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分辨男身观音像与女身观音像
答案:6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9 12:06
- 提问者网友:最爱你的唇
- 2021-03-09 00:34
去博物馆的话,常会注明是男身观音还是女身观音。某些佛教旅游景点里也会注明。记得观音在印度一直是男身像,至中国,因女眷需供养,考虑中国固有文化,方才有女身观音像出现。那我想从雕刻的角度来说,一定是有所分别的,故而问之。请各位回答,增长知识。家中供养的观音像,没有去分辨的意思。谢谢各位。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胯下狙击手
- 2021-03-09 00:43
先回答正题:
1.具体的可以按朝代分辨;
南北朝之后的,观音像几乎都是女像;
2.其次按相貌和衣着:皇家视禅林广德寺供奉的为男观音像;
非常容易分辨,与现代观音完全不同;
女观音像:面作粉状,朱唇翠眉等唐朝特征,中国人心中的审美观的体现。
另:摘地藏经一段话:
......尔时,诸世界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涕泪哀恋,白其佛言:『我从久远劫来,蒙佛接引,使获不可思议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永离生死,至涅盘乐。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一沙一尘,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
地藏菩萨“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 最后“共复一形
所以,天下不同观音菩萨化身,皆为渡化不同众生;可以不用在意显像性别。
转念到:观音发的大愿,普渡众生,为何有些大悲情怀等,会有助于师兄成就无量功德。
详细说明:
唐宋菩萨装除继承魏隋遗制的通肩大衣和宝冠裙破的服饰外,最为流行的是斜披罗衣、青发高鲁,余发垂肩,戴宝冠,两耳饰项饰金环,锦巾斜披,臂有圳,腕有环,穿红罗裙,腰裹绿巾,缨烙绕身,大带双垂,肩上披着透明的青纱,面作粉状,朱唇翠眉。这哪像菩萨,分明是一位俏丽的唐代女郎;唐代妇女盛行香紫罗波,还盛行石榴裙,这些最时鬃的装束全在观音身上了。就脸形来说,她不仅是盛唐时代所谓 "环肥"式的典型,而且眉眼、头发以致装扮,无一不显示出俊美妇女的标致。
其坐式之美更为自然和无拘无束。残余的缠身裙带和雕饰同样精美的台座,也似乎比结咖跌坐者更显得比例适度,装饰得宜。这座雕像堪称为中国的维纳斯。
在南诏始凿的剑川石窟有多处观音造像,其中有一处甘露观音,这座雕像端庄而不浅薄,美丽而不轻桃,雕刻家们在雕这座佛像时吸取了现实生活中美丽的妇女的特征,通过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以及姿态和服饰的处理,细致人微地刻画出一个充满人间生活气息的形象。姿态自然,婉转多变。体态以丰满圆浑为美,眼睛安详,流露出无限清纯的气韵。
面部丰满丰润,且重颔广眉, 体态婀娜,身体裸露部分较少,微敞的胸部,于密集的缨络之下还添了一层薄薄的内衣,姿态文静,动势不大,稳重高雅,感情含蓄,即使女化了的菩萨,
唐宋辽金时期,观音造像的一个最大的突破是出现了一批密教的造像。安史之乱后,河西地区为吐蓄所统治,敦煌地区的佛教大为兴盛,寺院林立,僧尼日增。吐蓄时期的敦煌彩塑,继承了唐代前期的特点,这时的彩塑继承了盛唐时期面色丰腆、屈眉秀眼、典雅含蓄的风格传统,较为充分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在敦煌148 窟,该窟门上面有千手千眼观音,南壁设如意轮观音拿,北部设不空索拿。吐蓄占领敦煌时期,密教的造像更为发展,两身尊形成一组的情况盛行,例如如意轮观音和不空索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和千手千钵文殊,双十一面观音等等。在此晚期观音则出现了金刚柞观音、杨柳枝观音等形象,在此晚期观音则出现了金刚柞观音、杨柳枝观音等形象。近年来自对四川巴中、广元、大足等处石窟的调查中,也发现了密教的造像。造像的内容有观音与地藏、白衣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十一面观音、不空索观音、六臂观音等等。
观音本是男儿身,在南北朝时改女像,
也有人认为在8世纪前后,唐朝吴道子等画家笔下的观音像垂珠带钏,显出女相,也有人认为中国人深具爱心迫切需要一位慈善、怜爱万众的女相观音,才逐步创造了女性观音的博爱形象;也有人认为唐朝初期,传入大唐的圣母玛利亚的形象影响了中国人,而视观音为女神,为“东方的玛利亚”。这些说法各持一端,各陈力具,但又无法派出异论,独树己说
其余很难查到,但应该在其演变之后吧。
按佛教说法,观世音有33化身,其中即有一些女身,再往以后观世音不再亦男亦女,而固定为一女性菩萨,这一改变深受俗众欢迎。观世音传入中国以后,逐渐被彻底汉化,她的国籍、民族,以至性别,全都按照中国人的意愿脱胎换骨了。
1.具体的可以按朝代分辨;
南北朝之后的,观音像几乎都是女像;
2.其次按相貌和衣着:皇家视禅林广德寺供奉的为男观音像;
非常容易分辨,与现代观音完全不同;
女观音像:面作粉状,朱唇翠眉等唐朝特征,中国人心中的审美观的体现。
另:摘地藏经一段话:
......尔时,诸世界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涕泪哀恋,白其佛言:『我从久远劫来,蒙佛接引,使获不可思议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永离生死,至涅盘乐。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一沙一尘,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
地藏菩萨“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 最后“共复一形
所以,天下不同观音菩萨化身,皆为渡化不同众生;可以不用在意显像性别。
转念到:观音发的大愿,普渡众生,为何有些大悲情怀等,会有助于师兄成就无量功德。
详细说明:
唐宋菩萨装除继承魏隋遗制的通肩大衣和宝冠裙破的服饰外,最为流行的是斜披罗衣、青发高鲁,余发垂肩,戴宝冠,两耳饰项饰金环,锦巾斜披,臂有圳,腕有环,穿红罗裙,腰裹绿巾,缨烙绕身,大带双垂,肩上披着透明的青纱,面作粉状,朱唇翠眉。这哪像菩萨,分明是一位俏丽的唐代女郎;唐代妇女盛行香紫罗波,还盛行石榴裙,这些最时鬃的装束全在观音身上了。就脸形来说,她不仅是盛唐时代所谓 "环肥"式的典型,而且眉眼、头发以致装扮,无一不显示出俊美妇女的标致。
其坐式之美更为自然和无拘无束。残余的缠身裙带和雕饰同样精美的台座,也似乎比结咖跌坐者更显得比例适度,装饰得宜。这座雕像堪称为中国的维纳斯。
在南诏始凿的剑川石窟有多处观音造像,其中有一处甘露观音,这座雕像端庄而不浅薄,美丽而不轻桃,雕刻家们在雕这座佛像时吸取了现实生活中美丽的妇女的特征,通过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以及姿态和服饰的处理,细致人微地刻画出一个充满人间生活气息的形象。姿态自然,婉转多变。体态以丰满圆浑为美,眼睛安详,流露出无限清纯的气韵。
面部丰满丰润,且重颔广眉, 体态婀娜,身体裸露部分较少,微敞的胸部,于密集的缨络之下还添了一层薄薄的内衣,姿态文静,动势不大,稳重高雅,感情含蓄,即使女化了的菩萨,
唐宋辽金时期,观音造像的一个最大的突破是出现了一批密教的造像。安史之乱后,河西地区为吐蓄所统治,敦煌地区的佛教大为兴盛,寺院林立,僧尼日增。吐蓄时期的敦煌彩塑,继承了唐代前期的特点,这时的彩塑继承了盛唐时期面色丰腆、屈眉秀眼、典雅含蓄的风格传统,较为充分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在敦煌148 窟,该窟门上面有千手千眼观音,南壁设如意轮观音拿,北部设不空索拿。吐蓄占领敦煌时期,密教的造像更为发展,两身尊形成一组的情况盛行,例如如意轮观音和不空索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和千手千钵文殊,双十一面观音等等。在此晚期观音则出现了金刚柞观音、杨柳枝观音等形象,在此晚期观音则出现了金刚柞观音、杨柳枝观音等形象。近年来自对四川巴中、广元、大足等处石窟的调查中,也发现了密教的造像。造像的内容有观音与地藏、白衣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十一面观音、不空索观音、六臂观音等等。
观音本是男儿身,在南北朝时改女像,
也有人认为在8世纪前后,唐朝吴道子等画家笔下的观音像垂珠带钏,显出女相,也有人认为中国人深具爱心迫切需要一位慈善、怜爱万众的女相观音,才逐步创造了女性观音的博爱形象;也有人认为唐朝初期,传入大唐的圣母玛利亚的形象影响了中国人,而视观音为女神,为“东方的玛利亚”。这些说法各持一端,各陈力具,但又无法派出异论,独树己说
其余很难查到,但应该在其演变之后吧。
按佛教说法,观世音有33化身,其中即有一些女身,再往以后观世音不再亦男亦女,而固定为一女性菩萨,这一改变深受俗众欢迎。观世音传入中国以后,逐渐被彻底汉化,她的国籍、民族,以至性别,全都按照中国人的意愿脱胎换骨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独行浪子会拥风
- 2021-03-09 05:40
没法分,制作偶像的人没有雕刻性特征。
- 2楼网友:鱼忧
- 2021-03-09 04:51
建议看看《造像度量经》,更能增加知识。
- 3楼网友:渡鹤影
- 2021-03-09 03:55
我也是初学者 我知道的是 佛曰:无人像,无我像,无众生像,无寿者像
你说菩萨是男的 他就是男 你说她是女的 她就是女的 你可以多多学习 多请教
他们不是凡人 不要执着
- 4楼网友:行路难
- 2021-03-09 03:32
你错了。如果你供养,从心里就给菩萨分性别,你就犯了佛法所讲的 “分别心”。
- 5楼网友:有你哪都是故乡
- 2021-03-09 02:15
胡子。。。 现在一般的观音都是女性形象 在唐朝 现在的日本 还是保存了男性观音。。。。。现在都不容易看到了。。。你如果看过敦煌窟里的 一尊观音相 你就知道 当时的佛菩萨像 都有小胡子 ,,,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