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2 02:55
- 提问者网友:沉默菋噵
- 2021-03-21 20:01
下面文字出自《苏武传》,选入课文时被删去,写的是苏武归汉之时,李陵送别的情景,阅读后完成1~4题。 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①所载,丹青②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③,令汉且贳④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⑤,此陵宿昔⑥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⑦。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注:①竹帛:古代以竹片或帛绸记事,此代指史籍。②丹:朱砂。青:青艧(huò)。都是绘画所用的颜色。此指绘画。③驽怯:无能和胆怯。④贳(shì):赦免。⑤曹柯之盟:《史记·刺客列传》载,春秋时,曹沬鲁将,与齐作战,三战三败,鲁庄公割地求和,但仍用曹沬为将。后齐桓公与鲁庄公会盟于柯邑(时为齐邑,在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曹沬持匕首胁迫齐桓公,齐桓公只得归还鲁地。李陵引此以自比,表示要立功赎罪。⑥宿昔:从前、往常。⑦隤(tuí):毁,败坏。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1)令汉且贳陵罪:(2)庶几乎曹柯之盟。(3)收族陵家,为世大戮。(4)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2.把李陵歌唱的诗用现代白话文译成一首散文诗。3.试根据这段文字分析李陵内心的思想感情。4.这段文字怎样表现了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西岸风
- 2021-03-21 20:46
答案:解析: 答案: 1.提示:“收”“诀”见课文;“庶几”“族”在以前的课文中多次出现。“令”要结合上下句的关系进行分析。答案:(1)假令,表假设关系的连词。(2)大概、差不多。(3)拘捕族灭。(4)通“诀”,告别。2.提示:这道题与一般的翻译题不同,要求译成散文诗,因此要押韵,适当注意节奏的整齐。参考答案:我万里迢迢横渡过沙漠,替皇上率领军队奋击匈奴。身陷重围呀,弓箭用尽,刀剑摧折,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终于全军覆灭,名声败露。老母已被朝廷杀死,我即使想要报效皇上,可哪里能找到我的归宿?3.提示:对于此题,首先把握正确观点,既不能因李陵是叛徒而简单地全盘否定,更不能因李陵情辞恳切而将其当成英雄歌颂。其次要从文本实际出发,分析文中所反映的人物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不宜简单处理。参考答案:李陵置酒相送,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其情感十分复杂。一是对苏武气节之仰慕:称其“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一是申明降时“曲线报国”之心志:宿昔不忘,欲效“曹柯之盟”(曹刿劫齐桓公)。一是表示而今对汉廷之失望:“为世大戮”,“尚复何顾”。一是明确已绝日后归汉之意念:声名已无颜归乡。李陵自剖心迹十分真实,容易引起人们对这位降将的同情。4.提示:这是一道写作技巧分析题,要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从局部看,这里写的是李陵,对于苏武不着一字,但从整体来看,这是苏武的传记,文中一切内容都是为表现苏武这个人物服务的。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出作者写这段文字的匠心所在。参考答案:这段文字叙写苏、李诀别,只记李陵之言,无一言正面写苏武,却以李陵的敬和悔烘托、凸现了苏武的气节。“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苏武传》叙事之峻洁高妙正见于此。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有你哪都是故乡
- 2021-03-21 22:19
好好学习下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