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如何记工分的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0 08:32
- 提问者网友:箛茗
- 2021-01-19 10:40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如何记工分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大漠
- 2021-01-19 10:51
工分制开始于人民公社之前的合作社时期。一开始采取的是“评工记分”的方式。同一合作社的人集体出工,但每人的工分并不固定,而是以集体评议的方式决定每人每天应得多少工分,评议的依据,主要是各人在劳动中的表现。“评工记分”如果做得好,对“结果平等”多少能起一点遏制作用,但却难以做得好,更难以长期坚持。同一集体中人,总难免沾亲带故,“情亲而弊生”,在发言时要做到公正,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其一。其二,评工,那可是关系到养家糊口、衣食饱暖的大问题,争吵是绝对不可避免的。“评工记分”,往往弄得评议工分的时间比下地干活的时间还长。常常是早早收工开始评工记分,评到半夜也评不清楚,社员之间为工分争论不休成为常事。”劳动表现本无客观标准,所以需要众人来“评”。但既无客观标准,“评”就必然变成“吵”。“评”的时间超过“工”的时间,还严重伤害邻里、乡亲间的感情,当然难以为继。所以,公社化后,工分开始固定。固定工分的依据,通常是两条:性别和年龄。男性壮劳力,一天10分工;女性壮劳力则一天6分或8公。未成年者和老人,所得工分则相应减少。同一年龄段者,每天所得工分相同,于是,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便一个样了。追问谢答。听你这么一说明白了很多,这么说人民公社比合作社还不公平,合作社好歹还有评议劳动表现的过程,公社直接就按照统一标准了,怪不得生产力会受到遏制。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山君与见山
- 2021-01-19 10:58
地不是个人或家庭的,是生产队的。每天出工,根据壮劳力(成年男子和部分健壮妇女)、半劳力(老人儿童等)来记工分,各地有所不同。例如最典型的壮劳力1分、半劳力半分。最后每个月计算工分。
因为工分模式并不能防止出工不出力,加上大锅饭自己偷懒影响不太明显,所以难以长期调动农民(社员)的积极性,因而会有发展不了生产力的说法。追问你说的“出工不出力”是按照劳力(即人数)分配,而不是按照劳动多少分配的意思吗?追答对。只要出一天工就是1个工分,不管你是在偷懒还是努力干活。
他们把人性想得太高尚了,不承认正常普通的劳动人民也会有摸奸耍滑的偷懒行为。
因为工分模式并不能防止出工不出力,加上大锅饭自己偷懒影响不太明显,所以难以长期调动农民(社员)的积极性,因而会有发展不了生产力的说法。追问你说的“出工不出力”是按照劳力(即人数)分配,而不是按照劳动多少分配的意思吗?追答对。只要出一天工就是1个工分,不管你是在偷懒还是努力干活。
他们把人性想得太高尚了,不承认正常普通的劳动人民也会有摸奸耍滑的偷懒行为。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