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得水的得是什么意思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1 13:13
- 提问者网友:饥饿走向夜
- 2021-02-28 18:39
遂得水的得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舊物识亽
- 2021-02-28 19:45
问题一:解释词语:遂得水的遂是什么意思 连词,意为“于是”。问题二:乃掘地,遂得水整句的意思 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狗离家很远都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应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在征得齐桓公同意后,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南面),夏天住在阴凉的地方(北面).地上蚁穴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而今的人带着愚蠢的心而不知道向圣人的智慧学习,不是很大的错误吗?问题三:乃掘地 遂得水出自什么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③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 《韩非子》 是在韩非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非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 著作中许多当时的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文学特点
韩非子的文章说理精密,文笔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
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了。问题四:遂是什么意思 1.田间水沟(夫间有遂)
2.通,达(何往而不遂)
3成就,顺利达到(四者无一遂)
4.于是,就(乃掘地,遂得水)
5.终,竟,终于(上遂不纳)
=================
正好要查,就顺手弄了上来
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南面),夏天住在阴凉的地方(北面).地上蚁穴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而今的人带着愚蠢的心而不知道向圣人的智慧学习,不是很大的错误吗?问题三:乃掘地 遂得水出自什么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③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 《韩非子》 是在韩非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非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 著作中许多当时的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文学特点
韩非子的文章说理精密,文笔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
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了。问题四:遂是什么意思 1.田间水沟(夫间有遂)
2.通,达(何往而不遂)
3成就,顺利达到(四者无一遂)
4.于是,就(乃掘地,遂得水)
5.终,竟,终于(上遂不纳)
=================
正好要查,就顺手弄了上来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