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十万10年期商业贷款,月供1020,是否以后十年内月均还款为1020¥,还是有其他变化?银行在收取贷款人月供时是先收利息还是先收本金?求专业人士详解,多谢!
如何理解月供和本金?市面上的说法多且杂...求一专业人士详解。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7 19:12
- 提问者网友:太高姿态
- 2021-05-06 19:28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零点过十分
- 2021-05-06 20:49
“中国经济两三年恢复原状”,不知道持这种说法的人依据是什么,未来不可预测,因为不确定因素太多,所以任何可能都是有的,但依我掌握的情况看,“中国经济两三年恢复原状”(即恢复到10%左右的增长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说实话,今年下半年中国的经济出问题后,我的第一感觉是“该来的终于来了”。从中国2001年加入WTO到现在(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几年),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10%的增长率,“神州一派繁荣景象”,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认为这种增长模式有明显的隐患,因而注定不可持续,只不过说不准泡泡将在何时破灭,但事实上,也有人几年前就精确的预测了最可能在2009年。只是,这就好比股市一样,在上了4000点时,清醒的人都知道那是很大的泡沫了,但架不住它还在天天涨,一路冲高,所以唱衰的声音很微弱。 中国目前的情况和大萧条前的美国极其相像 大萧条之前的世界格局是这样的:英国是老大帝国,相当于今天美国的地位,而美国是正在崛起的经济巨人,和今天的中国相似。为什么说它是崛起的经济巨人呢,大家一定知道当时胡佛总统那句名言:要让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两只鸡,家家开上小汽车,这其实和最近几年一些中国人的心态非常相似——在持续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人们习惯了高增长,眼前浮现的都是“未来更美好”的景象,飘飘然起来。 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美国,至少有这样两个问题:1是故意压低美元的价值,以刺激出口,然后用贸易顺差来购买英国债务。当时胡佛说过,宁愿这些债务成为坏账也要保出口,因为这可以解决就业问题;2是贫富不均,财富过于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万恶的资本主义”,在今天早已过时(从最近救不救美国三大汽车巨头的争论中,可以看到现在工人都把资本“欺负”成那样了),但形容上世纪三十年代之前的资本主义还是有道理的,而“万恶的资本主义”其中之一就是指这种贫富不均。 靠压低美元来刺激出口,是脆弱和不可持续的,一旦链条断裂,则产能过剩马上显现出来,国内的市场又因为财富集中,导致大多数人缺乏购买力,消化不了这些产品,所以一个我们熟悉的场景——“倒牛奶”就是这样来的。但事实上,“倒牛奶”只是一个不起眼的现象,更主要的还是汽车和房子都卖不动了。 中国经历的是通货膨胀型繁荣 不用多说,大家一定看出来了:今天中国的情况就是当年美国的翻版。只不过严重程度让美国相形见拙。 从中国加入WTO到现在,中国每年印钞票的速度远远超过GDP的增长,为什么呢?因为出口。为了刺激出口,人民币一直不升值,比如本来1美元应该兑换6元人民币,我们却非要给它8元,这样每流入1美元,我们就要多印2张1元钞。美国人拿着100美元,本来只能买到600元的货,结果却能买800元的,相当于我们降价促销。便宜货好卖,出口也就很旺盛。 在旺盛的出口下,中国经济一派红火,大量企业兴办来制造“中国制造”,或者为“中国制造”生产原材料,这些企业也吸纳了中国最富余的农村劳动力,解决了就业问题。 所以表面上,所有人受益,每个人的收入,哪怕是底层人也在增长。只不过增长的幅度不一样,有的人增长的多,使他们有余钱投入到股市、房市、古董、黄金中,造成了这些市场这几年来也一路走高。 但保住了出口,却引来了通胀——钱印多了。总共有100元的物品,你却发给大家120元,那物品肯定要涨价了。所以我们说如果今年的经济热词是“金融危机”,那么去年就是“涨”,只不过这个涨是从03年就开始的,多印出来的钱,通过一段时间,就在物品价格上反映出来了。多印出来的钱,最先买什么,什么就先涨。我们的情况是多出来的钱最先落到出口企业那里,他们要进行再生产——买原材料,所以原材料——水泥、钢筋等从03年开始疯长,这是其一。其二,因为原材料涨价了,所以生产这些原材料的企业——以垄断国企为主,就赚得盆满钵满,他们的职工收入就节节攀升,那些企业主就更不用说了,矿老板都成了大富豪,这些赚到了钱的人把钱投入股市房市,股价房价就开始涨。总之,多印出来的钱,如果用于再生产,那么再生产需要的材料就涨;如果落到人手里,那么这些人买什么什么就涨。 直到有一天,连食品都涨价了。为什么呢?其一是多出来的钱落到哪个行业哪个行业就涨,所以其它资源也一窝蜂都去投资这些行业赚大钱了,而农业生产就被冷落了;其二是农业生产要承受材料涨价;其三是多出来的钱人人有份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