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许攸投靠曹操是哪集
答案:5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8-11 11:22
- 提问者网友:疯子也有疯子的情调
- 2021-08-10 15:46
如题 三国中许攸投靠曹操是哪一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执傲
- 2021-08-10 16:04
35,曹操没穿鞋子那集,哈哈!滑稽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琴狂剑也妄
- 2021-08-10 18:41
好像是35
- 2楼网友:零点过十分
- 2021-08-10 18:10
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和袁绍打仗,袁绍屯粮乌巢,许攸投靠曹操,献计,打败袁绍
- 3楼网友:青尢
- 2021-08-10 17:39
184年左右,冀州刺史王芬与许攸等人谋废汉灵帝,立合肥侯,最终以失败告终。
189年,袁绍从董卓处逃出,投奔冀州,许攸跟随,成为袁绍的谋士,力劝袁绍与曹操联盟。
196年,汉献帝东归,许攸劝袁绍迎接汉献帝,袁绍不听,许攸深感不满。
200年,曹操、袁绍开始交战,许攸劝袁绍缓攻曹操,袁绍自以为强盛,不听劝谏,许攸深感失望。许攸贪财,其家人犯法,被审配收治,许攸于是投奔曹操,建议曹操出兵乌巢,结果大获全胜。后袁绍将张郃、高览来降,曹洪表示不信任,许攸出面为其担保。
官渡之战后,许攸跟随曹操平定冀州,立有功劳,但许攸拥兵自重,屡次轻慢曹操,称呼曹操小名,曹操表面上虽嘻笑,心里却很讨厌他。一次,许攸出邺城东门,对左右说:“这家人没有我,进不得此门。”有人向曹操告发,于是许攸被收押,最终被杀。《三国志》里面没有许攸的传,但关于许攸的记载则大致跟演义差不多。最早的记载是在《魏书◎武帝纪》里。《武帝纪》有好几处提到许攸,最初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顷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接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这段记载说出了许攸是南阳人,而且很早的时候就有点气魄,敢于跟人同谋废掉皇帝。在这个事件中,许攸想到了曹操,觉得有曹操参与胜算很大,但曹操没有参与,结果正如曹操预料的,这次废立失败了。
这次事件之后,许攸就一直沉寂,直到官渡之战爆发,作为袁绍的一个谋士开始登场。在官渡许攸有三次亮相。第一次是袁绍与曹操相持不下的时候。这次亮相记载于裴松之注引前代史料中。注中说袁绍久攻官渡不下,许攸就向袁绍献计,从另外的道路到许都把天子接来。但袁绍没有听从许攸的建议,结果“许攸怒”。从这个记载看来,许攸不但有胆识,而且有头脑,计策也恰恰是曹操所害怕的,偏偏袁绍不听。结果许攸很生气。从第一次的记载可以看出,许攸跟曹操还是很有交情的,他没有在节骨眼上帮助他的老朋友,反而是献上这条毒计,的确对袁绍是很尽心的。这么好的计策袁绍居然不用,才让他很生气。如果他不是真心为袁绍好,他是不会生气的。这时候许攸还没有叛变的打算。
但到许攸在官渡第二次出场的时候,他就叛变了。袁绍不听他的计策固然有一些作用在内,但没有这件事,他的叛变还是会发生的。对于这个结局,曹操的谋士荀彧早就预料到了。荀彧的传里记载,孔融去见荀彧,说袁绍谋士猛将如云,要打败他很难。荀彧在提到许攸的时候说,许攸贪财,纵容家人犯法;而审配与逢纪都是刚直而无通变的无谋之人,一旦许攸的家人犯法,肯定会被抓起来,而家人被抓起来,许攸肯定要另做打算。事情正象荀彧预料的那样,《武帝纪》记载:“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攻击琼等。”许攸贪财,而且到了袁绍已经不能满足的地步,所以离开袁绍投奔曹操,并献上烧掉袁绍粮草的计策。其实这里的记载有点问题,许攸贪财,袁绍如果不能满足,他早就应该跑了,为什么一定要等到官渡之战呢?而且先前许攸还献上那样的好计,显然不是一个想要离开的人所能做到的。导致许攸离开袁绍的原因恐怕还是演义中提到的有关许攸家人杀人的事情。这件事情同样在荀彧的传中提到了。“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可见触发许攸投降曹操的,既不是贪欲不能得到满足,也不是计策不能见用,而是家人被收押。那么,从表面上看起来,许攸仅就这次叛变来说,算不上一个问题青年了。其实不然。
许攸的家人为什么会被收押呢?到底是犯了什么法呢?既然荀彧作出了那样的判断,其中必然有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因为许攸贪,所以他的家人才会犯法。尽管袁绍给了他很多好处,但他仍然以为袁绍给的好处是不够的。作为一个贪官来说,俸禄是不能养活他的,他必须要寻找另外的生财之道。而这样必然会触犯刚直的审配所制定的法度。出征之前,可能袁绍很看中许攸,一直庇护有加,许攸的家人才逃脱了惩罚。现在许攸跟随袁绍出征在外,审配和逢纪就不会再沉默了。许攸的家人一旦有新的过错,自然就会被收监。等到消息传到前方,就成了既成事实。袁绍在出征之前已经囚禁了田丰和沮授两个谋士,对许攸献的计策也是白眼相加,而既然田丰深知袁绍失败之后会迁怒于他,许攸那么聪明的人,自然也能想到。家已经没有了,再呆在袁绍身边,恐怕连命也会没了。
由此可见,许攸是一个很会为自己打算的贪官。但他也有道德底线,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走出有违道德的路的。早期他响应王芬,估计就有趁机捞一票的想法在内。投奔袁绍,也存在一种投机的思想。但他并没有在计策不见用的情况下离开袁绍。说明他虽然投机,还是讲究人情世故。直到呆不下去了,才最终反戈一击,给袁绍造成了致命打击。
演义说许攸因为查到曹操的信件才知道曹操没粮。但在《三国志》相关的注中,却没有提到许攸截获曹操信件的事情。许攸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判断得出结论的。同时鉴于前面许攸提到的计策,说明许攸的才能在三国众谋士中应该排在中上。
乌巢破后,淳于琼被曹操抓住,淳于琼说胜负因为天数,曹操决定不杀淳于琼。实际上这时候淳于琼已经在战斗中丢掉了鼻子,许攸这时候就对曹操说,“明旦见于镜,此益不忘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等明天他照镜子的时候,他就更加不会忘记今天晚上的耻辱了。曹操觉得许攸的话说的有道理,就把淳于琼杀了。
以上事实说明,许攸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而且他很能够权衡利弊,同时也有一定的道德底线。但许攸就是一个贪官。只要他做官就会贪。贪官在任何时代都是问题青年。但比起其他更有问题的三国青年来,许攸就只能指着李严的鼻子说,你还差点。
189年,袁绍从董卓处逃出,投奔冀州,许攸跟随,成为袁绍的谋士,力劝袁绍与曹操联盟。
196年,汉献帝东归,许攸劝袁绍迎接汉献帝,袁绍不听,许攸深感不满。
200年,曹操、袁绍开始交战,许攸劝袁绍缓攻曹操,袁绍自以为强盛,不听劝谏,许攸深感失望。许攸贪财,其家人犯法,被审配收治,许攸于是投奔曹操,建议曹操出兵乌巢,结果大获全胜。后袁绍将张郃、高览来降,曹洪表示不信任,许攸出面为其担保。
官渡之战后,许攸跟随曹操平定冀州,立有功劳,但许攸拥兵自重,屡次轻慢曹操,称呼曹操小名,曹操表面上虽嘻笑,心里却很讨厌他。一次,许攸出邺城东门,对左右说:“这家人没有我,进不得此门。”有人向曹操告发,于是许攸被收押,最终被杀。《三国志》里面没有许攸的传,但关于许攸的记载则大致跟演义差不多。最早的记载是在《魏书◎武帝纪》里。《武帝纪》有好几处提到许攸,最初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顷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接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这段记载说出了许攸是南阳人,而且很早的时候就有点气魄,敢于跟人同谋废掉皇帝。在这个事件中,许攸想到了曹操,觉得有曹操参与胜算很大,但曹操没有参与,结果正如曹操预料的,这次废立失败了。
这次事件之后,许攸就一直沉寂,直到官渡之战爆发,作为袁绍的一个谋士开始登场。在官渡许攸有三次亮相。第一次是袁绍与曹操相持不下的时候。这次亮相记载于裴松之注引前代史料中。注中说袁绍久攻官渡不下,许攸就向袁绍献计,从另外的道路到许都把天子接来。但袁绍没有听从许攸的建议,结果“许攸怒”。从这个记载看来,许攸不但有胆识,而且有头脑,计策也恰恰是曹操所害怕的,偏偏袁绍不听。结果许攸很生气。从第一次的记载可以看出,许攸跟曹操还是很有交情的,他没有在节骨眼上帮助他的老朋友,反而是献上这条毒计,的确对袁绍是很尽心的。这么好的计策袁绍居然不用,才让他很生气。如果他不是真心为袁绍好,他是不会生气的。这时候许攸还没有叛变的打算。
但到许攸在官渡第二次出场的时候,他就叛变了。袁绍不听他的计策固然有一些作用在内,但没有这件事,他的叛变还是会发生的。对于这个结局,曹操的谋士荀彧早就预料到了。荀彧的传里记载,孔融去见荀彧,说袁绍谋士猛将如云,要打败他很难。荀彧在提到许攸的时候说,许攸贪财,纵容家人犯法;而审配与逢纪都是刚直而无通变的无谋之人,一旦许攸的家人犯法,肯定会被抓起来,而家人被抓起来,许攸肯定要另做打算。事情正象荀彧预料的那样,《武帝纪》记载:“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攻击琼等。”许攸贪财,而且到了袁绍已经不能满足的地步,所以离开袁绍投奔曹操,并献上烧掉袁绍粮草的计策。其实这里的记载有点问题,许攸贪财,袁绍如果不能满足,他早就应该跑了,为什么一定要等到官渡之战呢?而且先前许攸还献上那样的好计,显然不是一个想要离开的人所能做到的。导致许攸离开袁绍的原因恐怕还是演义中提到的有关许攸家人杀人的事情。这件事情同样在荀彧的传中提到了。“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可见触发许攸投降曹操的,既不是贪欲不能得到满足,也不是计策不能见用,而是家人被收押。那么,从表面上看起来,许攸仅就这次叛变来说,算不上一个问题青年了。其实不然。
许攸的家人为什么会被收押呢?到底是犯了什么法呢?既然荀彧作出了那样的判断,其中必然有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因为许攸贪,所以他的家人才会犯法。尽管袁绍给了他很多好处,但他仍然以为袁绍给的好处是不够的。作为一个贪官来说,俸禄是不能养活他的,他必须要寻找另外的生财之道。而这样必然会触犯刚直的审配所制定的法度。出征之前,可能袁绍很看中许攸,一直庇护有加,许攸的家人才逃脱了惩罚。现在许攸跟随袁绍出征在外,审配和逢纪就不会再沉默了。许攸的家人一旦有新的过错,自然就会被收监。等到消息传到前方,就成了既成事实。袁绍在出征之前已经囚禁了田丰和沮授两个谋士,对许攸献的计策也是白眼相加,而既然田丰深知袁绍失败之后会迁怒于他,许攸那么聪明的人,自然也能想到。家已经没有了,再呆在袁绍身边,恐怕连命也会没了。
由此可见,许攸是一个很会为自己打算的贪官。但他也有道德底线,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走出有违道德的路的。早期他响应王芬,估计就有趁机捞一票的想法在内。投奔袁绍,也存在一种投机的思想。但他并没有在计策不见用的情况下离开袁绍。说明他虽然投机,还是讲究人情世故。直到呆不下去了,才最终反戈一击,给袁绍造成了致命打击。
演义说许攸因为查到曹操的信件才知道曹操没粮。但在《三国志》相关的注中,却没有提到许攸截获曹操信件的事情。许攸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判断得出结论的。同时鉴于前面许攸提到的计策,说明许攸的才能在三国众谋士中应该排在中上。
乌巢破后,淳于琼被曹操抓住,淳于琼说胜负因为天数,曹操决定不杀淳于琼。实际上这时候淳于琼已经在战斗中丢掉了鼻子,许攸这时候就对曹操说,“明旦见于镜,此益不忘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等明天他照镜子的时候,他就更加不会忘记今天晚上的耻辱了。曹操觉得许攸的话说的有道理,就把淳于琼杀了。
以上事实说明,许攸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而且他很能够权衡利弊,同时也有一定的道德底线。但许攸就是一个贪官。只要他做官就会贪。贪官在任何时代都是问题青年。但比起其他更有问题的三国青年来,许攸就只能指着李严的鼻子说,你还差点。
- 4楼网友:零点过十分
- 2021-08-10 17:01
35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