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中国
伟大的中国
世界经济排名十大国
世界各国经济规模(用GDP衡量)的国际比较应满足三个条件:一是GDP指标概念相同,二是货币单位相同,三是衡量的价格水平相同,即剔除各国价格差异,从而进行物量比较。对于第一个条件,各国通过使用同一版本的国民核算体系如93SNA得以解决;对于后两个条件,一般采用购买力平价(PPP)法和汇率法来实现。
按汇率法核算的结果是:
1980年,发展中国家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23.5%,发达国家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76.5%;
1985年,发展中国家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20.4%,发达国家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79.6%;
1990年,发展中国家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15.9%,发达国家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84.1%;
1995年,发展中国家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18.0%,发达国家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82.0%;
2000年,发展中国家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19.5%,发达国家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80.5%。
按购买力平价法核算的结果是:
1980年,发展中国家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40.6%,发达国家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59.4%;
1985年,发展中国家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41.2%,发达国家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58.8%;
1990年,发展中国家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41.2%,发达国家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58.8%;
1995年,发展中国家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41.1%,发达国家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58.9%;
2000年,发展中国家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43.2%,发达国家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56.8%。
上述数据表明,按汇率法核算,从1980年至今,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较小,同时又呈现下降趋势;按购买力平价法核算,从1980年至今,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较大,同时又呈现上升趋势。
经济规模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排序方面,也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结果。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四个发展中大国跻身世界前10位,其经济地位显著提高。其中,中国GDP总量居世界的位次从汇率法的第6位,升至购买力平价法的第2位,仅次于美国;印度从第13位升至第4位;巴西的位次没有变化,均为第9位;俄罗斯从第16位升至第10位。下表列出了2000年GDP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
位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汇率法 美国 日本 德国 英国 法国 中国 意大利 加拿大 巴西 墨西哥
PPP法 美国 中国 日本 印度 德国 法国 英国 意大利 巴西 俄罗斯
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的实力对比也发生了变化: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美国、欧盟、日本经济总量的对比是100: 94:34,按汇率法计算,三者之比为100:80:49。从购买力平价的计算结果看,欧盟经济规模与美国势均力敌,而日本经济规模则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