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什么意思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9 02:27
- 提问者网友:遁入空寂
- 2021-12-28 05:24
菩萨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走死在岁月里
- 2021-12-28 05:58
问题一:佛前四大菩萨什么意思 四大菩萨教示我们修行的方向——智,悲,愿,行
文殊菩萨代表智
观音菩萨代表悲
普贤菩萨代表行
地藏菩萨代表愿问题二:佛教中“菩萨”一词是什么意思? 菩萨是梵文音译“菩提萨埵的简称。其“菩提”汉译是“觉悟”,“萨埵”汉译是“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动物),全译应是:“觉有情”,“道众生”,“觉悟的众生”之意。根据这个词意,中国古代翻译的佛经中,还把菩萨译为“开士、大士、圣士、法臣”等名称。如把观音菩萨称为“观音大士”,把普贤菩萨称为“普贤圣士”。在佛教初创的小乘时期,仅把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无成佛的悉达多王子称为菩萨。大乘佛教创立后,根据“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把凡是立下宏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都都称之为菩萨。后来这个名称更加扩大化、世俗化,人们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众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称作菩萨。菩萨的任务是将所有轮回中的众生度化成佛。『菩萨』,系菩提萨 (梵语)之略称;菩提即觉、智之意,萨即有情、众生之意。与声闻、缘觉合称三乘,又为十法界之一。何谓『菩萨』?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蜜行,於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简言之,求大菩提的有情;发了菩提心就是「菩萨」。何谓发菩提心?广说如四弘誓愿∶「无边众生誓愿度,无尽烦恼誓愿断,无量法门誓愿学,无上佛道誓愿成。」但是发菩提心,并非偶然想起成佛利生,而是要一番修习,达到坚固成就的。又《佛地论》有三义∶「1.谓诸萨 求菩提故。2.缘菩提萨 为境,故名菩萨,具足自利利他,大愿求大菩提利有情故。3.萨 是勇猛义,精进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萨。」菩萨是修学大乘道的通称,从初学,久学到最後身菩萨,浅深万类。但一般人总是想到观音、弥勒、文殊等大菩萨,这才不敢自称菩萨。初发心菩萨,虽还没有大功德,可是已经是一切「众生之上首」;不但为凡夫,而且为二乘圣贤所尊敬。菩萨有多种分类,除依悟解之浅深而有不同之菩萨阶位外,《菩萨地持经》卷八菩萨功德品亦举出菩萨有十种∶1.种性-未得净心。2.入-发心修学。3.未净-已入而未达净心地。4.净-入净心地。5.未熟-净者未入毕竟地。6.熟-入毕竟地。7.未定-熟者未入定地。8.定-已入定地。9.一生-次第得无上菩提。10.最後身-此生得无上菩提。此外,复分在家与出家、生身与法身、退转与不退转··等。菩萨修六度之行,称作「菩萨行」;以达佛果为目的之教,称为「菩萨乘」;菩萨应持之戒,称为「菩萨戒」。问题三:佛教四大菩萨分别有什么意义 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土的信徒从众多的菩萨中选出三位,组成“三大菩萨”,又称“三大士”,即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观音菩萨。后来又加上了地藏菩萨,变成“四大士”。
文殊菩萨代表大智(道场在山西五台山),普贤菩萨代表大行(道场在四川峨眉山),观音菩萨代表大悲(道场在浙江普陀山),地藏菩萨代表大愿(道场在安徽九华山)。
另《法华经》中称弥勒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为四大菩萨。问题四:心经中的菩提萨埵是什么意思? 心经帮助世人远离颠倒梦想.脱离六道轮回之苦.开启智慧之缘。
普巴先生多年对佛教的研究,用《科学说心经》重新诠释了心经,在他的解释中,菩提萨埵 在全文中的意思是① 人不贪欲,就会无求,就会不追求邪恶、黑暗的享受。② 而那些暴力、邪恶、黑暗对世界生存资源的垄断,终究会得到相应的罪孽,因为因果如此。问题五:佛教初地菩萨是什么意思? 菩萨,是梵文的音译(简译),全译是“菩提萨垛”。它的意思,“菩提”是觉,“萨垛”是有情,菩萨,便是觉有情。有情是指有情爱与情性的生命。信佛学佛之后发愿自度度人乃至舍己救人的人都可以称为菩萨。亦即,从最初的发心发愿,直到成佛为止,都可称为菩萨,所以有凡夫菩萨与贤圣菩萨的不同。
按华严之说,菩萨共分五十二个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其中十信位是凡夫,十住、十行、十回向位是贤位菩萨,只有后十二个阶位是圣人,也就是从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觉、妙觉。等觉菩萨是即将成佛的大菩萨,妙觉菩萨就是佛。或者说,地前者称菩萨,地上者则称大菩萨,七地以上即称菩萨摩诃萨。通常在佛经中所说的菩萨,都是指圣位菩萨,也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萨。我们最熟悉的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弥勒、地藏等,便是等觉位的大菩萨。
所谓十信,又叫做十信心,就是:(一)信心,(二)念心,(三)精进心,(四)慧心,(五)定心,(六)不退心,(七)回向心,(八)护法心,(九)戒心,(十)愿心。十信位菩萨还是凡夫。
所谓十住,又叫做十住心,就是:(一)发心住,(二)治地心住,(三)修行心住,(四)生贵心住,(五)方便具足心住,(六)正心住,(七)不退心住,(八)童真心住,(九)法王子心住,(十)灌顶心住。在此十住位中,初住断除三界内的见惑,第七住断除三界内的思惑,到此,不再为那贪瞋痴的烦恼所迷惑了,所以不再继续增加生死的业力,而证入(阶)位不退的境域。
十行位和十回向略去不说。所谓十地,是:(一)欢喜地,(二)离垢地,(三)发光地,(四)焰慧地,(五)难胜地,(六)现前地,(七)无行地,(八)不动地,(九)善慧地,(十)法云地。
从初住至十回向,一共三十个阶位;乃是菩萨的贤者位,通常简称为三贤位。十回向的最后一念,首先破一分无明,便入初地。
七住位以前的菩萨(有人讹传为是七地以前的菩萨),完全有可能退转,重又堕入生死轮回而沉沦。七住位以上初地以下的菩萨,虽然到了不退转境地,但还不能自主生死。也就是说,初地以前的菩萨,其生死是由业力决定的,无法自主的:只有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其生死则是由自己的愿力决定,能够自由作主的。
菩萨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修行阶位,初证真如平等圣性,具证二空之理,能成就自利利他之行,即达初地菩萨位。如果趋证此地,则与佛果相近,又能成就利生之事业,因此心生极大欢喜,故又名为欢喜地。
初地菩萨与初地以前之凡夫或贤位菩萨,所得欢喜不同,初地菩萨念诸佛有无量功德,并确知将来必能成就佛果,故其心多欢喜。凡夫虽勤念诸佛,然不能作“我必当作佛”之念,故其欢喜异于初地菩萨。初地菩萨有九种欢喜:多信敬、多爱念、多庆悦、多调柔、多踊跃、多堪受、多不坏他意、多不恼众生、多不嗔恨。
初地菩萨有七个征象:(一)能堪忍受,能为难事,心不退没。(二) 不好诤讼。(三)身心柔软安隐。(四)说法时心得踊悦。(五)对于佛法,信心清净。(六)悲心愍念众生,给予他们救护。(七) 无嗔恚心,心常乐慈行。
一个凡人若证到初地菩萨的果位,一切就发生了质变,他能在一刹那顷产生一百个化身(意生身),去一百个净土面见百佛尊;以神通力了知有住世的必要时,则以自己的功德力加持寿命,使之住寿历经百劫,色身依然不坏并广作饶益众生的事业;亦能证入前际百劫与后际百劫,即菩萨智见能入前际后际的百劫诸事;一刹那顷能入起百种三昧定;一刹那顷能震动百世界;一刹那顷体放光明能遍照百世界;以神通力一刹那间教化、成熟百有情的相......余下全文>>问题六:菩萨心的意思是什么 是菩提心吧。
菩提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无上菩提之心。又称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或略称道心、道意、觉意。此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是净法长养之良田,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则得速成无上菩提。盖此菩提心乃大乘菩萨最初必发起之大心;生起此心称为发菩提心,略称发心、发意;最初之发心,则称初发心、新发意,为菩提之根本。《大智度论》卷四十一云(大正25·362c)︰‘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问题七:七地菩萨是什么意思?菩萨到底分为几种? 大乘佛法将菩萨修学佛法的过程分为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信属十住之初住分出。十地前为三贤位,见道后登地为圣位,以后进入修道阶位,直至十地,等觉妙觉,最后圆满成佛。十地菩萨是真正的大菩萨 地,能生万物,树木花草依地而生,一切有情依地也才能存在。菩萨以地分阶位,是因地能生万物,因地能生诸功德,登地的菩萨就快要成佛了。 1.欢喜地∶初地的菩萨,断除了身见结、戒禁取结、疑结,不再有执著恐怖、颠倒、梦想。不忧虑生活,不惧怕死亡,不怨人毁谤。进入初地的菩萨,等於生到诸佛如来的家中去了。助人为本,以布施为乐,能绍隆佛种,能弘法度生,因为分证了佛陀的法身,相应了菩提,欢喜踊跃,所以叫欢喜地。 2.离垢地∶二地的菩萨,自己修行十善,也劝人勤修十善,不再误犯微细的戒律,远离垢染,获得三业清净,能够广行慈悲,饶益有情,所以叫离垢地。 3.发光地∶三地的菩萨,勤求佛法,受持佛法,能忍一切外境,不再动心,精修定学,得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定,不再为贪嗔愚痴暗蔽,圣格升华,像光明一样,驱散了一切暗冥,所以叫做发光地。 4.焰慧地∶四地的菩萨,精进修习三十七道品,除了我执、法执,见解上没有愚痴,思想上也无谬误,不生爱染,不起嗔怒,智慧的光像火焰一样炽盛,照亮了佛道,所以叫做焰慧地。 5.难胜地∶五地的菩萨,不但修满了禅定,而且更证悟真实的谛理,离诸戏论,证悟空有不二,不住生死,不住涅盘,这是极难到达的阶位,所以叫做难胜地。 6.现前地∶六地的菩萨,圆满了般若智慧,经常安住在灭尽定中,不起有漏心识分别,照见缘起性空,彻悟诸法自性,可说真实的佛法已现前,所以称现前地。 7.远行地∶七地的菩萨,安住在灭尽定中,出定入定,随念自由,不用功而能行诸佛法,度众生而有无限方便,远大的目标,即将到达,所以叫做远行地。 8.不动地∶八地的菩萨,功德任运增进,愿恼不再现行,不为名利所动和境风所诱,只有大愿度生,所以叫做不动地。 9.善慧地∶九地的菩萨,无相无功用行,自证的固然无功用行,为他说法,也不待功用,以自然而然的清净法力,守护佛法宝藏,以纯善的智慧开示众生,所以叫做善慧地。 10.法云地∶十地的菩萨,是真正的法王子了。所谓补处菩萨,就要成佛了。有大慈悲,大神通,那福德智慧的云朵,严密护身,可以发为电光,震大雷音,降大法雨,伏诸魔外,终成佛道。问题八:南无观世音菩萨是什么意思? 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什么叫嗔恚?嗔恚就是脾气,就是烦恼,也就是无明。嗔恚有如火那么厉害。所谓:‘星星之火,可烧功德之林。’古人也说:‘千日打柴一火焚。’意思就是你砍了一千天的柴,但只需一点火就能一下子把所有的柴都烧尽。这是形容我们在平时所作的善业功德,虽然修持多时,可是你一发脾气,生了无明火,就把所积的种种功德都烧尽了。什么样的人欢喜发无明火呢?就是阿修罗。每一个人都有他所趣向之一道。有的属佛道,其性格多数是慈悲。属仙道者爱好清闲。属人道者就和每一个人都有缘。属鬼道者多数是性奸滑,不愿吃亏,为人不老实,总是鬼鬼祟祟的。鬼祟,就是和鬼做祟。祟,也就像前面所讲的罗刹鬼,总想‘欲来恼人’。属畜生道者其贪欲重,无论什么他都不怕多,越多越好,多多益善,贪得无厌。属修罗道者就好发脾气,这种人动不动就生起火来,大发脾气。像这一类人该怎么办呢?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呢?这部妙法莲华经,已详详细细把这法门告诉你。就是要常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并且要时时刻刻念,毫不间断。常,谓之不断。每到某一庙上去,凡有供佛的地方,或供观世音菩萨的地方,便应该恭敬地叩头顶礼。也不要今天拜,明天不拜;今早顶礼,晚间就不叩头了。若能虔诚恒常敬礼诸佛菩萨,久而久之你的脾气毛病就没有了,连你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你们若不相信,我把自己一个经验说出来让诸位作为借镜。我以前也是脾气很大的人,说打人就打人,说骂人就骂人。在我十二、三础的时候,欢喜打架,无论你是多大的大人,和我在一起就要听我的指挥。不听我指挥,我就打!死了也要打,打到你降伏为止。这叫什么?这就是一种修罗的行为。以后我学佛了,才觉悟这种恶脾气是不对的,也就改过自新,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所以现在做了师父也要修忍辱行。有时徒弟来欺负师父,先发脾气,可是我低声下气,忍耐到他慢慢明白,知道自己错了。以前我发人的脾气,现在被徒弟来欺负我,这可说是一种报应吧!有人问:‘那一个徒弟欺负你呀?’那一个欺负我就是那一个。没有对我发脾气也就不算,你有发过我的脾气就会知道。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释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文殊菩萨代表智
观音菩萨代表悲
普贤菩萨代表行
地藏菩萨代表愿问题二:佛教中“菩萨”一词是什么意思? 菩萨是梵文音译“菩提萨埵的简称。其“菩提”汉译是“觉悟”,“萨埵”汉译是“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动物),全译应是:“觉有情”,“道众生”,“觉悟的众生”之意。根据这个词意,中国古代翻译的佛经中,还把菩萨译为“开士、大士、圣士、法臣”等名称。如把观音菩萨称为“观音大士”,把普贤菩萨称为“普贤圣士”。在佛教初创的小乘时期,仅把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无成佛的悉达多王子称为菩萨。大乘佛教创立后,根据“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把凡是立下宏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都都称之为菩萨。后来这个名称更加扩大化、世俗化,人们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众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称作菩萨。菩萨的任务是将所有轮回中的众生度化成佛。『菩萨』,系菩提萨 (梵语)之略称;菩提即觉、智之意,萨即有情、众生之意。与声闻、缘觉合称三乘,又为十法界之一。何谓『菩萨』?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蜜行,於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简言之,求大菩提的有情;发了菩提心就是「菩萨」。何谓发菩提心?广说如四弘誓愿∶「无边众生誓愿度,无尽烦恼誓愿断,无量法门誓愿学,无上佛道誓愿成。」但是发菩提心,并非偶然想起成佛利生,而是要一番修习,达到坚固成就的。又《佛地论》有三义∶「1.谓诸萨 求菩提故。2.缘菩提萨 为境,故名菩萨,具足自利利他,大愿求大菩提利有情故。3.萨 是勇猛义,精进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萨。」菩萨是修学大乘道的通称,从初学,久学到最後身菩萨,浅深万类。但一般人总是想到观音、弥勒、文殊等大菩萨,这才不敢自称菩萨。初发心菩萨,虽还没有大功德,可是已经是一切「众生之上首」;不但为凡夫,而且为二乘圣贤所尊敬。菩萨有多种分类,除依悟解之浅深而有不同之菩萨阶位外,《菩萨地持经》卷八菩萨功德品亦举出菩萨有十种∶1.种性-未得净心。2.入-发心修学。3.未净-已入而未达净心地。4.净-入净心地。5.未熟-净者未入毕竟地。6.熟-入毕竟地。7.未定-熟者未入定地。8.定-已入定地。9.一生-次第得无上菩提。10.最後身-此生得无上菩提。此外,复分在家与出家、生身与法身、退转与不退转··等。菩萨修六度之行,称作「菩萨行」;以达佛果为目的之教,称为「菩萨乘」;菩萨应持之戒,称为「菩萨戒」。问题三:佛教四大菩萨分别有什么意义 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土的信徒从众多的菩萨中选出三位,组成“三大菩萨”,又称“三大士”,即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观音菩萨。后来又加上了地藏菩萨,变成“四大士”。
文殊菩萨代表大智(道场在山西五台山),普贤菩萨代表大行(道场在四川峨眉山),观音菩萨代表大悲(道场在浙江普陀山),地藏菩萨代表大愿(道场在安徽九华山)。
另《法华经》中称弥勒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为四大菩萨。问题四:心经中的菩提萨埵是什么意思? 心经帮助世人远离颠倒梦想.脱离六道轮回之苦.开启智慧之缘。
普巴先生多年对佛教的研究,用《科学说心经》重新诠释了心经,在他的解释中,菩提萨埵 在全文中的意思是① 人不贪欲,就会无求,就会不追求邪恶、黑暗的享受。② 而那些暴力、邪恶、黑暗对世界生存资源的垄断,终究会得到相应的罪孽,因为因果如此。问题五:佛教初地菩萨是什么意思? 菩萨,是梵文的音译(简译),全译是“菩提萨垛”。它的意思,“菩提”是觉,“萨垛”是有情,菩萨,便是觉有情。有情是指有情爱与情性的生命。信佛学佛之后发愿自度度人乃至舍己救人的人都可以称为菩萨。亦即,从最初的发心发愿,直到成佛为止,都可称为菩萨,所以有凡夫菩萨与贤圣菩萨的不同。
按华严之说,菩萨共分五十二个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其中十信位是凡夫,十住、十行、十回向位是贤位菩萨,只有后十二个阶位是圣人,也就是从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觉、妙觉。等觉菩萨是即将成佛的大菩萨,妙觉菩萨就是佛。或者说,地前者称菩萨,地上者则称大菩萨,七地以上即称菩萨摩诃萨。通常在佛经中所说的菩萨,都是指圣位菩萨,也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萨。我们最熟悉的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弥勒、地藏等,便是等觉位的大菩萨。
所谓十信,又叫做十信心,就是:(一)信心,(二)念心,(三)精进心,(四)慧心,(五)定心,(六)不退心,(七)回向心,(八)护法心,(九)戒心,(十)愿心。十信位菩萨还是凡夫。
所谓十住,又叫做十住心,就是:(一)发心住,(二)治地心住,(三)修行心住,(四)生贵心住,(五)方便具足心住,(六)正心住,(七)不退心住,(八)童真心住,(九)法王子心住,(十)灌顶心住。在此十住位中,初住断除三界内的见惑,第七住断除三界内的思惑,到此,不再为那贪瞋痴的烦恼所迷惑了,所以不再继续增加生死的业力,而证入(阶)位不退的境域。
十行位和十回向略去不说。所谓十地,是:(一)欢喜地,(二)离垢地,(三)发光地,(四)焰慧地,(五)难胜地,(六)现前地,(七)无行地,(八)不动地,(九)善慧地,(十)法云地。
从初住至十回向,一共三十个阶位;乃是菩萨的贤者位,通常简称为三贤位。十回向的最后一念,首先破一分无明,便入初地。
七住位以前的菩萨(有人讹传为是七地以前的菩萨),完全有可能退转,重又堕入生死轮回而沉沦。七住位以上初地以下的菩萨,虽然到了不退转境地,但还不能自主生死。也就是说,初地以前的菩萨,其生死是由业力决定的,无法自主的:只有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其生死则是由自己的愿力决定,能够自由作主的。
菩萨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修行阶位,初证真如平等圣性,具证二空之理,能成就自利利他之行,即达初地菩萨位。如果趋证此地,则与佛果相近,又能成就利生之事业,因此心生极大欢喜,故又名为欢喜地。
初地菩萨与初地以前之凡夫或贤位菩萨,所得欢喜不同,初地菩萨念诸佛有无量功德,并确知将来必能成就佛果,故其心多欢喜。凡夫虽勤念诸佛,然不能作“我必当作佛”之念,故其欢喜异于初地菩萨。初地菩萨有九种欢喜:多信敬、多爱念、多庆悦、多调柔、多踊跃、多堪受、多不坏他意、多不恼众生、多不嗔恨。
初地菩萨有七个征象:(一)能堪忍受,能为难事,心不退没。(二) 不好诤讼。(三)身心柔软安隐。(四)说法时心得踊悦。(五)对于佛法,信心清净。(六)悲心愍念众生,给予他们救护。(七) 无嗔恚心,心常乐慈行。
一个凡人若证到初地菩萨的果位,一切就发生了质变,他能在一刹那顷产生一百个化身(意生身),去一百个净土面见百佛尊;以神通力了知有住世的必要时,则以自己的功德力加持寿命,使之住寿历经百劫,色身依然不坏并广作饶益众生的事业;亦能证入前际百劫与后际百劫,即菩萨智见能入前际后际的百劫诸事;一刹那顷能入起百种三昧定;一刹那顷能震动百世界;一刹那顷体放光明能遍照百世界;以神通力一刹那间教化、成熟百有情的相......余下全文>>问题六:菩萨心的意思是什么 是菩提心吧。
菩提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无上菩提之心。又称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或略称道心、道意、觉意。此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是净法长养之良田,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则得速成无上菩提。盖此菩提心乃大乘菩萨最初必发起之大心;生起此心称为发菩提心,略称发心、发意;最初之发心,则称初发心、新发意,为菩提之根本。《大智度论》卷四十一云(大正25·362c)︰‘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问题七:七地菩萨是什么意思?菩萨到底分为几种? 大乘佛法将菩萨修学佛法的过程分为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信属十住之初住分出。十地前为三贤位,见道后登地为圣位,以后进入修道阶位,直至十地,等觉妙觉,最后圆满成佛。十地菩萨是真正的大菩萨 地,能生万物,树木花草依地而生,一切有情依地也才能存在。菩萨以地分阶位,是因地能生万物,因地能生诸功德,登地的菩萨就快要成佛了。 1.欢喜地∶初地的菩萨,断除了身见结、戒禁取结、疑结,不再有执著恐怖、颠倒、梦想。不忧虑生活,不惧怕死亡,不怨人毁谤。进入初地的菩萨,等於生到诸佛如来的家中去了。助人为本,以布施为乐,能绍隆佛种,能弘法度生,因为分证了佛陀的法身,相应了菩提,欢喜踊跃,所以叫欢喜地。 2.离垢地∶二地的菩萨,自己修行十善,也劝人勤修十善,不再误犯微细的戒律,远离垢染,获得三业清净,能够广行慈悲,饶益有情,所以叫离垢地。 3.发光地∶三地的菩萨,勤求佛法,受持佛法,能忍一切外境,不再动心,精修定学,得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定,不再为贪嗔愚痴暗蔽,圣格升华,像光明一样,驱散了一切暗冥,所以叫做发光地。 4.焰慧地∶四地的菩萨,精进修习三十七道品,除了我执、法执,见解上没有愚痴,思想上也无谬误,不生爱染,不起嗔怒,智慧的光像火焰一样炽盛,照亮了佛道,所以叫做焰慧地。 5.难胜地∶五地的菩萨,不但修满了禅定,而且更证悟真实的谛理,离诸戏论,证悟空有不二,不住生死,不住涅盘,这是极难到达的阶位,所以叫做难胜地。 6.现前地∶六地的菩萨,圆满了般若智慧,经常安住在灭尽定中,不起有漏心识分别,照见缘起性空,彻悟诸法自性,可说真实的佛法已现前,所以称现前地。 7.远行地∶七地的菩萨,安住在灭尽定中,出定入定,随念自由,不用功而能行诸佛法,度众生而有无限方便,远大的目标,即将到达,所以叫做远行地。 8.不动地∶八地的菩萨,功德任运增进,愿恼不再现行,不为名利所动和境风所诱,只有大愿度生,所以叫做不动地。 9.善慧地∶九地的菩萨,无相无功用行,自证的固然无功用行,为他说法,也不待功用,以自然而然的清净法力,守护佛法宝藏,以纯善的智慧开示众生,所以叫做善慧地。 10.法云地∶十地的菩萨,是真正的法王子了。所谓补处菩萨,就要成佛了。有大慈悲,大神通,那福德智慧的云朵,严密护身,可以发为电光,震大雷音,降大法雨,伏诸魔外,终成佛道。问题八:南无观世音菩萨是什么意思? 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什么叫嗔恚?嗔恚就是脾气,就是烦恼,也就是无明。嗔恚有如火那么厉害。所谓:‘星星之火,可烧功德之林。’古人也说:‘千日打柴一火焚。’意思就是你砍了一千天的柴,但只需一点火就能一下子把所有的柴都烧尽。这是形容我们在平时所作的善业功德,虽然修持多时,可是你一发脾气,生了无明火,就把所积的种种功德都烧尽了。什么样的人欢喜发无明火呢?就是阿修罗。每一个人都有他所趣向之一道。有的属佛道,其性格多数是慈悲。属仙道者爱好清闲。属人道者就和每一个人都有缘。属鬼道者多数是性奸滑,不愿吃亏,为人不老实,总是鬼鬼祟祟的。鬼祟,就是和鬼做祟。祟,也就像前面所讲的罗刹鬼,总想‘欲来恼人’。属畜生道者其贪欲重,无论什么他都不怕多,越多越好,多多益善,贪得无厌。属修罗道者就好发脾气,这种人动不动就生起火来,大发脾气。像这一类人该怎么办呢?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呢?这部妙法莲华经,已详详细细把这法门告诉你。就是要常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并且要时时刻刻念,毫不间断。常,谓之不断。每到某一庙上去,凡有供佛的地方,或供观世音菩萨的地方,便应该恭敬地叩头顶礼。也不要今天拜,明天不拜;今早顶礼,晚间就不叩头了。若能虔诚恒常敬礼诸佛菩萨,久而久之你的脾气毛病就没有了,连你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你们若不相信,我把自己一个经验说出来让诸位作为借镜。我以前也是脾气很大的人,说打人就打人,说骂人就骂人。在我十二、三础的时候,欢喜打架,无论你是多大的大人,和我在一起就要听我的指挥。不听我指挥,我就打!死了也要打,打到你降伏为止。这叫什么?这就是一种修罗的行为。以后我学佛了,才觉悟这种恶脾气是不对的,也就改过自新,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所以现在做了师父也要修忍辱行。有时徒弟来欺负师父,先发脾气,可是我低声下气,忍耐到他慢慢明白,知道自己错了。以前我发人的脾气,现在被徒弟来欺负我,这可说是一种报应吧!有人问:‘那一个徒弟欺负你呀?’那一个欺负我就是那一个。没有对我发脾气也就不算,你有发过我的脾气就会知道。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释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走死在岁月里
- 2021-12-28 07:31
我也是这个答案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