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曰:“县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今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孔子庙,如今之所云,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
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气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素:平素
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课:抄写
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革:改变
D.故其俗一而不杂——一:纯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未及为而去/人非生而知之者
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D.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问征人以前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学校学习而明白治国之道的古代士人可成为官吏的后备之选。
B.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
C.为了当地人民的教化,慈溪县令在修孔庙时建学舍的举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D.慈溪县有许多资质很好的人,通过学校的培养,他们很容易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4 22:15
- 提问者网友:暗中人
- 2021-04-14 01:18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老鼠爱大米
- 2021-04-14 01:47
1.B2.B3.B4.(1)大概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再都从学校中产生。 (2)我们虽然为它即将推行而感到高兴并且庆幸,但又担心那些后来的人不能继承我(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推究它的意义来告诉后来的人。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掌灯师
- 2021-04-14 02:57
哦,回答的不错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