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是苏教版六上标准大考卷期中测试发展卷第一大题的第六小题。
(1)辛弃疾是我国南宋著名的词人。他的这首词描写的是(时间?)_______在(地点?)______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情感?)_______。
(2)上阕:“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照样子,给这首诗 下 阕 中的句子表出朗读音节。
(3)描写出 上 阕 描绘的景象(100字左右)。
题目是苏教版六上标准大考卷期中测试发展卷第一大题的第六小题。
(1)辛弃疾是我国南宋著名的词人。他的这首词描写的是(时间?)_______在(地点?)______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情感?)_______。
(2)上阕:“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照样子,给这首诗 下 阕 中的句子表出朗读音节。
(3)描写出 上 阕 描绘的景象(100字左右)。
1.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3.上阕中,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