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包拯有几名妻室?几个儿女?
答案:3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2 22:58
- 提问者网友:蓝琪梦莎
- 2021-04-12 18:06
好奇而已. 最后他是怎么去世的,终年多少岁?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酒安江南
- 2021-04-12 19:16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的夫人董氏是一位有名的贤内助。包公清廉的一生离不开她的默默支持,“包青天”的荣誉中有董氏一半的功劳。
董氏出身于官宦之家,自幼读书识字,知书达理。她与包拯成婚后,对包拯说:“大丈夫当为君上效力,家里自有我来照料双亲,我会像对亲生父母一样侍奉他们,你放心去应试吧。”于是,包拯留下贤惠的妻子照料父母,赶赴京城参加考试。后来,包拯考中进士,被派去做知县。由于父母年迈不愿远行,包拯毅然辞官回家侍奉双亲。为尽孝心而抛弃官位,包拯此举不仅没有惹恼妻子,反而赢得了妻子的敬重。董氏理解丈夫“先尽孝后尽忠”的想法,心甘情愿地陪伴丈夫奉养双亲。11年后,包拯的双亲都过世了,包拯才出任知县,踏上仕途。这期间,董氏无怨无悔地伴其左右。
在包拯从政的岁月里,董氏不但在生活上悉心照料包拯,在政治上也常常扶助、支持他。包拯经常当面向宋仁宗秉直谏言,一次在朝堂上,包拯因为一件事说话太激动,唾沫星子喷到了宋仁宗的脸上。虽然宋仁宗没有当面责怪他,但包拯退朝后想起朝堂上的事,不免闷闷不乐。善解人意的董氏了解到原因后,回后堂穿上诰命夫人的服饰,庄重地对包拯说:“你是为国家说话,就是皇上怪罪下来,我也愿和你一起受罚。只希望你今后在朝堂上继续为国家、为百姓直言面谏。”一席话,董氏深明大义、外柔内刚的性格展现无遗。
因此可以说,包拯清廉一生、誉满朝野的背后,有着董氏不可忽视的功劳!
包拯(俗称包公),字希仁,是北宋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人。他生于公元999年,卒于1062年。 包拯墓葬位于安徽省合肥市东郊大兴集。关于包拯当时在开封逝世时的情况,墓志铭上记载为:“嘉佑七年五月己未,方视事,疾作为归。上遣使赐良药,辛未,遂以不起闻。” 从以上记载可知,包拯从发病到亡故仅有13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他还服用了“上遣使赐良药”。由于包拯生前敢于谏诤,不畏权贵,执法不徇私情,受到贪官污吏的仇视,又这样突发性地去世,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怀疑和关注,即包拯究竟是病死?还是服药后被毒死的?最近,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安徽省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产生的同步辐射,对包拯遗骨进行了研究。发现包拯遗骨中钙、铁、汞元素比现代人骨中的含量高,而砷和铅的含量均比现代人骨中的含量低或相近。 众所周知,古代的毒药主要有砒霜(砷)、朱砂(汞)等,它们都具有“剧毒”的性质,包拯遗骨中砷含量较现代人低,可以初步排除包拯生病时服用大量含有砒霜药物的可能性,至于包拯遗骨中汞含量较现代人高,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古人为保存尸体(防腐),在棺木中放入朱砂,由于朱砂对骨头的侵蚀和污染引起汞含量增高;另一种可能是包拯生前曾服用小剂量含汞药和食品。同步辐射的研究结果,排除了包拯生前服用大量含有砒霜药物的可能性,但不排除服用小剂量含汞药物或食品的可能性。分析结果支持包拯属正常死亡的结论
包公墓全称包孝肃公墓园,位于合肥市内包河南畔林区,与包公祠紧紧相连。整座墓园面积1200平方米。包拯病逝于北宋嘉七年(1062年),次年由开封 护丧归葬在今合肥市东郊大兴集。1973年建于此,1988年竣工。墓园内迁安了包拯及其夫人、子孙的遗骨。包公曾言: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故有“不肖子孙,不得入墓”的传说。墓园由主墓区、附墓区和管理区组成。主墓呈“覆斗型”,墓室内安放有包拯墓志铭和2.4米长的金丝楠木棺,棺内安放包拯遗骨。北侧是附墓区,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媳等墓5座。整个墓园庄重肃穆,寓包拯禀性峭直、刚毅之意。主要建筑上置有全国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刘海粟、启功、溥杰等撰书的楹联。
董氏出身于官宦之家,自幼读书识字,知书达理。她与包拯成婚后,对包拯说:“大丈夫当为君上效力,家里自有我来照料双亲,我会像对亲生父母一样侍奉他们,你放心去应试吧。”于是,包拯留下贤惠的妻子照料父母,赶赴京城参加考试。后来,包拯考中进士,被派去做知县。由于父母年迈不愿远行,包拯毅然辞官回家侍奉双亲。为尽孝心而抛弃官位,包拯此举不仅没有惹恼妻子,反而赢得了妻子的敬重。董氏理解丈夫“先尽孝后尽忠”的想法,心甘情愿地陪伴丈夫奉养双亲。11年后,包拯的双亲都过世了,包拯才出任知县,踏上仕途。这期间,董氏无怨无悔地伴其左右。
在包拯从政的岁月里,董氏不但在生活上悉心照料包拯,在政治上也常常扶助、支持他。包拯经常当面向宋仁宗秉直谏言,一次在朝堂上,包拯因为一件事说话太激动,唾沫星子喷到了宋仁宗的脸上。虽然宋仁宗没有当面责怪他,但包拯退朝后想起朝堂上的事,不免闷闷不乐。善解人意的董氏了解到原因后,回后堂穿上诰命夫人的服饰,庄重地对包拯说:“你是为国家说话,就是皇上怪罪下来,我也愿和你一起受罚。只希望你今后在朝堂上继续为国家、为百姓直言面谏。”一席话,董氏深明大义、外柔内刚的性格展现无遗。
因此可以说,包拯清廉一生、誉满朝野的背后,有着董氏不可忽视的功劳!
包拯(俗称包公),字希仁,是北宋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人。他生于公元999年,卒于1062年。 包拯墓葬位于安徽省合肥市东郊大兴集。关于包拯当时在开封逝世时的情况,墓志铭上记载为:“嘉佑七年五月己未,方视事,疾作为归。上遣使赐良药,辛未,遂以不起闻。” 从以上记载可知,包拯从发病到亡故仅有13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他还服用了“上遣使赐良药”。由于包拯生前敢于谏诤,不畏权贵,执法不徇私情,受到贪官污吏的仇视,又这样突发性地去世,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怀疑和关注,即包拯究竟是病死?还是服药后被毒死的?最近,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安徽省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产生的同步辐射,对包拯遗骨进行了研究。发现包拯遗骨中钙、铁、汞元素比现代人骨中的含量高,而砷和铅的含量均比现代人骨中的含量低或相近。 众所周知,古代的毒药主要有砒霜(砷)、朱砂(汞)等,它们都具有“剧毒”的性质,包拯遗骨中砷含量较现代人低,可以初步排除包拯生病时服用大量含有砒霜药物的可能性,至于包拯遗骨中汞含量较现代人高,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古人为保存尸体(防腐),在棺木中放入朱砂,由于朱砂对骨头的侵蚀和污染引起汞含量增高;另一种可能是包拯生前曾服用小剂量含汞药和食品。同步辐射的研究结果,排除了包拯生前服用大量含有砒霜药物的可能性,但不排除服用小剂量含汞药物或食品的可能性。分析结果支持包拯属正常死亡的结论
包公墓全称包孝肃公墓园,位于合肥市内包河南畔林区,与包公祠紧紧相连。整座墓园面积1200平方米。包拯病逝于北宋嘉七年(1062年),次年由开封 护丧归葬在今合肥市东郊大兴集。1973年建于此,1988年竣工。墓园内迁安了包拯及其夫人、子孙的遗骨。包公曾言: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故有“不肖子孙,不得入墓”的传说。墓园由主墓区、附墓区和管理区组成。主墓呈“覆斗型”,墓室内安放有包拯墓志铭和2.4米长的金丝楠木棺,棺内安放包拯遗骨。北侧是附墓区,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媳等墓5座。整个墓园庄重肃穆,寓包拯禀性峭直、刚毅之意。主要建筑上置有全国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刘海粟、启功、溥杰等撰书的楹联。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渡鹤影
- 2021-04-12 21:54
包拯先有三妻张氏、董氏(有一子包繶但他婚后两年染病身亡),并后与随嫁之待婢孙氏纳为妾室并生下一子包綖(1058年,包綖由包繶之妻崔氏取名包授),妻被包拯遗送回家,因为包綖,家族得以繁衍;包公另还有两位女儿。另董氏于1068年病逝于合肥,与包拯合葬;崔氏则于1094年去世,享年62岁。
- 2楼网友:千杯敬自由
- 2021-04-12 20:35
包拯(999—1062),汉族,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 嘉佑七年(1062),包拯又升为礼部侍郎。包拯坚持不受。不久,也就是嘉佑七年五月二十五(庚午),即公元1062年7月3日,包拯病逝于开封,加赠礼部尚书,谥孝肃,享年六十四岁,归葬于老家合肥。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