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求李白写的诗

答案:5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1 23:56
求李白写的诗
最佳答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
全部回答
李白诗全集

参考资料:http://www.yifan.net/yihe/novels/shici/libai/libai.html

李白的身世是一团谜,李白的诗歌则是一种奇。他的诗言出天地之外,思逸鬼神之表,如天马行空,飘然而至,忽然而去,充满了“出鬼入神,倘恍莫测”(胡应麟《诗薮》)的奇幻色彩。

前面提到李白的成名作《蜀道难》,就是代表: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开篇,诗人就通过连声的惊叹,层叠的比喻,突出地表现了蜀道那不同寻常的险峻,然后又通过神话传说,夸张的笔墨写出了蜀道是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途,给险峻的天梯石桟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为进一步描写蜀道的艰险作了铺垫。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紫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此段极写山势高危。那太阳的六龙车到此也只得折回的突兀高峰,冲波击浪,曲折回旋于崇山峻岭的奔腾禾川,再加上黄难以飞过,猿猱发愁攀援的反衬,烘托了蜀道沿途的艰难。接着,诗人又以青泥岭上盘旋迂回、百步九弯,似枯藤缠绕危岩的道路,和行人在高处仿佛伸手可摸星辰的描述,使人紧张得屏住呼吸,只有抚膺长叹!通过历史上的险阻、峰岭的高峻、山路的崎岖等描写,蜀道艰险之状,似乎已经写尽,但诗人笔锋一转,以反问的句式,引出了一个新的境界:

问君西游何时还,长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这里侧重渲染蜀道沿途荒凉悲凄的气氛。山势险峻,森林荒凉,野鸟悲号,子规啼鸣,更何况群峰接天,枯松倒挂,深河飞瀑轰鸣,行人闻声失色,充分表现了蜀道的惊险,悲凉的空寂,由此而产生出了一种排山倒海,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最后,诗人由写蜀中要塞剑阁的形势险要,引发出对时局的隐忧和对人生的感慨: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此段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和左思《蜀都赋》中描绘剑阁雄险的名句,表现了地势的险要,进而奉劝人们吸取历史教训,警惕战乱的发生。最后,以再次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主旋律作结,蕴藉了无限的感慨。

《蜀道难》形象雄伟,感情炽烈,想象丰富,语言夸张。诗人以变化莫测的笔法,通过从古到今,从总体到局部,从山路到行人,以及环境气氛的悲凉、政治局势的险恶等多方面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的艰险,展现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全诗色泽光怪陆离,结构回旋往复,节奏鲜明而富于变化,充分显示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故而李白的同代人殷璠《河岳英灵集》称之为“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

前人论李白的诗,多标之以气。吴融《禅月集序》称李白诗“气骨高举”。《鹤林玉露》说李白“作为歌诗,不过豪侠使气。”王世贞《艺苑危言》说“太白以气为主”。称李白“以气为主”,实际上揭示出了李白诗歌一个极为重要的艺术特征,即李白诗的强烈自我意识和自我表现色彩,他的诗是他的理想、才具、人格力量的自我表现。李白是一位充满激情的诗人。他的人生,可以说是追求自我价值、自我人格实现的人生。李白所要抒发的多是一种不吐不快的激荡情感。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又选取了与这种情感性质相应的形式——宣泄的方式。李白诗表达情感不掩抑、不委婉,不取温柔敦厚之道,而是情感的率真的倾吐。

李白的两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不仅道出了他诗的语言的核心,同时也表明着他的美学理想。这个美学理想体现在他的诗歌的每一个组成部分。与轩然高举的气骨、激荡的情感、超凡的想象相适应,李白选用了不同于其他盛唐诗人惯用的诗体,创造了自己特异的结构与语言,以使诗情和辞采天然融合。李白五绝、七绝都称名于世,五言古诗也写得很好。然而他用得最多、也最擅长的是乐府歌行和七言古诗。

在李白的作品中,有两个很特殊的现象:

一是乐府奇多。在李白那个时代,所有的诗人,大都偏重于近体诗的写作,很少有人再写古风,尤其是乐府。可是李白的作品中,乐府占了十分之一还多。李白集中,现存乐府一百四十九首,七言古诗八十余首。长短不拘,自由灵活的乐府歌行和七言古诗,为诗人抒发激荡奔放的情感,驰骋天才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李白的代表作《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等,都是乐府歌行或七言古诗。李白极熟练地运用了这些诗体,所以无论诗的思想内容怎样风雨争飞,鱼龙百变,怪伟奇绝,但都如同水随山转,云从风幻,自在天然。

二是律诗奇少。李白的近体诗,共七百七十九首,但律诗只有八首,这真是一件使人难以相信的事。李阳冰说:“太白著述,十丧其九。”可见今本所载,不过其十分之一,所以今本所载七言近体(律诗)八首,并不能断言他终生只作此八首。虽然如此,但也十足的说明李白很少作七律。李白七律虽少,但绝句却很多,而且也都很好。在唐朝,绝句可以合乐而歌的,这和乐府很相近。李白的乐府,是当代的绝唱;他的绝句,也是当代绝唱。

李白作品分体统计

(据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2)

卷次

1

2

3-6

7-25

26

27

28

29

30

文体

古赋

古风

乐府

古近体诗

表书



记颂赞

铭碑

祭文

诗文

补遗

篇数

59

149

779

9

20

20

9

71(含残句)

统计

8(古赋)

987(诗)

58(杂著)

诗文共计1124篇

李白诗能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与其直觉之思密切相关。李白以山水为友,总能以一种不隔、不俗的心情体验山光水色,常常凭着瞬间的直觉,把带着自然露珠的新鲜意象采入诗中。在大自然的山水中,李白把主观情感注入客观自然,那山便也有了情,那水便也有了性。自然山水之灵和李白艺术之魂在静寂中统一在一起,流淌于他彩笔,就有《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首诗以问答形式抒发了诗人隐居山林的闲情意趣,语出自然,浑然天成,色艳景幽,情真意远,韵味之美,意境之美,使人陶醉。桃花、鲜艳奔放,流水、清澈明亮。它们正是李白人格与诗品的传神写照:热烈而自然。花开花谢,季节更替,使人热爱这短暂的生命;春水东流,逝者如斯,使人思考这生命的轮回。热烈而终归平淡的自然景色,唤醒了李白的生命意识。他不禁感叹:“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既是对山水的礼赞,也是“人间”的不满。

直觉的魅力,在于它抛开某些文化杂质的拖累,还原出诗的天然本性和天真情调。面对这种天然纯真,人们当会感到这才是真正的“思无邪”。也就是说,直觉的本质在于真,它卸去了某些“文化”脂粉。如《越女词》五首之三: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耶溪在绍兴市南,传为西施浣纱之处。采莲女笑入荷花去,是一幅洋溢着青春气息的何等鲜丽的画面。她竟然会“佯羞”,但人们不会因其“佯”而觉得在作假,反而觉得是别具情调的天真。这里写的是日丽风和,《横江词》六首之一写的是风恶浪高: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横江在今安徽和县,指横江浦与采石矶相对的一段江面,因受天门山阻隔,长江在此由南向北横流,故云;瓦官寺在金陵凤凰台,寺上有阁,高二十四丈。前二句为吴歌。论好道恶,似乎在争执,但你从争执中感到的不是恶意,而是天真直率。风吹倒山,浪高于阁,这似乎在夸海口。但由于夸张得天真直率,你感到的不是做作,而是豪放。这就是直觉的魅力,它可能运用一些夸张或佯谬的手法,但你反而觉得他胸无城府,脱口而出,天真无邪。

直觉需要虚静。然而,虚静不是死静,而是大静之中含大动。由精神凝注而产生幻觉爆发,带来了情感外射和感觉连通等审美效应。《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题诗书游览之志》是追寻谢灵运游鄱阳湖的遗踪,免不了用典,但由于江水、湖水把心地洗涤得虚静,直觉的灵感便油然袭来:

空蒙三川夕,回合千里昏。

青桂隐遥月,绿枫鸣愁猿。

这是一个大虚静的境界。长江、汉水、赣江三川,千里迂回,组合成一个无限空蒙的黄昏。传说月宫有青桂,那只能在遥远的月中看个隐约,身边绿枫在风中鸣,愁猿在枫树上鸣,营造出一个悲凉的境界。在奇幻的直觉中,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外射到月中青桂和枫上愁猿。

在直觉的渗透中,生命与非生命的界限被打破了。俗解为比喻的修辞法,诗的表现却超越修辞而联通着生命。没有强大的生命注入,简单的修辞难以出现如此匪夷所思的意象组合。李白不是运用一般的修辞法,而是创造了一种生命化的修辞法。请看《秋浦歌》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谁见过长达三千丈的白发?你愁得一夜头发尽白,也就够夸张了,却扯出一种比“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还要长十倍的白发来。但李白说,这是因发愁所致。是他付出过雄才废置、壮志难酬的生命代价的,因而包含着他深刻的生命感觉。这样大家也就认可了,认可了就成为诗歌史上难以重复的一道奇异的风景。这种生命感觉,来自他以镜照面的直觉。明镜里的秋霜,实际是对他满头白发的比喻。但他于心不甘,不愿意承认这种无情的事实,因而产生疑惑:弄不清这明镜里,从哪里弄来这么多白色的秋霜了?人怨镜,实际上是人怨命。这不是叹老嗟穷吗?是的,但他凭着生命直觉,叹出了、嗟出了几分盛唐风范来。令你感慨连盛唐的白发也长得非同凡响,因为它长在一个民族精神不曾萎缩的时代,出于一位有着超凡气魄和才情的诗仙之口。

这种带有盛唐风范、诗仙品格的审美直觉,不仅改写着修辞学,而且改写着篇章学,这是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此诗抓住孤舟远影没入水天之际的动人景色,造就一种高远无穷的意象,表现出对故人的无限神往。其妙处在于整个篇章生命非常开阔而浑成,丝毫没有雕琢的痕迹。要你讲它的好处吧,一时说不出口;可是诵过,便难以忘怀。诗中所展示的直觉的风采,令你陶醉于一种挥洒自如的痛快。开头两句点题,点出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目的地。那些名楼名城如果要用典,俯拾皆是,但他只用直觉。诗脉呢?——故友相别,自然惆怅;不过转一想,毕竟所去乃繁华之地,何况“阳春召我以烟景”。用“烟花”形容“三月”,透露出李白在开元年间与孟浩然交游时的青春气息,大概他把孟夫子下扬州,看成值得钦慕的“风流天下闻”之举了。头两句不是写送别的时间、地点吗?但他凭着出色的直觉,以虚化实,把时间地点交待在运动状态中,交待在感觉中了。“烟花三月”一句感觉极其鲜丽,“孤帆远影”一句感觉至为精微。“孤帆——远影——碧空——尽”,视觉由近及远,由有至无,把送友之情写得极为深挚,遂使最后一句“唯见长江天际流”,像是从心中直涌出来。而且“唯见”二字甚佳,帆尽“唯见”江流,已是聚焦于“无”,意在言外,余味无穷。全诗一气呵成,胸襟开阔,直觉温人。

如果说李白的直觉,是心与事物相对而别出心裁那么,李白的用典,便是心通过典故与事物相对而别出心裁。虽然增加了典故的中介,增加了诗中的文化密度,但别出心裁则是一致的追求。

李白诗惯于用典。和历来人们的普遍印象相反,李诗无论事典语典,亦无论明用暗用,均较杜诗为多。其中主要见于古诗和长篇乐府,律绝及乐府歌行中的短小篇章较少。大量用典,涉及历史人物必多。据统计,李白诗文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唐代人不计)共有158位(杜甫则为117位);这些人一般都不是只出现一次,其中除了贾谊、司马相如、扬雄、王粲、阮籍等作家以及尧、舜、诸葛亮等人在杜诗文中出现次数超过李诗文外,其余绝大多数都是在李诗文中出现的次数多,而且常常是多得多。例如孔子曾在二十三首李诗文中出现,杜诗文则仅见于八首。再考虑到现存杜诗文数量超过李诗文将近五分之一,李诗文中历史人物出现的频数则更高。李白言及历史人物——或引以自比,或加以品评——总是和切身感受密切关联,因而从中很容易看出诗人自己的思想性格。

李白不仅惯于用典,亦善于用典。用语典则推陈出新,暗用事典则了无痕迹,明用事典亦挥洒自如,若由己出。他很少在枝节上用典,也很少用僻典,总是采用历史人物生平中的重要事迹,藉以表白自身的处境和心境,纵横辟阖,随心所欲,仿佛古人任其差遣。因而用典虽多但无獭祭之弊,却大大丰富了诗意的蕴含,加强了感情的力度。借古人酒杯浇自己之块垒固然是文人诗中常见手法,但谁也不像李白那样经常大量采取并做到今古浑融、人我合一。

一般而言,典故是将多个信息压缩成一个语汇符号,因而用典往往是一个文化浓缩的过程。这种浓缩,体现在李白的用典上,就是将二人或数人的事典加以拼合、重叠或联缀,为我所用。不过,更能展现李白个性的用典,是反其道而行,即以直觉的眼光,用多个诗句化解一个典故。对于典故所蕴含的文化密度,他不是凝缩而锤炼之,而是稀释而生发之。由此形成了其独特的流水用典的个性方式。如《上李邕》四句化一典: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这里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鹏之徒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但它以四句化一典,渲染风起风歇,冲天簸海,显得才气纵横。而且李白用来自喻的大鹏,非仅《庄子》中逍遥以自适的大鹏,更是奋飞以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的是自信与进取的志向和傲世独立的人格力量。李白诗之所以惊动千古者在此。如他在《江上吟》诗中所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在以大鹏雄姿作自我的隐喻之后,又以四句力排世俗无识之议论: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里用了《论语·子罕篇》中孔子的话:“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孔子如此说,是奖掖后进;李白如此说,是少年气盛。但这四句也只含一典,诗情激荡,不因用典而沉滞,也算极尽解嘲、辩解和宣泄之能事。

流水用典使李白的诗学思维带有平泻性、放射性和明快流动之感。他作为狂吟之师而异于杜甫作为苦吟之师,在典故使用上也显现出区别,一者如月光流水,一者如苍山重岩。一者追求“诗情快”,一者追求“诗律细”。李白诗中甚至有八句化一典的例子,如《赠新平少年》: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八句化一典,使诗行变得明快,能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理出一条有关命运和志气的线索,进行夹叙夹议的抒写。此兴尚浓,又托出自己的命运和志气,进行一正一反的对比性议论: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长风人短袂,内手如怀冰。故友不相恤,

新交宁见矜。摧残槛中虎,羁绁鞲上鹰。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它用典时,以心加以体验;写心时,以典作为参照。从而使全诗的结构处在平泻和放射状态,心、典互释,慷慨激昂。

直觉与用典,分别作为始生性和再生性的文化现象,在李白诗中的界限不是绝对的。有时在同一首诗中,直觉与用典往往交互出现。有时因为用典似有似无或了无痕迹,达到了与直觉并无二致的程度。有时典故经过化解,渗入新鲜的生命意识,乃别具面目,带上了不同程度的原创色彩。《将进酒》,千古豪歌之冠,最能展现李白无双的才气、喷口而出的直觉对典故的熔化: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正如李长之《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所云,李白是深感到天才被压迫的痛苦的。他颇痛苦于没有真正同情者,没有真正合作者。李白的痛苦是一种超人的痛苦,因为要特别,要优待,结果便没有群,没有人,只有寂寞的哀感而已了;李白的痛苦也是一种永久的痛苦,因为他要求的是现世,而现世绝不会让人牢牢的把握,这种痛苦是任何时代所不能脱却的,这种痛苦乃至是应当先李白而存在,后李白而不灭的……

李白不能像陶潜一样,否定一切——倘若否定一切,便可以归到“达观”了;他也不能像屈原的幻灭(只是现世里理想的幻灭)——但屈原却仍有一个理想没有幻灭,这就是他的理想人物彭咸,而且他也果如所愿的追求到了。

李白却不然,他没有理想。名,他看透了,不要,他要的只有富贵,可是富贵很容易证明不可靠。那么,他要神仙?便是神仙也还是恍惚,那么,怎么办呢?没办法。在这一点上,他之需要酒,较陶潜尤为急切,那么就只有酒了。——来,将进酒!

《将进酒》一诗除“陈王昔时宴平乐”,均无须注释。曹植曾封为陈王,其《名都篇》有“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平乐,观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门外。但即使我们不知道这些,更不知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或典出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烹羊宰牛”或典出曹植《野田黄雀行》“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饮者留其名”或典出《晋书·张翰传》“翰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也丝毫不妨碍对诗意的理解,对诗情的感动:豪、豪而放、豪而悲、一往豪情。什么是豪呢?就是以大观小,就是居高临下。严羽评云:“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陆时雍《诗镜总论》评云:“意气凌云”;其《唐诗镜》卷十八又评云:“豪!一起掀揭!”徐增《而庵说唐诗》卷四亦评云:“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这就是典而无痕的化境。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再接再厉和再接再励两个成语,哪个是正确的?
许真君的许真君人物
名侦探柯南中有一集刚开始是小兰趴在一个桌子
光驱没了怎么让它显示出来
信息产品方案策划怎么写?
怎么打击穿越火线萎缩群体?
耳机钕磁体驱动单元的大小跟耳机什么性能有关
玄幻小说主人公名字,男,要霸气一点的,谢谢
做地铁怎么走
中国人寿保险每三年返一次,怎么返
地轴不应该是向又偏的吗,怎么看地轴向左偏的
鞋厂面部主任工作职责
0.25乘8.4乘0.4怎么简算
为啥支持研究生参加高考改卷
带有be什么of的歌名。
推荐资讯
《顶碗少年》一文中和有些偶然遇到的事,竟会
kali linux怎么装apk
舌尖上的南阳作文
英皇专业烫染造型地址好找么,我有些事要过去
春蚕象征什么
中国有多少个人叫刘小敏
洛阳新安县老城的街上怎么有那么多的空商铺啊
重道造型(大悦城店)地址在什么地方,我要处理
胡惟庸的历史评价
中国电信天翼(平安路800尚景苑尚景苑)地址在
虾子没有头可以思考么?
靳新领 你好向你请教骶麻的问题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