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读诗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材料二“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1)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6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2分)
(3)阅读材料三,指出黄宗羲的思想具有什么鲜明的特点?(2分)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黄宗羲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 (6分)
(4)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2分)
材料一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1 17:29
- 提问者网友:謫仙
- 2021-03-01 10:59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逃夭
- 2021-03-01 12:15
(答案→) 解析:(1)注意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如“说仁义”“作中庸”“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可知涉及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礼、义、中庸、孝、修齐、治平等。(2)根据题干“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再结合所学,汉武帝时期面临一系列问题,要求实现“大一统”,而董仲舒改造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思想,使之迎合了汉武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3)根据题干“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再结合所学,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体现了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因此可知是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时代特点。再注意多角度展开,从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分析背景。(4)注意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是继承、发展、扬弃的态度,即历史研究的一大意义就是“以古鉴今”“古为今用”,因此要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不甚了了
- 2021-03-01 13:03
谢谢回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