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的教学中涉及到哪些"估算方法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3 13:51
- 提问者网友:几叶到寒
- 2021-12-23 09:38
估算的教学中涉及到哪些"估算方法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神的生死簿
- 2021-12-23 10:42
估算教学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落实估算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实实在在的开展,从教育思想上重视起来,从教学行为上研究起来.基于此,我通过学习、探索、实践,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1.贴近生活,感受估算价值.
学生估算习惯的培养与估算能力的提高与教师关系十分密切.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估算意识并结合教学内容作好估算示范.而教师的估算意识又着重体现在对各册教材中估算题材的挖掘和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的传授上,估算示范则应穿插到教学过程中去.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有步骤地将估算与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让学生不断加深认识.例如,二年级(上册)、(下册)和三年级(上册)中,随着计量单位的出现,估算训练即可开始.在学过米、厘米、克和千克后,可让学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可让学生估一估1千克鸡蛋大约有多少个,尝试估算日常生活中有关物品质量,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所学单位的概念.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两者的结合来估测填写恰当的单位:黑板长4(),课本宽18(),一条大青鱼重2(),一辆卡车载重2(),加深孩子们对生活经验的认识,并以已有的经验为参照来判断.教师应尽量结合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寻找契机组织学生观察、分析,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估算的乐趣,并切身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凸显估算应用的价值.
2.结合教学,讲清估算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中要在具体的审题、解题、验证中教给学生估算的方法.估算是一个估计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并不是一个漫无目的、胡乱猜测的过程,而是一个有目标、有选择、有方法运用的过程,也就是在解答应用题和计算题之前,对该题的计算结果,做出粗略的估计;或是在解答之后,对该题的结果做出粗略的判断.
(1)根据数位估算法.例如,四年级教学三位数乘(除以)两位数的乘、除法时,根据因数、被除数、除数的位数,估计积或商是几位数.积的位数等于两个因数位数之和或比这个和少1,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减去除数的位数所得的差或比这个差多1,如:376×54,学生可以根据这一经验推出它的积是五位数.
(2)根据生活常识或经验估算法.例如,二年级(下册)第86页的“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例题教学完之后,给学生出这样一道题:一箱雪碧54元,要去商店买9箱雪碧需要准备多少钱?这里没有提“大约”,但隐含“大约”的意思,而且是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这题列式是“54×9”让学生进行估算尝试,学生会感悟到把54估成50是估小了,带的钱不够买,根据这个实际问题估数就要估大些,以免钱不够.所以,估算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要估大些,还是估小些,以适需要.再如,二年级(下册)“倍数的实际问题”新课结束后,出示这样一道题:爸爸今年36岁,是爷爷岁数的一半,是儿子年龄的4倍,爷爷和儿子今年各几岁?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很快就可以判断出爷爷年龄不会少于36岁,儿子则不可能多于36岁.这样,学生在解题,估算中体会到他们所学习的不是枯燥、刻板的东西,而是有趣的、富有生气的,同时也是有用的数学,进而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3.感悟方法,鼓励策略多样化.
估算习惯的养成和估算能力的提高,标志之一是会自觉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利用估算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1)让学生掌握预测策略.就是对问题结果的取值范围进行合理的估计,计算结果如超出这一估计的取值范围,说明答案是错误的.
(2)让学生掌握调整策略.在估算中由于运用不同的方法,其估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是不同的,所以恰当运用调......余下全文>>
1.贴近生活,感受估算价值.
学生估算习惯的培养与估算能力的提高与教师关系十分密切.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估算意识并结合教学内容作好估算示范.而教师的估算意识又着重体现在对各册教材中估算题材的挖掘和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的传授上,估算示范则应穿插到教学过程中去.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有步骤地将估算与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让学生不断加深认识.例如,二年级(上册)、(下册)和三年级(上册)中,随着计量单位的出现,估算训练即可开始.在学过米、厘米、克和千克后,可让学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可让学生估一估1千克鸡蛋大约有多少个,尝试估算日常生活中有关物品质量,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所学单位的概念.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两者的结合来估测填写恰当的单位:黑板长4(),课本宽18(),一条大青鱼重2(),一辆卡车载重2(),加深孩子们对生活经验的认识,并以已有的经验为参照来判断.教师应尽量结合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寻找契机组织学生观察、分析,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估算的乐趣,并切身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凸显估算应用的价值.
2.结合教学,讲清估算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中要在具体的审题、解题、验证中教给学生估算的方法.估算是一个估计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并不是一个漫无目的、胡乱猜测的过程,而是一个有目标、有选择、有方法运用的过程,也就是在解答应用题和计算题之前,对该题的计算结果,做出粗略的估计;或是在解答之后,对该题的结果做出粗略的判断.
(1)根据数位估算法.例如,四年级教学三位数乘(除以)两位数的乘、除法时,根据因数、被除数、除数的位数,估计积或商是几位数.积的位数等于两个因数位数之和或比这个和少1,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减去除数的位数所得的差或比这个差多1,如:376×54,学生可以根据这一经验推出它的积是五位数.
(2)根据生活常识或经验估算法.例如,二年级(下册)第86页的“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例题教学完之后,给学生出这样一道题:一箱雪碧54元,要去商店买9箱雪碧需要准备多少钱?这里没有提“大约”,但隐含“大约”的意思,而且是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这题列式是“54×9”让学生进行估算尝试,学生会感悟到把54估成50是估小了,带的钱不够买,根据这个实际问题估数就要估大些,以免钱不够.所以,估算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要估大些,还是估小些,以适需要.再如,二年级(下册)“倍数的实际问题”新课结束后,出示这样一道题:爸爸今年36岁,是爷爷岁数的一半,是儿子年龄的4倍,爷爷和儿子今年各几岁?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很快就可以判断出爷爷年龄不会少于36岁,儿子则不可能多于36岁.这样,学生在解题,估算中体会到他们所学习的不是枯燥、刻板的东西,而是有趣的、富有生气的,同时也是有用的数学,进而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3.感悟方法,鼓励策略多样化.
估算习惯的养成和估算能力的提高,标志之一是会自觉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利用估算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1)让学生掌握预测策略.就是对问题结果的取值范围进行合理的估计,计算结果如超出这一估计的取值范围,说明答案是错误的.
(2)让学生掌握调整策略.在估算中由于运用不同的方法,其估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是不同的,所以恰当运用调......余下全文>>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舍身薄凉客
- 2021-12-23 12:03
和我的回答一样,看来我也对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