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兄难弟】
【含义】 比喻兄弟才德都好,难分高下。后来多比喻两人同样坏。
【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第八条
【原文】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故事说明】
颍川有个叫陈宴的人,自幼好学,办事公道。后来做了县官,更是廉洁奉公,百姓很佩服他。他的大儿子叫元方,小儿子叫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
元方后来被朝廷任命为侍中,又想让他当司徒官,但是他不干,朝廷又封他为尚书令。因为陈宴、元方、季方的声望极高,当时豫州的城墙上,都画着他们父子三个的图像,让百姓学他们的品德。
元方有个儿子叫长文,季方有个儿子叫孝先。有一天,他们为自己父亲的功德争论起来,都说自己的父亲功德高,争来争去没有结果,便一同来请祖父陈宴裁决。陈宴想了一会儿,对两个孙子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他俩的功德都很高,难以分出上下啊!”两个孙子满意而去了。
【子鱼案】
这是一个有关兄弟的故事,让我想起另一对兄弟的故事来。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写中秋夜击鼓传花取乐,贾政看了宝玉、贾环作的诗后说:“可见是弟兄了。……妙在古人中有‘二难’,你两个也可以称‘二难’了。只是你两个的‘难’字,却是作难以教训之‘难’字讲才好。”想那古板的贾政也能玩幽默,实是不容。不过他老人家的幽默大概没什么人敢领会罢。
难兄难弟一语,后来也多用做指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例如元朝张可久《折桂令•湖上饮别》曲中有语:“难兄难弟俱白发相逢异乡。无风无雨未黄花不似重阳。”不过读音大概是由第二声变为第四声了。
2、【割席绝交】
【含义】
割断席子,表示断绝交情,不再来往。常用来形容朋友绝交不再往来。
【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第十一条
【原文】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
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故事说明】
三国时,华歆、邴原、管宁被时人称为一条龙,华歆年称龙头,邴原居中为龙腹,管宁年为龙尾。
管宁和华歆(xin)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俩成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很和谐。虽则如此,但两人的性格却不同。管宁高洁,一生不曾进仕;管宁则经世致用,功名累世。通过两件小事,管宁目睹了华歆捉金出看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叹惋和失望,等到华歆回来以后,管宁就拿出刀子当着华歆的面把席子从中间割成两半,痛心而决绝地宣布:“我们两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被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了。”
【子鱼案】
这个故事无非告诉我们,真正的朋友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很多人却因此得出华歆贪慕荣华、德行卑污的结论来,说捉金是慕金钱,看轩冕是慕权势,这却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华歆是个品行高洁的人。同是世说里的故事,有华歆送还礼品和顺路救人的故事,可见一斑。
其实,世说里的人物,我是极其喜欢华歆的,不单单是因为他也字子鱼的缘故。就拿割席绝交的故事来看,“捉金而掷”,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简直就是拾金不昧嘛。至于出去看过门的轩冕,这就让我想起太史公笔下的刘邦和项羽,一个发出“大丈夫当如此”的感慨,一个发出“彼当取而代之”的壮语,这在太史公看来,是优点啊。所以又连带着喜欢太史公,因为他的宽厚。
3、【小时了了】
【含义】 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三条
【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故事说明】
李元礼就是李膺,东汉朝臣、名士,名气很大。《世说新语•德行》有载:“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很多人就是因为有李元礼的欣赏和赞誉,就因此声名大噪的。
孔文举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孔融,汉末文学家,曾任北海相,故也称孔北海。
【子鱼案】
孔融让梨的故事应该是家喻户晓的,就不消多说了。小小年纪的孔融去登龙门,真是不感小看呀。既然是龙门,求见者就必然多不胜数了,就必然遭到门吏的阻挠。所谓阎王易见,小鬼难缠啊。不过这难不倒我们小小的孔融,阎王也好,小鬼也罢,都服了他,偏偏一个不识趣的人,自讨了没趣。
只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人确实大有人在。所以这句话也经常被用到,虽然是借用的判断句,但 “想必您小的时候肯定很聪明”这样现成的回答,却没多少人用过。
在百度搜索的时候,看到有这样的一句话,摘来贴到这里,算是投支持票——把中国一句古训略微改一下可以叫“小事了了,大未必佳”。这里的小事并不是说什么都亲自过问,而且人也不可能有那经历,做为上层建筑太多花时间注意小事的话,大事那就真的未必佳了。
【含义】 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三条
【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故事说明】
李元礼就是李膺,东汉朝臣、名士,名气很大。《世说新语•德行》有载:“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很多人就是因为有李元礼的欣赏和赞誉,就因此声名大噪的。
孔文举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孔融,汉末文学家,曾任北海相,故也称孔北海。
【子鱼案】
孔融让梨的故事应该是家喻户晓的,就不消多说了。小小年纪的孔融去登龙门,真是不感小看呀。既然是龙门,求见者就必然多不胜数了,就必然遭到门吏的阻挠。所谓阎王易见,小鬼难缠啊。不过这难不倒我们小小的孔融,阎王也好,小鬼也罢,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