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损卦和益卦有什么区别?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8 06:27
- 提问者网友:嗝是迷路的屁
- 2021-11-17 23:54
《易经》中的损卦和益卦有什么区别?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人類模型
- 2021-11-18 01:27
简单的说就是减法与加法。
根据朱熹的研究,易经《下经》三十四卦,讲的是人道。其核心卦是损卦与益卦,“无损无益非易也”。(朱熹:《周易本义》)。《易经》的第一原理和根本法则是变的哲学。
如何变?有损有益是谓变。损者,减也;益者,加也。损益卦启示人们的是得中之道和盛衰之道。
对损卦和益卦,孔子指出它是揭示的兴衰之理。《杂卦》说,“损、益,盛衰之始也。”《淮南子》说读《易》至损益,愤然而叹曰:“益损者,其王者之事与……利害之反,祸福之门户,不可不察也。”
怎样求盛而不衰?首先要自损,“自损者益,自益者缺”。(孔子)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指损卦卦象,兑下艮上),损。君子以惩忿窒欲。”自损的根本是清心寡欲。孔子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就是自损者益的原则。自损者益,即自减是加,而且是倍加。
其次是“损以远害,益以兴利”(《系辞下》),意思是减少损害,增加利益。这就是上文提到的利益最大化原则。
再次是“挹而损之”。这是孔子推荐的“持满之道”,也就是不衰之道。一个主体(不论是个人、团体还是国家)通过加减求势兴盛起来以后,就要防止满势带来倾覆。
满势,是最大化优势,是兴盛到了极点。这时候,就要从满势中舀一点出去。挹,意即舀出。这里谈的是不到顶点的原则。
通过加减,争取优势,使自己的力量和事业兴旺发达,使求功者得功,求名者得名,求胜者得胜,求利者得利,求权者得权。这是制胜之道。
通过加减,防止过与不及,防止盛极而衰,这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完美的“黄金中道”,也是安全持满之道。
根据朱熹的研究,易经《下经》三十四卦,讲的是人道。其核心卦是损卦与益卦,“无损无益非易也”。(朱熹:《周易本义》)。《易经》的第一原理和根本法则是变的哲学。
如何变?有损有益是谓变。损者,减也;益者,加也。损益卦启示人们的是得中之道和盛衰之道。
对损卦和益卦,孔子指出它是揭示的兴衰之理。《杂卦》说,“损、益,盛衰之始也。”《淮南子》说读《易》至损益,愤然而叹曰:“益损者,其王者之事与……利害之反,祸福之门户,不可不察也。”
怎样求盛而不衰?首先要自损,“自损者益,自益者缺”。(孔子)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指损卦卦象,兑下艮上),损。君子以惩忿窒欲。”自损的根本是清心寡欲。孔子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就是自损者益的原则。自损者益,即自减是加,而且是倍加。
其次是“损以远害,益以兴利”(《系辞下》),意思是减少损害,增加利益。这就是上文提到的利益最大化原则。
再次是“挹而损之”。这是孔子推荐的“持满之道”,也就是不衰之道。一个主体(不论是个人、团体还是国家)通过加减求势兴盛起来以后,就要防止满势带来倾覆。
满势,是最大化优势,是兴盛到了极点。这时候,就要从满势中舀一点出去。挹,意即舀出。这里谈的是不到顶点的原则。
通过加减,争取优势,使自己的力量和事业兴旺发达,使求功者得功,求名者得名,求胜者得胜,求利者得利,求权者得权。这是制胜之道。
通过加减,防止过与不及,防止盛极而衰,这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完美的“黄金中道”,也是安全持满之道。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