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三支柱模型好,但究竟适合什么样的企业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8 00:22
- 提问者网友:一抹荒凉废墟
- 2021-03-07 09:28
HR三支柱模型好,但究竟适合什么样的企业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时间的尘埃
- 2021-03-07 09:45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国家承认学历 网络教育 最快 2.5年毕业
专科
工商管理、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全部费用9600
"本科
(学位)"
工商管理、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全部费用12800
"
国家承认学历 网络教育 最快 2.5年毕业
专科
工商管理、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全部费用9600
"本科
(学位)"
工商管理、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全部费用12800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刀戟声无边
- 2021-03-07 10:17
1、其中一个基础条件,就是企业基本上是要构建基于客户化、流程化的组织。其实,很多企业现在跟本没有真正打造流程化的体系,企业的业务流程没有进行系统的整合和梳理,更谈不上是基于客户的流程化体系建设。真正要构建三支柱模型,首先人力资源要真正上升到战略和业务层面,而不再是一个事务性的工具。
2、三支柱模型面临着人才的挑战。比如说海尔,为什么说推行三支柱模型后来又推回去?因为首先要成立coe(专家中心)。要想能够做到像华为、腾讯这种企业的人力资源的专业管理人员,真正做到那么专业的,没有那么多专家,人才短缺,是不可行的。要推行三支柱模型你就必须确立专家权威。专家主要是根据公司的战略来制定人力资源的政策、人力资源的制度体系,如果企业还是官本位,专家所做的东西其实是找不到价值点所在的。这是也现在很多企业很困惑的地方。成立了专家中心,这些人既不懂战略又不懂业务,纯粹就是一个在人力资源领域能写文章的人,然而并没有办法根据企业的战略和业务去研究开发支撑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源的产品服务。
3、共享服务和hrbp。共享服务的前提是什么呢?就是你人力资源平台的信息化、公开化、模块化、标准化水平,以及大数据的人力资源标准化产品的提供,这一点,中国的很多企业基本上很难真正实现所谓的信息化、集约化、模块化、标准化。什么叫共享?必须由总部平台中心通过模块化、集约化、标准化管理来给你提供信息。像谷歌为什么可以成立共享中心?就是基于大数据的管理。基于大数据能够开发出模块化、标准化的产品,通过hrbp能够实现个性化的服务。
4、不得不说腾讯的三支柱模型的思路是最清楚的,思路非常清楚,定位非常清楚。当然实际运用过程中相信一定也会遇到很多内部的障碍。关键是怎么去突破?突破了,人力资源的专业以及协同价值就体现了;突破不了,就像有的企业一样又退出去了,还不如用原来的模式。而现在很多的问题就在于人力资源的价值。实行三支柱模型以后,人力资源的价值、绩效没有办法考核、没有办法衡量。
5、三支柱模型,实际上是面临着整个企业的组织变革,企业的商业模式转型、战略转型以及组织的变革。因此,推进三支柱模型,一定会面临很多挑战。真正的领先企业都在推行所谓的这种三支柱模型。
1. hr成为业务的驱动力,首先要把“人力资本”当成一项业务来经营。如果做到这一点,人力资源部门首先要重新定位自己,从职能导向转向业务导向。然而,目前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按职能块划分团队(例如薪酬、培训、领导力等)的运作模式阻碍了hr的价值创造——每个职能块同时负责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以及事务性支持(例如发薪、入职手续)。不管是在总部、业务线还是区域,这种组织架构层层复制。当业务提出需求时,总部人力资源往往从一个职能块角度提供方案,然后变成一项公司政策要求下面推广。在这种背景下,总部的业务领导者总觉得方案隔靴搔痒,下属单位的业务领导者觉得人力资源在强制推行政策,缺乏对一线业务的理解和灵活性。
2. hr实现业务增值,就要像业务单元一样运作。在这个业务单元里,有人负责客户管理、有人负责专业技术、有人负责服务交付,这就出现了hr的角色进一步细分问题。
3. 将hr的角色一分为三
4. hr组织重新设计,简单来讲就是将hr的角色一分为三。领先实践证明,这种业务模式的变化更有助于提升hr的效率和效能,这就是在领先公司中常见的hr三支柱模型。
5. 人力资源部门向业务部门一样也能做,首先要回答的是自己的客户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从上图顶部来看,人力资源部门通过满足业务需求,从而间接推动客户需求的满足。
6. 借用营销的客户细分理论,hr可以把自己目标客户分成三类:1)高层管理人员: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战略执行所需的组织、人才、文化、制度及变革管理等方面的支持;2)中层管理人员: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人员管理方面的咨询、辅导和工具;3)员工: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解答政策方面的疑问,并提供便捷的服务支持,例如劳动合同、入职手续、薪资发放等。其中第1类客户的需求高度定制化,第3类客户的需求相对标准化;第2类客户介于二者之间。
7. hr的运作模式要服务于客户需求的满足。同服务外部客户一样,最难满足的是定制化需求,为此hr bp (businesspartner)角色应运而生,以扮演顾问和hr客户经理的角色。他们主要的时间用于挖掘内部客户需求,提供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他们是确保hr贴近业务需求,从职能导向转向业务导向的关键。
8. 但是,提供解决方案意味着需要同时精通业务及hr各个领域的知识。寻找一群样样精通的人才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专业细分的需要,这就是hr coe(center of expertise)。hrcoe的角色是领域专家,类似于hr的技术专家,借助本领域精深的专业技能和对领先实践的掌握,负责设计业务导向、创新的hr的政策、流程和方案,并为hrbp提供技术支持。
9. 如果希望hr bp和hrcoe聚焦在战略、咨询性的工作,他们就必须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同时,hr的第三类客户——员工,其需求往往是相对同质的,存在标准化、规模化的可能。因此,这就出现了hrssc(shared service center)。hrssc是hr标准服务的提供者,他们负责解答管理者和员工的问询,帮助hrbp和hrcoe从事务性工作解脱出来,并对服务的满意度和卓越运营负责。
10. hr的角色一分为三还有其他的好处,即同时实现业务导向和公司整体一致性。很多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面临的困境是,满足了某个业务部门的需要,就会影响整个公司一致性,如果不满足,业务部门又会抱怨hr不解决问题。角色一分为三后,hr bp的使命是确保hr实现业务导向,贴近业务解决问题;hrcoe的使命是确保全公司政策、流程和方案框架设计的一致性,并基于hrbp反馈的业务需求,在整体一致的框架下保留适度灵活性;而hrssc的使命是确保全公司服务交付的一致性。这3个支柱共同作用,从而实现矛盾的平衡。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