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季度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5.0%,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日益强烈。在此情况下,不考虑其他因素,消费者理性的应对措施可能是:
A. 增加现金消费
B. 提前归还债务
C. 持有债券
D. 增加储蓄
2011年一季度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5.0%,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日益强烈。在此情况下,不考虑其他因素,消费者理性的应对措施可能是:A. 增加现金消费B. 提前归还债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6 00:22
- 提问者网友:辞取
- 2021-02-25 18:28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摆渡翁
- 2021-02-25 20:00
(答案→)A. 增加现金消费B. 提前归还债务C. 持有债券D. 增加储蓄解析:该题考查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会导致纸币贬值、钱不值钱、物价上涨,所以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日益强烈的时候,我们应该增加现金消费,故A观点符合题意,B观点不合理,这是应该推后归还,这时候买债券和增加储蓄都只能让我们的钱贬值,所以C、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A。分析: 考点1:货币 货币(一)商品、货币、纸币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 商品 货币 纸币 区别 表现形式 多种多样 金、银 纸 产生时间 先 后 最后 本质 价值 一般等价物 货币符号 是否有价值 有 有 无 联系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二)商品价值、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三者的关系在供求关系不变时,商品的价格除受商品价值决定外,还受货币价值影响。当商品价值升高,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升高;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下降时,商品价格就会提高;当商品的价值下降时,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会下跌;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提高时,商品价格也会下跌。 (三)价格与交换价值区别与共同点共同点:二者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都是以价值为基础,由价值决定的。区 别: A交换价值(是指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存在于货币产生前(即物物交换时期),而价格存在于货币产生后。B价格是价值的符号,而交换价值则不是。(四)直接的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1)公式不同:直接的物物交换是早期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直接交换,其公式是商品—商品,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2)直接的物物交换一般在货币产生前,而商品流通则是在货币产生后;(3)直接的物物交换的买、卖是同时进行的,双方只要满意就可成交,而商品流通的买、卖在时间、空间上是分离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你可爱的野爹
- 2021-02-25 21:26
收益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