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府600里加急,800里加急是什么意思
答案:5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4 17:41
- 提问者网友:欺烟
- 2021-03-24 14:46
古代官府600里加急,800里加急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老鼠爱大米
- 2021-03-24 16:10
600里加急,800里加急指的是信息一天内要送这么远,可以看成是24小时内吧。
古代的一里有很大的不同,看你指的是哪个时候了
周、秦、汉:1里=425.8米
唐:1里=454.2米
清光绪时:1里=576米
1929年起:1里=500米
古代的一里有很大的不同,看你指的是哪个时候了
周、秦、汉:1里=425.8米
唐:1里=454.2米
清光绪时:1里=576米
1929年起:1里=500米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野味小生
- 2021-03-24 21:29
我国幅员辽阔,所以为方便联系,古代王朝就建立了以驿传方式通达信息的制度,西周时已经产生了邮驿传命的制度。唐朝时“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通过飞快的驿马,将岭南的荔枝送至长安而色味不变以取悦美人的记载,让人们领略了唐代驿传的神速。
唐代地—尺合现在0.303米,一里合454.2米,就是用现在地眼光看来,八百里加急快得不能再快,也要两天时间。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地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 在各种驿里服役地人,一般叫做“驿丁”、“驿夫”,或称“驿卒”、“驿隶”。从名称来看,他们地身份比较低下。陆路上地驿丁,也同样受到煎熬。他们在烈日之下,在寒风凛冽地冬天,在倾盆大雨之中,都毫无例外地要身背文书袋,匆匆奔驰在驿路上。
清代驿站制度更加完备,全国驿、站、塘、台计为1785处,驿道四通八达,从京师通到各边远地区。
清代驿站管理严密,整个由兵部负责,京师设皇华驿,各省腹地及盛京地区设驿,军报所设为站。凡是通过驿站发递的,都要分缓件、急件。奏折、文书、军报的驿递均有规定,对军站的利用限制很严,往往是军机处发往西北两路将军、大臣的加封信函及返回文件,准由军站传递。其他的一般应由驿站传递,而督、抚寻常文书则应由塘铺递送,不能用马递。军机处文件,往往在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规定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
唐代地—尺合现在0.303米,一里合454.2米,就是用现在地眼光看来,八百里加急快得不能再快,也要两天时间。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地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 在各种驿里服役地人,一般叫做“驿丁”、“驿夫”,或称“驿卒”、“驿隶”。从名称来看,他们地身份比较低下。陆路上地驿丁,也同样受到煎熬。他们在烈日之下,在寒风凛冽地冬天,在倾盆大雨之中,都毫无例外地要身背文书袋,匆匆奔驰在驿路上。
清代驿站制度更加完备,全国驿、站、塘、台计为1785处,驿道四通八达,从京师通到各边远地区。
清代驿站管理严密,整个由兵部负责,京师设皇华驿,各省腹地及盛京地区设驿,军报所设为站。凡是通过驿站发递的,都要分缓件、急件。奏折、文书、军报的驿递均有规定,对军站的利用限制很严,往往是军机处发往西北两路将军、大臣的加封信函及返回文件,准由军站传递。其他的一般应由驿站传递,而督、抚寻常文书则应由塘铺递送,不能用马递。军机处文件,往往在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规定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
- 2楼网友:雪起风沙痕
- 2021-03-24 19:57
一里指的是华里,那时候还没有公里,所以是500米
- 3楼网友:西风乍起
- 2021-03-24 19:29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用来表示情况紧急程度。
- 4楼网友:污到你湿
- 2021-03-24 17:50
接楼上,不是一个人骑一匹马跑600里或者800里,古代每隔多少里会设一个驿站,驿站里面有公职人员和马匹,文件的传输就靠一个驿站一个驿站的接力传递下去。按照马匹的速度我估计要是有800里加急的信件,应该是要星夜赶路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