⑨(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卫灵公》)
⑩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阳货》)
⑾子贡曰:“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子张》)
以上十一条中,“莫”的义项可分为四类:动词一次第一条,否定副词“不”或“没有”七次第三、五、九、十、十一条,代词六次第二、六、七、八条,“暮”的古字一次第四条。如果用上述四个义项的任何一个去替换题上的“莫”字,其结果必然窒碍难通。因为如何晏解作否定副词无或不,则于本复句的语法不通。本复句是一个前正后反的转折复句,前一分句反映出孔子对自己“文”的自豪(非“凡文皆不胜于人”的自谦),如: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第一例是孔子对于文化传统的认同,第二例最足以见出孔子以“文”自居的豪情,最后一例是孔子评人兼自评。
后一分句则体现出孔子对自己“行”的自责,“则”字无......余下全文>>
论文接着讨论了《庄子》等书中的“广莫”和《孟子》中的“子莫”,认为这里的“莫”字皆不必如前人曲为之解,若看作虚词,其文理就能豁然贯通。其中的“子”即孔子。
关键词:文莫 广莫 子莫
一、文莫
关于《论语·述而》“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章,历来解释颇多歧见,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文莫”尤其是“莫”字的理解,本文拟在综合前贤注解的基础上,从文字训诂和篇章义理两方面进行考察。
关于“莫”字的训释,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释为否定副词,相当于“无”、“不”。何晏(?--249 )《论语集解》:“莫,无也。文无者,犹俗言文不也。文不吾犹人者,言凡文皆不胜于人也。”皇侃(488--545)《论语义疏》进而解释道:“孔子谦也。孔子言我之文章不胜于人,故曰‘吾犹人也’。”而于“莫”字则未予置词。
“莫”作为否定副词,作“无”、“不”等义解,确实是其中一大义项,可谓有足够的旁证。为精审计,兹先将《论语》一书中有关“莫”的其它句例俱摘录于下:
①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
②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同上)
③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雍也》)
④(曾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先进》)
⑤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子路》)
⑥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同上)
⑦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同上)
⑧(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鄙哉!硜硜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同上)
⑨(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卫灵公》)
⑩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阳货》)
⑾子贡曰:“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子张》)
以上十一条中,“莫”的义项可分为四类:动词一次第一条,否定副词“不”或“没有”七次第三、五、九、十、十一条,代词六次第二、六、七、八条,“暮”的古字一次第四条。如果用上述四个义项的任何一个去替换题上的“莫”字,其结果必然窒碍难通。因为如何晏解作否定副词无或不,则于本复句的语法不通。本复句是一个前正后反的转折复句,前一分句反映出孔子对自己“文”的自豪(非“凡文皆不胜于人”的自谦),如: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第一例是孔子对于文化传统的认同,第二例最足以见出孔子以“文”自居的豪情,最后一例是孔子评人兼自评。
后一分句则体现出孔子对自己“行”的自责,“则”字无......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