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轼的资料】根据苏轼资料写一篇作文不允许复制粘贴、要原创600字以上可以根据...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31 01:04
- 提问者网友:沉默的哀伤
- 2021-01-30 01:55
【关于苏轼的资料】根据苏轼资料写一篇作文不允许复制粘贴、要原创600字以上可以根据...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低血压的长颈鹿
- 2021-01-30 03:25
【答案】 论苏轼的人格魅力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第一章中毫不掩饰他对苏东坡的偏爱:
“
我想李白更为崇高,
而杜甫更为伟大
——
在他伟大的诗之清新、
自然
、
工巧、
悲天悯人的情感方面更为伟大.但
是不必表示什么歉意,恕我直言,我偏爱的诗人是苏东坡.在今天看来,我觉得苏东坡伟大
的人格,
比
中国
其他文人的人格,
更为鲜明突出,
在他的生活和作品里,
显露的越发充分.
”
而在序言中对苏东坡的人格就有所论及:
“
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
化人生,
这位诗人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观
……
所以生命毕竟是不朽的、
美好
的,所以他尽情享受人生.这就是这位旷古奇才乐天派的奥秘的一面.
”
林语堂为苏轼的旷
达人格所倾倒,只可惜他没有深究,而给本文留下了探讨的空间.
儒道释对李白、杜甫、苏轼影响之异
豪放之李白.李白独特的个性气质和奇异的行为方式,超迈绝伦
,
百世无匹,儒道释对
李白的真正影响其实都很有限.表面上看,李白大有儒家
“
济苍生、安黎元
”
的雄心,但实际
上李白真正关心的是
“
天生我才必有用
”
,而且是
“
宰相之用
”
;李白迷恋道教,一方面是道教
的炼丹成仙契合了李白的性格,
同时也是为了走
“
终南捷径
”
,
但他对道家思想的精髓并无太
多体会,虽然他醉时吟唱过:
“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
(《月
下独酌》其二);李白与佛教也有不解之缘,但在李白眼里,佛教与他所信奉的道教似无太
大的差别,
李白并没有真正领悟佛法的真谛,
基本上算是与佛教擦肩而过了.所以,李白一
生虽也浸染儒道释,而豪放本色不改.
沉郁之杜甫.
总览杜甫一生儒道释的消长,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尽管杜甫曾有发
自肺腑的
“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跄俱尘埃
”
(《醉时歌》)的沉重感慨,尽管杜甫一生频
繁出入道释,
儒学却始终都占据着杜甫灵魂的主导地位,
而道释在杜甫的心灵坐标中总是若
隐若现,无足轻重.
我们承认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杜甫对道释的感受有所深化,但这种
深化,是有限的,总体来说,是浅尝辄止.也许是儒家观念早已深入杜甫骨髓,影响了他对
道释的接受,虽屡遭挫折、打击,却矢志不渝,诗人到老都保持儒家本色,而显沉郁风格.
旷达之苏轼.论人生大起大落之坎坷,苏轼与李白、杜甫相比,当有过之而无不及,可
是在苏轼的诗中却少有李白式的
“
呼天抢地
”
的宣泄:
“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
与
尔同销万古愁
”
,也没有杜甫式愁苦的悲鸣: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
,而是
“
一蓑烟雨任平生
”
的旷达、洒脱,个中缘由耐人寻味,值得探究.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第一章中毫不掩饰他对苏东坡的偏爱:
“
我想李白更为崇高,
而杜甫更为伟大
——
在他伟大的诗之清新、
自然
、
工巧、
悲天悯人的情感方面更为伟大.但
是不必表示什么歉意,恕我直言,我偏爱的诗人是苏东坡.在今天看来,我觉得苏东坡伟大
的人格,
比
中国
其他文人的人格,
更为鲜明突出,
在他的生活和作品里,
显露的越发充分.
”
而在序言中对苏东坡的人格就有所论及:
“
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
化人生,
这位诗人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观
……
所以生命毕竟是不朽的、
美好
的,所以他尽情享受人生.这就是这位旷古奇才乐天派的奥秘的一面.
”
林语堂为苏轼的旷
达人格所倾倒,只可惜他没有深究,而给本文留下了探讨的空间.
儒道释对李白、杜甫、苏轼影响之异
豪放之李白.李白独特的个性气质和奇异的行为方式,超迈绝伦
,
百世无匹,儒道释对
李白的真正影响其实都很有限.表面上看,李白大有儒家
“
济苍生、安黎元
”
的雄心,但实际
上李白真正关心的是
“
天生我才必有用
”
,而且是
“
宰相之用
”
;李白迷恋道教,一方面是道教
的炼丹成仙契合了李白的性格,
同时也是为了走
“
终南捷径
”
,
但他对道家思想的精髓并无太
多体会,虽然他醉时吟唱过:
“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
(《月
下独酌》其二);李白与佛教也有不解之缘,但在李白眼里,佛教与他所信奉的道教似无太
大的差别,
李白并没有真正领悟佛法的真谛,
基本上算是与佛教擦肩而过了.所以,李白一
生虽也浸染儒道释,而豪放本色不改.
沉郁之杜甫.
总览杜甫一生儒道释的消长,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尽管杜甫曾有发
自肺腑的
“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跄俱尘埃
”
(《醉时歌》)的沉重感慨,尽管杜甫一生频
繁出入道释,
儒学却始终都占据着杜甫灵魂的主导地位,
而道释在杜甫的心灵坐标中总是若
隐若现,无足轻重.
我们承认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杜甫对道释的感受有所深化,但这种
深化,是有限的,总体来说,是浅尝辄止.也许是儒家观念早已深入杜甫骨髓,影响了他对
道释的接受,虽屡遭挫折、打击,却矢志不渝,诗人到老都保持儒家本色,而显沉郁风格.
旷达之苏轼.论人生大起大落之坎坷,苏轼与李白、杜甫相比,当有过之而无不及,可
是在苏轼的诗中却少有李白式的
“
呼天抢地
”
的宣泄:
“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
与
尔同销万古愁
”
,也没有杜甫式愁苦的悲鸣: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
,而是
“
一蓑烟雨任平生
”
的旷达、洒脱,个中缘由耐人寻味,值得探究.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洒脱疯子
- 2021-01-30 04:39
这下我知道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