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传统乐器是什么?
答案:5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4 19:27
- 提问者网友:我没有何以琛的痴心不悔
- 2021-03-24 13:20
藏族的传统乐器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轮獄道
- 2021-03-24 14:28
1、札木聂。又称扎年。藏族弹弦乐器。因其设六弦,故又称六弦琴。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据藏文史书《红史》载,扎木聂于唐代从内地传入。
2、牛角胡。即“必汪”,藏族弓拉弦鸣乐器。藏语因方言不同又称必庸、必央、巴汪、日阿杂、则则、扎尼等。汉族称弦子、牛角胡或胡琴。
3、根卡。,是藏族弓拉弦鸣乐器。历史悠久,来源于古代波斯,最早只用于古典歌舞“囊玛”的伴奏,未在民间流行。20世纪50年代改革制成高、中、低音系列根卡。音色富有浓厚的高原风味,已用于独奏、重奏、合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深受藏族人民喜爱,流行于西藏自治区拉萨、日喀则等地。
4、骨笛是笛子的一种,也是最早的乐器。又称鹰笛或鹰骨笛,藏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边棱气鸣乐器,藏语称当惹。用鹫鹰翅骨制成,流行于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甘肃省等的藏族牧区。常用于独奏。
5、鹰笛有两种,一种是藏族鹰笛,另一种是塔吉克族鹰笛,都是由鹰的翅膀骨制作而得名,常用于独奏。藏族鹰笛主要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省的藏族地区。
扩展资料:
藏族主要居住在中国青藏高原上的西藏以及青海、 甘肃、四川、云南等省,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有卫藏、康巴、安多3个方言区。卫藏方言区包括西藏全境(除昌都地区外);康巴方言区包括四川甘孜州,西藏昌都地区,云南迪庆州,青海玉树州;安多方言区包括青海海南、黄南、海西、海北、果洛等州, 四川阿坝州,甘肃甘南州。
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方面,都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藏族音乐-百度百科
2、牛角胡。即“必汪”,藏族弓拉弦鸣乐器。藏语因方言不同又称必庸、必央、巴汪、日阿杂、则则、扎尼等。汉族称弦子、牛角胡或胡琴。
3、根卡。,是藏族弓拉弦鸣乐器。历史悠久,来源于古代波斯,最早只用于古典歌舞“囊玛”的伴奏,未在民间流行。20世纪50年代改革制成高、中、低音系列根卡。音色富有浓厚的高原风味,已用于独奏、重奏、合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深受藏族人民喜爱,流行于西藏自治区拉萨、日喀则等地。
4、骨笛是笛子的一种,也是最早的乐器。又称鹰笛或鹰骨笛,藏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边棱气鸣乐器,藏语称当惹。用鹫鹰翅骨制成,流行于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甘肃省等的藏族牧区。常用于独奏。
5、鹰笛有两种,一种是藏族鹰笛,另一种是塔吉克族鹰笛,都是由鹰的翅膀骨制作而得名,常用于独奏。藏族鹰笛主要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省的藏族地区。
扩展资料:
藏族主要居住在中国青藏高原上的西藏以及青海、 甘肃、四川、云南等省,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有卫藏、康巴、安多3个方言区。卫藏方言区包括西藏全境(除昌都地区外);康巴方言区包括四川甘孜州,西藏昌都地区,云南迪庆州,青海玉树州;安多方言区包括青海海南、黄南、海西、海北、果洛等州, 四川阿坝州,甘肃甘南州。
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方面,都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藏族音乐-百度百科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玩世
- 2021-03-24 15:25
扎木聂
即六弦琴,据传有七百年历史,是民间歌舞堆谐、囊玛的主要伴奏乐器。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据藏文史书《红史》载,扎 木聂于唐代从内地传入。藏语“扎木”是声音,“聂”为悦耳好听之意,“扎木聂”意为声音悦耳的琴。
2.扬琴
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与钢琴同宗,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 刚柔并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
3、牛角胡
历史较为悠久,形制与汉族二胡基本 相同,发音明亮、音色优美,常用于独奏和为歌舞、戏剧、说唱伴奏。流行于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省区。
4、根卡
根卡,是藏族弓拉弦鸣乐器。音色富有浓厚的高原风味,已用于独奏、重奏、合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
5、胡琴
胡琴,又称乡胡、稽(同奚)琴。历史悠久、形制古朴。发音柔美,音色动听。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后来的藏族引进。
6、铁琴
铁琴是藏族拉弦乐器,形制与二胡相近,流行于拉萨、日喀则、江孜及西藏广大村镇,多用于伴奏藏族古典歌舞“囊玛”和民间歌舞“堆谢”,现在多用于藏戏伴奏。
7、藏京胡
藏语称“宾旺”、“必汪”。藏族拉弦乐器。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四川及云南、青海、甘肃等地的部分藏族居住地区。
8、多吉尺布(金刚杵铃)
多吉尺布是佛教密宗乐,多吉尺布由两部分构成,上半截是金刚杵,下半截是铃,分别代表智慧和方便。
9、甲铃
甲铃,各种宗教活动场合最常用的一种乐器。
10、冈林(胫骨号)
冈林意为用人腿胫骨制成的笛子。冈林是西藏佛教密宗乐器之一,随印度佛教密宗在公元八世纪就传入西藏。
- 2楼网友:未来江山和你
- 2021-03-24 15:13
1、扎木聂:
藏族弹弦乐器。因其设六弦,故又称六弦琴。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扎木聂”意为声音悦耳的琴。
2、甲铃:
甲铃与铜钦一起成为藏佛传教乐器中两个主要的旋律性的乐器。普遍认为甲铃是内地乐器唢呐传到西藏后的名称,其形状与内地唢呐基本一致。
3、牛角琴:
这个独特的乐器已有500多年历史,后因种种原因消失达400余年之久,它是藏民族最古老的弦乐器。据史料记载,生活在川甘青一带的游牧藏民族以牛角作琴筒,牛筋作弦,马尾作弓,牛犊皮作琴面制作成弦乐器,用以演奏极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音乐。
4、铜钦:
铜钦是藏族佛传佛教所特有的铜管乐器之一,主要用于盛大庆典或召集见臣民。据藏文史书和有些早期壁画记载,铜钦早在公元十世纪以前就在西藏出现。分别用红铜、铜、黄铜和银制作。
5、柄鼓
柄鼓是西藏宗教寺院的主要乐器之一,与钹和其它寺院乐器合作配合,应用于各种宗教依仪轨活动和神舞羌姆的伴奏。柄鼓和钹也是藏戏的唯一两件伴奏 乐器。柄鼓两面蒙皮,可用坐式和站式两种形式演奏。
扩展资料:
藏族乐器的历史:
唢呐于金、元时代由阿拉伯传入中国。唢呐:俗称“喇叭”。在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
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最初是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的乐器,就连唢呐这个名称,也是阿拉伯语Zurnā的音译。唢呐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在中国出现,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呐形象。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时代,传到中国中原地区。
到了明代,古籍中始有藏族唢呐的记载: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唢呐已在中国普遍应用。明代武将戚继光(1527-1587)曾把唢呐用于军乐之中。在他《纪效新书·武备志》中说:”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
较详细的记载见于明王圻编《三才图会》(1607年刊): 唢呐,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
不知起于何代,当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 明朝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则是描述唢呐最好的文章:“喇叭,唢哪,曲儿小,腔儿大。来往官船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 3楼网友:爱难随人意
- 2021-03-24 15:05
1、“苏那”是西藏的一种宫廷乐器,藏语是“迎宾”的意思,主要用于各种隆重场合迎宾等,和鼓声配合,有“慢吹苏那快打鼓”的说法。
2、鹰笛距今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由秃鹫的翅膀骨制作而得名。鹰笛主要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的藏族地区。常用于独奏,有上山、下乡、春播等曲目。
3、扎念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扎念”藏语意为“悦耳动听之声”,扎念琴有六弦琴、八弦琴、十六弦琴等,其中以六弦琴最为普遍,广泛流行于西藏各地。扎念琴体通常由柏木、红木、胡桃木、檀香木制成,蒙皮为山羊皮、蟒蛇皮等。
2014年,扎念琴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4、牛角胡,藏语称“比汪”或“比庸”,与二胡形制相似,但琴筒用牛角制成,主要为弦子及折嘎伴奏。由于琴弓较短,演奏时凡旋律中的长音,均奏成八分音符的同音反复,并在弱拍上加用大二度或小三度的倚音或复倚音,形成弦子音乐的主要特色。
5、大号,藏语称“同钦”,铜制,管身无孔,长约3米,下端有大叭口,能吹出基音及五度泛音,音量宏大,多用于寺院仪式活动及藏戏音乐中。
扩展资料:
藏族被誉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民族,藏族音乐流传上千年,成为藏族群众血液中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
追溯藏族传统乐器的历史,古代藏、汉文史籍文献中就有不少关于乐器的记载:作于十三世纪末叶的藏文史著《五部遗教》,记述了吐蕃时期西藏已有海螺、螺号、鼓、铜鼓、铜号、毕旺等乐器;作于十四世纪的《西藏王统纪》,记述了七世纪赞普松赞干布在宫中赐宴时,曾有艺人表演鼓舞与乐器演奏。
以铜钦为例,据藏文史籍记载和阿里古格王朝遗址红庙的壁画,铜钦早在十一世纪就已经出现在阿里地区。
藏文史书《贤者喜宴》记载,公元1042年,“阿底峡在芒域贡塘住了一年,然后来到了布让(今阿里普兰县),尊者强曲韦用盛大的仪式进行迎接,为欢迎专门制作了过去从未见过的黄铜号”,并且在阿里普兰湟吾拉山上迎请阿底峡时首次奏响。
参考资料:中国西藏网-西藏民间传统藏乐器:流淌千年的音乐瑰宝
- 4楼网友:第四晚心情
- 2021-03-24 14:50
藏族的传统乐器主要如下:
1、弹拨乐器:札木聂、 扬琴
2、弓弦乐器:牛角胡、贴琴、根卡、胡琴、热玛琴 等
3、吹管乐器::竖笛、骨笛、大号、号、唢呐、铜笛、 海螺、口弦、竹笛、泥笛等
4、打击乐器:大鼓、热巴鼓、达玛鼓、巴郎鼓、锣、镲、串铃等
其中的札木聂、牛角胡、大号、竖笛最富有特色。
扎木聂
藏族弹弦乐器。因其设六弦,故又称六弦琴。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据藏文史书《红史》载,扎木聂于唐代从内地传入。
用红木、核桃木或檀香木制,全长108厘米。音箱为半葫芦形,长29厘米,上部较小呈棱形,下部较大呈椭圆形,蒙山羊皮或獐子皮。琴杆细长,指板无品。琴头向后半弧形弯曲,六轴分列两侧,顶端雕刻成龙头或无饰。常用于歌舞和弹唱伴奏,也用于器乐合奏或独奏。
牛角胡
藏语称“比汪”或“比庸”,与二胡形制相似,但琴筒用牛角制成,主要为弦子及折嘎伴奏。由于琴弓较短,演奏时凡旋律中的长音,均奏成八分音符的同音反复,并在弱拍上加用大二度或 小三度的倚音或复倚音,形成弦子音乐的主要特色。
大号
藏语称“铜钦”,铜制,管身无孔,长 约3米,下端有大叭口,能吹出基音及五度泛音,音量宏大,多用于寺院仪式活动及藏戏音乐中。
竖笛、骨笛
竖笛、骨笛流传于牧区。竖笛用木制,骨笛用鹰腿骨或羊腿骨制成,音区高,音量小,声音尖细,常用以吹奏牧歌曲调。
拓展资料:
藏族音乐
藏族音乐大体上可以分为佛教音乐和民间音乐。
佛教音乐中最著名的是喇嘛唱的无词的歌颂曲调。早在12、13世纪前后,就出现了论述藏族民族音乐的专著,如萨迦班达智·贡格坚 赞的《论西藏音乐》等。寺庙中至今保存并使用藏族的 古老图形乐谱──央移谱。
藏族传统音乐特色鲜明,品 种多样,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3大类。民 间音乐可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器乐等5类。
参考链接:中国民族网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